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恩湄
  為了忘卻的記憶 也為了記憶的不再忘卻
我的名片
恩湄
註冊日期: 2009-09-10
訪問總量: 140,441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皖南古村楹聯拾趣
· 沼澤地里“走”一回 (下)
· 沼澤地里“走”一回 (上)
· 愚人節的雪不愚人
· 遭受裁員 未必不幸
· 便宜機票背後的“貓膩”
· 嚮往西藏
友好鏈接
· 海棠花飛:海棠花飛的博客
· 巴山夜雨:詞間人話
· 歡樂誦:歡樂誦
· 又一蠻夷:又一蠻夷
· 牛北村:洛山夜話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老冬兒:老冬兒的博客
· 鄉華:鄉華的博客
分類目錄
【生命中的一天】
· 知多知少難知足
· 還你一個健康自信的微笑
· 經歷女兒中學裡的一天
· 今年的生日
【生命中的一天 2】
· 遭受裁員 未必不幸
· 嚮往西藏
· 雪停了(組圖)
· 開開心心每一天
【生命中的一天 3】
· 愚人節的雪不愚人
【匪夷所思】
· 便宜機票背後的“貓膩”
【人在波士頓】
· 酒會·舞會·旅館·監獄
· 波士頓2011新年夜冰雕
· 漫步查爾斯河畔(下)
· 漫步查爾斯河畔(上)
【串串足跡 3】
· 沼澤地里“走”一回 (下)
· 沼澤地里“走”一回 (上)
【串串足跡 2】
· 迷人的塞多納
· 威尼斯遊蕩
· 游巴黎合訂本--蠻夷布置的寒假作
· 行色匆匆看巴黎(五)
【串串足跡】
· 行色匆匆看巴黎(四)
· 行色匆匆看巴黎(三)
· 行色匆匆看巴黎(二)
· 行色匆匆看巴黎(一)
【樂在其中】
· 皖南古村楹聯拾趣
· 一對父子--他們彼此恨對方什麼?
· 歪打正着得本好書
· I believe in you
【他山之石】
存檔目錄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9/01/2009 - 09/30/2009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游巴黎合訂本--蠻夷布置的寒假作業
   


點擊去讀游巴黎(四)-- 蠻夷版本




行色匆匆看巴黎(一)

巴黎的誘惑由來已久了,每每想起,總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想即刻置身於其中,卻因着種種莫名 的緣由終究沒能成行,直到有一天萬事俱備,也不欠東風。那是在兒子即將高中畢業的那個春假裡,借着送給兒子畢業禮物的幌子,一家人踏上了走訪巴黎威尼斯的 短暫旅途。

飛機在戴高樂機場降落時,已經是行程的第二天上午。順利搭上通往市區的火車,車窗外春意 盎然的巴黎郊區景色暫時驅走了每個人的睏倦,一排排蒼翠的綠樹, 伴隨着車廂同行,恍惚間以為列車停了;轉向車廂另一側,漸行漸遠的一幢幢與中國鐵路邊類似的居民樓房提醒着我列車仍在運行。迷迷糊糊中車廂鑽入市區地下, 我們在那個最大的地鐵站轉車換上去凱旋門的地鐵,正晌十分,來到了位於星形廣場邊上我們預訂的旅館。甩掉行囊,洗去灰塵,帶着疲憊,行色匆匆出了門。

凱旋門正聳立在星形廣場上向我們招喚,可廣場環道上繁忙的車水馬龍卻把我們隔離在外圍,只能穿越地下通道來到廣場上。身臨其境,360度地環繞着拱門仰頭觀望,着實被這雄獅凱旋門的雄偉壯觀所震撼。凱旋門四面各有一門,門 楣上都裝飾有精雕細琢的多層次變化的花邊圖案,凱旋門外牆上雕刻着取材於1792-1815年法國戰史的四幅巨型浮雕,氣勢磅礴, 凜然豪 邁;內壁上刻着跟隨拿破崙東征西討的諸將軍的名字;天花板上鑲嵌着一枚枚象徵尊貴的精緻花 雕,金碧輝煌。門的正下方,是19201111日建造的無名戰士墓,鮮花與長明燈陪伴着長眠於此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獻身的一位無名戰 士;法國人以此紀念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據說,那墓前的長明燈,每晚都會舉行一項撥旺火焰的儀式。很遺憾當時不知 道,爬上了凱旋門頂層,卻沒趕上這儀式

