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病枕轭的博客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网络日志正文
张灵甫全军覆灭中的疑点(下) 2018-04-24 16:37:42



三来分析细节。

 

双方的死亡人数。(围绕孟良崮附近的战斗,不包括打援和其他。)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攻三守一万二。意思共军损失大约三千,国军折损一万两千多人。这种说法不符合起码的军事常识。七十四师两万多人居高临下固守阵地,其间虽然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火力优于共军,大部时间内弹药并不缺乏乃是不争事实。两天两夜打下来怎么会死亡人数反比共军多几倍?有人撒谎。整个战役期间流传颇广陈毅的话:‘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那怕纵队打光了,只要把敌人消灭也在所不惜……’透露一丝天机。华野此战动用了全部家当。粟裕为每一个子的调配可谓伤透了脑筋。他不可能有更多的后续部队投入战场。陈毅又是从那儿临阵抓差给他补充了上万兵员?电影《南征北战》里张瑞芳端着驳壳枪带领区小队上战场的情景还记得吧?担架队、救援队、运输队,什么区大队、区小队以非武装、武装的名义驱赶平民们上战场挡子弹的情况今天无法想象可在当时并不罕见。有些细节很值得回味。据说连续作战七十四师出现一些状况:水冷式机关枪因为缺水无法正常工作;水粮具无不眠不休人员极度疲劳;死人太多(某些地方)尸体垒的有七层之高?官兵们的心理陷入一种非抵抗状态等等。我猜测共军使用了人海战术并且刻意掩盖平民的死亡人数。在孟良崮附近双方阵亡的人数可能有八比六。国八共六。共军方面造成至少两千平民的死亡。

 

起底一代“军神”粟裕。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毛泽东给予粟裕极高的评价。此战更次打破了七十四师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国共力量此消彼长开了一个好头。粟将军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共军消灭了大量国军有生力量,客观上为毛巩固权力和中共最终建政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然而此战毛将粟捧上天也为粟日后倒霉埋下了伏笔。许多中共高级将领特别粟的上级就很不爽粟。林彪、彭德怀不提光陈毅、邓小平、刘伯承就折磨粟裕好几十年。如此荒唐行径又作何解释?什么事让粟大将军惹的上峰们耿耿于怀几十年?难道真是‘越权’、‘脑袋停留在指挥千军万马不懂得和平年代的指挥艺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嫉贤妒能见不得毛过誉粟的功劳?原因或许皆有。但是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陈、邓、刘当时知情毛也许不知道。(有个时间差的问题,需要详细讨论。)粟裕之所以胆大妄为敢于动用华野全部家当与七十四师对赌——是基于郭汝瑰的准确情报和精心布下的口袋阵!没有郭的错误命令‘向孟良崮方向搜索前进……’七十四师怎么会行动过快位置突前与友军拉开了距离?没有郭的后续情报粟又怎么会知道张与友军之间正出现一个小于十华里的空档?还有空档的具体位置?拿捏不准粟又怎么敢将主力倾城而出压上去,切入空档打援黄百韬、李天霞的同时将张灵甫从阵型中切割出来?要知道国军的间距并不算大,无论局部、整体在人数、装备上均占优势。一旦打援黄、李的部队崩溃华野将会遭受灭顶之灾!孤注一掷式的豪赌赢了功劳算你粟裕的,输了大家伙跟着一块完蛋。你叫陈毅、邓小平、刘伯承咋能心悦诚服咽下这一口恶气?秋后算账粟大将军就变成意料中会发生的事情。如此一来粟裕“军神”的名号需要大打折扣。

 

郭汝槐和刘斐。这二人不是什么伟大的潜伏者。而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背叛者之一。不偏不倚正是蒋对其冥顽不灵的信任导致了蒋氏王朝倾覆和中华民国在大陆统治的终结。神奇的事二人竟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指彼此不知道对方充当共党匪谍一事。)塌了天竟然互咬过关,真乃匪夷所思咄咄怪事!将一个武功高强的巨人引到悬崖边上乃是变节者的绝智!张灵甫曾经对王耀武抱怨过,自己的部队不适宜山地作战。他非常清楚同属机械化的黄百韬(装备虽属日式,但仍是重装兵团)、李天霞在山脉纵横的沂蒙山区机动起来会异常困难。突进带来侧翼缺乏保护的毛病,让“齐头并进平行碾压”的原定作战计划出现重大纰漏。他怎么会恃强好胜不顾生死地往前闯?是郭制定的作战计划,下达命令将七十四师引向孟良崮的!这道命令高就高在无处纠偏!是你蒋介石、陈诚急功近利催兵前进又不是我郭某人,对吧?从蒋与张等人后续的电报来看蒋事先并不知道郭将张引向了孟良崮,而是勿中郭的圈套。车到山前同意并且命令张上山坚守。危旦时刻刘斐跳出来再挡了汤恩伯一把,真是无独有偶绝妙的好戏!


