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封满楼的博客
  勇敢的启蒙,自由的思想,正直的公民,美好的生活。
网络日志正文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三章:古希腊——现代文明的源泉 2023-06-11 18:17:13

第三章  古希腊

——现代文明的源泉

 

雅典的少女啊,我走了:……雅典却留住我的心和灵魂;我能够终止对你的爱吗?绝不!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拜伦

古希腊的伟大在于她创造的独一无二的精神文明:对于理性和公正的梦想和追求,以及对于科学和民主的理念和实践。——作者

 

我们今天熟知的现代文明是从西方的工业革命开始的,工业革命是从近代科学开始的,而近代科学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文艺复兴,是人类社会脱离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的起点。在文艺复兴和古希腊文明之间,横亘着一个漫长的“中世纪”。

文艺复兴本身和物质文明没有直接的关系,她既不以物质利益为目的,也不因物质利益而起源。那是人类本身的一次再认知,是对于人类价值的一次重新的思考。之所以说她是一次“重新”的思考,那是因为,她是对于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虽然我们至今难以界定这场运动的发起时间,也难以确定其发起人,但是这都已经不重要了。实际上,文艺复兴既没有明确的开始时间,也没有明确的发起人,只是后人回首历史时才发现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才称之为“运动”。重要的是,她对于古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扬是如此真实地存在过,对于今天的文明是这样深刻和久远地影响着。

“文艺复兴”这个中文译名其实不太准确,容易让人误解为只是一个艺术上的运动。其词源本是一个拉丁词“Renaissance”,直译为“重生”“再生”,意思就是“古希腊的再生”。所有的欧洲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荷兰语都直接采用了音译,即相同或者相近的拼写。艺术,仅仅是这场伟大运动的一个非常直观的表象和侧面。事实上,这是一场思想运动,一场名副其实的重新发现和发扬光大古希腊精神的运动,从学术、思想、科学、艺术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全面向古希腊学习。文艺复兴所要复兴的,就是古希腊的传统和价值。

曾经经历了数千年鼎盛(其中不乏曲折)的古希腊文明在古罗马兴起后逐渐走向衰落,其彻底消亡则有好几个原因。首先是古罗马的征服。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死于古罗马士兵的剑下,成了文明被野蛮征服的象征。

不过,古罗马的统治还不是古希腊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其实,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古罗马征服了古希腊,但是在文化上,却是古希腊征服了古罗马。古罗马几乎毫无保留地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遗产。古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世界的学术中心已经由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城【1】。当时在亚历山大城还有许多古希腊学者,比如刁潘都(Diophantus)、盖伦(Galen)等人。他们虽然在政治朝代上已经属于古罗马时期,但是在文化上,他们仍然属于古希腊。不幸的是,古罗马在政治和军事上虽有非凡的天分,但在科学和哲学上却是实足的低能儿。伟大的古希腊遗产在古罗马手里逐渐被丢失和遗忘。古罗马没有能够在文化上发扬光大古希腊的传统,而只能无可奈何地逐渐将她淡出。

最后摧毁古希腊文明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公元4世纪到6世纪,古希腊文化的最后堡垒亚历山大城不断被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焚烧和洗劫。最后在公元640年伊斯兰教徒彻底焚烧了亚历山大城的希腊著作。当哈里发奥马尔(Umar)被问及是否应该保留一部分的希腊著作时,他的那句臭名昭著的回答至今让人义愤填膺:“那些著作中如果《可兰经》中已经有的,我们就不需要它;而在《可兰经》中没有的,我们就更加不需要它。”因此,所有的著作都被烧毁了。当时的著作书写于纸草和羊皮上,没有立即被烧毁的也随后做了燃料,结果亚历山大城的公共浴室在此后半年都几乎不需要别的燃料。

古希腊文明被贴上“不信上帝”的标签,被斥为“异教徒”的产物,然后被那些自称为“上帝的子民”彻底摧毁了。在文明和野蛮的较量中、正义和邪恶的角斗中,并不一定总是文明和正义获胜,许多时候野蛮和邪恶也会占上风。这是人类的不幸,这样的不幸,并不始于亦未终止于古希腊文明的消亡。此后的人类历史中,类似的野蛮对于文明的征服不乏其例。具有这样象征意义的是,狂热的基督教徒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死了亚历山大城的古希腊女数学家希帕提娅(Hypatia,公元370-415,图3-1)也就是图3一2中左下方的那位女性。这次,古希腊就没有在被古罗马征服时那样“幸运”了。如果说,古罗马仅仅在物质上征服了古希腊而在精神上拜倒在了古希腊脚下,那么,这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则要在精神上彻底消灭古希腊。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511.jpg

 3-1  古希腊亚历山大城的女数学家希帕提娅(Hypatia)

 

从此,欧洲进入了漫长的黑暗年代。原本古希腊已经知道的大地球形甚至相当准确的地球半径被犹太教的天地概念所取代,天变成了锅扣在了扁平的大地上。尽管后来基督教接受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Ptolemy)的宇宙模型,但是托勒密的理论又被迫赋予了宗教的含义。整个社会距离科学精神越来越远了。

于是此后将近五百年,宗教取代了科学,神权取代了民主。渐渐地,欧洲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古希腊文明曾经存在过。11世纪大翻译运动兴起,大量被毁坏和禁止的古希腊著作被重新发掘出来,并被翻译为当时欧洲流行的文字。这时欧洲人才逐渐认识到,原来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伟大的文明。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却灿烂辉煌的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由此拉开了序幕。

历史是这样揭示了古希腊文明的价值:公元500年以前,希腊化地区相对于世界其它地区的领先显而易见;而公元500-1200年,穆斯林世界和中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超过了西方,但是文艺复兴后,西方就一骑绝尘了。而公元500-1200年正是古希腊文明在西方被扼杀的时期,而公元1200年正是这个伟大文明再生的开始。这绝不是巧合,正是古希腊的精神文明在西方被接受的状态决定了西方世界在物质文明上的地位。

有人认为人类社会的点滴进步都源于物质、依靠物质、为了物质,而人的思想和精神文明只不过是物质文明的一个表象。这样的阐述过于功利,更不符合实际。特别是对于国人,这样的理论更加有害,因为这样的理论将给予本来就崇尚实用的国人以更多的理论根据,从而导致更加彻底的自私和拜金主义。