凱旋門這座記載着拿破崙帝國豐功偉業的輝煌壯觀之門,早已遠遠超出了拿破崙最初建造時所 設想的功能,拿破崙沒能如允諾的那樣在凱旋門下檢閱他的將士們,倒是1840年他自己的遺骸由馬車運載着穿越凱旋門,接受了大眾的檢閱。1855年雨果的葬禮正是在凱旋門下隆重舉行, 巴黎人 從這裡送走了他們崇敬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解放日,戴高樂將軍引領民眾從凱旋門出發遊行慶祝。現如今凱旋 門更成為每年七月十四日國慶閱兵典禮的起始點。

香榭麗舍大道,這條曾經的法蘭西皇室散步大道,法國大革命後成為公眾財產, 現在每天迎來送往着不同膚色、操着各種語言的世界人。沿街的梧桐樹修剪成方柱體, 遠遠看 去猶如一扇寬大的懸空綠屏風, 很是獨 特;樹下 鮮花簇擁的露天咖啡桌旁吸引着時尚浪漫的悠閒咖啡族。人行道上,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的過客,其中不乏如我一樣的行色匆匆者。呼吸着香榭麗舍大街的浪漫氣息, 抵抗着精美的名牌店櫥窗里的誘惑,吞咽下那想要走進去的一絲欲望,甩甩頭把一切拋在腦後,腳步更加匆匆,只因囊中羞澀也。所以更喜歡非商業街的香榭麗舍大 道東半段,像個園林,正值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徜徉在花草叢中,美哉悠哉。

大皇宮宏 偉壯觀的玻璃屋頂吸引着我們從香榭麗舍大道右轉上了邱吉爾大道。大皇宮正面精雕細琢,美輪美奐的柱廊,以及屋頂上巨型飛馬戰車雕像,充滿古典新藝術風格在邱吉爾大道另一側,與大皇宮隔街相望的是相對精巧玲瓏的小皇宮,而邱吉爾大道盡頭就是 金碧輝煌的亞歷山大三世橋。這三個相映生輝的建築都是為了1900年萬國博覽會所建。大皇宮現在成為巴黎重要的文化及工商展場櫥窗而小皇宮則成了巴黎市政 府的美術宮殿。沒能進去參觀這兩個皇宮成了巴黎之行諸多遺憾之一,尤其是創於1937年萬國博覽會的大皇后宮,也就是科學發明博物館。

亞歷山大三世橋是塞納河上最華麗壯觀的一座橋。橋兩端四根方形立柱雕刻精美, 立柱頂上的鍍金騎士雕像造型生動。橋面兩側的小愛神路燈精緻可,橋身的水生動植物和花環裝飾大氣豪放。橋的這端是我們剛剛走過的大小皇宮,而另一端則 通向左岸的榮軍院。站在橋上遠眺,榮軍院裡那鍍金的教堂圓頂雕飾光燦耀眼。夕陽下無論是漫步在橋上,還是駐足於橋端,都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

當我還徘徊在橋頭依依不捨,轉身看見兩個孩子已經追逐在塞納河邊林蔭大道的樹叢間,大概 是被這幽靜的園林所感染,儘管岸邊有那麼屈指可數的幾個懶散行人, 他倆也 不顧了, 竟如此輕鬆放縱,童趣橫生,嘻笑着,歡快着,穿梭戲弄於粗大的樹幹之間。還好這段林陰道 不長,很快來到了協和橋旁,兄妹倆也安靜下來。坐在一座騎士雕像下的台階上歇息,開始研究地圖看下一步往哪走。