张灵甫3.jpg

张灵甫将军


浏览(9520) (2) 评论(3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病老三 回复 白熊的博客 留言时间:2018-05-01 17:10:06

感谢回复。您似乎言之不尽。不知该不该挑明:张灵甫作为“人”最大的特点可能是人格有严重缺陷。比如杀二房一事。但作为对日对共浴血搏杀的“将军”,他绝对可圈可点。不仅仅共军纵队一级像什么陶叶王宋之类难以比肩,即使更高阶也不见有什么超越之处。其实陈粟对张心里是非常钦慕的。要不怎么会一再劝降而不是杀之而后快呢。(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不是攻上孟良崮,剁了张灵甫。)对吧。

另就是张和同僚们自杀,让他们仍然活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几十年后今天我们不禁要问:LG的将军们有血性的男儿么?有跟日军直接互射的张自忠么?有宁死不降举枪自裁的几十位将军么?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赛昆 留言时间:2018-05-01 16:50:17

淮海战役(徐蚌会战)毫无疑问是钢铁对人肉的碾压。人的因素,特别是指挥官的因素一时被模糊化了。如果细究,是个大学问。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远方的孤独 留言时间:2018-05-01 16:47:49

辎重炮队被留在垛庄,当然不是高招。但是不得已没办法的选择。一战前情报显示,100里之内并无共军主力活动。二左右翼以及侧后都有友军支援。三进山沟汽车大炮根本发挥不了威力。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远方的孤独 留言时间:2018-05-01 16:36:43

武器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对于共方,已经从对日的小米加步枪走向了集团军式作战。但是有一点中国内战跟苏德之类的几乎没有可比性。仅仅是战争规模方式等等有些貌似,其实我们是一个民族,主义之争,在关键时间关键点,人的因素往往超出意料。比如张克侠。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城里的老农 留言时间:2018-05-01 16:32:02

关于4647政治以及军事情形的分析,特别是两者的转换,前边网友有过一观点可以参考。我觉着有道理。

回复 | 0
作者:白熊的博客 留言时间:2018-05-01 07:06:10

经过老三这么一质疑,74师没有全军覆没,74师依然活在一些人的心中。

不过把国共之争中的国军的无能和共军的狡猾,加以粉饰说些不着边的话就可笑万分了,列如,如要是遇到德军或日军如何如何。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

在把猪八戒和孙悟空引进来就更热闹了!

回复 | 1
作者:赛昆 回复 城里的老农 留言时间:2018-04-30 16:14:42

老共在1946年丧师失地。老共 tactics,人人都懂:毛泽东说的很明白:“向苏联共产党(布)和大老板亲自报告。……真心希望他们给予我从头指示”当侵略者走狗割地卖国是也。

回复 | 0
作者:赛昆 回复 城里的老农 留言时间:2018-04-30 15:54:16

俺帖中给了中共俄杂党的刊物《军事历史研究》、《文史精华》和书籍《郭汝槐回忆录》。

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共党头子赫秃和邓小平分别说过“现代战争,人只是一堆肉”、“现代战争就是打装备打后勤”这才是真话。林彪“人的因素第一”若真,他怎么在1946年被横扫?

中国在1946年开始的战争中惨遭肢解。一个被肢解的国家,胜利者只能是卖国贼,这是常识。

回复 | 0
作者:远方的孤独 留言时间:2018-04-30 09:03:52

另外就是垛庄居然不设好防备,被王必成星夜急行军拿下。这要是在德军和日军的战役布阵里是不可能的事。

回复 | 2
作者:远方的孤独 回复 远方的孤独 留言时间:2018-04-30 08:40:27

张灵甫的失败,主要是重武器没能用上。

回复 | 0
作者:远方的孤独 回复 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30 08:39:12

我比较同意赛昆博的分析。国共两边对内战对有点过分强调人的作用。看二战苏联和德国的多次战役就明白,武器才是第一位的,第二是防守的仔细布阵和预备队反冲锋的使用。共军将领的神通基本是夸张胡吹。当时的共军要是跟德国或者日本打打看,管你多少人,什么包围,都是没法消灭德军或者日军的一个师的建制,反而会被反冲锋杀伤更多的战斗人员。

