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莎草的博客  
本人以此博客发表自己的小文章,以便交流。  
https://blog.creaders.net/u/2456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莎草
注册日期: 2021-09-10
访问总量: 44,21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一封谈及留学生婚恋的信函
· 烟花三月下二牙
· 古巴游记
· 成家立业那几年
· 我的家乡情怀
· 我小时候的励志经历
· 回忆我的父亲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回忆文章】
· 成家立业那几年
· 我小时候的励志经历
· 我的研究生生活
· 我的大学生活
· 我的高考经历
· 我的高中生活
· 我的初中生活
· 我的小学生活
【观点和体会】
· 一封谈及留学生婚恋的信函
· 我所经历和感知的加拿大教育
【游记】
· 烟花三月下二牙
· 古巴游记
【家乡情怀】
· 我的家乡情怀
【纪念文章】
· 回忆我的父亲
· 纪念我的爷爷
存档目录
08/01/2024 - 08/31/2024
05/01/2023 - 05/31/2023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我所经历和感知的加拿大教育
   

我所经历和感知的加拿大教育

引言

很多年以来,每当回国的时候,往往有国内朋友问起有关加拿大或西方国家的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方面的问题。我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无法提供系统的介绍,但是,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又在加拿大生活了30多年,我有一些肤浅的体会。

我于1989年来加拿大留学,那时我的大女儿才16个月大。1992年我爱人带着四岁的她来到加拿大跟我团聚。我们的儿子于1994年,小女儿于2000年在加拿大出生。现在三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从第一个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的1993年,到小女儿高中毕业的2018年,我跟这里的中小学教育系统打了25年的交道,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教育一直是我们家里的头等大事。所以,我对这里的教育管理,理念,方法和具体实践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只涉及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内容,大学教育的情况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

加拿大对教育的“重视”与“不重视”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 还是一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与否,或者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衡量他们的文明和进步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他们代代传承兴旺的一个条件。同时,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重视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成为他们之间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另外,教育是科技发展的一个基本保证,所以,科技发达的国家往往对教育是重视的。

加拿大重视教育吗?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加拿大既重视教育,又“不重视”教育。说它重视教育,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      加拿大无论哪一级政府,政治家们在竞选的时候,教育(主要是中小学教育)肯定是他们最主要的竞选话题和竞选承诺之一。竞选承诺最能代表民意,这说明教育是选民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一个政治领袖,如果不能把教育放在工作中重要的位置,那他就不会得到选民们的支持。所以教育是从普通老百姓到各级政府都很关心重视的问题。

 

2.      加拿大实行12年义务教育。加拿大儿童在4-5岁入幼儿园,6岁时读一年级。根据省份不同,中学可读到11年级、12年级或13年级。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全部免费。是真正的免费,不但没有学费,还没有学杂费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摊派收费。我家三个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们没有交过一分钱学费或学杂费。

 

3.      加拿大教育投资巨大,并绝对得到保障。国家,省和市三级政府都制定了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或政策。各省有教育厅,专门管理教育。各市或地区有教育局,负责具体的学校事务管理。渥太华就有五个教育局。教育经费由三级政府共同提供。学校条件好,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

 

4.      我所在的安大略省规定,小学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22人,以便保证老师能够更好地辅导每个学生。另外,这里奉行“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管是亿万富翁还是贫困潦倒的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是一样的。

 

5.      法律规定政府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有学上,包括所有加拿大公民和移民的孩子。因为家庭搬家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转学也特别容易,基本上只需要打几个电话就完全搞定。因为法律赋予孩子受教育的权力,当地教育局安排孩子插班上学方便简单。我们在加拿大住过四个城市,大的搬家有过三次,城市内的小搬家有过五次,每次搬家都需要孩子转学,每次都特别顺利。

 

6.      政府保证提供孩子们上学所需要的交通条件。小学和初中时期,凡是家里距离学校800米以上的学生,政府保证有校车接送上学放学。我的小女儿上的初中学校是一个跨学区的学校,距离我家有25分钟车程的距离,而我家附近上同一个学校的只有两三个学生,这种情况安排一辆大型的校车接送他们很不经济,所以,教育局专门安排了一辆出租车每天接送我的小女儿上学放学,整整两年的时间,孩子有专车从家门口接送,风雨雪无阻,作为家长的我,不需要担心孩子上学交通问题。

 

7.      教师是很好的职业,很受尊重。教师待遇很好。中小学教师工资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对教师的资格要求也很高,一般需要大学毕业后,再通过教师证书考试才能取得做教师的资格。

可能是因为传统的观念,或是习惯性的眼光,有些方面让人觉得,加拿大又是一个不太重视教育的国家。说它“不重视”教育,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      加拿大国家没有教育部。几年前我的一个在国内做官的大学同学来加拿大访问,当他知道这个国家的联邦政府没有教育部时,吃了一惊,觉得不可思议。是的,不仅加拿大,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没有教育部。这里的教育属于省和市两级政府的管理范畴。联邦政府除制定一些有关教育的法律,在需要时参与协调各省教育资源,并在每年的预算中保证教育经费以外,并不干预各省市对教育的具体管理。

 

2.      加拿大有很多罢工,而在所有罢工中,教师罢工是最多最频繁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虽然政府首脑在当选时承诺重视教育,但是落实承诺有时候却不得力。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工作不合人意,或者就是在教育领域总是出现新问题。其实每次教师罢工都让家长们很头疼,因为家长们必须从工作单位请假,在家照看孩子 ,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3.      没有小升初和初升高的升学考试,上大学也没有高考。学生平时考试很少,教师基本上没有教学质量考核,学生成绩不排名,基本上奖惩不分明。大多数加拿大家庭,对孩子学习成绩不关心,不督促。

 

4.      从来没有领导到学校考察或指导工作。媒体不报道不宣传学校的亮点和成绩。我从来没有在报纸,杂志或电视新闻上看到过某某学校有多少学生被美国常青藤大学录取,多少学生被加拿大最好的大学如多伦多大学,女王大学,麦吉尔大学或滑铁卢大学录取,或者某学校几位学生拿到全国某某运动项目的金牌等等。好像媒体不关心,群众不关心,社会也不关心学校的成就。

其实,重视或不重视都是相对的。重视的方法不同, 重点不同,理念不同。领导重视,由上而下全国一刀切,有政策,有行动,有考核,有奖惩,全民关注,家家关心的教育事业,是一种重视。 而权力下放,政策方法多样化,讲求个性化,顺其自然的教育体系,是另一种重视。各有所长,没有对错。

