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许多多的公司一样,我的公司也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咖啡。每个楼层都设有咖啡间,咖啡间有两台咖啡机。员工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煮咖啡喝。一般煮咖啡都是一次煮一壶,所以谁先到公司谁就先煮一壶,剩下的就留在保温瓶里,后面来的人就可以有现成的咖啡喝了。等到了大家都开始上班的“高峰”时段,一壶咖啡一会儿就喝完了。下面的人就再煮一壶,很简单的事情,唯一的差别就是要等一会儿。 我还在国内的时候就开始和咖啡,当时是喝那种速溶的雀巢咖啡。其实也并不是真的懂喝咖啡,多半有点儿赶时髦的味道。不过的确是喜欢喝了咖啡以后心跳有一点点加速的感觉,有点儿像喝酒,喝了以后会有一点儿兴奋。另外也是很喜欢加了咖啡伴侣以后那种厚厚的口感。那个时候喝咖啡似乎是有一点儿“奢侈”,因为和收入相比,咖啡好像不是很便宜。不过我也真的记不住当时的价钱了。到了美国以后喝咖啡很容易了,可是很久我都没有去碰它,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也许就像我前面说的当年喝的时候也不过是为了一种时髦,从来也没有上过瘾。后来有了儿子,为了能每天早一点接他回家,这样可以一边做饭一边看他做作业,然后早一点儿收拾停当一起做别的事情。我就开始起早去上班, 而且上班的时间越来越早。因为睡眠时间减少了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感觉人的精力不太够用。不知不觉地就有了对咖啡的需求。而且这一次真的是有点儿上瘾,离不开它了。。。 一般的时候,我到公司后会先喝一杯白水,然后喝一杯加了柠檬片的绿茶,接下来才喝咖啡。因为我到公司的时候很早,基本上整个楼层也没几个人,很多的时候都只有 我自己。我理所当然地应该是那个煮第一壶咖啡的人。等到我喝完了水和茶,其他的同事也开始陆陆续续地来了。这个时候我正好也要开始我的咖啡之旅,就顺手把所有的四个咖啡壶煮满。这样大家来了之后就立即有新的咖啡喝,而我因为多煮了几壶,所以等到我要续咖啡的时候还不至于所有的壶都空了。通常我在续咖啡的时候如果发现壶空了而时间还早的话我就会顺手再煮一壶,这样下一个喝咖啡的人来了的时候就有现成的咖啡喝了。可是也有的时候,等我去续咖啡的时候会发现所有的壶都是空的,因为保温壶的盖子还是盖着的,所以从外表看并不知道哪一个壶是空的。需要一个一个地拎起试过来。再做咖啡当然需要等,如果碰到要赶时间,或开会就只好空杯而“归”了。 于是我又注意到了咖啡间的一个现象。有一些人倒了咖啡以后,如果发现壶是空的,就会顺手把壶洗干净,然后再煮一壶给后面来的人。如果发现两个壶里面剩的咖啡都不多了,也会把两个壶里的咖啡合并起来,空出一个壶再煮一壶新的给后面来的人。还有另外一些人来了以后,如果拎起来一个壶发现时空的,就会放下空壶,再去拎下一个壶,直到找到有咖啡的壶为止。然后就悠闲悠哉地端着咖啡走了。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仿佛咖啡是天生煮好在那儿的, 就象是在果树上结出来的果子一样那么自然。那几个被摇过的可怜的空咖啡壶要一直等到一个肯把它洗干净重新使用它们的人才会“再见天日”。这第二类的人通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他们来的时候所有的咖啡壶的都空了,而咖啡炉正在煮新的咖啡,他们会不管别人,自顾自地拿着个杯子,去直接从咖啡炉上”截流“正在流向咖啡壶的咖啡以节省时间或是先饮为快。 用过这种自动咖啡炉的人都知道 ,这种”煮”咖啡真的是再简单不过了。几乎不用什么时间,更不需要什么技术。不过是把咖啡从口袋里倒出来,把壶放好再按一下按钮就可以了。真的只是举手之劳。可是这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可以给后面来的人带来一些便利,特别是节省一些等咖啡的时间。在我看来,第一类的人是那种比较关心他人的群体。有点儿象我们提倡的那种“助人为乐”的人群。一个简简单单的非规定的“举手之劳”的行为反映出他们的潜意识里对于群体中其他人的关爱。也反映出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养。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第一类的人并不是那些新来的或者是职位较低的员工 (我从前的想法很“中国 ” 认为那些“端茶倒水”的事情一般都是”新人”和”小人物”做的)。起码我观察到的第一类的人以年纪大的居多,职位高的也很多。不过我见到的秘书好象都属于第一类人,这是不是和职业有点点的关系?相对而言第二类的人年轻的多一些,是不是也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群体的”自我”为中心,是对他们的内心的一个不经意的表露?也许这第二类的人会争辩说“多大一点儿事儿啊,有什么了不起,谁不会煮咖啡呀?”。的确咖啡谁都会煮,关键是在没有人明确要求的时候会不会去这样做, 会不会去为后面来的人着想。很多时候恰恰是这样的不起眼的小事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潜意识,反映出一个人的群体意识。 好象是有点儿“小题大作”,但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 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个人的不刻意表现的很微妙的一面。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