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例子说明存在先于意识。但是在改造世界的时候,则一定是意识决定存在。只有精神的解放,才有创造的力量,才有物质的结果。你不可能想象一个思想上仅有茅屋窑洞意识的人会有能力建造一座宫殿;你也不能想象一个满脑子独裁的人会建立一个民主的政体。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精神解放导致物质进步的历史。人类的物质进步仅仅是由于人类的精神解放而创造的文明的一部分。

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希腊文明是人类最不功利的文明,她距离人类日常的功利有相当的距离。和别的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更像是脱离尘世的文明。古希腊所创造的科学和哲学,在当时几乎没有实际用处。如果把尘世比作土壤,那么别的文明像是土壤中生长的植物,虽有草本与木本之分、矮小与高大之别,但是,它们都扎根于尘世,来源于泥土。而古希腊文明却像是照射于这些土壤和植物上的阳光,吹拂于其上的清风和泼洒于其上的雨露。很难想象古希腊文明是从尘世中诞生的。

文艺复兴要光复的正是这看似毫无实际用处的精神文明。人类在寻求自身价值和精神解放的长久和艰难的旅途中发现了自己对于古希腊文明的认同和共鸣,认识到这是人类寻求的理性和光明之所在。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很快,这个运动就开始在欧洲蔓延。中世纪的神权退却了,古希腊的人本主义重新深入人心。应该指出的是,宗教并没有在这场思想革命中消亡,而仅仅是逐渐退出了在思想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宗教本身也得以进化。今天的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和其它一些分支)已经变得理性和宽容,和中世纪的它们不可同日而语。

从文艺复兴来阐述古希腊对于现代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最为恰当的,因为古希腊对于文艺复兴的影响是如此的直接和不容置疑。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拉斐尔(Raphael)、达·芬奇(Da Vinci)和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贴切地表达了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及其古希腊渊源。

1509年,文艺复兴正方兴未艾时的伟大画家拉斐尔(1483-1520)在他26岁时创作的不朽名作《雅典学院》(图4-2)可以被视为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最直观的诠释,直截了当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文艺复兴”。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519.jpg

3-2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作于1509年,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拉斐尔没有写实,而是把古希腊许多不同时代的先哲放在了同一个时空里。画中人物的精确考证并不太容易,但是我们可以有理由猜测画面中有: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欧几里得(Euclid)、阿基米德(Archimedes)、托勒密(Ptolomy)、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巴门尼德(Parmenides)、第欧根尼(Diogenes)、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希帕提娅(Hypatia)、芝诺(Zenoof Elea)、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等等。其中的托勒密和希帕提娅是希腊化时期的人物,比同在画中的柏拉图分别晚了大约五百年和七百年。

显而易见,拉斐尔讴歌的是古希腊的学术和思想的自由和繁荣。有人说,大学是中世纪教会的产物。其实不然,大学的形式应该在柏拉图的时代就产生了。柏拉图的学园(公元前387年至公元529年,历时九百多年),就是大学的雏形。柏拉图的“学园”和雅典“学院”其实在希腊语中都是同一个词。这个词也就是今天的英语单词“Academy”(学院、研究院)的词源,是直接从希腊语的发音拼写过来的【2】。

然而古希腊的学术绝非某一个学园可以包括或者容纳的。她在空间上的广度和时间上的长度都远远超出了任何有限的学园可以界定的范围。因此,聪明的拉斐尔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古希腊的伟大人物放在了一起,让《雅典学院》这幅画作向他崇敬的古希腊致敬。或者说,以此体现了他所在的文艺复兴时代对于古希腊时代的崇敬。这是一个伟大时代向另一个伟大时代的致敬。

伫立在罗马梵蒂冈博物馆中的拉斐尔这部伟大作品真迹前,我暮然觉得“文艺复兴”清风带着古希腊的神韵迎面袭来。浏览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其博物馆对我这样的“不速之客”绝不轻松,那今天看似平和宁静的后面,是当年曾经的剑拔弩张。五百年前,在这个基督教首都试图复兴曾被其称作“异教”并且摧毁的古希腊文明,想必艰难困苦。是宗教,包括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摧毁了古希腊文明,而古希腊文明的复兴却在梵蒂冈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基督教在远见卓识者的率领下进行的改良减轻了其早先的罪过。五百年后的今天,梵蒂冈一则迟到的对伽利略(Galileo)的道歉,难说发自内心,更像迫不得已,反映了其对“文艺复兴”当年的寸土不让,以及今日的无可奈何。“文艺复兴”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宽容,并没有对基督教进行复仇。

梵蒂冈每天“香客如云”,穿梭于保守的基督教宗旨和进取的“文艺复兴”理念之间。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之间的势不两立和不共戴天,终于由于古希腊与生俱来的宽容和基督教后天被迫的让步,而导致了两者在“文艺复兴”后的共存,直至今天。毋庸讳言,古希腊不需要基督教,但是基督教却不得不用古希腊支撑其门面,丰富其内涵。一个不供奉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基督教,只能煽动一些暴民和愚民,此后便分文不值。雅典和耶路撒冷代表了天壤之别的两种文化,不幸的是,耶路撒冷摧毁了雅典;可叹的是,雅典却拯救了耶路撒冷。如此以德报怨,只有古希腊文明可以做到。拉斐尔用整面墙作为了他的画布,将雅典的伟大、睿智、宽容和坦然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方式,永恒地宣布在这里。

对于拉斐尔和文艺复兴来说,雅典的学术场所典型地体现了古希腊精神。古希腊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其造就了这么多的物质财富,而且在于其创造的精神成就,更在于这样的事实:这些对于其它民族来说永远无法企及的伟大物质成就还仅仅是古希腊伟大精神成就的注释。

——古希腊的伟大并非在于她创造了多少宏伟的建筑,尽管她确实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让后世反复复制的建筑。

——古希腊的伟大也不在于她曾经打赢了多少战争,尽管她确实以她的力量征服了广大的地区,创建了庞大的帝国,留下了教科书式的战例。

——古希腊的文明也不在于她生产了多少物质产品,尽管她确实使得她的人民丰衣足食。

——古希腊的文明也不在于她进行了多少贸易,开拓了多少通商口岸及陆路和海上的商路,尽管她的商业和贸易非常发达。

——甚至,古希腊文明也不在于她所创造的精妙绝伦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尽管她确实创造了登峰造极让后人自叹弗如的艺术。

