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生⑫——杨继绳的《墓碑》(一) 病枕轭 说起来真惭愧:小时候我从未听说过中国大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有所谓“大饥荒”一事!更不晓得在那场亘古未有大灾难当中,有多少国人因饥馁而死。那时常听大人们提起的,是“三年自然灾害”中“苏修逼债”——全中国人民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偿还外债;光是运还给苏联的苹果就得整火车皮装,上车前老毛子手里拿个铁箍子一只只苹果那么量,个头一般大才行——小了大了人家都不要!你说苏修混蛋不混蛋?!可气不可气?!谁要把话头往“饥饿”“吃不饱饭”上引,大人们要么表情紧张立马哑了火,要么打岔叫说话人赶紧闭嘴——就是把话头岔开喽!邻居家常来成堆农村的穷亲戚。可从未听人说过“饿死人”的事发生!老钟叔村头大树底下撞大钟,天下太平着哪!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混沌中我一天天长大。可对于“大饥荒”“死几千万”这档子旧事,仍是毫无所知! 稍大一点两件事印象深刻。 一件是一块玩的一个小哥们,他妈是食堂的炊事员。有一天中午蒸包子。估计饿的狠了,老妈一口气多吃了几个,具体几个她没好意思告诉人。下午回到家觉着不舒服,折腾了一整天没救过来,死了。事后大伙说他妈 不是“饿死”的,是活活“撑死”的!当然没错。可人为什么会“撑死”呢?年纪小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大人吃饱饭不懂的停嘴?肚子撑圆了又怎能吃的下? 二件是后来宁夏出了个驰名全国的作家张贤亮。他写过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我的菩提树》。故事情节是源自他本人的真实经历。有一段讲到主人公逃至一个不知名的村庄,亲眼看见老乡正在煮人肉吃。听人说这情节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是岁饥馑,易子而食”的故事是读史才能看到的旧闻!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发生呢?我到处查找这部小说想一窥究竟,可接着又听人说,小说登载在一期文学杂志上,刊物一发出很快便遭查禁!再也找不到了。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直到二十多年后,在北美的图书馆里,我才第一次看见这部小说的单行本。捧过来屏声静气读罢,自个的心情,真是百感交集、百般杂味、百口难辨呐! 《墓碑》一书的作者杨继绳曾在新华社任高级记者、 编辑共达三十五年之久。一九八四年他当选全国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一九九二年被评为高级记者,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二零零三年至今是《炎黄春秋》杂志社的副社长。由于工作的关系,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他利用十年时间走访了当年饥荒的历史发生地, 采访、问询了超过一百位事件的亲历者,调阅、研究了众多原始档案和历史材料,收集、记录各种笔录达几千万字,在不少专家、学者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将 近一千一百页的巨著。书于二零零七年付稿。二零零八年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在港付印。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时至今日这本书在中国大陆仍禁止出版。 杨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我参照中外多方面的资料,确认从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期间,中国饿死三千六百万人。因饥饿使得出生率降低,少出生人数为四千万人。饿死人数加上因饥饿而少出生的人数,共计七千六百万人。”(摘自本书前言第十二页) 说老实话第一次看见这么庞大的数字,我本人足足发了几分钟呆!!!这简直令人无法相信!也不能相信!这怎么可能?这……这这这,这老头莫不是疯了?胡言乱语?荒唐至极?无法无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