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生⑪——胡戟的《武则天本传》(二) 病枕轭 废掉王皇后取而代之是武则天登天美梦的第一步。很难说至此一刻她有了一览众山小、位进九五之尊的宏图霸想。眼前的危机并没有完全消除。以攻代守需得两步并进才行。第一,争取唐高宗对废后一事的支持,毕竟皇后废立事关国体,须先借助皇帝的力量才可大势所趋。第二,争取长孙无忌等一班老臣子对自己的拥戴,江山代有才人出,有了臣子们拱卫相助,废也罢、立也罢,它日纵横驰骋才能尽显才华。 争取唐高宗转意的事进行的堪称顺利。离间皇帝与皇后十年夫妻感情,继而孤立、削弱王皇后身边及其家族的连带关系;小公主之死,看样子在皇帝胸中埋伏下仇恨的种子;加上皇后无嗣子,促使性情柔弱的高宗最终下了决心。 然而求得老臣们的支持和效忠,却在国舅长孙无忌面前碰了个大钉子!长安令裴行俭公然放话“国家之祸必自此始”。而褚遂良也准备干冒“上意既决,逆之必死”的严重态势,拼死庭争。 长孙无忌的折面令武瞾突然看清楚一件事:出身低微门第卑寒,在当时讲究门阀政治的托孤老臣们眼里,她——武氏,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根本不值一提。武瞾的父亲武士彟(音决)虽然是当年跟随唐太祖李渊起兵的功臣之一,位居“太原元谋勋效者”第十二位,后来官至正三品的工部尚书。可祖上并不是什么显赫大族,也没有文史留名的人物来支撑门面,“地实寒微”真要了武氏一门的命! 想有一番作为,自然还需要网罗自己的班底人马。李义府、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人忙着替武氏布罗爪牙、打探消息、说话造势。现在还来不及考绩这些人的政治品行、德能操守。一阵子铺排忙活之后,摊牌的一刻:终于到了。 八月份一天朝见之后,皇帝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宇、褚遂良等人入内殿议事。结果李勣借口身体不适,先一步开溜。褚遂良没等皇帝把皇后废立之事说完喽,就跳出来坚决反对。还拦着其他两人不让他们说话,摆出一副誓死效忠、宁折不弯的架势。第二天接着相议,又是褚遂良,恨不得踮起脚直接对武则天开骂。韩瑗、来济(来护儿之子)也都上表急谏反对废立。此一来武则天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当场杀了褚遂良。可皇上见着群臣拼命反对,反而坚定了废立皇后的决心。 正弄得不可开交,皇帝、武氏也不知该如何收场。救命稻草出现了!这根稻草不是别人,竟然是上次开溜的李勣!皇帝苦恼群臣们反对,想回头征求一下他的意见。结果聪明绝顶的徐茂功一席话令皇上龙心大悦茅塞顿开,“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一来彻底稳固了唐高宗实行此事的决心。事情的结果以王皇后、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后被残酷折磨至死。长孙无忌、褚遂良被贬出京,客死异乡。武则天大获全胜!顺理成章登上皇后宝座,告结了整个回合的较量。 本来这事个人看也许是武某人心狠手辣、初露锋芒开启得胜之门的一次创举。可在史学家眼中,武氏的胜利登后,直至她老年问鼎天下。却是中国上古封建历史中的一件至关大事!因为它终结了自两汉、魏晋以来,世族门阀政治笼罩朝廷中枢,关陇集团独享国家权力的传统局面。而令出身寒门的山东寒族,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第一次成功登临了中国皇权的至高舞台。国家的权力中心,也从传统意义上的长安转移到东都洛阳。 有一句闲话需要交代:当年唐太祖李渊太原起兵时,首先窃据的是西京长安。那是进退自如、可攻可守的风水宝地。后来他的崛起也是依靠陇右、关内世族集团的力量。他们李家与前朝隋炀帝的杨家,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联系。武则天家自然也不例外!他父亲武士彟的原配死后,是李渊照顾老哥们,亲自为其说和杨氏皇帝的族弟女儿下嫁作的续弦。所以说武则天的亲娘杨氏地位要尊贵的多! 登上皇后之位的武瞾,七年之后又帮助唐高宗铲除了宰相上官仪(著名的上官婉儿之祖父)等一班孤老遗臣的掣肘包围,顺利地度过了她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次险滩难关。继而随着她政治野心的膨胀,在各式斗争中迎风破流,一代女雄主正一点一点地,从竹帘帷幕之后,走到了大周王朝的前台。 唐乾陵前的“无字碑”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唐乾陵(陕西乾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