加拿大中小学教育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西方国家的孩子们轻松快乐没压力,这很大程度上是真的。这里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跟亚洲和其他非西方国家比较,是有一些不同的。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 以玩乐为主的小学、初中

加拿大的小学生,乃至初中生,都是以玩乐为主的。在小学时,孩子们每天去学校上学,但是,学习的东西很少。上学时间短,早上九点上课,下午三点钟就放学。在学校时不怎么学习,回家后更是不需要学习。学习进度跟国内没法比。比如说,这里五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国内二年级就学过了。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很多短期出国的人,把孩子带到这里来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有办法再回国,因为孩子回去就跟不上国内的学习进度了。记得我在拿到博士学位并取得一些这里的工作经验后,也曾考虑过回国工作,后来决定不回去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回国后女儿的学习肯定跟不上。用中国的标准来说,这里的孩子全部都“输在起跑线上”。在西方国家,起跑线不重要。在中国,有的人把孩子的起跑线画在小学一年级,有的画在幼儿园,有的画在刚出生,有的甚至画在胎教的时期。而西方国家起跑线可以画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候。

从幼儿园小班到六年级的八年中,我从来没有需要关心或督促过孩子们的学习,基本上完全放任,因为在小学里所学的内容太少太浅,孩子们在学习方面没有困难,不需要家长的帮助。我的两个女儿都在小学的时候被选入了资优班 (gifted program),儿子也在初中的时候被选入资优班。即使是在资优班,学习内容也没有比普通班多多少,学习进度跟普通班差不多。加拿大是法语英语双语国家,国家规定的官方语言是这两种语言。所以,国家鼓励孩子学双语。我的两个女儿语言能力不错,所以,小学时上的是双语班。

初中时的学习比重稍微大一些,但学习还不是重点,还是以玩乐为主。学生有些作业,但多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而是一些做调查研究,写综述报告之类的“创造性”作业。孩子们有时被要求单独完成,有时几个人组成研究小组,一起完成。这种学习能锻炼学生的很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创造知识”的能力。初中开始,学校就有各种球队和乐队,各类课余活动很多。

高中是比较紧张的,虽然没有国内的高中那么紧张,因为没有高考,但是,跟小学初中比,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方法完全不同。他们有课本,课程多,学习时间长,作业和考试也多。我有时候想,可能这里的孩子在高中的4年时间里学习了他们中小学时期12年里应该学习的内容。高中三年级和高中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是大学录取的成绩依据。因此,这里的高中学习是认真而有压力的。

关于小孩子不学习,当地人的传统观点是,小孩子应该享有自由快乐的童年,应该玩乐的时候,不应该被强迫学习。每个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就那么多,大一点再学就可以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小孩子玩耍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如果说在教室里上课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那么孩子玩耍则是一个“开发智力”的过程。比如说,孩子们在学校操场上玩游戏,他们在得到乐趣的同时,可能还学到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技巧等等。文化知识在人的一生中固然重要,但是其他方方面面的能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往往是学习好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中威信最高。在国外,情况有所不同,学校里往往是那些体育文艺或其他才艺方面好或综合能力强的孩子威信更高,仅仅成绩好的孩子有时反而被同学们嘲笑,称为书呆子,不被同学们喜爱,乃至被孤立。我工作单位的同事,有时候谈起自己的孩子,他们往往炫耀的不是其学习多么多么好,而是哪个体育项目玩得好,参加了什么什么比赛,得了什么名次等等。这从侧面反映出对学习看得不是很重。

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被全体加拿大人所认同。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他们在接受加拿大文化影响的同时,或多或少保留着一些自己原来的文化和传统。除当地社会的白人以外,最主要的少数族裔有印度人,中东人,亚洲人和非洲黑人。这些族裔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亚裔人对孩子的学习最重视,印度人也比较重视。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几年前,这里曾经就是否应该给学生布置作业和应该布置多少作业的问题向家长们征求过意见,结果,很多白人家长都抗议学校布置作业太多,要求减少或完全取消学生作业,而亚裔印度裔家长则强烈要求学校增加学生作业。加拿大有一个由日本人创立的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和语文阅读能力的连锁私人公司,叫“酷梦”(KUMON),家长可以交钱送孩子到那里补课,多数是小学生,也有少数初中生参加。送孩子到酷梦的主要是亚裔和印度裔的家庭,黑人和白人家庭相对少些。

大多数中国人在租房和买房时,首先考虑的是住宅区的学校好不好,哪怕他们的孩子还很小或甚至还没有出生。这是重视教育的传统体现。不光是中国人,印度人也比较重视从小就选好学校,把好学校作为选择住宅区的第一考虑条件。但是,当地白人并不这样,他们往往很少考虑学校好坏。我本人认为小学和初中学校的好坏不是很重要,但是高中学校质量很重要。我在加拿大住过四个城市,搬过多次家。在渥太华就住过四个地方,头两个是租房,后两个是买的房子。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找房子搬家没有考虑过学校好坏。到了孩子选高中的时候,才重视了选学校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曾经怀疑过是不是做错了,是否应该从一开始就重视选择好学校,但是,从结果看,可能不是太严重的错误,毕竟孩子们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

我觉得这里的“小孩子不学习”在程度上有点过分。我所认识的很多这里的中国人都有同感。我们认为,小孩子应该玩乐和学习两不误,两者之间有一个平衡最好。大多数中国父母都是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但是,他们所采取的中西因素的比例很不一样。有的家庭采取了90%加拿大方式,只有10%中国方式,也有的家庭相反,采取90%中国方式和10%西方方式。很多都在这个范围之间。完全采取中国方式的很少,比如“虎妈”,“虎爸”是极少数。不过,凡是采取中国方式比例高的家庭,有时候会不容易跟孩子的关系相处得很好,毕竟孩子们在学校接受的是西方人的思想方法教育,一味地采取中国教育方式,不免会有文化冲突。我本人采取了80%西方式和20%中国式的教育方式。

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回过头来想想,如果重新来一次,我是不是还会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呢?我的孩子们也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我没有办法明确回答,毕竟只是一个假设。但是,我越来越感觉到,如果重新来过,我可能会稍微增加一些中国元素。变成70%西式和30% 中式教育可能更好。让孩子们在小学特别是初中的时候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一是让他们到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学习压力小一些。这主要是在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小学和初中不怎么学习,高中突然开始紧张学习,孩子一下子适应不好,一下子学习不得法。

