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说: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触摸“草木之味” “草木之味”,乃自然之馈赠 紫也紫得丰富多彩,紫也要紫得与众不同 眼观“草木之色” 鼻闻“草木之味”
耳辨“草木之味” 手触“草木之味”
舌尝“草木之味” 意想“草木之味” 遍尝百草,阅遍人间“草木之味” 我的身边,每天都有各种“草木之味”
眼耳鼻舌身(声)意,色身香味触法都有了,接下来当然就该写一写啦。
(*草稿) 草木之味 (文:一支笔)
明人胡介云说,“荀茶奉敬,素交淡泊。所能与有道共者,草木之味也。”我最喜欢的读本《菜根谭》也说过,“人生在世,草木一秋。”
这“草木一秋”很好理解,代表短暂。人生稍纵即逝。劝世人莫要辜负时光,莫要执念太多,太深,“心有挂碍”则苦短不悟,远离“贪嗔痴”才是智慧之人。
那何谓“草木之味”呢?
除了擅长表达思想情感的诗歌,日常的生活中草木之味真的太多太多了,值得回忆并记录一下点滴。成家立业以后,“草木之味”一步到位,财米油盐酱醋茶,那是一味“人间的烟火”,此时,所有的繁华都归于平淡,爱情也成了亲情。朋友之间亦如此,“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淡方可长久”。正如胡介云所说的那样,那些能够值得交往的知心朋友都是一些,哪怕用一杯最简淡的茶水侍奉,也能相互之间欣赏、敬仰的人,所谓的“淡泊之味”、“淡泊之人”、“淡泊之交”应当如此。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意思吗?
如果是过去,我看人看事都是属于“外貌协会”的,无非就是通过“眼、耳、鼻、舌、意、触”等,所以认知的世界大多都只停留在表象,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以及超级猜迷和诗歌爱好者,“好奇猫”的我不妨从各方面来试着读一读这“草木之味”,读完了,答案自然也就找到了吧?
1、 乡思之味
嗅觉记忆告诉我,小时候经常和妈妈出郊外,田地里农民伯伯烧麦秆时弥漫开来的一种味道,腾腾而上,刺鼻,却带着大自然原始的清新、焦香和生命的气息,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最初始的“草木之味”。
“草木之味”除了可闻,可见,可触摸,可玩,可赏,可品……只要你有心,其实都可感知。
属于家乡难忘的“草木之味”是多到数也数不过来的。老家有很多橘园,茶树园,与之相关,那些设备简陋的加工作坊却会藏在某个鹅卵石小巷的深处。哪家的陈皮梅好吃,哪里正在卖新摘现炒的茶叶,哪家的茴香茶叶蛋的味道特别,哪家的五香瓜子颗粒饱满,哪家的粽子用料足等,街坊邻居们如数家珍。尤其是“土法炸茶油”的时候,连你头顶的那一方天空都是香甜的,整个小县城的上空,某一个街角或者某一条里弄巷尾似乎都经久地飘荡着甜蜜、幸福和满足的味道,挂在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更是记忆犹新。
小时候喜欢和大我的孩子玩,他们懂得多,被“保护周全而圈养”的我可以接触到外围的世界,学到更多的东西。加上人缘也好,一到周末,邻居阿姨都抢着带我出去[捂脸]串门逛街,这也让我认识了不同的草木,包括人和外面的世界。老人家就更别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为我讲解一些不认识的草木知识......回忆太多,一下子记不下来,容俺以后细细道来。
新年来临,敏感又细致的人甚至可以从一户人家的“草木之味”知道去年的年景好与坏。每年的腊月前后,来自不同地方的手艺人会走街串巷,像弹棉花、修棕床、砸年糕等,也有独自一人拖着厚厚旧棉被包裹着的铁制爆米花炉,找一个足够宽绰的角落,随地支起圆肚铁炉,哼着小曲,点火起灶。那不紧不慢旋转着的铁炉子,让围在四周的孩子们既心惊肉跳,又好奇心满满。这边厢用小手堵住耳洞,那边厢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转动着的炽热铁炉。最吸引翘首以待孩子们的就数一声吼之后白花花的米花出炉倒入麻袋的那一刻。有大米的孩子刚高兴完走人,又来了手拽玉米袋子的,于是孩子们又是一片起哄声,等着分吃。
小时候的我胆大却不喜嘈杂,会一个人安静地躲在不远处静观,远远地看那人头攒动也是大院外街坊里弄一道难得的的风景,最好听期待已久却干脆利落的那一声“啪”,以及闻一下一丝丝飘过来可以让人满足的米花香。
没多久,雇来的制作冬米糖、年糕糖、芝麻糖、麦芽饴糖、炸小麻花、猫耳朵、做“花”(一种漂亮是油炸食品)的手艺人也前后脚跟着来了。有一次,一位师傅夸我懂事漂亮,就装了一碗刚刚炒熟,闪耀着光泽的米花递给妈妈,说泡水很香,可以给孩子消渴解食。哎,没有办法,打小人缘就好到不行.......写到这里,我自然得抿嘴自得一哈。
曾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烧煤球的 ,过年偶尔也会烧点柴火。草木带来的香气自然好过煤炉,我就特别喜欢闻。小时候也围观过草木编织螳螂、蜻蜓、蝴蝶等的摊位,能干多才多艺的爸爸也会扎几个给我们兄妹三人玩,这种玩具在海外不是没有,但很少见。
儿时这种种久违的、独特的草木味,土物总让我觉得温馨,亲切,总觉得这时候的“草木之味”就是“家的味道,年的味儿,就是人情味”。
