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与温家宝的简单比较 “三代帝师”王沪宁 王沪宁很可能是下届总理第一顺位候选人。 王沪宁1955年10月出生于上海,籍贯山东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1974年被推荐到上海师范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法语,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考取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王沪宁留校任教,历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师、副教授、教授,国际政治系主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期间,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信息,1955年出生的王沪宁拥有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和教授头衔。他是学者出身,在90年代中期进入中央政策研究室,担任政治组组长。他是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从2002年起一直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他被称作“中南海智囊”。 由于王沪宁连续辅佐了江、胡、习三代中共中央总书记,他被外界称为"中南海首席智囊"。有报道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这三代领导人的重要论述,都有王沪宁的策划、参与。习近平上台后,王沪宁更是多次随同出国访问。 除了"比较有学问"外,王沪宁可能也会在其他方面对习近平有所帮助。很多关于王沪宁的报道提到,他善于"从领导人的角度看问题"。王沪宁在早期学术文章中就曾提出,中国应采取"集中"的政治模式、领导模式,而不是"分散"的领导体制。可以想象,这种"集中"模式非常符合一把手的心意。 王沪宁是学法语出身,后来做比较政治,对法国政体较有感触。 王沪宁认为: 1 “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必须有统一和稳定的政治领导” 2 “以党内民主带动和推进全社会的民主” 3 “一定的政治体制必须适应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不能移花接木,也不能搞拔苗助长” 4 “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超过我国现阶段的条件” 5 “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轴来发展民主政治,也只有这样,发展民主政治才是有效的” “三朝元老”温家宝 温家宝1942年9月15日出生于天津,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分配至甘肃省从事地质工作,经推荐进入地质矿产部党委工作。随后在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连续三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期,分别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和主任的职务。 1989年5月(八九民运中期),部分学生于天安门前开始绝食抗议。据《李鹏六四日记》记载,在李鹏宣布戒严,准备实施武力镇压学生时,温家宝表态坚决支持中央的决定,5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赵紫阳为抵制军队戒严,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事件移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解决,为此赵紫阳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立即电传在美国访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回国;而温家宝并未执行命令,将电报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否决,从而为延缓万里回国和调集军队戒严起了关键作用。5月20日凌晨4时许,温家宝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身份,陪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劝慰学生停止绝食活动。学运不久后演变为六四事件,赵紫阳因为在这场学生运动中的表现受到了党内谴责并被撤职;而温家宝并没有受到影响,继续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直到1993年。1993年,开始负责农业和农村工作,出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因六四事件被软禁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2004年与姚监复的谈话中指出温家宝和胡锦涛都是好人,但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姚监复问赵紫阳原因何在,赵紫阳回答说,因为他们都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人。他们上大学,当大学生,当研究生都是在共产党50年代的政治教育下成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