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进贾府,王夫人在家接见,这是个暗示了全书走向的细节。 一进门,王夫人就把黛玉往东让。古人待客以东为上。虽然黛玉年幼,但因为二舅妈只坐在西边即下首,黛玉料定这(东边即上首)是贾政之位,便不好意思坐。 然而,黛玉不是向旁边的椅上坐“去”,也不是“在”椅上坐了,而是“向椅上坐了”。在判断上首和下首座位的同时,特意点出动作的朝向,说明她是走到上首位前,才想到自己坐上首不妥,于是连忙转身“向椅上坐去”。黛玉小小年纪,已经非常懂得礼节,或者说对长幼之别非常敏感。 此时的黛玉,老妈去世,老爸不想续弦,还得在外为官,自己又年幼多病,“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原比其他小孩更需要亲近。外祖母让她务必过来“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生活,然而王夫人却只“往东让”“携他上炕”——看似以礼相待,可是她开口了吗?起没起身也难说。王夫人这样做虽然动作上尽了礼节,但只是形式主义,情感上难免有距离,面对这种冷冷的动作,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孩子还好去“依傍”她吗? 王夫人的这种情感距离与邢夫人一比照,就更明显。 贾母命黛玉去见母舅,邢夫人最先响应号召,立马亲自“带”过去,“携”着坐车,“搀”手入院,直达正室;苦留黛玉吃饭,不成,又命两三个嬷嬷“好生”送过去;自己“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这一切积极主动,热情亲切,温柔慈爱,无微不至。而王夫人,只是坐等她来,其他的事情全由下人操办。 邢夫人那边送黛玉过来的老嬷嬷没再把她直接引进王夫人的正室,而是引进正室东边的耳房。她们“让黛玉炕上坐”,是因为料到了王夫人可能让黛玉久等,因此才要安排黛玉坐得舒服一点。耳房的丫鬟捧上茶来,可是茶还没喝完,又有丫鬟来传话,“太太说,请姑娘到那边坐罢”。此处一条脂批是“唤去见,方是舅母,方是大家风范”,含反讽之意,居然摆谱摆到一个来投亲的小毛孩面前去了! “茶未吃了”,强调时间之短,说明王夫人耳房和贴身丫鬟没有对接好,事情越错乱,越衬托出王夫人对这次接待的冷处理。 这个丫鬟来传话时是“笑说”,特意描写了语态。非止一般的客气,因为王夫人那种冰冷的态度恐怕连贴身丫鬟都感到不好意思开口,所以先用微笑来打圆场。 王夫人见了黛玉,把有关舅舅、三春姊妹的事简略带过,便反复详细申述核心思想:不要黏我宝贝儿子,免得“生出多少事来”!黛玉过来依傍,同龄的表兄弟只有宝玉,王夫人这是在断黛玉的后路。 不过,冰冷待人,其实也不是王夫人等贾府人物的习惯。后一回,薛姨妈“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虽只是过路,却“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媳妇、女儿人等,接出大厅”,不是坐等而是“接”待。接着又“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合家俱厮见了”,既动情,又尽礼。可见,王夫人也一样儿女情长,只是在黛玉身上不见功夫而已。 黛玉刚进贾府,“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贾母这动作与速度,这语言与语态,叫人不感动都难。而“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更是集体感伤。从后面的情节看,这些“侍立之人”包括邢夫人、王夫人和李纨,他们表现得居然跟与黛玉没有半点瓜葛的一干下人差不多,这是下人多情,还是亲戚无情?“泣”有“眼泪”和“小声哭”两个意思,那么“涕泣”是有泪无声,还是有泪小声?恐怕有泪无泪也难说,掩着面,谁看得真切?连这“无声”“小声”也难保不是象征性的。贾母都激动成那样了,当着她的面,那些亲戚也真过意得去?凤姐“用帕拭泪”,没有哭声姑且不说,尽管用帕拭,但有泪无泪、有多少泪,都不好说;至于迟到,有无正经事,是否真在为黛玉准备杂物,更难说。 三春姐妹和宝玉都是小孩子,之前跟黛玉没接触过,一时伤感不起来也不奇怪。但宝玉以外的贾家男人没动静,就太奇怪了。不排除作者把黛玉写得太有“仙气”,不便安排与那些浑浊的男人亲密接触,但贾珍、贾琏这些当家问事的表哥一概形影无踪,礼数上怎么说得过去?反观薛姨妈来时,贾政、贾琏、贾赦、贾珍等长辈的、管家的、不问事的成年男性都没回避,贾政更主动地提前把梨香院打扫出来让薛姨妈一家住,招待得入情入理,周到殷勤。 而黛玉进府,虽是投亲长住,却到晚饭过后,“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才有贾母吩咐,“将宝玉挪出来”,把林姑娘“暂安置碧纱厨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黛玉身世如此可怜,母舅最应关切,可是贾赦、贾政全没陪同贾母接待。 贾母特命黛玉上门拜见,可是大舅居然在家也不接见,而且邢夫人把客人带回家,派人去现请,也回复不见,让客人情何以堪?二舅干脆出去斋戒了,当然这也只是二舅妈的一面之词,在不在家都难说,要是在家却故意敷衍,就更虚伪。斋戒是“古人在祭祀、礼佛或举行隆重大典前沐浴、吃素、静养一至三日,摒除杂念,以示诚敬”。既是“一至三日”,肯定要提前安排,时间上不是没有调整的余地,可是贾政偏偏“今日”斋戒去了,可见他对黛玉的到来,并不怎么关注。 曹雪芹爱用对比。假如没有邢夫人的热情,便不足以反衬王夫人的阴冷;贾母宠爱孤女,恰恰也反衬了贾家没什么人把黛玉来投亲当回事儿。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借黛玉之眼,第一次正面介绍贾府的重要人物。孤苦伶仃的黛玉来依傍,有外祖母现罩着,上得台面的成年男人却都不在场,管事的妇人如王夫人、王熙凤又拿捏她,如果哪天贾母不在场,或者以后不在世了,甚至高官老爸也不在世,黛玉还怎么过?怪不得甲戌本这一回的回目原本就不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而是“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脂批说“收养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皇亲国戚自然有自己的心思,比起亲情,他们还有更现实、更重要的东西要关注,进了贾府的黛玉注定要一生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