这些成就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使得任何一个民族引以自豪,并且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是,古希腊却拥有这一切,而且这一切对于古希腊来说还仅仅是她的真正伟大内涵的一些注脚。

古希腊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她创造的独一无二的精神文明:对于理性和公正的梦想和追求,以及对于科学和民主的理念和实践。

科学和民主,也许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过于沉重的话题。因此我们还是先回到比较轻松的和直观的艺术话题吧,在艺术之后,我们将引出科学和民主。其实,艺术话题也并不轻松。

巴黎的卢浮宫,其古希腊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的作品陈列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这很自然令我流连忘返。几乎每次到巴黎,我都会尽可能去卢浮宫看看。里面有两部作品出自文艺复兴时期两位和拉斐尔齐名的杰出代表人物,其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期的思想解放历程。

米开朗基罗(1475-1564)作于1513-1516年的雕塑《垂死的奴隶》(图3-3)是这位天才艺术家众多作品中的一个,虽然不如他的西斯廷天顶画那样著名,但这是更为写实的作品,也少了宗教色彩。艺术作品在文艺复兴中逐渐远离宗教,而更加接近世俗。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也都有不少和宗教有关的作品,但是那个时候的宗教作品也显得人性了很多,体现了宗教本身在文艺复兴中经历的渐进式改良。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529.jpg

3-3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垂死的奴隶》,作于1513-1516年,笔者摄于巴黎卢浮宫。

 

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和稍后将提到的《米洛的维纳斯》这两个相隔几乎两千年的作品从人性的角度表现了人类的痛苦和美丽。人性的光辉在这巨大的反差之间闪烁,给予后世的人们以深刻的精神感悟。雕像没有背景也没有陪衬,唯一的主角也几乎没有衣着。不经掩饰也毫不做作的人的形象,似乎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源于古希腊的象征的再现。“人,只有人”,雕像本身似乎就是那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内涵。

古希腊文明相信,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就在于其对于精神的向往超过了对于物质的追求。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作品为精神和物质的对立和统一提供了有趣的例证。值得指出的是,“对立和统一”的哲学概念也来自于古希腊,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5-475)首先提出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两个奴隶中的一个的一些细节尚未完成(图3-4),可以显见雕像颈部的雕凿痕迹。这似乎是作为精神的艺术家的思想和作为物质的大理石之间进行的搏斗和商榷。本来毫无生机的大理石,经过艺术家的思想和双手,变成栩栩如生具有震撼人心力量的艺术品。精神和物质的争论在这里戛然而止,意识决定存在不言而喻。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搏斗,一个精神挣脱桎梏的搏斗。作品的本身和制作这个作品的过程,似乎就是那个伟大时代的象征。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540.jpg

3-4  《垂死的奴隶》中未完成的一个,颈部可见雕刻阶段明显的凿痕(笔者摄于巴黎卢浮宫)

 

而卢浮宫里陈列的达·芬奇(1452-1519)在1506年作的《蒙娜丽莎》(图3-5),则用一位普通夫人自信的微笑和坦然的姿态告诉了人们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油画《蒙娜丽莎》,著名得在中国都几乎家喻户晓。甚至有人说,到巴黎旅游如果不去卢浮宫那就等于没有到过巴黎,如果没有看到《蒙娜丽莎》的画像,也就如同没有去过卢浮宫。于是,旅游巴黎的节目必然包含卢浮宫和《蒙娜丽莎》。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548.jpg

3-5  达 · 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于1506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蒙娜丽莎》画像曾经在1911年被人从卢浮宫盗走,两年后失而复得。这是一个奇迹。这样的稀世珍宝能够被窃贼从这么戒备森严的博物馆里偷出去本身就不可思议,然而后来全世界的刑警通力合作把此稀世珍宝完璧归赵更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为了防止再被偷盗,卢浮宫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防范措施。同时为了防止作品被过分观赏而接触过多的二氧化碳,卢浮宫在不久前为《蒙娜丽莎》画像几乎专门开了一个展厅。偌大的展厅里一面大墙就只展示这一幅作品,俨然让另三面墙上展示的也堪称伟大的作品成了陪衬。和簇拥在《蒙娜丽莎》画像前的人群相比,欣赏对面墙上的富有宗教含义的巨幅油画的人数就显得少了很多。

《蒙娜丽莎》作品本来就不大(77cmX53cm),又在整面大墙衬托下,显得更加小了。这是一位意大利妇人的半身像,背景是淡化的自然景色,夫人安详地微笑着。和达·芬奇另外一幅作品《最后的晚餐》相比,这幅作品的尺寸要小得多,但是名气却要大得多。

仅仅从技巧上和人物的形象上是无法解释这幅作品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画中人物本身当时并不著名,且没有惊人的美丽,也没有豪华的社会背景,绘画的技巧在当时也没有什么特殊,色彩的运用也和当时的油画没有太大区别。因此有人会觉得也许是达·芬奇的名气太大了,他的画也就如此著名了。

其实把这样一幅作品和达·芬奇所在的时代割裂开来,便难以评价其价值。达·芬奇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如日中天的时代。同样在卢浮宫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艺复兴早期以及和达·芬奇同时代的作品。如果观者有心的话,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文艺复兴以前和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中通常充斥着宗教内容,圣母、圣子、天使、天国等。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基督教的内容和价值。如果在卢浮宫中按照时间顺序反复欣赏,就会愈加体会到《蒙娜丽莎》这部作品所表现的独特意义。如果能够把这幅作品和在其三年后由拉斐尔完成的《雅典学院》一起欣赏,就可以更加确切地感觉到古希腊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那是一个宗教和世俗争夺政治权力的时代,那是一个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时代,那是一个回归理性的时代,那是一个重新回到古希腊价值的时代。第一次,一位普通夫人出现在一幅大师的作品上。当时已经年届五十、历经沧桑的达·芬奇通过《蒙娜丽莎》向世人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向世人公布了这样一个宣言:

——即使没有教廷,我们也可以微笑得如此自信;

——光明的世界和自信的人类并不需要教廷的主宰。

这应该才是《蒙娜丽莎》如此著名的理由。数百年过去了,人们逐渐忘却了这幅伟大作品的历史背景,也忘却了那个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这个时代之后,我们才有了后来的艺术创作风格,比如卢浮宫中许多反映人文主义精神的现实题材的作品。而《蒙娜丽莎》,则开启了这个艺术时代的先河。