二.        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曾经有人问过我,西方国家的孩子小时候不学习,他们干什么呢?他们不会陷入游手好闲,整天玩手机打游戏,甚至惹是生非吗?这种由于太闲而变坏的孩子可能有,但是极少,我认识的朋友当中没有孩子变成那样的。孩子们都有他们的玩法,他们跟朋友一起玩乐。我的孩子们小的时候没有手机,电视看得也不多,他们一直有很多朋友,挑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一起玩,快乐而轻松。有些孩子还帮助家长做家务,帮助照顾弟弟妹妹。很多体育项目如冰球,滑雪,溜冰等等都从五六岁就开始。加拿大是全世界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由于小学初中期间学习少,孩子们把时间花在各种各样的玩乐和特长锻炼方面。按孩子们的兴趣,我的三个孩子都参加了一些文体项目。大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学习美术,包括油画,素描和水彩画。现在我们家有一层楼里的所有墙壁就是用她的绘画作品装饰的。她还在不同时期学过排球,游泳和跳舞。她的第一兴趣是阅读,在从四年级到八年级的那段时间里,她阅读了大量的书,几个书架都摆不下。记得那时候参加家长会,语文老师欣喜地赞赏她的阅读量。都是读的适合她那个年龄的书,有的是语文老师推荐的书,大多数则是从学校图书馆或城市公共图书馆借的书,那时候一般不到两个星期我就要开车带她到图书馆一趟。大量的阅读使她懂得很多道理,写作水平提高很多。

儿子对体育感兴趣。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特别喜欢球类项目,因此就开始送他去学习打球,从乒乓球开始,后来不断学习了好几种其他球类项目,如排球,英式足球,美式足球,羽毛球,网球等,多数项目都达到了竞技水平。他虽然没有顶尖运动员的天分, 但是他的运动条件和素质比一般平均水平强,有很好的四肢与眼睛耳朵之间的协调能力,运动反应快,对各类运动一学就会并能玩得像模像样。由于这些体育项目,他的青少年生活丰富而快乐。在儿子上五年级到八年级的那四年时间里,我基本上每天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都是当他的司机,开车接送他打球或到不同地方参加比赛,就相当于第二个全职工作一样。

小女儿在五六岁时开始学游泳,可是第一级学了三期才升入第二级,第二级又学了三期还升不上去,她说不喜欢游泳,我们就放弃了。学画画和钢琴都没有能够坚持很长时间就放弃了。后来发现她喜欢羽毛球和排球,这两个项目她一直坚持打了很多年。特别是羽毛球达到了竞技水平,多次参加省级年龄组比赛。她从初中到高中都参加学校羽毛球和排球队。

在国外,十个中国小孩大概有八个学钢琴,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是这样。有一些是孩子有兴趣自愿学的,也有一些是家长强迫孩子学的。我没有强迫过孩子做任何事情。大女儿从小就很明确表示不喜欢学钢琴,所以一天钢琴没学过。儿子和小女儿都试学过一段时间,后来不喜欢了,也就停止了。所以,我的孩子们是为数不多的不会弹钢琴的中国孩子。因为我采取的主要是西方式的教育方式,尊重了孩子们自己的意愿。

三. 考试、作业和其他

小学阶段没有平时的小考试,也没有期中或期末考试,有很少作业,比如数学的应用题或英语的一些实践性的作业等等。 初中阶段有很少几次数学考试,作业也不多,语文作业往往是写几篇作文,其它课程基本上没有作业,也没有考试。高中情况就不一样,数学,语文和科学三门主课,有作业也有考试,有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数学和科学一般每学期有五六次考试,这几次考试成绩的综合分数就是期末的成绩。语文课每年需要写两三篇作文,并且有实践性的作业。

以前,三级政府都没有统一考试,后来,大约十几年前开始,省政府为了掌握全省教育水平,并希望对省内各市或各地区教育质量的差异有所了解,每年对369 12年级进行统一摸底考试。考数学和语文两门课。数学考试主要以做题为主,也有一些应用题。语文考试则是让学生读一篇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相当于阅读理解类的考试。每次这种考试,学校会提前几天通知学生和家长,但不要求学生做任何准备。学校或学生本人不会突击学习以求取得好成绩。考试成绩不告诉学生和家长。

政府和教育局不组织任何学科的竞赛。但是,有一些社会组织和国际机构每年组织一定的学科竞赛。例如,加拿大每年有些组织资助学生作文竞赛,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等等。所有这些竞赛都是志愿性的,学校或任课老师并不参与。学生参加这类考试竞赛,如果取得好成绩,可以写到简历上,对大学或找工作有时候会有一定的好处。有的竞赛成绩在大学录取时被参考。我的小女儿在初中时曾参加过一次全国的短篇作文竞赛获得第一名,拿了3000加元奖金。我的一个好朋友的两个女儿在高中时都参加中学生数学竞赛和加拿大数学公开赛,取得好成绩,两个女儿后来都被加拿大最好的理工科大学滑铁卢大学录取。

我的大女儿高中期间参加过一次科学比赛。参加者自行选题,写研究计划,做研究,取得数据,分析数据,总结,写论文,制作科学海报, 做口头介绍,回答问题或进行科学答辩。所有这些步骤都被比评,总分高者获胜。 女儿是做的一个关于几种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全过程都由她自己完成。写出的报告绝不比很多大学生的课题报告差。虽然她没有获得很好的名次,我特别高兴她参加了那个竞赛项目,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一直都积极鼓励孩子们参加这类竞赛活动。大女儿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喜欢探知科学上的问题,后来一直读到博士学位。

虽然学习方面的竞赛不多,但是,文体方面的竞赛却是很多的。学钢琴的有考级,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比赛。体育项目更是比赛很多很频繁。这类比赛水平往往是按既定系统逐步提高的。例如,学钢琴的孩子通过考级,被老师看中的有天分的孩子会参加本区,本市,本省直到全国的比赛。玩体育项目的孩子也是有很多比赛,最好的进入国家队。这些比赛使孩子们增加兴趣,提高水平,同时在体育精神方面得到很好的培养,这种精神包括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文明的失败者。绝大多数孩子是通过参与而得到快乐,输赢并不重要。这种好心态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在孩子的批评教育和惩罚方面,如果遇到调皮的学生,基本上是经过以下几个由轻微的小惩戒到严重的惩罚步骤来教育的:先由任课老师正面教育,然后严肃教育,再就是被招到校长办公室,通知家长,短期停学,直到被开除而勒令转换到专门教育问题学生的学校上学。法律规定不可以体罚学生,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就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逐步严格地进行帮助教育。大多数学生只需要首先的几个步骤,需要采用到最后步骤的学生很少。

