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将成东方的以色列 以色列與台灣一樣時時面臨「存亡之戰」。 以色列国是位于中东地区的一个主权国家,1948年5月14日独立建国,人口900余万,主要人口为犹太人,以希伯来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以色列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自古为各民族交汇之处。其国家位处阿拉伯半岛西北角、地中海东岸和红海亚喀巴湾北岸,与巴勒斯坦领土(约旦河西岸地区、加沙地带)交错相邻,北接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西南则为埃及西奈半岛。 以色列领土范围不大,根据联合国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以色列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经过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目前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则为其法定首都、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辖下的第一大城市,外国使领馆驻特拉维夫。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争议。 以色列所居领土历史上曾为多个国家统治。包括古埃及、新亚述帝国、新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希腊马其顿帝国、哈斯蒙尼王朝、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十字军、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及大英帝国。1918年,奥斯曼帝国一战战败,退出该地区,随即阿拉伯部落纷争。1922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托管。受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和反犹主义影响,二战后,大批犹太移民迁入。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确定支持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支持以巴分别成立独立国家,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则由国际管理。联大决议使当时实际只控制了巴勒斯坦6%的土地和只占巴勒斯坦人口1/3的犹太人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区56%的土地(约1.52万平方公里),而已经控制了巴勒斯坦94%的土地和占巴勒斯坦人口2/3的阿拉伯人仅得到43%的土地(约1.15万平方公里)。 1948年5月14日,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及犹太援以协会主席戴维·本-古里安宣告“犹太国家在以色列家园建立,称为以色列国”,将于托管期结束之时起开始运作。5月15日零时,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终止。以色列建国次日,邻近的阿拉伯国家便集结了军队发动第一次中东战争争夺前巴勒斯坦托管地,与以色列军队交战,后双方战线沿当今被称做“绿线”处停战。约旦占领了绿线至约旦河的地区,并于1950年宣布将其并入约旦王国,约旦认为此地所有的阿拉伯人为约旦国民。 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以色列人口于2019年已达到900万,为世界唯一的犹太人占多数国家,其中约75%为犹太裔,20.8%为阿拉伯裔,人数达177万(包括德鲁兹派和多数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绝大多数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为定居的逊尼派穆斯林,少数为半定居的内盖夫贝都因人;其余则为基督徒和德鲁兹派。其他少数族裔包括马龙派、撒马利亚人、多姆人和罗姆人、非裔希伯来以色列人、其他撒哈拉以南非洲人、亚美尼亚人、切尔克斯人、越南船民等。以色列亦有一定数量的来自非洲和亚洲的外国劳工和政治庇护者。 依根据《以色列基本法》,以色列为“犹太和民主国家”。以色列为代议民主制国家,采用议会制、比例代表制和普遍选举制。总理为政府首脑,议会为立法机关。以色列为一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2014年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37。该国具有较高水平的劳动力,为全球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公民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亦为世界最高之一。其生活水平为中东最高和亚洲第四高,其人口预期寿命亦居世界前列。 台湾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听上去很简单,但台湾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处境能与这里相比。 台湾自古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纪中叶以前一直居于主体民族地位;随着汉族不断从中国大陆移入与垦殖、以及与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汉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为台湾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记录以来,台湾历史上曾经历大肚王国、荷西时期、明郑时期、清治时期、日治时期等多次政权递嬗,最近一次为1945年10月战后时期由中华民国统治。1949年中国国民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后,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造成两岸分治的局面,1955年大陈岛撤退后中华民国的有效统治范围限缩至台澎金马与部分南海岛礁,台湾自此实质上成为中华民国的主要领土,并延续至今;而由此原因再加上一中原则,而导致现今“台湾”常成为中华民国的通称。 历经1860年台湾开港以来至日治时期所打下的现代化基础,以及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运用美援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加上国际上冷战对峙的格局,使台湾自1960年代起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突飞猛进,缔造举世闻名的“台湾奇迹”,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之后在1990年代跻身发达国家之列,目前无论人均所得或人类发展指数均具世界先进国家水准。台湾拥有蓬勃的制造业及尖端科技,在半导体、资讯科技、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执牛耳。贸易方面主要透过高科技产业赚取外汇,经济发展上以高科技产业与服务业为中心,亦朝向文化产业及观光业发展。 台湾以移民为主的人文结构,亦带来多元的政治观点,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台湾文化就在明郑、清朝的统治与西方列强的冲击中经历了多次大变动,近代则因为日本的统治而发展出了日治台湾文化,之后在日本进行战争的扩张下推广为皇民化运动直到二战结束为止,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随着1987年戒严时代结束,台湾逐渐淡化过往戒严时代形塑的中国史观,政治上的自由化与民主化,以中国国民党及民主进步党两党为首的政党政治、统独议题、以及公民社会的形成,加之以印尼和越南新住民的定居,新增出台湾主体意识与多元文化主义,使得台湾文化呈现多元并立的面貌。 “世界自由民主联盟总会”是由“亚洲人民反共联盟”发展而来。“亚洲人民反共联盟”成立于民国43年,由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菲律宾总统季里诺共同倡导。民国56年扩大发展为“世界反共联盟”(简称世盟)。民国79年世盟第二十二届年会决议自民国80起改名为“世界自由民主联盟”。民国80年世盟第二十三届年会决议成立“世界自由民主联盟总会”。“亚洲人民反共联盟中华民国总会”亦随之更名为“世界自由民主联盟中华民国总会”。“世盟”并于民国82年加入联合国非政府组织(UN
DPI/NGO)成为正式成员,拥有全球超过一百个国家分会。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1950年代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加入联合国的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的中国席次。1952年,中华民国向联合国控告苏联。1961年,中华民国默认蒙古加入联合国。1971年,中华民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据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取得原由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之后自1993年起,中华民国试图重返联合国皆未成功。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和中华民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部分国家有在台湾设立代表机构,与台湾保持经贸、文化乃至政治上的往来。由于此种非实质交流模式在1972年日台断交、透过交流协会等变通形式维持两者间关系后,成为多国发展对台关系时加以援用的蓝本,因此又得名“日本模式”(Japan
Formula)。 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上任采用“踏实外交”政策,在其两岸政策上不承认九二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启新一轮的外交攻防。自2016年5月蔡英文就任中华民国总统至2019年9月,先后有7个国家同中华民国断交并基于一个中国政策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 截至2020年3月,全世界有170个国家或地区给予持中华民国护照的中华民国国民免签证、落地签证或电子签证待遇,这其中包含了目前中华民国的所有邦交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