回复 | 0
作者:城里的老农 回复 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30 08:02:16

不怪你,小岛上只有台大历史学报可读。刘熙明是台大教授? 嘿嘿, 台大真了不起。

回复 | 0
作者:城里的老农 回复 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30 07:52:25

"反观1946年,国军完胜"

老共 tactics 你的不懂。那时老共有比地盘更重要的战聂目标。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30 07:50:29

而这一点蒋在战后,甚至几年后都不一定看得清楚、想的明白。今天如果换了我是汤恩伯,我也会想:没错呀,侧翼有黄百韬、李天霞呀,衔接也没有问题,空档也非常小,人数都是几万人的重装兵团,敌人主力敢倾巢而出围上来,好呀,这不就是最初设想的理想战略目的么?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30 07:44:54

平行碾压、相互协同保护侧翼,今天来看也不能说它是错的。问题是张感觉到里面有问题。具体什么问题我们今天看非常清楚。蒋介石只看到外围汤恩伯、王敬久、欧震三大兵团云集,没有想清楚粟裕是将对手引进了沟壑纵横的狭窄地带,这几个平行分布的师横向运动起来会很困难。而这一切的起点是源自错误的作战计划和机械的执行过程。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30 07:38:33

感谢回复。孟良崮战役前的态势大致为,共军大幅度后撤,吸引国军来攻。粟裕指挥五个纵队在汶河一线阻击张灵甫74师,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对方决战。当然了,我认为后面的穿插、分割、“掏”出阵营等等充分体现了粟裕的作战风格和思路。但是有一个总前提我们得注意,那就是情报。有迹象显示战役打响之前,当中,甚至后续演化过程,粟都有详细情报在手。这也就是为什么张灵甫甚至蒋介石对当时态势的感知并没有粟裕准确详实。从这一点上来看,郭的作用其实是最大的。

回复 | 0
作者:新天狱博 回复 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29 22:10:53

晋冀鲁豫野战军除了定陶战役外,1946年还打了同蒲战役、临浮战役、滑县战役、鄄城战役、巨金鱼战役和巨野战役(也就是博主所说的章逢集战役)。除了巨野战役(同时打国军5大主力中的十一师和新五军)一战打成平手,没占到什么便宜之外,其余都是胜仗。加上1945年的上党战役打残阎锡山,邯郸战役活捉马法五,促使高树勋起义。。。刘帅在逆境中打胜仗,不像有的【战神】后来趁蒋介石盯不住劲了才【见了怂人压不住怒火】。。。呵呵呵呵

回复 | 0
作者: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29 16:48:04

《台大历史学报》2015年刊登刘熙明的文章,把主要责任归于国防部长顾祝同越级指挥。里面给出了根据:郭汝槐于此役无关。所谓郭泄密的故事,主见《“最大的共谍”郭汝槐》(黄俄刊物《文史精华》2004),但《郭汝槐回忆录》驳斥了此说:郭与共匪廉儒“单线联系”,但此战之时“联系不易”。此外刘斐肯定并非“共特”,刘1946年曾辞官,1948年再辞获准。

事实上,由于1946年底老蒋反悔外蒙,1947年斯大林给了黄皮走狗4.5亿卢布的军援(合9亿美元),而同期国军仅获2.35亿美元“有效军援”,基本上是4比1(这是双方自己承认的己方数字,分别见 《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52页和Utley的数《The China Story》),所以国军在1947年走下坡路是必然的。

反观1946年,国军完胜:中原军区全军覆没,司令李先念化妆逃命;林彪三十万大军被杜聿明20万人马横扫,要美国佬马斜耳发停战令救命;粟裕“七战七捷”丢了苏中,伤亡比是二比一惨败;陈毅被部下告状“陈毅用兵开玩笑”;华北傅作义痛打聂荣臻后,向毛汉奸通电要其“放下武器、参加政府”。共军唯一小胜是刘邓的定陶战役,但一个月后在章逢集又败于国军,致“晋冀鲁豫野战军”被赶出“鲁”。

这一切都说明,武器是第一位的。什么军事家、间谍都是胡吹。当时,斯大林吃定外蒙,美国袖手,自然是卖国者得天下。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29 10:30:10

感谢回复。此战双方的伤亡人数争论由来已久。双方各执一词口径差异很大。对于最后决战的死亡人数我仅仅作出一个粗略的估计。没有史料依据。

回复 | 0
作者:赛昆 留言时间:2018-04-29 09:05:20

《孟良崮战役》,第435页里面记载国军方面的数字。正式数据:我军亡官1717,亡兵11253,伤官1392,伤兵7479,失踪官167,失踪兵3315。合计25323。毙敌11200余,伤敌18940余。但“另据74师负伤官兵称,该师正面匪伤亡在我三倍以上,约5万员左右。又据五月底巡回官兵称:自15日至月底十余日间,匪军与坦埠、沂水间以各种车辆及民担任运输,负伤者络绎不绝,综计是役匪军伤亡当在八万人左右“。