在奖励方面,平时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老师都即时地口头表扬,加以鼓励。由于正面教育是基本方法,所以,孩子受到表扬是常有的事。正式的奖励,在小学和初中期间不多。有的学校在初中毕业典礼上会表扬一些表现好的学生,但不很普遍。主要的正式奖励是在高中毕业典礼上,会有很多奖项发给学生,包括综合优秀学生奖,最佳学习成绩奖,最佳科学奖,各门主课的单科最佳奖包括英语,数学, 物理, 化学,文学等等,有最优秀体育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社会服务奖。另外,凡是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的学生获得学习银奖,平均80以上的获得学习荣誉奖。这些奖全部有奖牌或奖状。毕业典礼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给学生发奖上。我的孩子都得过奖。大女儿得过科学和化学奖。儿子拿到体育优秀生奖,这个奖不容易,因为要求起码是学校四个以上球队的队员才有资格参加评比。小女儿得过文学奖。三个孩子都是学习成绩银奖获得者。

加拿大的教育方法以自由发展,开发智力,符合孩子身心发育特点,保持孩子童真为考量,同时又适应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多有利因素。但是,每一个国家都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优劣,只有不同。不同的教育方式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有时候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方式更加美好更加完善。

加拿大特殊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教育制度和方法的不同来自于人们教育理念的不同。西方人跟我们有很多方面看法不一样,主要跟他们的文化, 历史, 生活习惯甚至社会发展水平有关系。以下几个方面只是很多不同理念的几个例子。

一. 偏科的学生也很优秀

一个“全A”学生无疑是优秀的,但是,一个“偏科”学生也可以很优秀很成功。西方国家的教育系统既重视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同样重视偏科的学生。他们基本上不用各个学科的总成绩衡量录取或评比奖励,往往更重视单科成绩。

除学校评奖按照单科成绩或单方面表现以外,每年一次的教师跟家长会面也是按照单独课程举行的。学年结束前,在发放成绩单的同时,学校请每个学生给家长带一封信,说明学校将安排教师和家长会面的日期,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家长提出以下三种建议中的一种: 1)家长是否来跟教师会面由家长决定 (表示学生各方面都好,没有问题),2)建议家长来学校跟有关课程的任课老师会面(表示学生在所列课程学习方面有一定的问题),3)强烈建议家长来校与老师会面 (表示学生在诸多方面表现不佳,老师希望家长知道,并一起商量应对办法)。参加家长会的家长,需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预约跟希望会见的任课老师谈话的时间。我参加过几次这种会面,都是任课老师和家长一对一举行的,学生本人一般不参加。老师都很热情,谈话一般都采取非正式的形式,比较轻松。有时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对家长很有帮助。

每个地区教育局都设有特殊教育项目,旨在培养在单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比如说,渥太华就有专门的体育特长学校,艺术(音乐和美术)特长学校等等。孩子们经过测试证明在某领域具有明显特长,哪怕其他学科很差,都会被录取到相应的特长学校上高中。被选入特长学校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我们单位一个同事,在她的儿子被接受到体育特长学校(划船项目)的那段时间,在单位里逢人就告诉,很自豪的样子,比我们中国孩子上了博士还兴奋。当然,被录取到特长学校确实不容易,那个同事的儿子从小就喜欢划船,每天放学,周末和假期都在训练,冬天还到南美洲暖和的国家去训练,初中时就在省里拿到名次,参加过几届全国的年龄组比赛。孩子参加这种特长训练比赛全部由父母出钱,而且很贵。

人的特长,往往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可能作文写得一般, 记忆力好的孩子可能分析能力稍微弱一点,学文科的孩子可能不喜欢数学,大发明家往往只在他的那个很窄的领域里特别强,大作家可能连简单的物理原理都不懂。所以,一味强调每一科都优秀,有的时候不一定正确,甚至可能害人,误人子弟,埋没人才。让孩子自由发展,允许孩子达不到“全A”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体上讲,这里的教育并不是特别强调全面发展,而是建立了一系列鼓励冒尖,鼓励自由发展的系统。让孩子做好自己, 因材施教。

二. 分数不一定那么重要

加拿大的教育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各方面的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口才,甚至生活能力,等等,等等。在接受知识和创造知识这两个方面,这里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知识的能力。

学生作业很多是实践性的课题。比如,我的大女儿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作业,老师将不同国家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让孩子们以抓阄方式选中一个国家,要求他们以各种方法查找有关这个国家的信息,再归纳总结写出报告。当时我女儿抓到的国家是刚果共和国。说实话,连我自己对这个国家了解得都非常少,比较冷门。当时没有英特网,她到图书馆借阅了很多书籍和刊物,后来写出的报告让我感到很意外,报告总结了刚果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 地理, 政治, 经济, 人文, 历史等等,我当时有点惊讶,这哪里像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写的呀,倒像一篇高中水平的报告。我读了之后都觉得学习了不少知识。记得她的一个同学选到的是中国,还专门到我家来向我询问一些有关中国的问题。在布置这类实践性作业时,老师鼓励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各种方法取得信息,写出报告,其目的就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写好报告后,全班开报告会,让每个学生在班上向全班师生回报,这个过程让孩子们学习了所有被选国家的知识。

还有一次,小女儿高中时的一个实践性作业是用干的意大利面条和胶水造出英国的伦敦塔桥模型。要求外形像, 比例对, 牢固稳定性好, 要能够在桥的中央放一个有一定重量的物体而桥不会被压垮。 全班每个同学都做同样的作业, 限期完成, 然后,同学和老师一起评比打分,选出优胜者。女儿为这个作业忙了两个星期,经过很多次失败,甚至还哭过,最后做成功了。

从小学到大学,有几个选拔学生的节点。小学时,学生可能被老师推荐参加一个测试成为资优学生,获得转入资优班上学的资格。老师在推荐时一般就从学习成绩,智力和能力几个方面考虑, 而不是 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就一定被推荐。老师推荐以后,由专门的教育专家或心理学家做两到三个测试,有笔试和口试。笔试内容主要是数学和语文。口试则很像IQ测试,是智商和能力的测试。考核学习成绩和智商能力,学生无法预先复习。因为能力考试是没有办法突击提高的。我的三个孩子都上了优资班。大女儿和儿子是由教育专家到学校来考核的,小女儿则是由心理学家做的能力与智商鉴定。

