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这个小镇是个大学城,很小,只有两万居民,社会治安出奇的好,犯罪率极低,家家户户都是大玻璃门窗,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我们出去常常忘记锁门,钱包丢了几次也都找回来了,很有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太平盛世的感觉。当然,也听说过没找回钱包的,是个古董店老板亲自讲的,损失了好几百美金。 去年秋季的时候,我亲自遇到一件古怪的偷窃案。当时我在一个高中做义工,主要是辅导一个高二年级的学生物理课,所以每个星期四下午上完我的“英语史” ,就得匆匆忙忙赶去高中图书馆。有一天,我刚走进教学楼,迎面看到桌子上摆了一个很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如果你的午餐被小偷偷走,学校概不负责。” 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偷午餐?而且学校还正而八经地出个告示? 按理说学生可以在学校吃饭,不算贵,贫困家庭还有补助,只需要付大约四分之一的费用。少数学生愿意自己带饭,内容也很简单,也就是汉堡包,比萨饼之类的, 完全不值得偷。我特意问我那位学生,她也很茫然。我分析可能这是几个捣蛋鬼干的坏事,而且不止一次。学校抓不到疑犯,只能告诫大家自己提高警惕,有事不要找学校的麻烦。由此我想到了在各地经历过的偷窃事件。我在北京、辽宁、甘肃、云南等十几个省市,以及四川的好多中小城市都平安无事,但在西昌、成都、西宁和昭觉分别遭遇过小偷。成都的小偷最没有特色,就是划包厉害,所以钱包掉了都无所谓,但得小心被他们划到肉。西昌的小偷比较幽默,我去自由市场买菜带把旧伞,挡挡紫外线,他们都看得上眼。最搞笑的是如果被我发现了,他们就立马把伞还回来,而且还满脸堆笑,象遇到老朋友似的,让人骂都骂不出口,更别提抓他了。西宁的小偷最专业,神不知鬼不觉,就象小李飞刀,根本没看见是怎么出手的,钱包就没了,所以我最倒霉。那是我刚读研究生第一年,和朋友去大西北逛 “丝绸之路” 。旅费是节衣缩食省下的,火车票是用高锰酸钾和草酸改过的学生证买的半票。结果在排队等着吃那有名的酿皮时,钱包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八十多块钱啊!直接的后果是我们怎么回家?好在我那小伙伴还藏有一点储备金,可惜在兰州时又被我们奢侈地坐缆车上南山公园看夜景给挥霍掉了。买了回成都的车票以后,就只剩坐公共汽车回学校的两块一毛五了。所以在火车上的二十六个小时里,我们俩赖以充饥的东西就是一个西瓜和一袋面包。全是碳水化合物啊!所以我现在是一顿饭缺肉都不行。不过最有脾气,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昭觉的小偷。事情已经很久远了,可能是七十年代末或是八十年代初。一天半夜,我们大院的一家人屋里进了贼,当时家里只有 一个小女孩在睡觉,她跟我还是同班同学。那晚她爸爸在做一个个急诊手术或值夜班,她妈妈好像是带着弟弟回了老家。四五个小偷撬门进屋,一鼓作气把他们家洗劫一空,居然一点儿也没惊醒她。当小偷大包小包地带着赃物上路不久,就被巡逻的民兵发现了,叫他们站住他们不听,拔腿便跑,好像还用石头自卫还击,於是石头大战就演变成了枪战。我们第二天一早起床就听说这事儿了,跑去看热闹,见只从医院大门口一直到昭觉中学后面的路上全撒满了赃物,家庭用品应有尽有,甚至包括了一个洗脸盆和一个口哨,全都用白石灰画圈围起来。中午时听说还打死了小偷,又连忙跑去看稀奇。现场是在昭觉中学后面通往林场方向的路上,一个人脸朝下爬在那里,满地是血,不过早已干了。走近一看,背上中了七八发子弹,整整齐齐成一排,大概是冲锋枪扫射的。看起来他的身材瘦小,估计只是个十来岁的男孩。我那时还小,事情过了也就过了。但是多年后想起来,不禁有很多的疑问:如果当时那个小女孩被惊醒了,会发生什么事?那些贼连手执武器的民兵都敢打。为什么那些小偷知道他们家没有大人?未免太巧了。民兵们一定得用冲锋枪吗?死去的那个男孩几岁?什么人教他去做贼?那个男孩跑得慢被打死了,那跑得快的人呢?至於后来到底是怎么处理这个案子的,我一点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