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来分析细节。 双方的死亡人数。(围绕孟良崮附近的战斗,不包括打援和其他。)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攻三守一万二。意思共军损失大约三千,国军折损一万两千多人。这种说法不符合起码的军事常识。七十四师两万多人居高临下固守阵地,其间虽然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火力优于共军,大部时间内弹药并不缺乏乃是不争事实。两天两夜打下来怎么会死亡人数反比共军多几倍?有人撒谎。整个战役期间流传颇广陈毅的话:‘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那怕纵队打光了,只要把敌人消灭也在所不惜……’透露一丝天机。华野此战动用了全部家当。粟裕为每一个子的调配可谓伤透了脑筋。他不可能有更多的后续部队投入战场。陈毅又是从那儿临阵抓差给他补充了上万兵员?电影《南征北战》里张瑞芳端着驳壳枪带领区小队上战场的情景还记得吧?担架队、救援队、运输队,什么区大队、区小队以非武装、武装的名义驱赶平民们上战场挡子弹的情况今天无法想象可在当时并不罕见。有些细节很值得回味。据说连续作战七十四师出现一些状况:水冷式机关枪因为缺水无法正常工作;水粮具无不眠不休人员极度疲劳;死人太多(某些地方)尸体垒的有七层之高?官兵们的心理陷入一种非抵抗状态等等。我猜测共军使用了人海战术并且刻意掩盖平民的死亡人数。在孟良崮附近双方阵亡的人数可能有八比六。国八共六。共军方面造成至少两千平民的死亡。 起底一代“军神”粟裕。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毛泽东给予粟裕极高的评价。此战更次打破了七十四师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国共力量此消彼长开了一个好头。粟将军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共军消灭了大量国军有生力量,客观上为毛巩固权力和中共最终建政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然而此战毛将粟捧上天也为粟日后倒霉埋下了伏笔。许多中共高级将领特别粟的上级就很不爽粟。林彪、彭德怀不提光陈毅、邓小平、刘伯承就折磨粟裕好几十年。如此荒唐行径又作何解释?什么事让粟大将军惹的上峰们耿耿于怀几十年?难道真是‘越权’、‘脑袋停留在指挥千军万马不懂得和平年代的指挥艺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嫉贤妒能见不得毛过誉粟的功劳?原因或许皆有。但是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陈、邓、刘当时知情毛也许不知道。(有个时间差的问题,需要详细讨论。)粟裕之所以胆大妄为敢于动用华野全部家当与七十四师对赌——是基于郭汝瑰的准确情报和精心布下的口袋阵!没有郭的错误命令‘向孟良崮方向搜索前进……’七十四师怎么会行动过快位置突前与友军拉开了距离?没有郭的后续情报粟又怎么会知道张与友军之间正出现一个小于十华里的空档?还有空档的具体位置?拿捏不准粟又怎么敢将主力倾城而出压上去,切入空档打援黄百韬、李天霞的同时将张灵甫从阵型中切割出来?要知道国军的间距并不算大,无论局部、整体在人数、装备上均占优势。一旦打援黄、李的部队崩溃华野将会遭受灭顶之灾!孤注一掷式的豪赌赢了功劳算你粟裕的,输了大家伙跟着一块完蛋。你叫陈毅、邓小平、刘伯承咋能心悦诚服咽下这一口恶气?秋后算账粟大将军就变成意料中会发生的事情。如此一来粟裕“军神”的名号需要大打折扣。 郭汝槐和刘斐。这二人不是什么伟大的潜伏者。而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背叛者之一。不偏不倚正是蒋对其冥顽不灵的信任导致了蒋氏王朝倾覆和中华民国在大陆统治的终结。神奇的事二人竟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指彼此不知道对方充当共党匪谍一事。)塌了天竟然互咬过关,真乃匪夷所思咄咄怪事!将一个武功高强的巨人引到悬崖边上乃是变节者的绝智!张灵甫曾经对王耀武抱怨过,自己的部队不适宜山地作战。他非常清楚同属机械化的黄百韬(装备虽属日式,但仍是重装兵团)、李天霞在山脉纵横的沂蒙山区机动起来会异常困难。突进带来侧翼缺乏保护的毛病,让“齐头并进平行碾压”的原定作战计划出现重大纰漏。他怎么会恃强好胜不顾生死地往前闯?是郭制定的作战计划,下达命令将七十四师引向孟良崮的!这道命令高就高在无处纠偏!是你蒋介石、陈诚急功近利催兵前进又不是我郭某人,对吧?从蒋与张等人后续的电报来看蒋事先并不知道郭将张引向了孟良崮,而是勿中郭的圈套。车到山前同意并且命令张上山坚守。危旦时刻刘斐跳出来再挡了汤恩伯一把,真是无独有偶绝妙的好戏!
张灵甫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