在初中升高中时,经过老师推荐和学生申请,可以参加考试进入国际文凭班 (International Baccalaueate 简称IB) 学习。申请时需要提交三个材料:学生写的一篇作文,老师的推荐信和学习成绩单。初筛选通过后,再经过数学和语文考试。这两个考试的成绩跟另外三个材料一起综合评估之后,决定录取与否。这个过程也不是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的, 而是全面衡量成绩和智商加能力的结果。

美国和加拿大的好大学和热门专业,比如常青藤大学和其他一些顶级大学,在招生的时候,除在学习成绩方面有很高的标准以外,还看其它很多方面的表现,这些大学通过一个面试的过程,考核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个学生,哪怕每门课考试成绩都是100分,如果他(她)没有足够的社会服务时间,没有课外业余爱好,对所学课程以外的事情一问三不知,体育项目样样不行,乐器一样不会,一般是不会被录取的。

记得有一个从天津移民来的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谈起他的儿子本来在国内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不好,是班级里的最差生,到加拿大以后, 他儿子变得特别喜欢和适应这里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个孩子是一个喜欢动脑筋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孩子, 到了这里以后,他的能力和长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加上这里正面鼓励式的教育,任其自由发挥的气氛,使他如鱼得水,一直很优秀,是班上最突出的学生,取得了很多奖励。 这个父亲在文章里感慨他自己带孩子到国外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他找到了适合他儿子的教育方式,对于儿子今后的成功无疑是决定性的。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每个孩子特点不一样,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国外的教育方式也可能不一定最适合。

在教育系统中,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校积极鼓励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拿口才来说,学校有很多跟锻炼口才有关的俱乐部或实践小组,如辩论,表演,演说俱乐部等等。再比如领导能力的培养,学校给学生创造的条件更多。其实能力和分数很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许多能力对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加拿大不单单重视分数,而更重视能力的教育方法无疑是有一定的优越性的。 作为人口仅有三千多万的国家,培养出了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拿大的大学在全世界大学排名中一直是不错的。其好的教育质量可见一斑。

三.“笨鸟先飞”有意义吗?

记得小时候课本里有一篇文章题目是“笨鸟先飞”。意思是,笨的孩子只要多努力,只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勤奋学习,也会取得成功。我们一直相信和鼓励勤能补拙。出国多年以来,我的感觉是,西方人并不提倡笨鸟先飞,认为这往往跟高分低能联系在一起。智力不好的人,通过死学习,可能考到高分数,但是,最终综合能力还是不会理想。当然,这也许是他们懒惰的一种借口。

西方人往往“认命”,有多好的智力就做多大的事,不比较,不较量,不嫉妒。那样的生活反倒洒脱自如。同时他们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事就应该由着性子来。当然这又跟这里的选拔标准有关。比如说,常常有这种情况,两个学生一起申情一个热门大学的热门专业,结果考分高的学生没有被录取,反而考分低的那个学生被录取了。这就是全面考核的结果,而不是考分决定一切。考分不等于智力。一个学生花一个小时学习后考的80分跟另一个学生花6个小时学习后考的同样分数,他们的智力是不一样的。多数情况下,考分只衡量接受知识的能力,并不衡量创造知识的能力。这种选拔往往就让笨鸟先飞没有了市场和动力。这种“认命”跟另一个认知也有关系,那就是, 一般相信,一个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工作种类,适合各种各样的智力水平,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找到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只要力所能及,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就能适得其所,就是成功的幸福的。所谓行行出状元,行行都有幸福成功的人。因此, 何必要勉强自己去“先飞”呢?

有一个学生,来这里留学前各们功课考分都很高,来这里以后也是除了学习,学习,还是学习,平常跟他联系,每次他都忙于学习,所有理论知识课考分都很高。但是,除课本知识以外,他会的和懂的就不多,在别人面前讲话都吞吞吐吐,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讲什么话,怎么讲。后来找实习和毕业后的工作就不是很顺利。

何为笨?何为聪明?有什么标准?今天笨就代表明天也笨吗?一个方面笨能代表其他方面也笨吗?学习成绩好不一定就聪明。记得我有一个发小,学习很差,一年级就复读过两年,但是,长大后,他做小商小贩,心算起价钱来,既快又准确,我特别佩服他。与其说在不擅长的领域“先飞”, 可能发现一个人的长处并利用这种长处更为有效。西方人有一种观点, 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有长处的,只是聪明的领域不同。只要放在对的地方,每个人都能做好,都能成功。我认为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是,有一定的道理。

四. 什么样的孩子算成功?

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们成功,为祖宗争光。所以,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让孩子成功。那么什么是成功呢?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世俗的成功标准可能是富贵二字,即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而世俗认同的成功轨迹可能是,小学初中高中都上重点学校,各门功课都考高分或班级名列前茅,上最好的大学,学最好的专业,大学毕业再拿更高学位,之后得到最好的工作,工作上不断提职加薪,生活方面能在该结婚的岁数立即结婚,找到如意的爱人,儿女双全,家庭稳定,等等,等等。其实西方社会认为,成功的标准可以很多,但最终标准应该是:孩子快乐就是成功,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成功。

我的一个同事叫布朗,他是英国人后裔,化学博士,夫人也是白领。他们有2个儿子,大儿子一直是好学生,学习很好,读到博士博士后,科学研究做得也很好,30多岁了还在读书,连女朋友都没时间找。小儿子则相反,学习成绩一般,上到高中二年级的那年,自作主张辍学,到建筑工地上打工干苦力去了。布朗夫妇虽然对小儿子有些失望,觉得他可能会成为失败者, 但还是理解支持了小儿子自己的选择,几年后,小儿子从一个搬砖头的小工到瓦工,后来在工作中学会了全面的技术和流程,辞掉工作,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做得很成功,很年轻就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同事布朗把孙子孙女的照片放在办公室里,幸福感满满。有一天我傻傻地问他,两个儿子哪个更成功哪个更让他自豪,我刚问出口就后悔了,这还要问吗?无疑地,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成功的,两个儿子都同样地让布朗先生自豪。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的邻居杰姆,他是爱尔兰后裔,他自己退休前在国防部礼宾司担任中级领导,并利用业余时间回炉学习取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退休前几年除本职工作之外,还在卡尔顿大学做兼职教授,可见他是一个特别勤奋上进的人。由于他的女儿跟我的小女儿经常在一起玩,所以,我们两家走得很近,交流比较多。他有三个孩子,大儿子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到一个私人小食品店做体力工,后来又不断换工作,一直都是蓝领工人,但是,他勤奋工作,很多时候同时做两份工作,收入也不错。他喜欢他的工作,给我的感觉是, 这位青年总是很开心,具有乐天派的阳光性格,他的女朋友是一个研究生毕业的漂亮女孩。二儿子高中毕业后做了一名保安。女儿高中毕业后读了两年中专,学的是写歌谱曲的专业,毕业后一直没有工作,在家创作歌曲。杰姆对三个孩子没有任何怨言,完全由他们自己选择他们的道路。他认为,孩子们只要是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快乐就好。孩子们将来可能不断选择,不断改变兴趣换工作,都没有问题。他说,他自己到三十多岁才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杰姆很快乐,孩子们也很快乐,他们一家亲密和谐,常常欢声笑语,家庭气氛很好,让我感慨,又有谁可以说他的家庭不成功呢?

