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繫之舟 |
|
世情险恶,人情淡薄。雨送黄昏,花谢易落。曾几何时,昨非今是。雨后黄昏,博客行乐。 |
|
|
|
|
|
|
|
|
|
老无所依 |
2009-12-29 08:47:55 |
|
|
|
|
|
|
|
先富后老的西方国家早年就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security)和商业养老制度(Pension?),家庭互助保障(family security)也健全,使得老有所养。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商业养老制度和家庭养老都面临危机。如美国社保制度已经建立70多年,但是依照目前的运作方式,2018年社保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到了2042年,整个社保系统将被消耗殆尽,全面破产。于是,西方有识之士们杞人忧天,便早早地叫唤起“老无所依”。
转过头看国人,如果不是退休高干,或洛贝儿杨公之流,“老无所依”便是现实的问题。国人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目前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亿多,仅城市的4千万老人享受养老金,养老金缺口(相当于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达 2.5万亿元。政府官员龙永图曾经坦承:(国人)养老不能全靠政府。在此感谢龙先生的“实话实说”,国人不能指望政府养老!所以讨论“老无所依”并非空穴来风。
国内有新新人类名“啃老族”。正如朋友来信说:由于诸多原因,如就业困难,工作不容易找,经济紧张等等,年轻人总希望在老头老太这里“蹭饭”,甚至找“父加”和“娘贴”;要买房,从父母手中“磨”首付,“磨”装修款;把小孩给爷爷、姥姥带以节省保姆费,要求他们收拾家庭,做饭菜,打扫卫生,作后勤等等......如此一来,老人们既不能依靠小的,手中的养老金甚至得包揽儿孙的生活。悲壮啊!国内的老人若属有 “余热”可发挥,还有使用价值的,只能算老无所依的“预备期”,其处境仅仅是有点尴尬和失落而已。一旦这些老人于儿孙们没有利用价值,也无“余热”可发挥时,则很可能会转正成为正式的,无奈,无助的老无所依状态。
出国的年轻人,在工作生活安定后,尤其是有小孩后,大多会把自己父母从国内接来国外同住。如此一来,老人们来后改名为保姆或佣人,(住在地下室里)当“地老鼠”,过着寄儿篱下的生活。忍受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的困境,看媳妇(女婿)的脸色行事。“是主人却说话不算(不能作主),是客人却什么都干,是仆人一文不赚。” (此乃中国特色的,对外出口的“父加”和“娘贴”)。值得一提的是,若干年后部分老人思想和感情上会发生变化,爱上北美这块“热土”。其中的一个因素是为当地老人福利制度所“折服”。(在加拿大的老人,本已享受很好的医护环境条件,但对定居十年以上,年届65岁的,则保证人均一千刀/月收入。) 一些从国内来的退休老人们,“孝子贤孙”十年之后,可能成为“国共通吃”,老有所养的佼佼者。
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性,孝文化和法制观念日益没落的今天,在这个强盗喊"和谐",骗子讲"诚信",婊子立牌坊的时代里,人际之间,完全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不少国人已经,正在,即将完成从“落水要命,上岸要钱”到“上岸杀人”的转变过程: 曾记得90年代初,轰动北美,开先河的留美学人卢X,于衣阿华大学枪杀师长,学友数人,尔后吞枪自杀,之后的国人在国外杀人和被杀的事,就一件件,一桩桩的见诸报道。不久前,震惊整个加拿大的陈X绑架杀害幼女案尚未平息,又发生李XX在灰狗公车上,还有才报道的朱XX,于众目暌暌之下割下受害人头的惊世之举。他们的老父老母省吃俭用,千方百计,甚至不惜倾家荡产送其到国外,最后得到的结局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或是眼看子女们在铁窗里度过余生,这是不是人世间最为悲惨的"老无所依"?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