老家人大多都喜欢用一款草籽做枕头,内芯装的材料油亮发光,属于一种类似于草青色、浅咖啡、板栗色系混杂的种籽,中间微凸,形状扁圆形像极了UFO,带着神秘的光泽,头靠上去还会发出轻微的西嗦西嗦声,用手抓捏时能感觉到其溜滑溜滑的,却又总抓不满似的。小时候不太在意,就当爸爸妈妈塞的一种有助于睡眠的“神仙草籽”。最近微信妈妈才知道,那是我奶奶来家里伺候妈妈月子时候推荐给她的“荞麦皮”养生枕,还叮嘱她经常翻晒清洗,以防长蛀虫,它可是会跑到耳朵里头的。它外形像“枣仁”,能确定的也是一种助眠的植物种子。类似的,还可以用莲子芯、艾草艾绒、决明子、荞麦、柏树子、绿豆等来制作枕芯。
老祖宗们实在是大智慧,睡眠也与草木挂钩。这类草木枕头除了拥有植物的芳香,还可以为你做头部按摩,我说呢,怎么次次倒头就睡,直到后院邻居们的大公鸡打鸣才会起床。直到今天,我还在心里头念叨这种神奇的枕头。有温度的东西总是难忘的,如今,或许有人伸手可触,而于我也算是稀罕物,这种让人念念不忘的家乡土物的魅力也只有海外多年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平时在家里,妈妈可是连一块手绢都不让我洗的,但这不代表我娇声惯养,户外的体育课、劳动课都是我最最喜欢的,现在老了喜欢宅家,当年家里妈妈管得很严,绝对不让孩子们独自出去野的,天黑之前保准在家,所以于我倒很像是放风似的。亲近大自然永远于我是一件奢侈的享受。每当学校组织大家到乡下采摘茶籽,我可以高兴上好几个礼拜。记得有一次,妈妈用刚买回家的新榨出来的茶籽油炒了满满的一盒金灿灿的蛋炒饭给我带去野餐。劳动之馀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刚一打开,那一股扑鼻的茶油香,土鸡蛋的醉人香气也着实让人惊艳,周围的小伙伴们都会投过来艳羡的眼神,让人打心眼里感恩妈妈的能干,回想起来,那也是我至今为止觉得最值得回味的一顿饭之一,好吃过我这辈子吃过的其他任何炒饭。
暑假里,爸爸会借机会带着我们兄妹到乡下的大粮仓玩,粮仓的味道与户外草垛的味道是不同的,当几人高的大门打门,一呼一吸之间,一股子压舱稻谷和麻袋的味道就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了,只是有的时候是好闻,有的时候也是陈年米,不太那个。当然,好闻的味道就会让人一辈子也忘不掉。
也正因为如此,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特意拐弯,从米面加工厂内部经过,机器转动稻谷脱壳,谷壳磨成米糠,麦子磨成雪白面粉的过程,热熟后的稻谷香味甚是吸引我,哪怕就那么一分钟不到的时间,也是百看不厌,百闻不嫌。明明有大路可走,就偏爱大摇大摆的抄工厂内部这条小路回家。哈哈,完全是为满足自己的小欲望,闻一闻我骨子深藏的味道。那时候工厂管理也不太严格,虽说是“重要基地,外人禁入”,但我的人缘从小就出奇的好,就算被抓到,或许大人们这么一抬头,一瞅,哦,那谁谁的女儿嘛!原来都认识!所以,还真的就从来没有人说过俺一次呢,好玩吧?话说一个平时乖巧没缺点的好孩子,偶尔也是会做一些“愣头青”,“无组织,无纪律”的丑事,今天拿出来只是说说笑笑罢了,切勿效仿哈。
回忆是不经意的,但记忆是一生的。哪怕海外羁旅,也是无可救药爱上苹果木烤的火鸡,都只因自然、原汁原味。这些来源于大自然的美味早已根深蒂固,根植于内心,童年的嗅觉、味觉都能在一道道的家乡美食面前定格,直到今天我一直都很喜欢喝带着清香、焦香味混合的抹茶玄米茶,只是大米小米、大麦小麦、带壳不带壳、生熟以及品种不同而已,不变的乃根植于内心的那一份“乡思之味”。
2、本真之味
有一位朋友,生活极简,一周家里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到三塑料袋。和我一样都喜欢穿纯棉和丝绸质地的衣服,她家里的塑料制品早已被丢光光,摆放的家具九成是原木,纹路刻着时光倒流的念白,房间的各个角落细心地摆放着旅途收集的各种天然的香料。喜欢原木香气和佛禅檀香、沉香的她说,偶尔会穿越,恍惚之中依稀可以闻到自己前世的味道。这几点我觉得也有我的影子,或许不喜欢也不擅长与复杂的人打交道吧,似乎与植物之间更容易沟通,相处起来也最真实、最自然。
有一位对阳光过敏的女友,和我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能够推辞的应酬一概婉言谢绝,属于典型的宅家大家闺秀型。她打发闲暇时光就是待在家里侍弄花草。我一看植物被她照顾得很好,就知道她一定是幸福的,果不其然,家庭也一样被她的巧手照顾的好好的。
几位爱好厨艺的吃货闺蜜来自五湖四海,我们爱好的口味各不相同,最大的爱好往白了说就是“吃”,说文雅一点是“烹饪和生活的艺术”。尤其是我,虽然也觉得时间付出不少,但喜欢用最简单的食材和方法做出最有内涵的美食,这是我的追求。慈父说过,“一件事情,你喜欢就去做 ,做了就别后悔,更不要老去念叨得失。”还好,我爱的是美食,这可是永远不会让人后悔的喔。
草木一旦与美食完美融合,往往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我也因此而如鱼得水。闲暇之馀,特别喜欢改良自己喜爱的几款菜肴,譬如家乡菜、粤菜、日餐、地中海美食等。通过尝试用世界各地的香料来整合自己的观念,扬长避短做出的不少创新美食,往往原汁原味,自然清新而不矫揉造作,真的让人心满意足。无论是烂漫多情的紫罗兰花,还是今天我用于做点心的普通紫甘蓝,“都是人间玉,只是香不同。”不是骨子里想着做派,而是我一直心存对草木的敬畏和感恩!