協和廣場其 實就近在咫尺,緊挨着協和橋。廣場呈長橢圓形,中央聳立着具有異國情調的埃及方尖碑,兩端對稱地安放着兩個大噴水池;方尖碑、噴水池與協和橋落在同一條南 北軸線上。這方尖碑與戴高樂廣場上的雄獅凱旋門則又與香榭麗舍大道同軸,貫穿東西,遙相呼應。協和廣場堪稱巴黎最富戲劇性的廣場,法國革命前叫路易十五廣 場,1770年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在這個廣場慶典婚禮,二十多年後大革命期間在這個當時稱為革命廣場 的同一個地方,他們被先後送上了斷頭台。也許是怕沾染上血腥氣,我們竟不曾真正踏上過協和廣場,只是隔着馬路遠遠地對它行了個注目禮,拍兩張照片,算是到 此一游。



無名戰士墓,橘黃色的火焰,在風中搖曳。




香榭麗舍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世界人







邱吉爾大道上玲瓏的小皇宮,精雕細琢的大門





大皇宮屋檐上奔騰欲飛的四馬雕像







可愛的小愛神路燈為亞歷山大三世橋增輝.




塞納河岸的遠透視林蔭道,倆孩子追逐於此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未完待續。




評論(4) 引用 瀏覽(527)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11-12 12:14:59

很精彩的圖像和文章!假如將文字與圖像交替展示---用 圖像來展現文字,用文字來說明圖像,或許會事半功倍、錦上添花!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0-11-12 21:52:11

多思兄:貼上了不敢亂該,下篇試着用你的方法。多謝指 導。

上星期去拜讀了你那幾篇《自由的代價》,從D-Day紀念園散記中了解了一段歷史,長知識了。你是不是要等到你開博周年給我們一些驚喜之作啊?







作者:雨露滋潤 留言時間:2010-12-28 12:04:44

恩湄:
文字優美,行文流暢。很喜歡你的文筆。。。
我們也準備明年6月去英國和法國。。。從你這篇介紹來看,巴黎有很多要看,時間上我們還得早作安排呢!謝謝分享。







作 者:恩湄 留 言時間:2010-12-29 10:26:12

雨露:歡迎再次來訪。重新整理時看到你的評論,多謝美言 ∶-)

你要去英國和法國,時間上是得早作安排。我上次沒去成英國,遺憾着呢!

行色匆匆看巴黎(二)

杜 勒麗花園占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側面依傍着塞納河,兩端分別連接着協和廣場和盧浮宮,是喧鬧都市中的一葉州, 成了巴黎人休閒放鬆的後花園。我們去那會兒不巧趕上花園入口處在施工,周圍的設施都被遮攔起來。記得我們是繞過協和廣場,從側門直接走到了八角噴水池邊 的。水池中幾隻頭 褐羽的野鴨成雙成對地悠哉游哉,池邊一圈擺放了許多可隨意搬移的鐵皮椅子。愛扎堆的一群年輕人把椅子圍成一圈,相互對望,談笑風生;喜歡安靜的幾位老者, 各人捧本書,縮在自己的椅子裡,拉開距離,互不干擾。我們就坐在池邊上,喝着咖啡,賞着噴泉,感受着幾分鐘巴黎式的閒情逸緻。

素 有“戶外雕塑館”之稱的杜勒麗花園,名不虛傳。其嚴謹對稱的中心大道兩側,精巧布置着雅典的白石大雕像群,個個 神態迥異,栩栩如生。兩邊的園林也規劃成清 爽對稱的幾何圖案,林蔭小徑上點綴着眾多形形色色的現代雕塑,或抽象或直觀,或幽默風趣或莊嚴肅穆,令人目不暇接。徜徉在這風和日麗的園林中,只顧賞心悅 目,有誰還會想到這裡也曾經戰火紛飛硝煙瀰漫呢







    卡魯塞爾凱旋門就座落在杜勒麗花園盡頭,是拿破崙赫赫軍功的又一座紀念碑,也稱小凱旋門。野心勃勃的拿破崙希望成為一統天下的社稷首領,像羅馬的提圖斯和 君士坦丁一樣,為自己建一座氣勢磅礴的凱旋門,並將從意大利凱旋時帶回的聖馬可教堂的四匹鍍金戰馬裝飾在凱旋門之上!於是就有了盧浮宮前院的小凱旋門,紅 白大理石圓柱構成三個圓拱門,拱門上方刻滿了紀念拿破崙戰績的淡浮雕。這是拿破崙稱帝后夢想中的第一座凱旋門。然而,歷史卻和這位常勝將軍開了一個天大的 玩笑。凱旋門落成後,拿破崙軍連連潰敗,他自己尚未啟用的卡魯塞爾凱旋門,讓占領巴黎的普魯士軍隊搶先經過。門上的四匹鍍金戰馬,也於
1815年他第二次退位後歸還意大利。歷史的波濤洶湧,如此戲劇化地沉浮着這位一代梟雄的命運。



