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牯岭与黄甲山,1926年 1926年夏,中国遭受到严重高温。修女们又到牯岭山避暑。自7月27日以来,蒋介石总司令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向北直捣武汉地区。此外,中国中部遭受人们记忆中最大的洪灾。霍乱流行,预计冬天将发生饥荒。 计划在一周内返回汉阳,玛丽·简于8月24日致函克拉拉西娜会长:“汉阳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除了新教堂和神父的住房,其他所有一切都被大水冲走了。神父们实在是照料不过来那么多基督徒妇女和儿童。我告诉他们,绣花堂将竭尽全力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我们至多只能接受170人。如果他们需要我们到北部乡下去帮忙,我们中间会有人愿意效劳。” 信中没提到国民革命军正在向北挺进。实际上,当地人大都不太知道苏联在为蒋介石的革命军提供物质援助。九万余人的部队从广州出发,目的是攻打河南、湖南两省的地方军阀。这就意味着他们将直接穿过武汉地区。 急于回到汉阳,茱斯塔、莫琳和管家玛利亚,于8月25日离开牯岭北上汉阳。3人打算在下周大队人马返回之前,把一切打扫、收拾停当。茱斯塔还准备在女孩们从乡下回到绣花堂时在那里迎候她们。 可到了汉阳,看到的街景不是以往拥挤的摊位和稠密的路人,而是人们成群结队逃离汉阳。妇女背着巨大的包袱,男人的手推车上堆着居家用品、坐着孩子和老人。有人停下来告诉她们:“革命军马上就到了。” 要打仗了,人们显然感觉离开城市到乡下避难是唯一的选择。他们并不知道,湖北军阀吴佩孚已到汉口督阵,指挥武汉地区抵抗北伐军。 3人回到家,开始质疑这时候回来是否是明智之举,但也只能是既来之则安之了。 8月29日,玛丽·简从牯岭给肯塔基写信:“就目前而言,我们或多或少都对战事感到震惊。布尔什维克已经从广州打过来,到达我们所在的湖北省,距武昌不远了。这个威胁与之前我们经历的任何争斗都不一样。我们将优先处理洪水、饥荒和霍乱。大家对我们的吴佩孚元帅充满信任…… 我们对胜利充满信心。” 两天后,回到汉阳的茱斯塔走出大院,穿过几近阒无人声的街道,来到绣花堂。听到里面孩子们的喧哗才使她重新振作起来。过了好一会,她忽然意识到远处有雷声。随着连续不断的轰鸣,她开始怀疑雷声是否是人为的,最终意识到那实际上是炮弹声——江对岸的什么地方在打仗。她不知道是武昌还是汉口,但绝对是开战了。 修女会里,莫琳在教神父的新厨子保罗·王烤面包。她决定同时也教教他怎么做饼干。俩人专心得连隆隆炮声都没听见。 面包出炉后,保罗把两个面包和一些饼干放进篮子,道了别,返回总部。莫琳和玛利亚开始打扫厨房时,才注意到江对岸的隆隆炮声。她们继续做家务,直到茱斯塔从绣花堂回来,带来武昌遭到攻击的消息。 翌日,莫琳和茱斯塔正要吃午饭,高尔文来了说:“你们必须离开。据说革命军距武昌只有10里地了。城市会很快被围困。” 对于仍在汉阳的人来说,主要的危险是位于江边的兵工厂。如果革命军打过江来,地方武装也许会炸毁兵工厂,那么整个汉阳就会被大火吞没。 高尔文说:“你们必须离开。去九江的船还在通行,你们可以回牯岭。要么,我派个神父陪同你们去黄甲山宣教所,那儿有许多避难的妇女。” 显然,如果犹豫不定,她们有很可能被困在汉阳,因为她们面临的不是短暂的冲突,而是内战。 高尔文还要去安排在绣花堂工作的妇女和孩子撤离。茱斯塔建议他先坐下跟她们一起吃点东西。他坐下来、才吃了几口,又站起身说:“我待会儿再来听你们决定。”便走了。 刻不容缓,茱斯塔、莫琳和玛利亚决定设法回到牯岭。又是一阵敲门声,基督教兄弟会的负责人哈蒂神父来了。他在街上碰见高尔文,过来看看是否能帮上什么忙。他留下来,等她们收拾行李,好把她们送上船。出门前的最后一分钟,莫琳决定带上玛丽·简的便携式打字机。也许能派上用场呢。 走出院子,她们为短短几个小时内街上的变化大吃一惊。四面八方人潮涌动,到处是丢掉的箱子和包袱。江上秩序混乱,她们幸运地上了一条正要摆渡去汉口的舢板。就在她们的舢板向汉口岸边靠拢时,一艘装满难民的帆船撞到一条小船。小船上的一个小男孩被甩到水中,消失在黑暗的江水里。 到了汉口,哈蒂在去九江的船上安顿好3个女人,嘱咐她们告诉沿途碰到的神父暂且留在牯岭。午夜时分,船长拔锚,驶向九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