还有一位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朋友,他与太太买房的唯一要求就是房子周围除了树林,还是树林,因为从小出生在西南部的树林子里,他觉得自己应该就是一棵树,一棵行走在尘世间的树。反观一下,我认为自己有花的情节,就是一朵花,高兴了就一定会用“心里乐开了花”来形容自己。当然也会认为自己是一片树叶子的,秋天落下来,被风吹的毫无踪影,然后春天又会发芽长回去。生死轮回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话题,早晚都得面对,不管悲观还是乐观主义,生命能与草木关联,其实是不无道理的。
作为地道的“花痴”,我总觉得自己前世是一花儿,甚至人世间所有美好的花,都觉得像自己,也都特别的喜欢。无论是芍药、牡丹,桂花、荷花,抑或紫罗兰、薰衣草,哦,对了,还包括家常的“油菜花”以及弱小的苔花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嘛,腊去春归,是花便会盛开,是人就有梦想,才子袁枚的楹联道出了我的心思。我总觉得与它们在一起更亲切,更滋润,花儿到了我是书案,一个人静静把玩、欣赏、享受一个小时,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我常常觉得,人之所以会痛苦,除去前世的孽障,他人的伤害之外,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太多,当一个欲望满足之后,马上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欲望,如此循环往复就会遁入无休止的痛苦之中。而你看草木,它们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真的让人好生羡慕。是不是一个人“最本真的状态”应该就是一种“草木之状态”?那么,说“草木之味”乃“本真之味”也不为过也。
3、追踪溯源 中国的文字的源头是象形文字,像一幅画,一首诗,具有形态美。
“才”,草木之初也。(来自《说文解字》)“才”是象形文字,甲骨文上面一横表示大地的水平面,下面是像草木的茎(嫩芽)刚出土枝叶尚未完全出土的样子。“才”的本义是“草木初生”,通“材”。 “才”字
“草”字从“木”演变而来 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汉代王符:《潜夫论.实贡》:“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土”。《隋书.炀帝纪上》:“方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内,岂无奇葩?”这里说的“香草”、“茂草”、“芳草”指的是“人才”。 3、“木”字 以上是“草木”一词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都说中国人的建筑史,尤其是园林史就是用木头堆写出来的,也可以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一直用木头支撑起自己的家园。中国人与木头,讲述了一段又一段相知相许、相融合、相媲美、相吸引和相滋养的美丽故事。
在《康熙字典》里,从“木”的字有1413个,其中有400个与建筑有关。从帝王将相的宫殿、衙署、府邸,到平民百姓的民居、祠堂等等,曾经最常见的木构建筑,也是中国人生活起居里最长情的依托。作为自然界最有生气,温度,最有人情味的材料,它储存了国人一代又一代的聪明才智,虽易朽易焚,却成了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在建造居所和家,对木头有着天然的依赖之情。木材天然的质地、芬芳柔顺的气息,朴实耐用的质地,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具物件独特的线条美,建筑物的延展起伏、庄重敦厚,以及层叠巧思的斗拱飞檐……都显示出古代匠人对木构充分的理解和淋漓尽致的运用。
梁思成先生认为,古代的建筑思想并不追求“原物长存”的观念,建筑和人一样,也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的定律,在人们眼里,建筑和衣服、车马一样,都是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新替换的东西。
中国的木构建筑,既塑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优美线形,也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营造体系。木既是一种材料,也是一种技术;是一种营造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心理。木构建筑的精美和逻辑性,每每体现出深刻的涵义:技术不需要以炫耀的姿态存在,而是以自然的材料和平常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明代造园家计成说,即便可以修建一座千年不倒的建筑,但是人的寿命再长也不过百年而已,还不如保持一颗闲适的心去及时行乐,悠然地去打理自己的住宅。这正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居宅建筑的人文精神。从小就听老一辈常念叨,“长命家俬,短命人”,这句俗语也是规劝人们要从中看淡物质,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4、草木之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李叔同《送别》中的歌词。“芳草”通“草木”也。其实要真正读懂“草木之味”,最好是亲近大自然,从芳草开始,最后比较一下古人,你属于哪一款?