达·芬奇本人就是文艺复兴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个缩影。他在许多领域都有过非常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个出色的艺术家,同时还是数学家、建筑师、工程师、解剖学家、发明家,他在数学、力学、天文学、光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理学、地质学、气象学,以及机械设计、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不少创见或发明。我曾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参观过达·芬奇工程展,他设计的飞机模型给我很深印象。要知道,他的时代距离真正的飞机诞生还有四百年的漫长岁月。他设计的飞机后来被证明是可以飞翔的,只是在达·芬奇的时代无法实现,唯一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动力。

文艺复兴的艺术和古希腊的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看看古希腊的雕塑《米洛的维纳斯》(图3-6)就更加可以理解了。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557.jpg

3-6  古希腊的《米洛的维纳斯》,作于公元前2世纪(笔者摄于巴黎卢浮宫)

 

这是公元前2世纪的作品。作者特意让作品中的人物稍稍倾斜和扭转一点,似乎在依靠着一个并不存在的物体,因此全身的肌肉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长巾即将落地的瞬间,女性的妩媚更加彰显又不失含蓄。作品中女性坦然和安详的神态、高贵和圣洁的表情,给予观赏者以崇高的感受。这尊雕像所代表的古希腊女性一直是整个西方对于女性美的标准。如此标准,也完全可以被中国人所接受。

维纳斯在希腊称作阿芙罗蒂特,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在古罗马被称作“维纳斯”,后人也跟着如此称呼。由于这尊雕像的发现地是希腊的米洛岛,于是就被称为《米洛的维纳斯》。在发现时就是这样残缺的,许多人考证过她的手臂原来是如何雕塑的,但是没有人胆敢去复原她。

即便你就是从来不知道古希腊文明,当你看到维纳斯雕像的时候肯定会感到震惊。即便是对于我这样的对于这尊雕像的照片和历史有所了解的人,看到这真迹时,仍然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3】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文艺复兴所复兴的艺术,就是古希腊的艺术。文艺复兴后的作品逐渐把人放在了艺术的中心。

我曾经以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艺术。我对自己的怀疑是从一个很小的学校的很小的图书馆开始的。那是一个砸烂一切的年代,这个设在偏远山西小县城的一个中专学校的小图书馆也许是太不起眼了,并且那里还有不少善良的人们,于是那里的书没有很快遭到毁坏,而仅仅是被关了。

据说关闭的理由是里面都是一些不适合人们阅读的东西,据说阅读后会“中毒”。其实关闭只是照章行事,做做样子。学生是借不到书了,但是教师还可以通融。我父亲是这个学校的教师,尽管成了“牛鬼蛇神”,但是图书馆的管理员也是同类,于是我就有机会被“通融”到这个图书馆里。

小孩子总是喜欢对被禁止的东西感兴趣,去过一次,就有了后面的“经常”。最开始是翻阅小说,后来就开始浏览书架上所有的书。借回家去很难,于是我就不时溜进去看。小说很快就不是我唯一感兴趣的了,那些有图画的艺术类书对于我来说更有吸引力。

我第一次看到油画就是在这个图书馆里。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油画,但是油画的风格立即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我开始对这样逼真的场景、浓厚的颜色和沉重的风格感到不适应,觉得还是中国的山水画好,不会给人以压抑得透不过气的感觉。因此每次看了油画还要再去看看中国画轻松一下,以证实一下我的看法。

但是这样的结论很快就被动摇了。记得那是我看到俄罗斯画家列宾(Repin)的《不期而至》(也称作《意外归来》)时,不由地被画面震惊了。我从来没有从中国画中得到这样的体验。后来我又看到了列宾的《扎波罗热的哥萨克们回复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的来信》(图3 - 7),其感染力让我看了很久,想知道为什么我会被吸引【4】。他别的一些作品也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比如《伏尔加河纤夫》。我那时已经理解了苦难和艰难,这幅画让我热泪盈眶。我后来对于绘画和雕塑的异乎寻常的兴趣应该就始于欣赏这些作品。所以确实会“中毒”,想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无道理。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619.jpg

3 - 7  列宾画作《扎波罗热的哥萨克们回复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的来信》

 

我后来逐渐知道,这些仅仅是整个西方绘画艺术的一个极小的部分。由于当时可以理解的原因,只有一些俄罗斯艺术家的作品还勉强可以在中国看到。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绘画直面和正视人生,其和这个时期的其它艺术一样,在理念上回归了古希腊。“人”是这个时期绘画的核心和主题,旨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间的喜悦和悲哀。我似乎从文艺复兴时期和此后的绘画中看到了古希腊雕塑的影子,听到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台词。在沉重的色彩之间,我看到的是对人类社会的质问,以及对人类良心的审视。这些绘画就如同古希腊的雕塑,让人们从这被艺术家捕捉和想象的凝固的瞬间,联想到这一瞬间之前的漫长的无奈和此后的可能的憧憬。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的题材,我所感受的是一种召唤,一种从无可奈何中解脱出来的对将来的信心。

肯定有无奈,但没有放弃;无疑有憧憬,但没有粉饰;也许有恐惧,但没有躲避。

和文艺复兴的绘画相比,没有经过文艺复兴洗礼的中国画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为无奈而放弃,为憧憬而粉饰,为恐惧而躲避。在最能代表中国绘画成就的山水画中,人所占的篇幅和画卷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人只是艺术的点缀,而不是艺术的主题,更不是目的。

在近代,中国也出现过一些向文艺复兴学习的大师,《田横五百士》是具有人的主题和性格的绘画,难能可贵。但是最后画家也逃离了这危险和痛苦的责问人心的题材,转而以画马了却自己的艺术生涯。国人对于此画家的《奔马》情有独钟,而对《田横五百士》非常冷落。比马更受国人欢迎的是更低级的生物:花、鸟、虫、鱼。于是花鸟画长盛不衰,鱼虫画备受青睐。这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其如此强大,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无能为力,只好随波逐流。这令人叹息中国过去的不幸和不争,也让人倍感文艺复兴的艰辛和伟大。

我已经不记得最初是在何时看到维纳斯雕像的,那是一本书中的一帧照片。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古希腊的艺术品,此前我对古希腊还一无所知。但是从那时起,我知道我已经不再把中国的传统艺术和西方古典艺术做对比了。理由很简单,这样的对比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她们之间是不能对比的,不仅是由于她们属于不同的风格,而更是由于她们属于不同的理念。

