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咨回忆录》书摘【补充】
上次《陈一咨回忆录》书摘中,遗漏了一段很重要的段落,现补上。
== 陈一咨【1940-2014】:陈一咨回忆录 香港新世纪出版及传媒有限公司,2013,ISBN:9789881557148
== p.647-651 中华民族目前面临着5大挑战:
1】经济发展战略的挑战。 陈一咨认为,欧美的模式中国走不了,苏联的模式走不通,第三世界的模式不能走。 但是,欧美模式中的农业发展形成经济内部分化的经验,苏联模式中的集中国力加快建设速度的经验,都可以借鉴。 所以说欧美模式中国走不了,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发展走了一条高能耗的路子,现在的中国无法复制。
2】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 目前,以强势政府控制国家资源加上国有经济主导的所谓“中国模式”,与当年希特勒和斯大林所实行的“举国体制”并无实质的区别:几个寡头掌控国家的命运,少数权贵左右经济命脉,绝大多数人仍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其实质是一种“权贵国家主义”。这也是中国改革畸变的必然结果。靠政府强化行政权力进行经济管制并投入大量资源实现的经济增长,不可能不使腐败迅速蔓延,贫富差别日益扩大。 这种“中国模式”,在一定条件下,确实能运用“举国体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付出的巨大成本也是前所未有的。“国进民退”现象的出现,正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而排斥市场机制的结果。 近代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市场经济是导致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途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民众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想实现现代化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国目前出现的“民穷国富”、“国进民退”,恰恰是一种反向的路径。 “民富则国强”。欲使民富,则需要保障“私权”,限制“公权”。就是说,必须保障民众自由选择的权利,拥有私产的权利,以及自由生存的权利。同时,必须限制政府的行为,使政府从“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从“发展型”向“服务型”转变。只有当政府能为民众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条件”时,中国才能走上现代化之路。
3】政治制度转型的挑战。 邓小平于改革开放之初,就意识到“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但他囿于一党之私的既得利益,镇压了“八九民运”,也就错失了在中国推行政治改革的机会。 如果中国领导人真有心引领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目前仍只能从两头做起。 一头是从中央做起,建立起合理有序的程序、制度和规则,从寡头政治走向贤人政治。 另一头是从基层特别是县级做起,可以进行各种民主试验,逐步形成一个个民主政治社区。 经验表明,当人均收入超过6千美元以后,国民自下而上的民主要求就会日益强烈。 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的就是一种纵向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没有形成过横向的政治社区。以县为单位进行民主试验,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4】政治思维再造的挑战。 中国历年历代形成的政治思维包括: --“成王败寇”; --共产党“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思维; --得势的掌权的一方压制失势的另一方或其他方,包括压制失势方的思想和言论,搞“舆论一律”。 应该换成现代的政治思维: --“我活,也让别人活”; --对话、妥协; --倡导言论自由,提倡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
5】道德文化重建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