原始部落的古人将草木视为美的化身,很早就将某些植物当作部落的图腾,并神话之。你可以从岩壁石刻、器物铭文,以及“秦砖汉瓦”的设计中发现人们对草木的崇拜之情。
小时候,父母不让我们浪费或亵渎粮食,说要尊重“五谷神”。记得每一年的清明或者冬至,妈妈一定早早去准备好祭祀外公外婆的斋点,每一次她都会让我陪同作伴,偶尔爸爸和一位负责修缮割草,与我们家几十年交情的六叔一起上山。到了山上,妈妈都会先与土地公公,外公外婆,左邻右舍、远方的爷爷奶奶“寒暄”几句,几柱香火敬拜以后,她会折一根松树枝条用于清扫,很快就会腾出一片干净之地以用于摆开丰盛的酒水、斋饭、点心,以及妈妈、外孙女和几位来家帮忙的小姐姐亲手折好的“金银元宝”,大纸袋子的外面一定是我用毛笔亲手书写(想到在老家的岁月,我其实从未停过笔墨的那份情缘,直到我南下广州才放下)的“父亲(外公)xxx 大人 亲收”、“母亲(外婆) xxx 大人 亲收“土地公公收”......有的时候她就会招呼我看那些跑过来的小蚂蚁,蜘蛛、飞鸟、飞虫等,她说那就是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请过来帮忙的“佣人的魂魄”。到了烧几大包纸钱的时候,她会告诉土地公公照应一下火烛,注意安全,也请那些外公外婆的邻居们别客气,感谢他们平时乡里乡亲的照顾外公外婆,也让他们大方的取一点银子,最后,妈妈再招呼老祖宗花点钱让人将烧给他们的金砖、银元宝抬走。这种敬畏之血液也一直流淌在我的身体里。
因为从妈妈那里,我从小就知道人要敬畏神灵,敬畏身边的一草一木,它们都是有神灵的,樟树有神,仙株有灵,山水带着呼吸,就连用木头做的任何器物都有魂魄附身,唯有好人不会感到害怕,所以要处处、时时、多多地积善行德。简文帝的意思也是在说,在华林园游玩的时候,那些令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在很远,林蔽天空,山水掩映,他觉得鸟兽禽鱼自己都会来亲近人似的,是人类有灵性的朋友。
曾经读过一篇介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短文,说的是在日本人心中,稻谷非同寻常,是有“稻魂”的,而稻魂能够充实自己的灵魂。稻魂是一种自然崇拜,表现为“万物有灵”。即除人外,其他生物和非物物也有“魂”,如树木有“树魂”,稻谷有“稻魂”。每逢播种,亩头夫妇都要先做示范性播种后,亩众才跟着做;收割时,亩头先从每块田里收割两把稻子作稻魂,亩众才开镰收割。可见草木之神圣也。岂敢不心存敬畏焉?
5、 历史的回音
提到草木岂能错过中国的传统园林?生活中我接触过最多的古建筑无非是民国建筑,徽派建筑和苏州园林自然不用多说,青砖黛瓦,白墙马头安静地阅览着世间百态。
很小的时候,LS爷爷住的家(公家接管房产,非私有)位于解放街81号小潘家园,外高马头白色镶嵌镂空花砖有墙,内阔带有青石板的大天井,面积很大,一方方长方形的青石板铺就的天井还是露天的,天井的左侧是可以直接用吊桶打水的水井(小时候跟着姑妈第一次学习怎么抛绳索和发出哐当哐当清脆悦耳之声的金属桶取水,以及小叔用冰凉清澈的井水浸泡西瓜......至今历历在目),四周摆放着许多的绿植,有很多的兰草、茉莉花、桂花、海棠花、金桔等。宽敞、明亮的大堂,从一侧回廊绕过粗壮的大圆柱,一张方方正正又带着自然和岁月光泽的大桌子就在正中央,摆放着一把不大不小、圆柱体、纯白、带着纯铜丝把的瓷水壶,太师椅左右排开,匾额(据说曾经有过,后不见),对联字画高悬在后背上方,下方是高大的案条,摆放的东西已记不清,估计和鲁迅的百草书屋差不多吧?两侧还带有厢房。
民国时代,LY老家本来有很多家族的私有老房子,往往是整条巷子、半条街面以及周边都是的,只是后来某复杂历史原因“没落”,所剩的三进旧宅也在1950年第一次土改时就被强行划归给好几户人家。墙头、墙角、木雕等早已如草木般逐渐在枯萎。二楼的楼梯当人踩上去的时候,那颤巍巍的楼板“咯吱、咯吱”作响,仿佛诉说着它所历经的沧桑,那应该就是历史的回音吧?
所幸现在的政府、文化单位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懂得如何完善保护历史遗迹,据老家亲人说,目前已经被划归文物保护。尽管没有挂我们家族的姓氏,但我和海内外家族的亲人们都也是心存满满的感恩的呢。🙏说不定再过几年,等孩子们长大些,我应该会带着他们到家族的几个祖籍地(LY-LS-桐庐-严州-淳安-新安-歙县-徽州-洛阳)展开“寻根之旅”。“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到时候可有类似以下的一番感概呢?
思乡曲
隔海望 江南地 草木萋萋 抚琴切切 东方微白 春风万里 应知所托
少年人老 乡音已改 回首那年匆匆 可曾记得来时路 浮生咫尺 关山千里路 心托清风明月 苍穹鸿雁 锦书可寄
文字能否为我停留 就在我的大年三十 就在你的正月初一 就在窗外飘雪之时 就在我思念的那一刻
说到自己住过、走过的城市,除了老家的杭州,我不得不提一笔我的第二故乡“花城广州”,记得刚到广州的时候才十七岁,那绽放在高大木棉树上数不尽的红色木棉花、黄花岗的黄花的辛辣刺鼻醒脑的香气......以及一年一度的花市都值得我日后有时间去写一写的。
现如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座城池。国有国花,市有市树,文人雅士也好用草木作别名或斋号。不容置疑的一件事是,如何对待草木,草木也如何对待你。
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世界的磨难,所以深切体会到什么叫世界变幻莫测。不过,越是世事无常,越要内心有光,越是迷惘低落,越得初心不忘。让我把目光放在人生中,边生活,边学着做一个温暖的人,诗意的人,时时处处都与美好同行。
6、 “草木达人”的草木情怀
既然刚刚有提到了“三味书屋”,好奇猫的驱使,我翻阅了一下文学大家鲁迅先生的草木情怀。果不其然,先生一生都非常的喜爱“花鸟鱼虫草木”。他的《朝花夕拾》和很多的作品都佐证了他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草木达人”。那么在他的眼里,草木之味又是怎样的呢?“三味”?“无味”?抑或“百味”?
