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最爱抄写的佛家经典里的哪一部?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统计,但《心经》是常常在书法家笔下出现的。 僧人喜好书法的,当然也喜欢抄写《心经》,与有缘的人结缘。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因缘?
书法:富春江南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抄写、持诵《心经》而得善报、增福慧的故事有很多。历代帝王、将相、高僧大德、书法家、文学家,大多崇尚写经,而其中写得最多的,便是这部《心经》。
不过,这种修行,套用今天的话来说,主要看气质。作家许新宇说:“气质这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如果像要,倒是有条捷径,多读书。读书消愁养气质嘛。” 气质也可由《心经》中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 研究者认为,通过《心经》的抄写,也是可达到修行的境界。大概是被众多书法家所认同的道理吧。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 《心经》以简单明了的话语,道明世间的真相。这就是: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 读了太多的治愈系、心灵鸡汤,当然也达不到这般的功效。 历代书法家,所书写的《心经》也很有不少,举凡王羲之、欧阳询、赵孟府 这当然体现的是《心经》的魅力。 她超越了时空,古今相遇,彼此能通过《心经》联系在一起。从此处出发,抵达彼岸。这犹如打通武术境界,让人忽然明白,到底一个人所需要的是什么?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他的晚年书画均署八大山人四字。这名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另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 八大山人去世前夕,书法艺术水平达到顶峰,草书不再怪伟。如八十岁写的《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仕宦而至帖》(即《昼锦堂记》帖),平淡天成,丝毫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高僧书法大致如是。近人得其精髓者只弘一法师一人。
正是体验了家世、生活的波动,才有了书法上的顿悟。八大的书法、绘画,都是一时之绝。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艺术中国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佛学家认为,《心经》非常殊胜,经常地念诵、抄写转载可以积集非常大的功德。 这似乎是认识《心经》的通行法则。
生活美学家蒋勋说:大学前后,我读过一些佛教经典。像一般人一样,从较简短的心经开始。心经文字很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从文字层面去理解欣赏,也赞叹一种信仰,比我当时执著的“知识”要更宽阔包容,不那么执著斤斤计较“生灭”、“垢净”、“增减”。
《心经》虽是入门级的经典,但其所阐释的要义,实则涵盖了许多,只是有时被各种欲望、诱惑所迷惑,看不到本心而已。如此就难以参透世事变幻的玄机。 诵读《心经》,犹如行脚,每个人所走的路虽然是相似的,但路上的风景却大不一样,由此对智慧的认知也就不同,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有的人行的路远一些,有的近一些罢了。 这当然不是指成功学。而是指平常心看待周围的一切。 (ZT自凯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