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政府的難題:窮人/富人 在美國經濟困頓之時,對於政府的詰難不絕於耳。對政府懷着深深的不信任的美國人陷入了一種兩難的境地(dilemma):一方面,在貧富分化加劇之時,希望政府會通過稅收政策等行政手段緩解社會矛盾,一方面,又擔心政府的權力也會因此增加。美國人一方面把自己的民主政治標榜為全世界的楷模,但同時又極盡嘲弄挖苦美國的政客和政府。事實上,美國的分權政治的核心就是試圖在發揮政府的職能和限制政府權力之間取得一種制約的平衡。美國人既要政府為人民爭取公道的同時,又竭力限制政府的規模和權力。這種模式被美國作為一種最先進的民主政體模式,在全世界加以推廣。 在美國經濟蒸蒸日上時,美國的政府模式似乎非常行之有效,美國人更樂見政府的無為,讓市場經濟這隻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但是,在美國經濟下滑,貧富分化繼續加劇之時,美國人卻意識到政府必須有所作為來保障教育醫療,防止貧富進一步分化,解決諸多的社會問題。此時,政府的無力和無能就成了眾矢之的。然而,使很多美國人失望的是,所謂的“人民”的政府在很多情況下卻不可避免地站在了富人的一邊,站在了華爾街,銀行家,石油商,軍火商,以及其他工商業巨頭的一邊。這原本也是無可厚非的,美國的政治選舉本來就是依靠富人的錢袋的。沒有富人出錢提供競選資金的政黨候選人是無法進入美國的政治遊戲的。 美國民眾的雖然能夠投票選舉自己的領袖,但對這些領袖來說,爭取民意固然非常重要,得到富人的競選支持則是入圍的決定性因素。這也就是為什麼軟弱的美國政府無法扮演一個正義的公允角色,在富人和窮人之間起到平衡的作用。這也是美國民主政治的死穴。這種在富人支持的基礎上民選出的美國政府在貧富矛盾加劇時似乎兩面不討好:非但窮人不相信民選的政府會真正願意劫富濟貧,富人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削弱自己的利益。 奧巴馬政府正是被推進了歷史的漩渦,陷入了這樣一個兩難境地。奧巴馬一方面需要取悅富人,畢竟美國是靠金錢轉動的;另一方面,奧巴馬極力表示自己對窮人的責任,反對削減教育和社會保障等“窮人的福利”。無論奧巴馬怎樣長袖善舞,討價還價,最終也終究要向代表資產階級的富人妥協。畢竟削減窮人的福利比征富人的稅來的更划算一些。 奧巴馬政府似乎也看到在窮人和富人之間走鋼絲的危險,並試圖尋求一個能夠被窮人和富人都認同的機會。這就能夠理解奧巴馬為什麼在內政困擾得不可開交之際精心策劃捕殺本拉登了。畢竟,只有反恐和外在的壓力能夠緩解美國人民的內部矛盾,使窮人和富人都團結在美利堅合眾國的旗幟之下反對恐怖主義。奧巴馬捕殺本拉登的計劃無疑為他提供了更寬鬆的政治舞台,在某種程度上團結了美國人民,緩解了內部矛盾。奧巴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使美國政府擺脫日益激化的矛盾,還有待美國經濟的好轉。因此,奧巴馬政府和中國的經濟角力就成為後本拉登時代的重中之重。奧巴馬政府在經濟上對付中國拿不出什麼像樣的牌,只好在人權上繼續揮舞大棒,牟取談判的資本。一旦中國政府在人權上自認理虧,先輸一招,在經濟上很可能會失去談判先機,糊裡糊塗丟了實在的利益。所以說人權一招是美國的虛晃一槍,真正的戰場是經濟領域。這虛幻一槍看似排山倒海,其實是轉移和擾亂視線的。在茉莉花革命和艾未未事件上,中國政府其實是中了埋伏, 被牽着鼻子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