国军的正式数据相当保守,例如宿北战役国军估计的歼敌数,比中共俄杂割地党自报的己方数字还低。http://duping.net/XHC/show.php?bbs=10&post=1386845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西岸 留言时间:2018-04-26 14:41:38

谢谢你的回复。这两天网络有问题,一直没有回答你的问题,请原谅。我理解你的意思大概2层。

1临时决定上孟良崮坚守。包括地形土质,武器配备,弹药,兵力分布等等。是具体的“质”。

2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决定?不是突围?是“路”的问题。

我的观点郭的作用最巨大。诸多因素因计划而起,请允许我下篇一并答复。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gmuoruo 留言时间:2018-04-26 14:32:48

我现在相信胡适先生那句话:多研究点问题,少谈点主义。价值观左右取舍蒙蔽人的眼睛,混淆人的大脑。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华山 留言时间:2018-04-26 14:30:25

消消气,我们多研究点问题。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城里的老农 留言时间:2018-04-26 14:29:40

作战计划已经制定,执行过程僵化,郭有主要责任。

回复 | 0
作者:病老三 回复 秋念11 留言时间:2018-04-26 14:28:35

66什么都知道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8-04-26 13:27:48

没水喝,崩溃了

回复 | 0
作者:城里的老农 留言时间:2018-04-26 09:33:48

郭汝槐命令张灵甫‘向孟良崮方向搜索前进……’

郭汝槐是个咖。

回复 | 0
作者:华山 留言时间:2018-04-25 08:06:09

伪台,这是让你这个丧家狗意淫专用的?做点儿实事,花点钱查查张的遗骨在哪儿,别还在沂蒙山下哪个老乡的后院里待着。

张不是一点本事都没有,打不过粟裕,但打得过老婆。这点连你国母美龄都看不下去的。

回复 | 0
作者:gmuoruo 回复 华山 留言时间:2018-04-24 19:34:27

华三,历史考证不是给你等土共俄杂看的。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8-04-24 19:28:27

弄了半天不过就是瞎猜,我感觉你连孟良崮地形都不知道。

孟良崮并不是个山的概念,至多是个相对高度不大的土坡(看上去是北京的香山的四分之一的高度),一般人应该可以在几分钟内爬上去。最要命的是这是个狭长的地形,你要是把兵力平均分配,就没有纵深支持。

而这种地形非常适合共军一贯的中间突破分割包围的战法,因为国军要想防止共军获得高度优势就不得不一条龙而且没有纵深的防守。这使得国军无法利用山地的高度达到居高临下的局面,因为突破的共军与国军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孟良崮是个很难防守的地形。

再有,因为是临时决定上山,张灵甫要求丢弃全部重装备,等于没有火炮支持。而那么小的一个山头放上几万人,基本就是人挤人的姿态,共军随便一发炮弹都能炸死国军,连瞄准都不需要。

孟良崮又是石头地质,无法构筑工事,国军基本就是活靶子的性质。

更重要的,是既然是临时决定上山,连构筑工事都不能实现,也就可以推测每个士兵的弹药至多是两个基数,不可能更多,因为背不动。

不过就是两百多发子弹,甚至一个基数都是可能的。这点子弹在防守战中至多能打三四个小时,不可能更长时间(美军在阿富汗平均需要20个基数的子弹打死一个塔利班)。

而共军是有备而来,自然就是准备充分。

张灵甫其实就是个团级指挥的能力,以为固守能保持兵力,让增援的国军打仗,但选了个无法防守的地形。

孟良崮战役总攻我记得只打了两天就结束了,国军三万多人就是这么个坚守能力。古宁头战役共军九千人,全是轻武器,对阵胡琏第十八军进攻,兵力相差至少五倍,而且胡琏有坦克和重炮支持,共军仅仅是凭借一个小村子,无险可守。

