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读了虔谦的“急不可耐的男人,夫妻感情究竟有多牢多深”一文, 感觉到这里很多人对于美国男人丧偶后马上寻偶或再婚不能理解或接受. 因为我的先生恰巧是美国人, 我们从相识到生活在一起也有十多年了, 所以与先生的一些美国亲戚, 老同学, 和朋友们有些近距离接触, 就想写一点不同的看法. 男人丧偶后是否马上寻偶是和他的个性有关. 有的男人和妻子生活了几十年, 心理上精神上变得不再独立, 总有强烈依赖感, 愿意受人支配, 这种男人丧偶后马上寻偶的可能性就很大. 我们熟识的一对老夫妻F和M在一起生活近二十年(都是二婚), 妻子F身体不太好, 丈夫M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大事小事面面俱到, 夫妻感情很好. 后来F什么也不用做, 所以再后来干脆长期卧床, 这其实加速了她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恶化, 结果几年前她先离世了. M的孩子说如果父亲不那么精心照料F, F不会这么早离世 (由此可见M对F的深厚感情, 不爱一个人, 怎么能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 M恰好是上面提到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不能再独立生活的人. F离世后, M悲伤极了. 孤单单地在家中看到妻子用过的一样样东西,真是睹物思人; 过去他天天为妻子做的事情, 现在也无法再做了. 这一切使他无法承受. 几个月后他认识了一个年龄相仿的女性L, 就在她那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依赖和慰籍去了. 在这里我们不能否认M和F的多年深厚感情,也不能说M 在F离世后薄情寡义. M的孩子说父亲是太悲伤了, 他这么做是为了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我们常说少是夫妻老是伴, M就是离不了伴的那种老年男人.大家可能注意到, 女人晚年喪偶后多不选择再婚, 但男人晚年喪偶后多选择再婚.这也说明了男人对老伴的依赖性比女人更大一些.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观念的差异. 美国人更倾向于为自己活,把今天的日子过好; 中国人更倾向于为别人活,愿做长远打算 (面里面外顾虑较多, 不管是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 仔细想想,有时会觉得中国人过的不如美国人轻松. 记的上中学时学过<与妻书>一文(好象是林觉民在狱中写的吧),文中说到活着的人比先死去的人要承受更大的痛苦. 的确如此. 人生是短暂的, 与其让活着的人痛苦, 不如让他把自己从痛苦中尽快解脱出来, 去寻找新的幸福.这一定也是先离去的人所希望看到的. M已经和L结婚好几年了, M把对前妻F的思念永远地珍藏在心底的深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