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决定他们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个人如果做了他所喜欢的工作,他就是快乐的,也更容易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功。从中学毕业到退休大概有近40年的时间,这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实现从不成功到成功的转变,也可以从成功变成不成功。所以,把成功轨迹设计成一种模式,或者过分强调“起跑线”上的输赢都没有太多的必要。

一般认为,“选错行”可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前途。选行的第一步是上大学时选好专业。在西方国家,医生,律师,会计师等等是好职业,也是最难学又昂贵的专业。我的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学医,这些孩子们的智力和能力一流,又对医学感兴趣,家长当然全力支持。我的三个孩子都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过, 他们不喜欢学医。所以,我从来没有给过他们这方面的建议,更谈不上强迫他们。事实上,我的孩子的大学和专业都是他们自己选的。两个女儿特别有主见,她们选大学和专业,以及后来在大学期间决定改专业都没有跟我商量。儿子在选专业之初,让我给他列出过一个可选专业名单供他参考。后来,由于受朋友的影响,最终没有选择我所列的专业。家长往往从一些现实因素出发来帮助孩子选专业,比如,希望毕业后容易找工作或者因为该专业毕业后工资高。孩子们往往首先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专业。家长最多只给一些建议,不应该越俎代庖地决定孩子的学习方向,更不能强迫孩子按父母意愿选择大学专业。

孩子成功与否,不应该由别人来评定,而是应该由孩子们自己去感知。孩子们过上了他们自己想过的生活,就是成功的。我们不应该凡事都用世俗的标准去定义成功,让“世俗”和“超凡脱俗”同时存在又何尝不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呢?

加拿大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领导者?管理者?校外老师?榜样?还是朋友?西方家庭里,家长首先是朋友,其次是榜样。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虽然在情缘上是父子,但在人格上没有辈分之差。所谓“养育之恩”的概念很淡。有分歧时可以平等讨论,讲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协商解决,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有思想,懂得尊重别人,不卑不亢,又不畏权威,坚持真理,有独立的人格。

其他一些少数族裔包括很多华裔家庭有些不同。他们往往认为不同程度的家长权威是应该的,也是需要的,但是,这个家长权威的“度”各家掌握得很不同。“虎妈”或“虎爸”是极端,他们对孩子施加绝对的权威,很少有平等和民主可言。认为家长应该有权威的家长们往往喜欢拿朗朗的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观点,认为朗朗如果没有一个“虎爸”,那么今天世界上可能就不会有这么一个天才钢琴家。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和听到的是那些成功的虎妈虎爸的例子,有很多没有成功的虎妈虎爸家庭,他们的那些孩子可能得到的是不堪回首的回忆,是摧残,是家庭关系的反面教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孩子快乐,家庭关系亲密互爱是最重要的。

学校有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他们不干涉学校任何事务,主要是负责安排孩子们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和上传下达各位家长的意见。具体怎么操作的,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参加过家长委员会。学校有时候需要家长当志愿者参与一些学生活动。例如,学校球队到校外参加比赛,需要家长帮助开车接送。还有孩子到校外上野外课或参观,例如到生态保留地上生物课,需要一些家长帮助照应孩子们的安全。我参加过多次这样的志愿者活动。

我是采取的中西结合,西式为主的方法来处理跟孩子们的关系的。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孩子在功课和作业上没有需要过我的帮助,只是他们有时候在完成一个研究项目时,问我一些问题,让我帮助出一点主意,我会给他们一些建议,有时他们的作文构思上向我征求一点意见,或者在跟朋友同学相处时遇到难题,我会给他们提一些我的看法,甚至在初恋时需要一点点引导,等等。但是,我从来不强加我自己的观点给孩子。我更多的是一个朋友,一个服务者,一个司机。我给他们建议,他们有时采纳,有时不采纳,我都高兴。在探讨问题时,有时候孩子说服我,有时候我说服孩子。他们说要尝试一个什么新的想法,我积极支持,出钱出力。成功了我分享喜悦,失败了我帮助分析原因,继续鼓励。他们要学钢琴,画画,跳舞,溜冰,滑雪,滑冰,表演,瑜伽,健身,辩论,演讲,夏令营,童子军,上酷梦和各种体育项目,我就负责交钱,当司机接送他们。他们什么时候不想继续学了,我们就停下来。这些都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决定。我喜欢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好, “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我是努力做好“梯”和“牛”的角色的。

孩子们的时间挺多,他们看电视,看录像,玩玩具,由于这里电视节目严格分级,不需要担心孩子们看到不合适的节目。 孩子小的时候,我和太太经常陪伴孩子,一起玩玩具,逛公园,散步,骑自行车,到社区中心,图书馆,上中文学校,等等。到他们大一点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学坏,很多品德教育是必要的。在这方面,多关心多交流,多注意孩子相处的朋友,发现苗头即时教育,正确引导是关键。我曾给孩子们立下过“四个零容忍”(吸毒,抽烟,永久纹身和把头发染成奇怪颜色)的要求,在原则上给与了一定的指导和约束。

我曾经遇到过的挑战是要求他们学中文。跟很多其他中国孩子一样,我的孩子们一直对学中文不太积极,兴趣很低。由于我一直有过一个希望,就是让孩子学好中文,将来可以回中国生活工作。因此,我对他们的中文学习做过很大的努力,但是,后来放弃了。三个孩子的中文学得不好,为此,我一直感到遗憾。

另外,在孩子们的青春期时也遇到过一些难题。比如,大女儿上高中时,由于受到极端环保主义者的影响,她为了保护动物而开始不吃肉,长时间以后,造成了营养不良,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因为在青春期长身体的时候,危害特别严重。我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后来,我带她去咨询营养学专家和青年心理学家,得到专业的帮助,才逐步好起来的。

对于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他们最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对他们做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暴君式教育。这种教育的逻辑是,我是你老子,你必须听我的,没有道理可讲。但是,对于在西方长大的孩子来说,这不符合当地传统精神。第二件事是父母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攀比,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或者过分谦虚地列数孩子的缺点。尤其是拿自己孩子的弱项跟别人家孩子的长项作比较,这样做容易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产生永久的伤害。很多情况下,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亚洲家长们更容易对自己的孩子做这样的事情。很多中国移民家庭在孩子教育方法上都有过探索期。他们最终都会认识到,做孩子的朋友是一个正确的“为家长之道”。

加拿大孩子的素质成长

 

在加拿大和其他西方国家,虽然早期教育中对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比较松懈,但是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一直都得到了很好的重视。那么,加拿大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素质上有哪些特点呢?

