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繫之舟 |
|
世情险恶,人情淡薄。雨送黄昏,花谢易落。曾几何时,昨非今是。雨后黄昏,博客行乐。 |
|
|
|
|
|
|
|
|
|
|
|
|
| 胡哥的遗憾(图) |
|
欢迎仪式上,小布一把拉住胡哥......
胡哥有没有遗憾?(在下冒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胡哥当然有遗憾,胡哥的遗憾是国人的遗憾,也是时代的遗憾。探讨胡哥的遗憾,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这里只说胡哥的遗憾之一:胡哥的英语有点那个,不敢让人恭维。
胡哥作为国家主席,随便走到世界哪里,面对任何语言,应该不是问题。即使有问题,自然会有海容,闻生之流去翻译,应付,犯不着自己费心?
可是国家领导人见面,有时还得“单打独斗”。
记得当年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曾代替美国通风报信,叶和周总理寒暄后即斥退左右,此等机密只能俩人间商谈。尽管周恩来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但是听力水平相当高(基辛格)。毛泽东和尼克松见面后,也会客气地表示一把,“三克油”之类。1939年的延安,毛回答斯諾的一句話:“三塊肉喂你馬吃”,成了党史佳话。江泽民在APEC会议上,以中国轮值国主席的身份主持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非正式会议,江讲话使用的是英文。此举让江得分不少。
但是,胡哥同布什单独站在欢迎仪式上,面对世界人民时,却出现了鸡同鸭讲的尴尬场面。让有心人知道胡哥令人遗憾的英语水平和能力。
其实,布什见胡哥话讲完就走,立即一把拉住胡哥,解释说:咱们演得不错,(不过戏还没完),还不能离开,仅此而已。待到仪仗队向两位国家元首报告说,欢迎仪式结束。胡,布二人方才转过身来,向身后的白宫走去......
事后分析,胡,布之间出现的这个小小的误会,仅仅是语言交流和沟通时常常出现的问题(communication problems).
虽然调侃,搞笑是布什的长项,本人宁可相信布什在此时对胡哥还是友好的。尽管有在英国女王面前逗笑的本事,布什并没有胆量和也没有必要在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下破坏中美关系。可以肯定的说,胡哥的英语即使没有现在清大毕业生的偷福,鸡阿姨程度,如果能有个三级英语水平,此时呈现在世界人民眼前的,一定会是令人愉快的,更加友好的气氛。
胡哥及胡哥那个时代的人,都有令人遗憾的外语水平和表达能力。其原因值得同情,理解,更值得反思。(胡哥的同龄人,尢其是在国家领导人里,英语好一点的屈指可数。)
胡哥1953年进中学,1959年上大学。毫无疑问,不是根红苗正的出身能考入清华大学,胡哥的智商很高。但是,胡哥,还有他同时代人在求学时期,正是毛泽东和中共“一边倒”,走苏俄道路和全盘苏化的时候,胡哥们只能学俄语。同时,还碰上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到了文革,毛干脆把学校门关了(停课闹革命),胡哥们统统成了专业运动员。"新中国"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其中第一代学生(如胡等人)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些人既没有超越自己的前辈,更没有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影响,有所贡献,这不能不让人汗颜,深思。胡哥,还有他同时代人都被毛共50年代“一边倒”的国策和政治运动给耽误了,胡哥也是毛时代的受害者。
胡哥的俄语怎么样?很遗憾,今天的世界上,俄语再好又能有多大的派场?
(朋友评阅:)没有选择就只有无奈
有选择才会有遗憾,没有选择就只有无奈。
人生有很多很多的无奈,小人物是如此,处于小人物时期的大人物是如此,那些“一贯”的大人物也是如此。对因无奈而造成的结果不必苛刻。
毛时代,许多人上山下乡,我们曾在小县里呆了数年,是遗憾吗?不是,是无奈!
我们读中学和大学的时候也学俄语。学校里大家都一样,没有选择,所以也就没有遗憾。但是,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有了选择,可以报考俄语,也可以报考英语。我当时考英语,并为此而开始自学。如果后来因为外语太差而未能考上,那就应该遗憾当时为什么没有报俄语了。
顺便说一句,现在 没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大学生,毕业时不能获得学士学位。假如类似英语考级那样去考中文,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中文水平能不能达到二级?我以为还很难说。这是另一种遗憾。
2010年4月28日上午9时29分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