卢浮宫里还有一座古希腊时期的雕像,那就是《胜利女神》(图3 - 8)。这个作品出土时更加残缺,头部和手臂都没有了。但即便这样,当站在胜利女神面前时,你所能做的就是景仰和赞叹。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632.jpg

3 - 8  古希腊的《胜利女神》,作于公元前220 - 前190年(笔者摄于巴黎卢浮宫)

 

带翅膀的女神站在船头,已经不存在的两臂原本应该是伸展开的,迎面来的海浪和风雨打湿了她的衣衫,使其紧紧贴在身上,造成了几乎裸体的效果,而衣衫依稀可见。石头的雕像可以同时表现衣衫和裸体,如果在看到这部作品之前听人这样说,我很难相信。但是在这部伟大的作品前,不可置信立即让位于钦佩至极。

这部作品让现代巧妙的抄袭立即相形见绌。那个风靡一时的好莱坞电影中的热恋情人站立船头“迎风展翅”的造型,曾经倾倒了世间多少男女老少。而那只是崇高的《胜利女神》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一个功利的抄袭而已。

这样的雕像在古希腊曾经不计其数,但是由于战乱,很多都被毁坏或者被遗弃了。现在留存在世的雕像已是凤毛麟角。古希腊雕塑其实并不仅限于大理石雕像,同时也有青铜铸像,只是几乎都没能留存世间,原因是这些铜在战乱中都被占领者拿去熔化重新铸成兵器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讽刺意义的象征,把作为艺术品载体的铜熔化后铸成战争用的武器。诚然,武器可以暂时征服一些人的肉体,但是艺术却能够征服所有人的心灵。

雕塑作为艺术形式,并非古希腊所独有。我在西安看到秦始皇的兵马俑(图3- 9),当时非常兴奋,这样的作品也确实可以算作壮举了。这些陶俑和维纳斯以及胜利女神石雕几乎出于同一时期,我很自然地把这些陶俑和古希腊的作品作了对比。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643.jpg

3 - 9  秦始皇兵马俑,作于公元前246 - 前208年,中国西安兵马俑博物馆

 

尽管兵马俑就雕塑本身而言,无法企及古希腊的水平,但是我仍然愿意为秦朝的工匠们的技艺喝彩。无疑秦始皇的墓葬非常宏伟,在这如此大量的陶俑背后是数以万计秦朝工匠的创造力和血泪,以及秦始皇的意志和暴虐。如果今天还有人怀疑秦始皇是否施行暴政的话,那么看了这兵马俑和尚未发掘的巨大秦始皇陵寝的时候,就不该再有疑问了。一个统治者在社会生产力那样有限的年代,在这样短暂的统治时间,竟倾注了如此浩瀚的财力和物力,剥夺了当时在世的人民的利益,来满足他自己死后继续统治的野心和疯狂的幻觉。仅此一点,这些兵马俑就是一个暴政的铁证。

古希腊的裸体雕塑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于人的尊严和美的赞叹,而秦朝的塑像在厚重的甲胄下掩盖着对于人本身的压抑。一边是坦然奔放的自由精神,另一边是附庸强权的芸芸众生。一个讴歌了人类对于美丽和理性的崇尚和追求,而另一个表达了为强权牺牲自我和践踏他人的决心和勇气。如果你们注意到雕像的表情,也必定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一个是人类自由的理性和美丽,而另一个却是一代暴君的走卒和陪葬。他们虽然出自同一时间,但是他们属于完全不同的理念。

古希腊艺术品中也不乏表现战争题材的,但即便同样是表达了战争的古希腊雕塑,也和秦朝的截然不同。

我曾经到德国柏林的著名博物馆Pergamon去参观过。这是一个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博物馆。帕加马(Pergamon)是古希腊在小亚细亚的城邦,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内的Bergama城附近。一位德国工程师在19世纪发现了那里的古希腊城市遗址。后来这些出土文物都按照当时签订的条约运回了德国。这些雕塑(如图3 - 10)和维纳斯以及胜利女神都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651.jpg

3 - 10  古希腊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城遗址出土的雕塑,作于公元前281- 前133年(笔者摄于柏林Pergamon博物馆)

 

残酷的战争并没有掩盖自由和人性的主题,勇敢的战士为之战斗的和美丽的女神所为之保佑的不可能是集权的统治和非人的残暴,而只能是自由、理性和人的尊严。

正由于那次参观,促使我后来专程去了帕加马(Pergamon)遗址(图3- 11,3 - 12,3 - 13)。亲历遗址使得我对柏林Pergamon博物馆的陈列理解更深。那是一个建在山巅上的典型的古希腊城市,那神殿、剧场、图书馆和一些民生设施还依稀可见,令人肃然起敬。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705.jpg

3 - 11  古希腊帕加马城遗址(笔者摄)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715.jpg

 3 - 12  古希腊帕加马城遗址(笔者摄)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727.jpg

3 – 13  位于帕加马城遗址不远处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殿遗址(笔者摄)

 

如果说在艺术上显而易见文艺复兴所继承和发扬的就是古希腊精神,那么更应阐明,文艺复兴在艺术上的复兴是其更加伟大的复兴的一个表象,其更加伟大的复兴就是对于源于古希腊的精神以及科学和民主的复兴。古希腊的艺术作品为其伟大的精神做了非常好的注解。古希腊最伟大的精神,就是她开启的科学体系和创立的民主政治。这些伟大精神的复兴,正是文艺复兴的精髓。有哲人说,“物质尚未出现,精神已经到来。”这绝不无道理。

在许多科学领域,古希腊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不仅仅是具体的贡献,更加是原则和结构上的贡献。古希腊的科学纯粹是精神的,几乎毫无实际用处。为科学而科学,是古希腊科学的特征。科学就是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功利。正因为这样,古希腊的科学才会高瞻远瞩,不为当时的实际应用而束缚手脚,从而使得古希腊的科学能够按照伟大的古希腊人的思想发展,而不必拘泥于目光短浅的实际应用。正是这样的完全不拘束于尘世的自由思想,造就了在后来被证明是真正伟大的生产力。欧几里得几何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当时欧几里得在柏拉图创办的学园里教授几何,有一天一个来求学的青年学生终于憋不住,问欧几里得:“这几何到底有什么用?”欧几里得十分生气,把教务长叫来,说:“这个年轻人居然到这里来学什么有用的东西,给他一点钱,让他离开这里。”