一.单纯,诚实,正直

国外的小孩考虑问题简单,真实,表里如一,说话直接。他们有更多童真,不会看人说话,不会绕弯子,不会隐藏,更不会说谎。他们往往只懂得跟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相符合的东西,只说跟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话,只做跟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事。这些都跟教育方式和人文环境有关系。这里每个学校有图书馆,都只有适合孩子们看的书,每个社区中心有图书馆,城市也有较大规模的图书馆,所有图书都严格分类,孩子们的借书证是明确的只能借阅孩子的书。电视电影的管理更严格,分类更明确,学校的影视材料都只是适合孩子的内容,家庭的电视一般只有适合孩子的节目,一方面是家长都自觉遵守一定的规定,另一方面,电视台也很配合这种要求,使孩子们没有机会接触到成年人的比如暴力和色情影视内容等等。这很大程度上对孩子们的单纯素质起到很大的作用。单纯的孩子更容易无忧无虑,而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幸福的。

我和我的一些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把孩子带回国时,在大街上有时会被不认识的人猜出来孩子是从国外回去的,人们从他们的表情,眼神,言行举止,甚至穿着等等都表现出比国内孩子们单纯。

在西方,说谎是最让人看不起的。如果两个小孩子吵架,被认为最凶狠的骂仗是“你是个说谎者” (you liar),这比诅咒对方的祖宗还让他气恼。学校德育教育的第一条标准是诚实。小孩子们不说假话不撒谎,被认为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素质。家长任何时候都不会让孩子说谎,不管谎言的大小, 哪怕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谎言都不行,都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严厉的批评。另外,家长们自己诚实很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我的记忆中,我的三个孩子小时候从来没有说过谎话。

在加拿大生活30多年,我尤其喜欢这里人们的极高的诚实度。虽然不诚实的人和事时有发生,但总体说来,这是一个诚实的社会。人们不怎么说谎。说谎为耻是公知和传统。这里的很多政策和法律都基于人们的高诚实度。

二.独立,有主见,不虚荣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这里的教育系统所重视的一个方面。家庭里的孩子生下来就让单独房间睡觉,不跟父母同房间睡觉。这一点很多中国人做不到, 我也不例外。孩子不满周岁就学会自己用调羹吃饭。随着年龄增长,到什么岁数就学会做什么事,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没有爷爷奶奶追着喂饭,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或是孩子到18岁还依靠父母照顾生活的事情。我们全家于2010年回国时,三个孩子的所有行李都由他们自己收拾整理,那年小女儿才10岁。孩子们没有依赖思想,他们往往16岁生日一过就学会开车,给自己独立生活提供方便条件。

独立思维的能力也是重要素质之一。孩子们从小学会独立思想,遇事独立分析,有问题尽量独立解决。他们一般不会在遇到问题时说“不知道”“随你”,“听你的”,也不会在讨论问题时说“不懂”,“我没有看法”等等随波逐流的态度。有观点,哪怕是错误的观点,比没有观点好。观点正确与否可以通过辩论来修正,但是没有观点就没有独立性。我的三个孩子从小就喜欢跟我讨论问题,话题有大有小,可以是一则新闻,一个政治观点,一种社会现象,一件生活小事等等,他们大胆发表观点,我从来不会因为他们的观点幼稚,错误, 或不全面而批评他们, 但是, 如果他们没有观点,我倒是尽量引导他们要学会产生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孩子到18岁被认为是成年人,就应该独立。这个岁数正好高中毕业,有的开始上大学,大多数本地家庭的孩子都从银行贷款加上打工挣钱支持自己的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再还贷款。不上大学的年轻人则直接找工作实现经济独立。大多数年轻人18岁后搬出家门自己住。啃老族不多,因为容易被社会看不起。这里的孩子不依赖父母,自力更生的思想很深,包括买房买车结婚等等都不会向父母伸手要钱。如果父母给与一定支持,他们则会特别心存感谢,绝不会觉得理所当然,更不会抱怨父母不支持或嫌钱少。父母的责任是把孩子养到18岁,之后就没有义务再继续供养孩子的生活。父母的钱是父母的,不是孩子的。这些是这里年轻人的共识。

我的三个孩子都是在16岁生日刚过就开始打工的。大女儿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连锁快餐店,因为是新手,没有工作经验,拿最低工资,她被安排在最不好的时间,每次工作到夜里1130,那家店距离我们家很远,她放学后直接从学校坐公共汽车去上班,我夜里开车去接她下班。先是每周工作三个晚上,然后不断增加时间。在那里工作半年多以后,她又找到一个在化妆品柜台当售货员的工作。到上大学后,她开始到政府里做一份学生工作,一直做到大学毕业。我的另外两个孩子也都有类似的工作经历。孩子们的这种工作经验,在经济上挣钱补助大学学费的意义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孩子自力更生不依赖的思想和习惯,学习生活技能包括找工作,面试,团队合作,待人接物,处理人与人关系,以及学习具体的工作技术等等。

三.敢想敢做,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

这里的人们敢于尝试,大胆设想,不怕失败,具有冒险精神。他们不怕权威,喜欢挑战现有认知,善于问为什么,有想法就去试。家长都积极鼓励他们的孩子这么做。一般家里家外的修理和装配,家前屋后的装饰,花园的打理都是自己做的。很多人连地下室也自己装修。家里的粉刷,自来水,厨房,洗漱间等等都是自己修理。人们从小就动手做这类事情。比如说,这里买家具,极少是组装好的家具,而是买到家里再组装的。由于请专门的人组装很贵,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动手组装家具的。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从儿子十多岁开始,我每次组装家具都让他跟我一起动手,学习这种实用技能。

