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自马里乌波尔》这本书很特别。看过那么多书,苦难的故事,太多了,但是读《她来自马里乌波尔》脑海里不停跳出来“苦难”,“痛苦”。。。这些字眼,这是偶从来没有过的感受。偶亲身感受到的最大痛苦,是插队生涯,但周围的农民何止比偶痛苦百倍?而看了此书,那些人生何止又要痛苦百倍(恐怕还不止)? 娜塔沙·沃丁一家,痛苦至竟让母亲自杀。。。但仔细省视,她一家远非那么时代最痛苦的一份子。作为富裕阶层出身,虽然遭到俄罗斯贫民革命的巨大冲击,但仍然不比一般平民更苦难。而纳粹的侵略,同样如此---他们一家好歹吃到了纳粹政权下的一碗饭,这也是他们战后仍然可以跑德国生活的根本原因。但母亲的文化已经割裂,血脉和23岁前的俄罗斯生活和之后的德国文化无法兼容。。。这应该是其最后自杀的根本一个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书中并没有渲染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差异,反而凸显它们的通性,德国人并没有区别对待之。娜塔沙·沃丁出生和生活在德国,虽然受到德国同学的歧视,她受到的教育仍然主要是德国文化(但母亲给她的俄罗斯文化熏陶很重)。而这,恐怕也是其和母亲冲突不断的一个原因。最后,俄乌冲突作者立场客观(见【专访】《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作者娜塔莎·沃丁:每一部家族史都是国家政治的样本 的最后部分),似乎反映了她更认同俄罗斯,而不是乌克兰。 书上来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反俄,或者反共?应该不是。虽然书中提到乌克兰的饥荒是俄罗斯人的种族灭绝,在书外的其他地方有此说法的也不罕见,但这是不确的,因为饥荒是整个苏联的。书的更大主旋律是德国人的罪恶劳工举措,这点战后对德国人的清算不够。而书中有所反映。而最近南韩居然对日本罪恶的劳动历史一笑免恩怨,实在太让人唏嘘了。 书的重点,除了后部母亲部分,姑妈莉迪亚也是重点,见证了历史,但也证明了苏俄并非人间恶魔。 下面的第一个视频大段的摘自书籍一些精粹部分,最后有点评论。。。娜塔沙·沃丁的第二本书---《暗影中的人》我会很快借来一读。网上也有(第二个视频)。 今天的乌克兰,更认同纳粹,但纳粹加于他们的苦难,根本不在俄罗斯人之下,甚至更多一点。 娜塔沙·沃丁称自己没有归宿。是的,文化被生生割裂的,不仅有她自杀的母亲,也包括她自己。书中反复提到了巴赫,说明她也是巴赫的粉丝。她的书,意义远超过那些诺奖获得者的书。偶是万中乱选得之,不会那么巧吧。
哦,第一个视频最后提到:作者最后回归了俄罗斯,可见这著作还是在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
而最让人动容的,是苦难岁月中人性善的光辉,包括家中仆人托尼亚,好心的德国工厂主,无私助人的康斯坦丁,甚至是妹妹对渴望食物的谦让。。。 看看中国人怎么解读的---娜塔莎·沃丁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历史离我很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