不为眼前的应用而学术,这是古希腊有别于其它文明(包括中国文明)的本质所在。古希腊的哲学和数学都不以实用为目的。那些哲学家和科学家都不富裕,他们也无意追求物质生活。那个时代,伟大的数学家阿波罗尼(Apolloniusof Perga)对于圆锥曲线(也就是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研究水平之高超,就连现在的数学家也不能出其右。当毕达哥拉斯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国人所说的“勾股定理”)后杀了上百头牛庆贺。可见,希腊科学家对于这些看来不能带来任何功利的学术之重视。

古希腊人认为科学就是应该超越尘世的,它们不来源于尘世,也不服务于尘世。“求知是人的本性。”亚里士多德这样告诉我们。也就是说,求知不是由于功利所诱,也不是为了生活所迫。后世的爱因斯坦(Einstein)的名言“科学就是为科学而存在的”,似乎是来自遥远的古希腊的伟大理性的回响。近代有人如是说,所有的上层建筑都必须由于经济基础对其有要求和压力才会进步。也许这适用于其它文明,但显然不适用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中的学术根本不来自现实对其的要求,在当时也没有现实的服务对象。于是,我们的问题是,古希腊人的学术动力来自何处?必答曰:古希腊人的精神。

不为功利,但求完美。古希腊所追求的完美体现在所有的领域。正因为如此,欧几里得几何只能由古希腊人创造,科学也只能由古希腊人开启,而民主体制也一定只能由古希腊人建立。古希腊人对于完美的追求,在他们的艺术作品、科学思想和民主政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的古代文明还在天圆地方的时候,古希腊人不仅仅已经确信地球是球形的,而且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还成功计算了地球的半径。他计算得到的地球半径值和今天我们知道的准确值的误差不到1%。

当中国的古代文明还在阴阳五行的时候,德莫克利特就提出了原子论。尽管他提出原子论在当时完全不可能有试验证据或者验证,但是他的思想却是如此地领先于那个时代的物质水平。这本身也是精神先于物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勾股定理”,早在公元前500多年被毕达哥拉斯用纯粹的几何方法做了完整的证明。七百多年后在公元220年左右,中国的赵爽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虽然赵爽没有使用纯粹的几何方法,但是其证明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当中国的古代文明还在算术时代时,古希腊的欧几里得就已经创立了几何。就是这个欧几里得创立的几何,今天还在我们的课堂上被原封不动地教授。不仅如此,欧几里得几何更多的贡献是在于建立了一个理性的科学系统。在那里,从公理出发,由演绎可以得到我们原来未知的定理和知识。这样一个系统,一直以来都为后世的科学家所景仰。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学科都可以方便地遵循这样一个形式,但欧几里得给予了科学一个完美的典范。

文艺复兴中产生的牛顿力学,几乎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在物理学中的翻版。从牛顿运动三定律作为公理出发,所有的牛顿力学的定理和结论都可以通过逻辑推导出来。这和欧几里得几何从几个公理出发得到整个系统在结构上是一样的。牛顿的伟大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无可置疑就是欧几里得演绎方式的再现。后来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实际上都是按照这样的认识体系来建立的。

欧几里得几何甚至是西方演绎科学的直接原因和典范,因此也是伟大的科学家都出现在西方的一个重要理由。欧几里得几何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哲学体系,其赠与我们一种认识世界的极其强大的方式。

这些伟大的科学和哲学的思想直接在文艺复兴以后导致了现代科学。我们现在的科学,都可以在古希腊人那里找到其根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迹?

和古希腊的科学奇迹相比,另外一个奇迹也应该得到同样的赞美。这就是民主。文艺复兴的必然结果就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的复兴。英国是最早的受益者。在文艺复兴的伟大思想潮流和随之而至的社会观念和生产能力的变革中,英国皇室在内外的压力下把权力交给了由人民选举的议会。尽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被迫,但这仍然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其直接导致了英国随后的繁荣昌盛,也避免了流血的暴力革命。于是,发祥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把最丰硕的政治成果和经济成果结在了英国。

文艺复兴后期,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民主改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成功了又复辟了。但是民主的努力从未松懈,民主的目标从未改变。峰回路转,逆流困顿,但是前进的脚步却不容置疑。直至今天,我们在欣赏西方丰硕的民主成果时,还可以感受到这个伟大运动冲击的余波。

我有幸经常到欧洲,所到之处我通常不坐车,而是徒步行走,以期感受这巷陌之间的历史韵味和现代气息。特别是在巴黎,在这个文艺复兴后近代民主历程最跌宕起伏的国家的首都,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今天自由平和的气息和曾经步履艰难的经历。从卢森堡宫,到巴黎圣母院,到卢浮宫,到协和广场,经过香舍丽榭大道,到凯旋门,再到埃菲尔铁塔,中世纪、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都在漫步之间。在这些康庄大道和曲折小街里,在这些优雅的塞纳河桥和庄严的建筑中,在别致的咖啡馆和精巧的花店边,无法掩饰的是文艺复兴的余波和古希腊的内涵和影响。

不仅仅是巴黎,所有的欧洲城市,哪怕是历经坎坷的东欧城市,在历经沧桑和饱尝辛酸之后,那令人振奋的依然是文艺复兴和古希腊的力量。捷克的布拉格如此,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如此,乌克兰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塞瓦斯托波尔也如此。沧桑巨变,绝处逢生,那精神依然不减,那就是古希腊的价值,人类对于科学和民主的诉求和其永不泯灭的道德力量。

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大地重新感受到古希腊时代的民主精神。其实,不仅仅是欧洲大陆,1776年在美洲大陆的那个宣言或许是对于文艺复兴和古希腊精神的完美的注解。这样一个宣言在不同的场合被反复引用,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


这段话中蕴含着一个准确无误的古希腊价值,一个除了古希腊不见于任何其它文明的独一无二的价值,一个在文艺复兴中复兴的古希腊价值。对于人的价值的认可,对于所有人和每个人价值的尊重,这就是古希腊的精神。