“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两颗树,一棵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先生《秋夜》里头最著名的一段话。
是不是挺耐人寻味的啊?草木之味介于“两颗枣树”之间,那味道是啥味道啊?自我遐想一下吧,呵呵呵......机缘巧合,我在2022寻到一棵红枣树的卖家,次日送货时,那位一看就是做过知青的大哥非要再买一送一,说白送我一棵小的(捂脸),我觉得过意不去,但想想也是好事成双,就额外多付了好的价格给他,皆大欢喜。目前两棵枣树一高一矮在后院安家,更可喜的都长势良好,让人期待。
先生曾经说过,“我不仅要我喜欢,我还要你也喜欢草木”来影响身边人。”看看,看看!这取名“树人”的人不是十足的“草木控”,又是啥?!
先生与草木的渊源可以上溯到祖辈。他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爱莲说》的周敦颐,北宋理学家。先生对百草园的记忆从童年一直贯穿到成人,以至于先生的文章充满了艺术格调,也让我们窥探到先生内心的风雅。周家大宅院草木鸟雀应有尽有,周家人祖上几代都非常喜爱兰花,桑葚、皂角树、栀子花、桂树、万年青、枣树、杏树、槐树、乌桕树、青桐等也都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
据说,先生从小最爱翻阅花草古籍和制作标本,这些从他中年以后写的一些文章中可窥一斑。人们都觉得,伺候花草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鲁迅从童年开始就酷爱之,除了懂得如何种植,如何玩,还把这份业馀爱好当成工作去做。他还编写过一本《莳花杂志》认真严谨一如他的写作与治学。爱好也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他的笔调不乏郁闷、悲伤和无奈,但爱草木之人大多拥有一颗好奇、热情、浪漫和快乐之心,因为草木是有灵性的,它们也懂得知恩图报,一定也时刻庇护着他。为他提供了一方遮风挡雨、宁静美好的心灵休憩场所。
我们从鲁迅对草木叙述和态度,剖析出他的内心深处的密码,窥探并洞悉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发现,生涩的文章活血会让我们觉得鲁迅先生不近人情,原来,爱草木之人也有极富“人情味、有血肉、有温度”的一面。
借用印象派画家莫奈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不当作家,先生或许就成为一名的植物学家、生物学家或者园艺家,他一定会安静地守候在故乡老宅的两颗枣树之下,流连在上野的樱花之间,逗着蛐蛐,修剪着兰花,整日观赏垂柳、睡莲和落日......恍惚间,我依稀看到了自己在一方小院踱步的倩影(捂脸)。马一浮先生曾有诗曰:“已识乾坤大,尤恋草木青”这代表了怎样的一种温柔与情怀?让我们共勉之。
7、 “味”与“色”
佛家语,色归于“六根”和“五境”,“六根清净”的“六根”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五境”是指:色、身、香、味、触、法。“草木之味”是草木的五境之一。
“草木之味”并非仅仅味道的味,而“草木之色”应该就是回归自然的本色,是生命的原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多为天然矿物和植物。而天然染色种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如树木之树皮、枝叶、果实、果壳,花朵之鲜花、乾花、花蕊、花叶、花果,水果之外皮、果汁、果实,以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且不要说很多颜色都以草木之色来命名,如板栗色、桃红、柳绿......
周朝已经有“染人”,又称“染草之官”,宋代草木文化和美学被发挥到了极致。宋代大画家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山因“草木”而“华”也。
大宋的颜色是“青 ”。事实上,“青”色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基调。拿领先于今人三千多年的宋瓷举例。瓷器之恒始于“青”。
说到“青色”,这一字代表的颜色很是丰富,也很有意思。 青色主要是从蓝草(制作靛青的植物,板蓝根是其一之根部)中提取靛蓝得到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 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品种,古代最初用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马蓝、木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凡蓝五种,各有主治……而作靛则一也。他依次指出有菘、蓼、马、木、苋五种蓝。
一说青色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有点类似于天空的颜色,如天青色就是之一,还有一说,靛蓝、靛青泛指介于蓝色和紫色之间的蓝紫色……总之,来自平凡草木的青色真的不平常,内涵很是丰富。
从2021年春天开始,不才抽出闲暇开始了宋元国画艺术的学习之路,一年半载,希望我将自己从小对颜色的天赋尽情发挥到自己的拙作中。
8、草木衍生的文化
扯到这个题目有点闹着玩,我的功力驾驭不了,实在是铺的太开,只能浮光掠影的讲一点。
喜欢诗歌的我们都知道,“少年喜李白,中年好杜甫,老年爱读王维”。王维在《辋川集》中曾经写下不少关于隐居生活情趣的诗歌,其中很多都和草木有关。《辛夷坞》写道: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又落。
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寂静的山涧中,借用大自然辛夷花的自开自落,自生自灭,寓意自己远离外物,不关世俗,犹如出家人般,已经满怀空无寂灭之感触。这何尝不是一种“禅味”呢?
