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中国大学 基督教是信仰耶稣基督为神之圣子与救世主(弥赛亚)的一神教。发源于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以《圣经》为最高宗教经典,信徒称为基督徒,基督徒组成的团体则称为教会或基督教会。由于部分教义源流自犹太教,因而被认为是亚伯拉罕诸教之一,现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视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为天主教、正教会、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历史发展的缘故,汉语所称的“基督教”常专指新教,基督教整体则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广义基督教”称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认为三位一体的独一神(汉语亦译为上帝或天主)创造了世界,并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来管理世界,后来人犯罪堕落,带来了死亡;圣父派遣其子耶稣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后,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后从死里复活而后升天,赐下圣神与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赎价,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并在神内有永远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纪的历史纪载,第一个教会在耶稣升天与圣神降临(约公元30至33年)后由耶稣的宗徒建立,之后耶稣的宗徒及信徒们不断向外宣教,并快速在当时管辖巴勒斯坦的罗马帝国境内及周边地区传播;虽曾长期遭罗马帝国政府迫害,但约于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奥多西大帝时更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至此成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后因罗马帝国分裂后西方世界东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导致11世纪发生东西教会大分裂,形成以罗马教宗为首的公教会、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会。16世纪时,西欧又爆发了反对教宗权威的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乌里希·慈运理等神学家与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后脱离天主教而自立教会,日后出现了许多教义相近的教会,这些教会即为后世所统称的新教。 基督教虽起源于西亚,但在7世纪创立的伊斯兰教兴起后,今日在当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于少数。由于基督教重视传教事业(又称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及文化上具有强势的影响力,使得基督教的传布范围遍及整个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为世界许多文明的重要骨干。粗估统计全球超过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占约半数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国家则是美国及巴西,大约占人口的75%。 西方来的影响,是由天主教基督教教会开启的。 鸦片战争前,基督教教会1818年于马六甲设立英华学院。1850年,天主教教会在上海建立徐汇公学。1877年,上海“基督教传教士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学校教科编纂委员会。1850年,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又成立了“中华教育会”,把办学方针集中到高等教育方面。1879年,圣约翰大学建于上海。接着东吴大学(1901年)、文华大学(即后来的华中大学,1903)、金陵女子大学(1915)、福建协和大学(1918年)、燕京大学(1920年)、山东教会大学(即后来的齐鲁大学,1924年)……等纷纷成立。
以形态来分,有的是由个别教会直接办理,如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圣公会)、杭州之江大学(美国长老会)、上海沪江大学(美国浸信会)、苏州东吴大学(美国卫理会)、福州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美因美以美会)。有些是几个修会或联合教会组织所办,如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福州协和大学、华中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另有些则由基督教人士创办,但并不直属某一教会,如广州岭南大学
。 这些教会学校,正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典范。光绪末年废科举、办学堂,就是中国教育结构与体制向此类西式学校模仿转型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