    凱旋門上現在的戰馬裝飾是復製品,卻也不失風采;同時還增添了一輛馬車與和平女神像,更顯生機。



盧 浮宮博物館已呈現在眼前,前庭院寬闊的大廣場,氣勢非凡。知道已經過了遊覽時間,還是穿過馬路來到正庭院中央的玻璃金字塔入口處,只為探路。聽說有個側門 可以避免排長隊,一時沒找到,卻也不願花時間細找。還好第二天我們去得比較早,基本沒花太多時間排隊,只是過金字塔入口安檢時,我包里那串帶有軍工刀的鑰 匙串,引起一點小波折,不得不勞駕他們安檢部代為保管幾個小時。售票已經自動化,幾分鐘搞定,中英文遊覽示意圖各拿一份在手,坐下來填飽肚子後,開游。






這 上下三層展廳外加地下室當時正展出一些有關巴比倫歷史的東東,幾個小時內走馬觀花也不趕趟,若再貪孌到每個畸角旮旯都不願放過,最後只能是蜻蜓點水,稍微 不那麼簡短的說明就來不及讀了。糟糕的是一些說明只有法文,更是看得一頭霧水。本來就是外行看熱鬧,一下看太多,吸收不了,左眼看右眼出,以至於現存記憶 里一片空白。最近曾讀過一博文說去盧浮宮參觀前花上半年多時間研究繪畫雕刻藝術及其歷史,那看起來就有滋有味得多了。下輩子吧。












因為傍晚要 趕火車去威尼斯,早早離開盧浮宮,乘地鐵來到叫Bercy的 火車站。在火車站附近轉悠時看到一家麵包點心店生意紅火,櫥窗里擺設的樣品很誘人,我們就一起慫恿兒子去買,只有他能對付幾句法語,主要是想給他多一次練 習機會。這次比較痛快,沒費太多口舌,付錢提貨走人。想起前一天晚上點菜時,兒子說了個法語單詞,那服務生愣是聽不懂,倒是很善解人意地問,你可以說英語 嗎?兒子弄得有點臉紅,不過也如釋重負,不用再拿捏那蹩腳的法文了。



評論(8) 引用 瀏覽(1756)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珍曼 留言時間:2010-11-14 12:52:16

多 謝分享!!






作者:老冬兒 留言時間:2010-11-14 13:16:26

盧 浮宮太大了,大多數人都只能跑馬觀花。不可思議的是現在居然允許遊人隨便拍照. 據說是遊人太多,管不住。很多年前不是這樣的。

圖文並茂,謝謝分享!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11-14 13:29:05

& ldquo;行色匆匆看 巴黎(一)”將文字與圖像分開,使得文章像是由前後兩個部分所組成,缺乏一種整體感。此文將文字與圖像穿插地展示,等於在用文字來描 述圖像,又是用圖像來 展現文字,真可謂圖文並茂、相得益彰。建議在此文結尾加上“行色匆匆看巴黎(一)”的標題連接,不僅便於讀者瀏 覽前文,也可使系列文章構成一個有機組合的 整體。感謝分享!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0-11-14 14:59:37

珍 曼:謝謝來訪。你這網名跟我一小學同學同名,很好聽。

老 冬兒:盧浮宮是我們訪問的第一個博物館,一開始以為不許拍照,所以沒敢拍。 後來發現別人都在噼里啪啦,鎂光燈窮閃,工作人員就在旁邊也不制止,才明白過勁來。算是比較運氣吧,我們去的幾個博物館當時都可以拍照。遺憾的是我們只會 用傻瓜機亂拍,機會都白瞎了。要是老冬兒有這機會,準保讓我們打開眼界。謝謝評論。

