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亚热带雪地  
我不思,故我不在  
https://blog.creaders.net/u/305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西双版纳:沉思的金环蛇 2009-11-05 16:30:24

(十九)

逛寨子是水三团知青业余消遣和采购食品的主要方式之一。兵团组建早期特别流行。知青刚到版纳,都想看看坝子的风光。另外也想体验一下头顶芭蕉,脚踏菠萝,摔跟头捡花生的兴奋。

俺逛寨子可能比别的人早些。到了不几天,俺就受命跟雷司务长去江边买猪。对俺来说,这类似今天被单位派到夏威夷开会,完全是公费旅游。这美差之派俺,八成是连领导看俺个儿小岁数小,赶猪之外,一时想不到还能派什么别的用场。

不过俺可是很兴奋的,路上东张西望问个不停。也该着俺运气好,碰上雷司务长,不但知识面广,而且性子绝好,有问必答。

一路看见稻田中人很少,而且都是妇女。他说傣族种稻子不施肥,叫“种卫生田”。不过土壤能恢复肥力,因为每块田两年才种一次。俺问一年之内如何恢复?他指着田里的牛说全靠牛粪。这些跟俺在内地的经验大相径庭。俺在湖北,都是一年三季,热天种两季稻子,冬天种一季绿肥以恢复田力。

他说妇女种田也是傣族习惯。男串山,女种田,历来如此。俺十分惊奇,因为种田的活太重了,至少也得男女合作吧。他说傣族的社会发展比汉族落后五百年。他曾经陪同一位研究少数民族的专家搞调查,专家的结论就是这样。

俺当时想,人类社会从渔猎到农业社会,是从串山向耕田过渡。因此,傣族的风俗应该是渔猎社会的遗风。为什么傣族比汉族落后五百年,俺不大清楚。木兰词记载一千多年前的汉朝已经在搞男耕女织。也许这位专家参照的是西双版纳附近的汉族,不是刘邦手下的汉族吧。

从兵团到江边(孟罕)有几个寨子俺记不大清了。起码有曼岭,三乡(也许跟曼岭是一回事),似乎还有一个曼可可。当年团施工组长是个傣族解放军,他的外号就是曼可可。一次因为急事,得临时把正在行进中的部队拉到曼可可去,他挽着裤腿,在行进中的连队之间跑来跑去,嘴里连连说曼阔阔(曼可可),从此人家就叫他曼阔阔了。

俺记得两地之间寨子稀少,曼岭户数不多,曼可可比较大,可能历史也比较长。因为寨子里有一棵大榕树。一次二营到那里去开会,请老咪涛(大娘)忆苦思甜,全营坐在树荫之下,还只用了它一小部分阴凉。

最大的寨子是江边,也就是孟罕。据说佛祖曾经亲自到那里讲经。这俺不大相信。佛祖几千年前的人,在印度传经都传不过来,怎么可能到橄榄坝来。最可能的是后来某个佛教师曾经来过,被误传为佛祖。当然,对当地小乘佛教的传播,他的确起了佛祖的作用。

这个寨子还因两个历史事件出名。一件是陈赓的四兵团十三军追击国民党八兵团(司令汤尧之前已经在元江战役被俘)残部,解放西双版纳的最后渡江地点就是这。那时国民党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共军一个五百人的轻装营,乘着孟罕寨老乡临时编的几个竹筏,冲过江去,把两千国军打得找不着北。

另一件是俺们二营的常福才副教导员,在担任了橄榄坝第一任区委书记之后,就是从这里进行统治的。

俺和雷司务长去买猪时,孟罕是一个丁字街。在丁字那一横,有一个只卖米干和米线的饭馆,和一个只卖锄头和柴刀的五金店。俺和司务长左拐进入了寨子的深处,买好了小猪,在一个大湖边吃了简单的午餐,司务长用草帽盖着脸睡着了。两只小猪气呼呼地拱了一阵子,也都歇了。