给大家出个谜语:草木之间有一人(打一字)。猜到了吗?答案是“茶”字。人在草木之间,身心会变得清新、柔软、宁静、从容而悠远,“茶禅一味”也。很多草本植物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茶,但很好喝,具有独特的保健养生功效。
每一次写字,我的案头一定有香茗的,不是茶就是咖啡,次次如此,跑不掉的。至于茶叶品种,最喜欢绿茶,如龙井、毛尖等,白、黄、红茶倒是喝的很少,经常搭配的都是一些最普通的草本植物,如枸杞、抹茶、玫瑰、桂花、茉莉花、山楂、牛蒡、蒲公英、绞股蓝、金银花、薰衣草、洛神花、紫罗兰、藏红花、千日红、田七花、五花茶、槐米、夏枯草、决明子、霍山石斛等,“春有桃花,夏有莲芯,秋有杭白菊,冬有姜茶”,正是这些寻常的草木让我的生活变得富有品味和诗意起来。 东方有茶,西方有咖啡,我爱茶,也爱咖啡的。这是不是又一次说明我属于“东方与西方”,“淑女与乡野村夫”,“大蒜与鹅肝”,“京剧与信天游”的矛盾统一体呢?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与东方的茶文化正好是互补。咖啡树属于山椒科的常绿灌木,咖啡豆是其果实内之果仁,采用适当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带着火的痕迹、烙印,刻着芬芳,一饮一啄之间让人非常的陶醉。
提到酒这种饮品,从起源到当下,没有三天三夜是说不完的。草木养生酒历史不仅仅中国有,世界各地都有。
张九龄在《答陆澧》中写道: 松叶堪为酒, 春来酿几多。 不持山路远, 踏雪也相过。 在古人的眼里,松叶都可以用来酿酒,更别说其他草木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致一探草木与酒之间的文化究竟。 在日本,人们为那些被砍伐的草木树立了“草木塔”,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和信念?尊重一草一木,感恩大自然让我们更慈悲。这是不是可以被称作草木文化的一种呢?希望有机会去日本拜望。
9、神丹妙药
对中药材的认识启蒙于小时候父母亲为孩子抓药,以及连环漫画、动画片中的灵芝仙草......
唐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把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的人参、百二十年的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庆幸到目前为止,除了天山的雪莲花,其他八种山珍,抛开百二十年和花甲的限制,我其实都算是已经品尝过了。
众所周知,咽喉疼吃莲子芯、金银花,咳嗽喝枇杷膏,肚子疼吃山楂,跌打损伤有藏红花,去火吃绿豆,养生有人参、西洋参等等诸如此类。一年四季,你触手可及的很多草木都是良药。桑叶、陈皮、甘草、菊花、玫瑰花、桂花、枸杞、红枣、桂圆等。
据说我刚出生就被大人灌了一口苦兮兮的黄连,除了去毒,迷信的说法是,“小时候已经吃过苦的孩子,长大了才会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这样老来才会真正的好”,现在属于中年老阿姨,已经觉得满有道理的,至于灵不灵还要等我老了以后才能知道哈。
我在南方生活了好多年,广州因为是亚热带的气候,那里的人们普遍喜欢煲凉茶和汤水,很多草木与生俱来就有特殊的功效,一直被他们采用,如木棉花、夏枯草、霸王花、灯芯花、荷叶......不胜枚举。尤其是菜肴,粤菜可谓是最亲近大自然、保留并提升食材最棒的做法之一。最佩服粤人的煲汤技术,各种药材被他们文火煲上两三个小时后,成了一道清甜可口的美食,确切的说,那是因为来自大自然造化的味道最合理明道吧。
草本植物具有宁神镇定,舒缓压力的作用,很多人觉得植物的芳香疗法,譬如,艾炙、熏香、草木泡澡烫脚、香袋、檀香等等。出自现代人之手,其实不然,你能想到的,古人早就有了。出土文物中就有熏盒。宋代,人们就喜欢将小兰花别在衣襟,萃取香精等技术也属于领先地位。我偶尔也会做做香包,譬如薰衣草香袋就是其中之一,把它放在枕边能让我入睡很快。
在《本草纲目》、《伤寒论》等着作中提到的草木名字好看的要不要的,合欢树、中草药乃“良药苦口的草木之味”,这些普普通通的草木除了能够“治身”也可“疗心”也。
新购的美国电动车新秀Rivian的设计理念有这些影子,如模仿大自然的鸟声、流水声......取法大自然的颜色车灯......让人着迷。
10、 君子的四季之味
草木也是很多传统文人雅士寄托情怀,感叹无常人生的物像,于淡淡伤感或者美好内涵之中骐骥而行。
古已有之,“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乃君子的象征,也有一说,“春兰、夏竹、秋菊、冬竹”代表着君子。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春草”被古人喻为行善之人,其曰:“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起长,但日有所增。”
《世说新语》曾记载:“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豪濮涧想也,觉鸟、兽、禽、鱼,来自亲人。”记得有一年暑假,妈妈和我到江西三清山旅游时发现有一只粉黄色的蝴蝶一直从山脚跟着我们到半山腰,我们走哪它跟那,我们停下来歇息,它也停下来,就在四周转悠。我开玩笑说,那说不定就是菩萨的化身呢。你看,妈妈拜佛如此虔诚,这道教的名胜总是藏在深山老林,一路上非常的冷清,慈悲的菩萨怕这一对母女害怕,于是悄悄跟在后面照看。妈妈非常开心地笑着说,哦,真的,我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你确实从小就有慧根。
“君子之交”也不在于多,大抵上,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在短暂的一生中得三五知己足矣。清风明月,兰亭富春,东坡桃源,千里江山,畅叙幽情,赋诗吟诵,闲情花草,举觞寄怀,清谈问暖,高情乐放,寄迹山水,择境诗词,游心联章,醉心翰墨,自是风月不累。