多思兄:第一篇偷了個懶。這不,聽了你的指點改正了,謝誇獎。可當時看得聽得很多東西都不記得了,一時心血來潮開了頭寫這篇東西,現在有點後悔。多謝你的 鼓勵,我得硬着頭皮糊弄完它。另外請教你個問題,如何用右上角的“收藏本頁”把別人的好貼收藏起來?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11-15 09:23:19

恩 湄,我猜想 你大概是詢問如何使用左上角(不是右上角)的“File -> Save page as”吧?關於這一點,請看又一蠻夷“博客管理”專欄里的《備份與還原》一文。看到他人的 精彩博文之後,我通常使用的辦法就是將我喜歡的文章標題鏈接複製 到一個專門的文件里。實用方法就像你將“行色匆匆看巴黎(一)”的標題連接加入博文底部一樣。






作者:又一蠻夷 留言時間:2010-11-15 16:00:51

看 了別人的遊記總是想在自己的計劃里加上一條,於是看了你的後就加了一條。

多思提到的“Save as”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功能把文章存在硬盤上。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最好用“All files”來存放,否則,所有的圖片將會以鏈接的方式存放。那個“收藏”只是把文章的地 址放到 Favorite 中去,而且僅限於 IE 瀏覽器。

還有一個問題想討論一下,我想多思還會回來看,也請多思發表意見(多思,聽不聽可在我:-)。
在 寫遊記時,我覺得一般有兩種最常見的寫法,以文字為主並配有少量圖片(一般被稱為遊記)或以圖片為主而配有文字說明(一般被稱為相冊或畫冊)。可博客上則 多為“圖文並茂”的,我以為這樣有些分不清賓主,給讀者帶來閱讀上的不便。我覺得要是寫遊記,就應該精選圖片來 配合文字(可以理解,割愛不是件容易事); 要是出相冊,就要在圖片排版上下功夫,而把文字放在說明的位置上。這樣對讀者來說就容易多了,也更能達到寫遊記的目的。一孔之見,見笑了。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11-15 17:02:12

完 全贊同蠻夷的觀點。遊記可有多種形式。以文字為主並配有少量精彩圖片;以圖片為主配有少量文字說明。或者是“圖文並茂& amp; amp; amp; amp; amp; amp; amp; amp; amp; amp; amp; rdquo;(圖像與文字半斤八兩),但容易缺少主次。

我 個人覺得採用何種形式與博主的愛好有關,比如,有的博主喜歡展示自己的攝影作品,有的博主則喜歡展現自己的筆墨才華。另外,採用何種形式也與寫作方法有 關。我的博客里有兩組系列,一是“浮光掠影”,二是“自由的代價”。 準確的說,這兩組文章都不是遊記,而是“看圖說話”。都是先拍攝了照片,然後選擇其中 一些圖像,再配上適當文字。

蠻夷言之有理。“寫遊記就應該精選圖片來配合文字(可以理解,割愛不是件容易事);要是出相冊,就要在圖片排版上下功夫,而把文字放 在說明的位置上。”感謝蠻夷指教,很受啟發!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0-11-15 23:09:26

多 思,蠻夷:今兒一天忙得腳打後腦勺,才偷得半分閒上來瞅瞅。一看樂壞了,二位討論得熱火朝天。

蠻 夷學說“...以文字為主並配有少量圖片(一般被稱為遊記)或以圖片為主而配有文字說明(一般被稱為相冊或畫冊)& rdquo;vs 多思理論“博主的愛好...有的博主喜歡展示自己的攝影作品,有的博主則喜歡展現自己的筆墨才華”都說得千真萬 確,證據就是你們各自的博文,即實踐着自己 的理論,也相互證明着對方的觀點;唉!你們倆說得不就是一回事嗎!哪知到了我這,全亂套了,整一個筆墨功夫不夠,模糊圖片來湊,或者說:攝影水平太差,借 助文字說話 :-)

光顧樂了,差點忘了,非常非常感謝二位的指點,從你們倆那兒,我是明問暗偷,真讓我少走不少彎路。 多謝了! (拱手作揖狀)






行色匆匆看巴黎(三)