我的小女儿在上小学时就对做买卖有兴趣。她尝试过好多事情,比如从网上买一些同龄孩子喜欢的小工艺品,转卖给同学。做这些小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尝试,一种兴趣。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她喜欢上了做各种各样的甜点,特别是烘焙小点心。她从网上找到很多甜品小吃的配方和做法,在家里试做,带到学校请同学品尝,选出十多种最好最成功的甜品,在学校里卖。那年七月一日加拿大国庆节前,女儿用几个晚上的时间烤了几大盒的各式糕点甜品,包装在不同大小的袋子里,国庆节那天拿到市中心摆摊卖售这些产品。作为首都,渥太华每年的国庆节人山人海,她的摊位就摆在距离国会山只有两个街段的最繁华的路边,卖他的自制甜点。她很辛苦地站了一天,到天黑才买完了所有产品。那天的经历对她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作为只有12岁的她,第一次经历到了赚钱的喜悦,生产的辛劳,卖售的艰难。我本人对做生意和烤甜点都一窍不通,整个过程对她没有任何帮助,完全由她自己从设想,计划,实施,到完成。我只是鼓励和经济上支持了她的这次尝试性实践。

小女儿后来选择了到渥太华大学学商科。大学第一个暑假她就过了一把自己当老板的瘾。她成立了她的小公司,雇了几个年轻人,帮助顾客洗窗子。本来她跟我商量,我不是特别赞同,觉得那是适合男孩子做的活儿,她从小就没有做过,要爬两三层高檫洗窗户,危险又辛苦,我有些担心。后来还是拗不过她,就同意了,没想到她竟然做得很好。虽然正式的工作从五月初大学放假开始, 但是,实际上在这之前就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她成立公司,注册银行账户,购买工具和设备,选招人员,先自己学习所有技术,然后培训工人,三月份就开始到各个小区,一家一家地敲门做销售,订好合同。这些都是在放学后做的。二三月份的渥太华天寒地冻,晚上到一家一户去敲门做销售,很辛苦。那年整个夏天,她跟她的员工们一起干活儿,还要处理很多难题,特别是处理顾客或员工方面的各种各样头疼的事情。几个月下来,她晒得很黑,人也消瘦了很多,让她妈妈和我心疼得不得了,但是她却是乐在其中。几个月的经历使她学到了很多很多。这个经历对她的锻炼特别大。我们的这个女儿有一股子“不信邪”的精神和干劲。

我的几个朋友的孩子也都有类似的经历。有一个朋友的儿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玩电脑。上初中的时候就钻研修电脑和组装电脑。那些年电脑更新很快,他就一直更新电脑装配,用便宜的零件组装出高端先进的电脑,还卖过几台。后来上了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学习他所喜欢的学科,毕业后到美国的硅谷找到了特别好的工作。

四.包容,有爱心, 人人平等的思想,同情弱者,不畏权威

曾经有人问过我,在加拿大居住过很长时间,加拿大让我最喜欢的是哪个方面。我当时的回答是,加拿大最让我喜欢的是“人人平等的法律,政策,思想和行为”。我们的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和长大,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受到这样的影响,成为他们的信念和行为准则。

加拿大是移民国家,这里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人,这里的人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生活习惯。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国家,发展得高度和谐,人民的互相包容是必须条件。它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努力消灭歧视。孩子学校里的同学们也都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一起学习,同学友爱,课外时间一起玩乐,他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不同文化,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很多成为朋友。这个国家有专门立法保护种族团结,对歧视零容忍。在这里,歧视行为是犯罪,会受到法律制裁。

每个人都有长处又都有缺点,学会包容和待人宽容很重要。孩子们跟朋友相处应该是因为性格合得来,在一起玩起来开心,兴趣爱好差不多, 而不是因为家庭条件,文化背景,皮肤颜色,学习成绩等等原因。尊重不同,接受多样性,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已经成为了习惯。其实我们这代人要完全没有一点点歧视的思想是不容易的,但是我发现,孩子是真正的没有歧视的想法。我的孩子的朋友中有黑人,白人,印度人,中东人和亚洲人,他们都相处融洽,有的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朋友。

“人人生而平等”是一句名言。人们可能社会分工不同,地位不同,赚钱多少不同,财富有差异,但是,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对弱者富有同情心,对别人具有爱心也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这里凡是遇到天灾, 或是学校有同学家里遇到变故,学校发动同学捐款,学生们往往都踊跃参加。那不是因为被摊派而捐,而是完全发自内心的自发的捐款,而且都尽量多捐。教育制度中重视学生社会服务。高中期间每个学生必须做至少40个小时的义工,为社会服务,作为必修内容, 不达标不能毕业。很多孩子都做远远超过40个小时,有的做几百甚至上千小时的义工。

不盲从是另一个特点。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有时候需要经过调查研究或讨论辨别之后才能作出结论,但是,他们不会因为一种观点或一个建议是权威提出的而接受,更不会接受权威的压服。权威也会出错。人跟人往往在平等的前提下开放开明地讨论问题。孩子们跟家长,老师,领导,上级,专家或官员讨论问题的时候不怯场,不卑不亢,勇于挑战不同观点,时常显得“愣头青”。这里的总统总理天天被老百姓骂,法律面前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文化造就了孩子们的这种性格。

结束语

我的三个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们在加拿大长大,接受这里的教育,享受了快乐的童年和自主选择的自由。他们性格阳光,善良懂事,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都让我很欣慰。他们是我最大的骄傲。我本人是做学术的,不是做生意或做企业的,没有发财,经济不富裕,但是,我和太太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衣食无忧的中产家庭,孩子们在这个不奢华的家庭里长大,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民主开明,健康快乐又充满亲爱的家庭环境。

我本人在孩子培养方面也是一直在探讨,总是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好,到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些值得后悔的地方。很多方面没有选择,既然在这里,只能接受当地文化和教育理念。这篇文章所介绍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个人的经历。西方各国,每个国家内的各个省,每个省的各个教育局,甚至每个学校都有不一样的做法。 所以,以上介绍的只是我所经历的一些例子。写这篇文章只是记录一些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不是宣传,更不是经验介绍。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章中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议论,都是肤浅且不全面的, 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读者不需要太过认真。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就当成是找到了一些共同语言,如果你不同意,请你权当一笑了之。西方教育体制有优点也有缺点,对西方教育方式的优缺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类看法又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个体制是适合每个人的。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