美国人对于古希腊情有独钟是有充分理由的,其最根本的理由是,美国就是按照古希腊的精神所创立的国家。在美国,很多地方是用古希腊地名命名的。我刚到北美时曾经困惑为什么在美国有这么多的希腊地名,比如“特洛伊”(Troy)、“叙拉古”(Syracuse)、“罗德岛”(Rhodes)、“孟菲斯”(Memphis)等,甚至称作“雅典”(Athens)的城市就有好几个。我后来才知道,美国建国后有一个政策,就是用古希腊的地名命名美国的城市。这是一个象征,也就是美国对于文艺复兴精神继承的象征,也就是美国对于古希腊精神继承的象征。

与其说是一种象征,不如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有人说美国人很骄傲,就是我所在的加拿大,人们对于美国人的骄傲都颇有微辞。美国实在太强大了,有意无意之间都会让别人感到她的咄咄逼人和傲慢。但是美国人也是很谦虚的,他们只是知道应该对于谁谦虚而已。美国的航天计划是一个非常宏大和伟大的创举,尤其是美国人的登月计划。但是,美国人并没有把登月计划用任何一个美国人的名字命名,也没有用基督教有关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了一个古希腊神的名字“阿波罗”,亦即“太阳神”。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阿波罗计划”命名的理由。

古希腊人热爱阿波罗,他年轻英俊、朝气蓬勃、坦荡正义、阳光热情,一如其“太阳神”的名字。陈列在梵蒂冈的古希腊伟大雕塑家莱奥卡雷斯(Leochares,公元前4世纪)被后人称作“Apollo Belvedere”的著名作品(图3 - 14)表现了阿波罗正在征服恶蛇,弓在手中,箭已发出,身体姿态和肌肉张弛表现了怒箭离弦的瞬间。他完全赤裸的身体象征着他无所畏惧前方的艰难险阻,也毫不掩饰地宣告着他自己和人类的并无二致。我们可以说,没有比“阿波罗”更适合为一个伟大的航天计划命名了。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744.jpg

3-14  古希腊阿波罗(Apollo,太阳神)的大理石雕像,这是古罗马时代按照古希腊莱奥卡雷斯(Leochares)的青铜原作(公元前350-325,已佚失)的复制品,梵蒂冈博物馆。 

 WeChat Image_20230611194805.jpg

3-15,古希腊神阿波罗Apollo头像,作于古罗马时代的公元120-140年间,原作成于古希腊的希腊化时代。此阿波罗的发型令人立即想起梵蒂冈阿波罗雕像(图3-14)的发型。伦敦大英博物馆,笔者摄。

 

一个骄傲的美利坚民族把自己举世震惊的创举谦虚地用古希腊的神来命名,足以看到古希腊的伟大和其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似乎美国人在向世界宣称,虽然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但是美利坚的任何伟大和古希腊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相比,还是不能企及的。

不仅是美国人,欧洲人也同样觉得所有的天文学领域,都应该用古希腊的神来命名。我们现在知道的所有的太阳系的行星也都是用古希腊的神命名的。

我们在学习数学时碰到的那些符号,很多是希腊字母。只是在希腊字母被用罄后,其它语言的字母才逐渐登场。

古希腊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比如埃及、印度、巴比伦和中国,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具特征的是她的精神——竞争精神、思辨精神、批判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以及由这些精神导出的理念——科学和民主,进而,是由这些精神和理念衍生的一个原则——公民。

不管是哪个古老的文明,都不曾具备这些精神。中国亦不例外,不管中国文明是否有过断层,这些精神都不曾出现在过去的中国文明中。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公民的概念,也没有过培养公民的制度。国人缺乏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质疑的宽容。我们也许做过一些离散的有科学意义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仅仅可以称作技术,而不是科学。(编者注:此段不得不从原文中删除约500字。)

古希腊的精神(竞争精神、思辨精神、批判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理念(科学和民主)以及原则(公民),影响着几千年后的人类文明,让今天的我们仍然继续受惠,不仅仅如此,她还是一个永远和时代同行的文明。科学和民主,从诞生于古希腊开始就从未老去,她们也许曾经销声匿迹,从当时社会的视野中消失,在当时人们的理念中忘却,但是她们从不衰老,当再次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时,依旧青春健康,风姿绰约,让人不得不感到,老去的可以是我们自己,而绝不会是她们。因此,一个懂得古希腊的人很难把她比作母亲,尽管她孕育了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文明,和由此而来的物质文明。古希腊,她不可以是我们的长辈,她必须是我们时代的年轻人的同龄人,她必须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同龄人,她永远是年轻人的同龄人。

古希腊应该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性,就如同米洛的维纳斯的雕像——崇高永恒,青春永驻,美丽长存。她的宁静和坦然,给予我们永远的自信和依托;她的健康和美丽,给予我们永恒的鼓励和目的。

因此,面对着古希腊的废墟,我不由地会想起拜伦的《雅典的少女》【5】中的诗句,虽然已经不记得诗的每一行,但是仍然感到这是对于古希腊的最恰当的词句。


             雅典的少女啊,在我们分别前,

        把我的心,把我的心还给我!

        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

        那你就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

        请听一句我离别前的誓言,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

        雅典的少女啊,我走了:

        想着我吧,当你孤独的时候。

        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布尔驰奔,

        雅典却留住我的心和灵魂;

        我能够终止对你的爱吗?绝不!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这是拜伦诗中第一节和第四节,全诗共四节。诗的原文是英文,但是在每节的最后一句都用希腊语写成:“Ζωή μου, σς γαπ”(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我不知道拜伦诗中的少女是否真实存在过,或许是真实的,或许是虚构的,这并不是我需要考证的。但是我们知道的是,拜伦虽为英国人,却一生为希腊而奋斗。他不是为了一个和自己看来并无关系的民族,而是为了一个文明,一种价值,一个人类共同的文明,一种人类的共同的价值。从拜伦为希腊而殚精竭虑肝脑涂地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笃信,拜伦在诗中用希腊语说的“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6】也一定指他热爱的希腊和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只要你理解了她,你就会认为她和你息息相关,而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

当我的思绪从遥远的古希腊和文艺复兴回来的时候,应该审视在东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和地区,这就是中国。我知道,像我这样在东方和西方都生活和学习过,对这两种文明和文化都很感兴趣,并且给予足够思考的人,应该责无旁贷地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明给出恰如其分的比较和评价。

我对于政治制度本身不感兴趣,而感兴趣的是政治制度背后的社会精神和文化内涵。任何政治制度都是暂时的,而精神和内涵却是久远的。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和内涵,就会最终造就什么样的社会和现实。