周围的傣家竹楼都被篱笆环绕,篱笆关不住满院子的芭蕉,木瓜,芒果树,它们争先恐后地探出来,显示累累的果实,各种花开得极香,午后的寂静中,只能听到蜜蜂嗡嗡乱飞的声音。此情此景,俺不禁掏出小本,写了一首关于故乡和领袖的诗。至今那个小本和那首诗还在,不过俺没勇气抄上来。

公事办完了逛寨子才正式开始。其实所谓逛寨子,无非就是在各家竹楼的周围侦探似地转悠。发现谁家有开始发黄的木瓜,或者比较饱满的芭蕉,就去骚扰人家,要求将那一串芭蕉以两毛钱收购。那时候当地人民还没被铜臭熏过,不少人不懂讲价,你说多少他就要多少。有一次俺碰到一个老乡,他说那些木瓜你喜欢就拿走吧,他愣一个大子儿不要。俺只能说,五百年前的人民就是好。

那天在江边,老雷把俺带到了生产队的一个场院。他用傣语跟人说了几句之后,就给了俺一个口袋,指着一棵大树让俺爬上去摘果子。俺仔细一看,那原来是一颗荔枝树。说好了价钱是四毛钱,上树随便吃之外,还可以装满一个包。至于那包是个两百斤的麻袋还是个小手袋,卖主一律不问。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共产党人那么热爱老区人民了--当年的他们,八成也跟受过佛祖教育的孟罕老乡一样有爱心。

那树枝繁叶茂,树干得五六个人合抱。但是上树非常容易,因为树干上缠的藤子直径有一两寸。树为了战胜藤子,活活把那个藤子一圈圈半埋在树干里,好像为自己造了一架天然的梯子。俺吃饱了荔枝,装满了袋子,临下树前又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俺脑袋后头的树干上有一个洞,洞里有一个窝,窝里有七八个不大的蛋,有一条金黄和银白环相间的蛇盘踞在那些蛋上。俺看到它的时候,它正在对俺时断时续地吐着信子,似乎在对攻击的最好时机,做着柏拉图式的沉思。 

(二十)

逛过寨子的知青应该可以证实,水利三团派到北京的报告人所说的“头顶芭蕉,脚踏菠萝,摔跟头捡花生”,除了花生之外都符合事实。

当时买菠萝都到菠萝山,菠萝山搞成大寨似的梯田,而菠萝树类似剑麻。山下有一个窝棚,傣族老乡在里面坐守。买菠萝必须自己提着刀去砍。拿下来后论个儿交钱。俺每次都买十几个。多了不是买不起,而是挑不动。不过好日子没有多长。老乡太朴实,某些知青开始偷菠萝。老乡发现之后非常生气。以后的态度和语气逐步严厉。可见蔫人出豹子,越是老实的越不能欺负。

俺在那见到的菠萝都是有眼菠萝,眼越大的越甜。但是这种菠萝的眼里有刺,消掉了也没用。吃多之后舌头会被扎破,疼得十分尖锐。俺后来见到一种无眼的,不知橄榄坝现在能不能种。

收购的另一个目标是芭蕉和香蕉。橄榄坝盛产芭蕉。俺所在的班在门旁栽了一丛,不久就结了一大串。傣族寨子里基本家家都种。除此之外,生产队还有种有成片的芭蕉林或者香蕉林。香蕉比芭蕉的数量少,俺估计是因为香蕉的产量低,而且有较高的种植要求。芭蕉长得类似香蕉,味道略酸,它没有香蕉的香。和香蕉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它果实比较饱满。芭蕉花可炒菜吃。当地用芭蕉花比喻坏女人。芭蕉根块状,富含淀粉,可以做成蘑盂豆腐,芭蕉杆可以做猪饲料。