那也是坚持了三天。在国共内战期间,国军坚守能打胜的不多,大概四平战役算一个,那也是国军陈明臣占有装备优势,使得林彪意识美式装备的威力。

一江山岛战役,共军死亡的一半是自己的飞机无伤导致的,毕竟是共军第一次海陆空协调作战。那也是一千多共军对阵一千多人的国军军官团(士兵最低军衔是少尉),很快全歼。

国军打不了坚守战役。

回复 | 3
我的名片
病老三
注册日期: 2012-08-02
访问总量: 328,01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贝壳亲showdown了么?
· 西蒙黄(小小说)
· 艾米莉(小小说)
· 莎拉(小小说)
· 宜姐(小小说)
· 老陈(小小说)
· 东方不败最后的眼神
友好链接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芹泥:芹泥
分类目录
【青鬃马胡上鞍】
· 贝壳亲showdown了么?
· 东方不败最后的眼神
· 张灵甫真是当代马谡么?
· 张灵甫全军覆灭中的疑点(下)
· 张灵甫全军覆灭中的疑点(中)
· 张灵甫全军覆灭中的疑点(上)
· 富国论:慈禧太后疯狂,大清王朝
· 伤逝:我眼中义和团的兴起与转移
· 闲谈清议:请放小宋一马!
· 包饺子擀饺子皮
【小小说】
· 西蒙黄(小小说)
· 艾米莉(小小说)
· 莎拉(小小说)
· 宜姐(小小说)
· 老陈(小小说)
· 老秋(小小说)
· 老季(小小说)
· 老董(小小说)
· 老白(小小说)
· 老曹(小小说)
【黑色星期三】
· 熙来,娘喊你回家补裤裆呐!
· 捕知了揭秘“粘杆处”
· 知了秋歌
· 共和国的沉沦(11)——不作伪、不
· 霪雨时节话国殇
· 共和国的沉沦(10)——文化误!甄
· 共和国的沉沦(9)——政治强暴文
· 共和国的沉沦(8)——政治强暴文
· 一起车祸令我想起……
· 共和国的沉沦(7)——昨日“英雄”
【关于“文化”的讨论】
· 历史,河儿,在这莫名其妙拐个弯
· 黑色之海 ——情系松本清张
· 从《船歌》看文化的变迁
·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大导演批
· 李健的歌·中国男人
· 阉人·领导语录·文化及其他
· 文化的最后一场雪 —— 写在中国文
【杂谈诹议】
· 读书63:《随想录》呛白茅盾,文
· 西安的面馆
· 读书62:《晚晴七十年》正赶上航
· 读书61:小女人携稚千里行
· 读书60:《袁氏当国》与唐德刚先
· 读书59:唐浩明妙笔接杨度
· 读书58:荒唐“摘桃子”说(下)
· 读书57:荒唐“摘桃子”说(上)
· 读书56《蒋总统秘录》掀起的波澜
· 读书55《蒋介石秘录》掀起的波澜
存档目录
2019-02-24 - 2019-02-24
2018-06-02 - 2018-06-27
2018-05-06 - 2018-05-29
2018-04-10 - 2018-04-26
2018-02-11 - 2018-02-11
2017-03-13 - 2017-03-13
2016-11-12 - 2016-11-12
2016-10-01 - 2016-10-01
2016-09-06 - 2016-09-12
2016-02-06 - 2016-02-22
2016-01-16 - 2016-01-30
2015-12-17 - 2015-12-25
2015-11-04 - 2015-11-30
2015-10-14 - 2015-10-20
2015-09-12 - 2015-09-24
2015-08-02 - 2015-08-23
2015-07-08 - 2015-07-28
2015-06-04 - 2015-06-27
2015-05-06 - 2015-05-30
2015-04-30 - 2015-04-30
2015-03-12 - 2015-03-18
2014-11-07 - 2014-11-26
2014-10-20 - 2014-10-28
2014-09-29 - 2014-09-29
2014-08-08 - 2014-08-21
2014-07-18 - 2014-07-18
2014-06-10 - 2014-06-10
2014-05-01 - 2014-05-01
2014-04-03 - 2014-04-05
2014-03-03 - 2014-03-25
2014-02-21 - 2014-02-21
2014-01-10 - 2014-01-28
2013-12-20 - 2013-12-30
2013-11-12 - 2013-11-26
2013-10-08 - 2013-10-31
2013-09-05 - 2013-09-27
2013-08-13 - 2013-08-29
2013-07-14 - 2013-07-30
2013-06-02 - 2013-06-02
2013-05-06 - 2013-05-28
2013-04-05 - 2013-04-20
2013-03-12 - 2013-03-27
2013-02-02 - 2013-02-26
2013-01-14 - 2013-01-29
2012-12-03 - 2012-12-21
2012-11-04 - 2012-11-28
2012-10-04 - 2012-10-26
2012-09-01 - 2012-09-28
2012-08-02 - 2012-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