明人陈继儒更胜一筹,他的《小窗幽记》将怪石、名琴、好书、奇画、法帖、良砚、宝镜、净几、古瓷、熏炉、纸帐、拂尘均视为好友。摘录一段品读一下: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剑令人侠,杖令人轻,麈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僧令人淡,蒲团令人野,美人令人怜,山水令人奇,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怎么样,文字也美的要不要的,更别说像品花木瓜果,赏文房器皿,研墨制印,临法帖名迹等,那碧草修竹自然清雅了陋室,那松烟徽墨自有水白山清,那归真之古琴自然暗香盈动,文案即幽野,伏案时笔下流淌的那应该就是江山了吧?一个有品味、格调、志趣、境界的君子自然生命应当就是如此的丰盈。
这又回到文章刚开头时所说的,精神世界高雅的人自有一方清雅的天地,哪怕借由一杯清茶,一钵五谷,便可与自己,与知己,与高山流水,谈笑忘机,安享娴适地生活、相处也。只要你有这份心,你的身旁处处都隐藏着生命的律动。
现实中,“草木”其实已经是一个文化意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象的,例如,它可以代表生命、爱情、表情、情感、温度等,也可以代表隐士、高士、贵胄皇公、一介草民......
“草木”除了自身的纯粹和美好,已绝非仅仅是植物“草”和“木”这么单纯,“草”非“草”,“木”非“木”也。它回响着不同类型的声音,弥漫着各个时代的气息,是无所不是,无所不在的一个符号。人们以大观小,视界融合,只有没想到的,没有它不可代替的。
草木之味”就是“草木之内涵”,内涵这种东西永远不可能只体现在皮相上,草木的精髓,草木的精神,绝不仅仅是外在之表现,它通过诗歌绘画等艺术载体,已然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中国文化意象的表现。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的一定认识和理解,你才能够与草木共情,与草木共感。就像赵婷说的那样,你的痛就是我的痛,我痛着你的痛,与你一起共情、分享......
在文人骚客们的眼里,斜风细雨是诗,长堤烟柳成句,春花秋月有诗,一草一木皆有情,总之,四季都是诗歌。说到底,还是诗人对草木最有发言权。
唐朝开元宰相张九龄《感遇诗二首*之一》还写道: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
诗的大意是说,春天那空谷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那金桂如月之皎洁清新。大自然一直都带着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会想到高山密林中隐逸的高人,在闻到它们的芬芳而心怀喜悦与满足。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会去求观赏者攀折呢!
诗人从政被贬不得志,借兰桂之名抒发了自己,以草木自居,并孤芳自赏,只因兰桂“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
最让我欣赏是末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花草、树木如凡人,唯有贤人君子自带光芒,他们散发着芬芳而并不求他人攀折,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只是尽做人的本分,并非借此博取声誉,谋求富贵、功名,从而表现了诗人以美德自励,不求闻达的高尚节操。诗句继承了《楚辞》以“香草喻美人”的传统,含蓄、委婉。
有“梅妻鹤子”之说的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写道: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那一份人与草木之间的痴情?你可敌得过?
春天草木萋萋,韩愈写下“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写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冰封大地的时候,草木凋零,你还会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之好兴致?以及雪中“青梅煮酒”之文人之雅趣?你酒杯中的风景又是哪里呢?可是北宋晏殊酒杯里的“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旖旎风光?抑或是怀着苏轼退隐之心那醉卧娇媚芳草之上的遐想诗句“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杯筹交错中,你可会和“曹操、刘备”一起“谈笑风生论天下”吗?
你的“思念之情”可抵得过白居易笔下满觉陇的: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怀春浪漫之时,你可会吟诵一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聊以自慰。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短短的十二个字涵盖了十二处景物,勾勒出天涯游子的“离人秋思图”,怀乡之人岂能不爱?
你可有屈原《离骚》“为草木之零落兮”,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国恨家仇,报国无门的颓废悲戚,抑或也有像黄庭坚词写的那样,“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的积极乐观处事之道呢?