芭蕉生命力极强,当地形容阶级敌人,一般都说他们是“火烧芭蕉心不死。”这话一点不错。俺门旁的芭蕉就被烧过一次,烧了没几天又发出了新芽,而且长得更旺。不是谁有意纵火焚烧,是领导说芭蕉就是得过一阵子烧一次才能长旺。这么贱的植物,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看,芭蕉未必是形容阶级敌人最好的植物。因为烧他们等于鼓励他们长旺么。

现在想起来,主席搞阶级斗争还确实有鼓励作用,敌人可不是越搞越多么。到了小平不搞了,反而没听说太多的阶级敌人了。只能说阶级敌人都是受虐狂,否则没法解释这个现象。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火烧芭蕉心不死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说是根不死。土壤是绝佳的隔热物质,烧不到根芭蕉就能重新长出来。

俺在橄榄坝吃过一种香蕉,叫美人蕉或者芝麻蕉,别处没有见过。管理员田开文从司务长那儿得了一个情报,说某乡有卖那种香蕉的,坚持带俺去。那树矮而叶子肥大。果实绿而小得可笑--大约只有手指大。俺买了一串扔在床底。过了几天下工回来,还没进屋就闻到香气扑鼻,原来是那串香蕉熟了,正在散味。拿出看时,香蕉开始变黄,皮上现出芝麻似的黑斑点。吃起来风味绝佳。

逛寨子偶尔可以买到牛肉干巴,鸡,或者鸡蛋等荤菜。但是这种机会少得可怜。脂肪和蛋白是那里的稀缺物资。被所有的人紧紧把住。水果虽多,堵不住知青在蛋白和脂肪上的缺口。如果可以选择,俺宁愿用“摔一跟头抓两把花生”来换“头顶芭蕉”或者“脚踩菠萝”。花生含蛋白,还可以榨油,凭体力和风化岩决斗时,这两样可以救命。

(二十一)

在水三团的字典里,一个比北京和上海更遥远的词就是肉。但是七零年的兵团曾幸运地见过大批的肉罐头。那时俺已经在兵团的大锅里搅了半年以上的马勺,干菜汤和煮卷心菜这些富含水分的菜肴已经把肉的概念冲得很淡。罐头的到来,唤醒了俺对肉的记忆。

首先运到的是玻璃罐装的黄豆脚圈和猪肉脚圈。黄豆脚圈一瓶一块左右,有三五块肉,黄豆个很大,入口如泥,猪肉是带皮的肥肉,焖得极烂。纯猪肉脚圈大约一块五一瓶,也是带皮的肥肉。不论是哪种,营养价值都很高。正如李时珍所说“女人生孩子,猪蹄子可以下奶”。

第一批罐头很可能是用箱子直接运到各连的。俺记得是二十四瓶一箱,营部分了几箱,俺投资四十块,两种各买了半箱。四十块是俺的全部资产,而且第一桶金通常最难挣。那时每个月到手十二块,逛寨子用五块,只能剩大概七块。俺是六九年十二月初到的兵团,买一箱脚圈的事,不应该早于七零年五月。那是俺原始资本积累达到四十块的最早时间。

吃脚圈是知青的盛大节日,水三团各连都飘出了肉香。到处可见三五一伙,蓬头垢面的知青开小灶,袅袅的炊烟和欢声笑语一起升起。俺敢说主席看到也会连连点头,说:好么,撬开脚圈千万罐,同心干。黄豆猪肉来下饭。

最值得欣慰的是大家走上富裕道路后并没有忘本。主流烹调法还是彻底革命化的大锅汤。主要内容仍是豌豆尖,南瓜花,木耳,鸡棕,而脚圈的介入则采用两种方式。邓小平式是在汤煮好了之后挖两勺子脚圈放进去。好处是简单,缺点是大块肉容易被夹走,造成一部分人首先富起来的局面。毛泽东式在煮汤之前先挖两勺脚圈入锅,煎出油来之后,加各野菜翻炒,然后再加水,盐,和酱油膏。其好处是营养均匀分布,消灭了三大差别,缺点则是个体的聪明才智无法表现。

