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的敌人 在日前闭幕的北约峰会上,这一西方军事联盟首次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作为北约的敌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39年8月,苏联先是与纳粹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随后于1939年9月后,和德国共同瓜分波兰、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德国处理。但苏联在东欧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很快招致纳粹德国不满,两者关系破裂,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不宣而战入侵苏联。历经4年激烈的战事后苏联取得了胜利,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同时除了战前加入苏联的加盟国家之外,因出兵击败纳粹德军,在战后得以控制东欧大部分主权国家,并与美英法盟军一起瓜分占领德国和奥地利。苏联而后与卫星国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对峙。华沙条约组织曾经是为对抗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势力而成立的共产党国家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又称“苏东条约”,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由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在亚洲方面,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华约组织观察员。1990年两德统一,东德退出华约,此后华约便逐渐陷入瘫痪状态,但直到1991年华约组织才宣告解散。目前大部分原华约成员国在冷战结束后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苏联瓦解,还剩下俄罗斯。中共瓦解,还剩下中国。 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级资源价格回落,此时的苏联大力施行福利国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军事的夹击以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压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在1980年代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试图进行改革政策,将国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宽对东欧等其他卫星国的控制,加盟国之间的国际合作问题也逐渐爆发,导致苏联在1991年解体,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但人口损失近半的情况下,苏联建立的红色秩序已经不复存在,原为苏联卫星国的东欧国家因为意识型态的对立,也纷纷加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北约。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新任总书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1991年8月19日,苏共党内保守派组成的紧急状态委员会为防止戈尔巴乔夫下放权力导致国家解体而发动政变,被称为八一九事件,他们将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软禁,并试图派兵拘禁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但由于军队倒戈以及民众反对,政变在三天后以失败告终,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均被逮捕并遭到政治清洗,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开始掌握实权,并联合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宣布乌克兰于1991年8月24日独立,苏联开始解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联共产党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北约为何对中国的崛起充满忧虑? 军备:中国斥巨资发展自己的武器装备和军队建设。北京领导层十分重视军备现代化和海军现代化。北约致力于在战略核武器和洲际核导弹领域仍然保持优势地位。北约的海军舰队--主要是美军太平洋舰队,至少要与中国海军势均力敌。中国的国防预算折合大约1600亿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二。而美国则仍然以63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遥遥领先。 国际合作:中国在北约的对手俄罗斯那里大举购买武器装备,而作为对等条件,中国企业也出售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产业急需的机械设备和基建设施。自从2014年因为吞并克里米亚半岛而受到西方国家制裁之后,俄罗斯只有在中国那里才能买到这些物资。北约带着紧张的心情注视着这两个东方大国之间的合作。 位于罗马的北约智库--北约防务学院的讲师奥扎瓦(Marc
Ozawa)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伙伴关系会达到怎样的战略性层次,但是北约有可能会面对中俄越走越近的局面。如果这样的局面出现,它对于北约的凝聚力和内部分工又意味着什么呢?"海牙战略研究中心的一份分析报告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运用的非对称混合战术,至少一部分是借鉴于中国解放军,中方可能参与了战术计划的制定。 通讯:美国敦促盟友一律将华为从各自的电信通讯建设中排除出去。美国担心,华为会受中国国家控制,从而进行间谍和破坏活动。美国在北约的欧洲盟国不希望直接将华为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而是要提出一套全面安全标准,要求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守。而北约的任务则是,对中国企业参与电信基建的风险进行仔细的评估,并且寻找在遭受数字攻击的情况下,如何维持通讯运行的途径。美国要求各盟友拿出强硬立场,而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一些盟友就没有做到这一点。默克尔辩解道,和中国维持良好的经济关系,对于德国和其它欧洲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基础设施:中国已经吸引了16个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些国家提供利率低廉的贷款,修建基础设施,其中也包括一些北约成员国和欧盟成员国。目前受益最多的是五个西巴尔干国家,它们不是北约成员。2016年和2017年,有超过90亿欧元的资金流入这几个国家。此前一直负责欧盟扩大事务和巴尔干政策的专员哈恩(Johannes
Hahn)在今年年初时曾表示,西方国家高估了俄罗斯的影响力,却低估了中国的影响力。 非洲:中国在自然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十分活跃,给这些国家提供条件优厚的贷款,中资企业在那里修建公路、铁路和发电厂。这些投资往往使得相关国家债台高筑,从而形成对北京的巨大依赖性。欧洲人往往在提供发展援助投资的时候,要求受援国政府达到一定的良政水平和清廉程度,相比之下,中国的国有投资方并不在意这些因素。 北极圈:北约担心,按照这样的模式,不仅在非洲,中国还会将影响力扩大到世界其它地区。2018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份《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尽管中国不是北极圈国家,但是仍然提出了参与北极治理的目标。中资企业希望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参与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 波斯湾:在中东问题上,中国不知从什么时候也告别了过去几十年来一贯的相对中立立场。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日益扩大,其影响力也随之增强,伊朗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枢纽之一,这一发展尤为明显。北约位于布鲁塞尔总部的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敌对局面越是激化,已宣告失败的伊核协议对德黑兰发展核武器的约束力越弱,中国就越是能够轻而易举地趁虚而入。 南中国海:中国在南中国海区域提出主权要求的一些岛屿,在美国看来应该是属于其盟友的领土。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挑衅行为很有可能会演变为一场真正的冲突。北约虽然不会被直接卷入相关冲突,但是美国作为联盟中最大的国家却有可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其他盟国是否需要提供增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