王阳明说过,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草木有华泽,鲜花有清香,自然万物皆有灵,而生命终究是一首诗。人们往往借用“心香一瓣”来形容心灵的清香,心灵可以是一朵花,一片叶,一福田,静静地耕耘,静静地聆听,阅读自己那一颗慈悲明净之心,仿佛就在树荫下嗅到花儿的清香一般,悠然逸逸而自得。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是“无邪”二字,无邪才能被唤作美,当你读懂了《诗经》的“草木之味“,你也就读懂了人人向往的纯洁的“爱情之味”。爱情没有对错,它是人的本性,窃以为,否定爱情的美是不值当的。“内心有尺寸,头顶有神明”,有时候你得用意志和理性的思维去控制。曾经的我眼里只分黑白,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黑白之间还有灰色我才算成熟了那么一点。
正如林语堂所说: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已是识乾坤大,更怜草木青”,我爱草木大抵就这些个缘故吧。草木属于有灵性,天生治愈系,我经常会买来欣赏、品尝,无论是花园阳台,还是书桌案头常有花花草草。
爱喝茶,又爱喝咖啡的我日常会尝试一下,譬如看到满园的薄荷,除了用来炒菜、点缀盘子,还用来泡咖啡,那清香与醇厚无法用语言表达。夏枯草、牛蒡水也是我经常在夏天用来泡咖啡的,除此之外,可以用来泡咖啡的草木真的多了去了,更别提玫瑰花、薰衣草等,除了药用,还有观赏价值,品茶、品咖啡就应该如此......很奇怪市面上充斥着甜甜的可乐与果汁,而鲜见我这类饮品。建议星巴克他们考虑一下,应该会很受欢迎。至于这么搭配是否有科学依据,会不会气到副作用,这是科学家们的事情了,我真不知道哦。不过强力推荐薄荷咖啡☕,真的好喝的狠!(捂脸)
除了那些百花百草的香茗,还会从院子里摘一点应景的花花草草来陪我写字,客厅、书房也一定摆放一些应景植物。有它们陪伴,在心里头与它们说说心里话,当我凝视它们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累的时候,我像个花痴般凝望它们,高兴的时候,绝对不会忘记把它们的倩影一一记录下来。
于我最大爱好书法而言,笔墨纸砚也能找草木的身影。毛笔大多用竹子或木材制作,素宣就不必多说了,我买过几款带有原始干叶子、时尚乾花瓣的宣纸,特别的喜欢。墨条的制作工艺也用到了草木之精华,其制作工艺离不开一味草木:桐籽油。好的砚台大多会刻上那些有好寓意的梅兰竹菊花,自不必多说。
市面上卖很多干果仁,山核桃、松子、花生、开心果、巴旦木等,商家提供很多不同口味的选择,吃来吃去,我还是觉得越少加工,带着果壳的越是吃不厌,越是有乐趣,不过代价也是有的,吃过一粒价值超过$3000多,算是我吃过的最厉害的核桃,直接导致一颗后大牙裂开而后知,追悔莫及。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们倒是优雅过我,臭小子吃个苹果都得切片,不像我拿过来洗洗就啃,两个丫头出外堂吃喝水必用吸管,不像我端起杯咕嘟咕嘟一口气尽兴喝到底……题外话,呵呵呵。
正道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我喜爱平淡之物,草木是之一。穿越时空,除了眼耳鼻舌身意,用心去触摸草木,用心去体味草木,就是触摸生活的真谛,就是感知生命的温度。草木很平凡,或许温暖不了谁的人生,但只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目光所及皆是美好......
好了好了,绕了地球一大圈,把自己想到的“草木之味”理了个遍,先告一段落,否则饭都快被烧糊了,“草木之味”一言以蔽之,不就是“清风明月、季节更替、人间冷暖、君子之交、人生跌宕、山川流转、江山更迭......”吗?俺也真的太啰嗦了点,但凡说不透的地方,唯有时光可以释怀,那就把它交给时间吧。希望自己“知行合一”,能在真正全身心的投身大自然中,一如既往的热爱生活和艺术,若能如自己所言,“享山水艺术之乐,持自然草木之心”,那也真当是天大的福报了。
当往昔成为追忆,我相信,所有美好的事物,一定会带着似曾相识的“草木之味”翩然而至......就像一丝丝飘飘然的念想,就像这眼前的一寓人间烟火,就像心底那一份本真的、自然的、虔诚的,灵魂的味道......
后记
再回头来说一说这猜谜,对我来说那可是手到擒来的事情,闲暇之馀,也喜欢出题考考人家。我最近就出了一个迷语给大家,结果只有国内的一位高手小盆友猜对了,最难得的是,人家不仅猜对了,还不正面回你,反将你一军,用手指画图来出题考你。旗鼓相当的噢,这有点意思哈。最喜欢与高手过招,“孤独求败”,聪明人都好这一口。
好在我虽智商没有人家的水平、对数字也不敏感,这看图作文属于情商方面,那倒是不低的哦。几分钟我的猪脑壳就猜出一个字:“空”。红尘滚滚而不动,借用《心经》的一句话,“远离颠倒梦想,方能心无挂碍”。
昨天,还有另一位微友说最好把自己所有最喜欢的东西都山寨出来,我很佩服。还好没和我提,你把它写成论文,或,你把它画出来。要知道,古人的绘画作品我最喜欢的可是《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一如《祭侄文稿》、《兰亭序》,那论文也得在绘画实践后,我虽然心态永远十八,可这绘画水平也并非宋朝那个十八岁的天才少年,可望而不可及也。
今天很特别,家里很少买米,以致知道缺米又懒得去买。那没米下锅,总不能把自己给煮了吧?得改吃点心,算是犒劳自己一下。
紫罗兰,色泽挺美,颜色也多,那种仪态万方、冷艳高贵让我神往,本想画出来的,后一想作为实在的吃货,还是一步到位,实在人骨子里都喜欢落实到实处,于是就有了这一款紫罗兰色系,金莹剔透,貌美如花,还具有高营养的水晶点心。
翻出束之高阁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小碟,就想着有点凡尔赛才对。至于雅典城的碟子,那也是希腊古文明的象征,在希腊关于草木的传说是很多的,有兴趣可以自己翻阅。更别说罗马斗牛场碟子,那纯粹是因为今年是牛年,希望大家都牛气冲天,扭转乾坤!
想到此,别拦我,我的口水已如决堤的滔天洪水。哎,它岂止仅是一朵花,一箪食啊?分明就是......美哉!善哉!
这些都是用普通的紫甘蓝染色后做出来的小点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