于是,让我们从精神文明开始说起吧。

 

注:

【1】 Alexandria,古希腊城市,由亚历山大大帝创建,现在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地中海入海口。

【2】柏拉图创办的雅典学院的古希腊原文是“Academy”,取自古希腊英雄的名字“Academus”。今天英文和西方文字中的学院“Academy”就源于此。

【3】这也是我后来寻访到位于小亚细亚腹地的“阿芙罗蒂特城”的原因,在书中稍后将提到这个古希腊城市的遗址以及其照片。

【4】很多年以后,我回头再来思索这幅作品的时候才理解我当时的“为什么”。那是弱小无辜对强大丑恶的无所畏惧的蔑视,是敢于用幽默和调侃对待迫在眉睫的危难的勇气。那个几乎占据了画面中心的光头,虽然面部完全背对观赏者,因此只能猜测他的表情,但你完全可以从其他首领们各异的神态和场景想象他的表情——很可能,他所表达的,就是你梦想表达却不敢表达的。

【5】“Maid of Athens”,拜伦创作于1810年,原文是:

Maid of Athens, ere we part, / Give, oh, give me back my heart! / Or, since that has left my breast, / Keep it now, and take the rest! / Hear my vow before I go, / Ζωή μου, σς γαπ. (希腊语,读作:Zoë mou, sas agapo)

By those tresses unconfined, / Woo'd by each Aegean wind; / By those lids whose jetty fringe / Kiss thy soft cheeks' blooming tinge; / By those wild eyes like the roe, / Ζωή μου, σς γαπ.

By that lip I long to taste; / By that zone-encircled waist; / By all the token-flowers that tell / What words can never speak so well; / By love's alternate joy and woe, / Ζωή μου, σς γαπ.

Maid of Athens! I am gone: / Think of me, sweet! when alone. / Though I fly to Istambol, / Athens holds my heart and soul: / Can I cease to love thee? No! / Ζωή μου,σς γαπ.

【6】“Ζωή μου, σς γαπ”,拜伦在这里选择了“γαπ”(agapo)表达“爱”。在古希腊文中,“爱”有多种,“agapo”用以表达神圣的“爱”。此外还有“Philia”,用以表达平等和公正的爱;“Eros”,表达情爱,等等。见本书第9章(自由平等博爱)中的阐述。因此可以理解,拜伦表达的爱超越了情爱,是神圣的爱。

 

 

 


浏览(3253) (18) 评论(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清衣江 回复 gsm0 留言时间:2023-06-14 06:23:14

"曾经经历了数千年鼎盛(其中不乏曲折)的古希腊文明在古罗马兴起后逐渐走向衰落" 我的意思是你这句话有误。 古希腊文明最多有800年历史。

回复 | 0
作者:gsm0 留言时间:2023-06-13 00:52:12

对人类永恒价值的思考,源于何处,何时?

灿烂星空的道德法则是什么,源于何处?为什么?


废墟。一切人类物质活动的产物,即使到了AI 阶段,最终都是废墟。服从自然法的熵增原理。

人类的精神层面,几千年不变,源于人性不变。

人类历史,一切都有定时而且不断的重复。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忘记历史的历史。


古希腊文明的科学,民主,反思和公平 有时。

反之依然: 战争,掠夺,独裁,骄横,有时。


回复 | 0
作者:gsm0 留言时间:2023-06-12 23:59:49

古希腊文明史人类文明的开端。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公元前500年的先哲的思考,依然滋润着2000年后的芸芸众生。

喜欢古希腊文明的,是极少的一类群体。


认同:

任何政治制度都是暂时的,而精神和内涵却是久远的。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和内涵,就会最终造就什么样的社会和现实。

回复 | 0
作者:清衣江 留言时间:2023-06-12 18:48:34

古典古希腊分三个时期:

古风时期(Archaic Greece ):约800 BC — 480 BC。

古典时期 (Classic Greece): 480 BC (波斯国王Xerxes 入侵希腊本土) —323 BC (亚历山大死亡)。

希腊化时期(Hellneistic period): 323 BC —30 BC (埃及Cleopatra VII自杀)。

整个古典古希腊历史近800年。决定性的是古典时期,不到200 年。


回复 | 0
作者:右撇子 留言时间:2023-06-12 10:47:56

好文,受益匪浅,引人深思!

回复 | 0
作者:fangbin 留言时间:2023-06-12 09:51:24

不问政治的政治大作!大视野,大手笔。

中国文明只有吸纳希腊文明,才能对这个民族实现脱胎换骨的改造。

想起了陈省身,弥留之际的遗言:“送我去希腊”。

回复 | 0
作者:fangbin 留言时间:2023-06-12 09:46:04

匠心!!!!!!!!!!!!


没有古希腊的文明,就不会有现代西方文明。没有形而上,就不会产生古希腊的文明。这对于宗奉所谓“唯物主义”,实在是当头一棒啊。


回复 | 0
作者:hare 留言时间:2023-06-11 23:18:51

您的文章应该成为共产党倒塌后中国的教科书。一个建议,加小标题分类。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封满楼
注册日期: 2022-10-29
访问总量: 133,02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福山理论之倾听与质疑
· 七月随想——普世价值
· 再见康桥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十二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十一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十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九章:
分类目录
【情系雅典】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十二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十一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十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九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八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七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六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五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四章: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三章:
【反思质疑】
· 福山理论之倾听与质疑
· 以食为天与数典忘祖
· 儒家的基因缺陷
· 读经典的两难 —— 读还是不读?
· 旧文重发 | 从连花清瘟胶囊看中
· 屠龙之术vs学以致用——为什么古中
· 郑和骗局与中国的造假大潮——从历
【家国天下】
· 七月随想——普世价值
· 再见康桥
· (旧文)普金阅兵——强奸大军的历
· 飞越贝加尔湖
· “中国模式”为什么不值得骄傲?
· 左派的归宿——从美国的左右冲突说
· 始于乌托邦终于古拉格:左派——文
· 故乡是一个理念
· 雅典vs耶路撒冷vs咸阳
· 罂粟为谁而红——二战欧洲战场质疑
存档目录
2023-07-02 - 2023-07-06
2023-06-07 - 2023-06-30
2023-04-04 - 2023-04-16
2022-12-05 - 2022-12-31
2022-11-05 - 2022-11-22
2022-10-29 - 2022-10-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