后来好像上头还嫌俺们不够幸福,又运来了少量更高级的油焖笋,烤鸭,和红烧肉罐头。那时俺已经把全部活动资金都投到了猪肉脚圈上,无力收购了。好在俺还在赚钱。据说今后罐头还会源源而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俺记得那阵子大家心情都特好,让俺感觉世界上最美的景色不是尼罗河落日和尼亚加拉大瀑布,而是面黄肌瘦的脸上的笑。那些日子的营房充满阳光,道路更加平坦,身上烂疮迅速痊愈,团卫生所门庭冷落,干群关系极为融洽,扛石头杭育杭育的号子,也叫得特别整齐。如果说有哪个地方提前四十年实现了胡主席“和谐社会”,就是俺们水三团了。

可惜的是,罐头如公社食堂,没持续很久。不久之后罐头就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长达数年的低营养伙食和艰苦施工。营养不良,爆炸事故,伤寒疟疾,噩梦似地缠着这群十六七岁的少年男女。曼岭水库大坝建成时,已经有数百知青伤残或死亡,一千多名知青一个不拉,全部都患了贫血。

四十年过去,然而俺始终没忘记那个盛大的节日,那灿烂的笑,被猪脚圈点燃的希望。俺也记得制造猪脚圈罐头的厂--梅林罐头食品厂。愿这个名字跟曼岭水库同在,跟西双版纳水三团的知青一起载入橄榄坝的史册。

 

(后记)

两个星期前的十月二十五号,西双版纳首府景洪市一家饭店忽然热闹起来,桌上摆着酒水佳肴,玉副市长和水利局局长领头,跟橄榄坝曼岭水库管理所的岩甩所长,张万勇书记一起,热情接待了一群衣着朴素,神色激动的外地客。他们是为纪念下乡四十周年,从上海和北京专程赶来的水三团知青。随后的几天中,他们召开了联欢会,访问了曼岭水库,并且在墓前向当年死于施工的十九岁的二营八连战士,北京女知青吕起凤献了鲜花。他们高兴地看到,由于四十年前修建了水库,橄榄坝已经从种一季改为种两季,傣族人民已经可以喝上自来水了。

。(作者保留版权,请勿传抄)    

浏览(2183)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suibian2009
注册日期: 2009-11-02
访问总量: 218,30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所有文章保留版权
所有文章保留版权
最新发布
· 人为什么会造反
· 俺的第一部爱情小说
· 精英之路[一]
· 第一公害
· 忽然想起了里根在伯克利的事
· 让她死掉好了
· 李肇星外长的女人和驴
分类目录
【最新】
· 红脚印
· 到中宣部领稿费
· 小耗子肯定喂了蛇
【花雕】
· [故事] 白糖没了
· [故事] 勃朗宁手枪
【加饭酒(一)】
· 西双版纳:甜蜜蜜在哪里见过你
· 西双版纳:鸡棕无辜,河豚有罪
· 西双版纳:诸葛亮杀猪
· 西双版纳:橄榄坝饼干
【加饭酒(二)】
· 西双版纳:沉思的金环蛇
· 西双版纳:棺材中的野味
· 西双版纳:亚热带雪地
【加饭酒(三)】
· 雨脚啊,你慢些走啊慢些走
· 风暴迟早会来临
· 第三个头彩
· 偶然打开培养鼠疫的器皿
【加饭酒(四)】
【白饭(二)】
· 让她死掉好了
· 让乞丐洪七公穿西装
· 皮定钧授中将八卦版
【白饭(一)】
· 最高一级的封号
· 咬一口大众甘蔗钱学森
· 始于足下 -- 献给想发财的女人
· 在美国读博士
· 刺猬与地梨
【白饭(三)】
· 俺的第一部爱情小说
· 精英之路[一]
· 第一公害
· 忽然想起了里根在伯克利的事
· 李肇星外长的女人和驴
【白饭(四)】
· 人为什么会造反
存档目录
2009-12-01 - 2009-12-06
2009-11-03 - 2009-11-2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