從 威尼斯回到巴黎,我們來到座落於塞納河左岸的奧賽博物館。出了地鐵站,就是博物館的入口處,等待進入的遊人隊列稀稀落落,遠不像盧浮宮門前人頭攢動。我一 邊慶幸不用排長隊,一邊卻開始疑惑着:莫非這舊火車站改建的博物館不值得一看?可等我一走進去,這種疑慮頓時就雲消霧散了。館內遊人如梭,行行攝攝。寬闊 的拱頂長廊從入口大廳延伸至盡頭,一扇扇玻璃天窗鑲嵌在金碧輝煌的天花板上,灑下光亮,令人視覺舒展,神清氣爽。頂端玻璃牆面上對稱着造型簡單的鋼構架, 牆背面的小燈影影綽綽,高高懸掛於中央的金色大鐘裝飾繁瑣卻也不失莊嚴,只是鐘面上那幾個大頭朝下的羅馬數字看起來有點滑稽,儘管與鐘面其它數字相互平衡 着,當然這不是什麼例外,人們早已經習以為常了。



沿 着長廊走去,同質的石頭地面和牆壁,形成一個統一的展示空間。兩側疏密有致地陳放着大大小小或青銅,或大理石,或其它什麼材質的雕塑;中間通道上幾番低矮 的台階上下,派生出幾個高低錯落布局精巧的展覽平台,每一個平台都風格迥異,三百六十度地展示着存放在它上面的精雕細刻之作。如果能靜下心來仔細欣賞,讀 懂其背後發人深省或啼笑皆非甚至悲哀的故事,該會是怎樣的一種享受呢?


      無意間瞥見一位女子對着這尊題為《Maturity》的青銅雕塑抹眼淚,心生好奇。這是出自於女雕塑家卡米爾·克 勞岱之手的自傳體式傑作,雕塑中的男子面部扭曲變形,被同樣扭曲變形的女人裹挾着前行,卻從背後伸出一隻無力的手,似乎想讓跪在地上眼神中充滿淒涼哀怨的 年輕女子拉住。卡米爾用她的手更用她的心靈把她與羅丹及羅丹前情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尤其是她自己的悲傷絕望與哀求,淋漓盡致地融入了這一雕塑中。可憐的卡 米爾跨越了那個時代女人與藝術之間似乎不可逾越的鴻溝,贏得大眾喜愛,更贏得羅丹賞識,也成為曾經的情 
人,卻終究沒能跨越她與羅丹之間最後的情感距離。

    奧賽博物館又被稱之印象博物館,只因館中收藏有大量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印象畫派諸多傑作。這些畫作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早期印象畫派最初的五人小團體成員 馬奈、莫奈、雷諾阿、西斯萊和巴齊耶以及後印象畫 派的代表梵高、塞尚和高更等人之手,其中 莫奈的一系列蓮花蓮池圖及梵高的自畫像成了奧賽博物館鎮館之寶。




    在梵高的《
Starry Night》 油畫前,一位老師正在給一群孩子講解着,她是在解說色彩的濃淡搭配、筆刷的走向力度嗎?那一刻我特希望能聽懂法語,聽她如何詮釋畫布上這寶石般閃耀的星 星,水中長長的倒影,以及右下角那對戀人。當梵高創作這幅《星夜》時,他恐怕不曾料想自己正是印象畫派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之星,只是還沒來得及得到他那個 時代的認可。完成這幅畫兩年後,他結束了自己37歲年輕的生命。一顆巨星如此急速隕落了,留給後人永遠的扼腕嘆息。




     展品中五人小團體相互之間的畫像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雷諾阿筆刷 下神情淡然的莫奈肖像Claude Monet》曾受到評 論家埃米爾·左拉的極力 吹捧;巴齊耶的畫室一瞥《Bazille's Studio》意在畫他 小團體的朋友們,結果他自己的形象也被馬奈巧妙地插入畫中;雷諾阿1867年畫的巴齊耶《Frédéric Bazille》更是非常 有趣地展示了大師們之間星星相惜彼此欣賞的情懷,畫中巴齊耶和西斯萊對面 而坐畫着同一隻蒼鷺,以莫奈的一幅 雪景畫作為背景,馬奈喜愛至極後來買下了雷諾阿的這幅作品。西斯萊儘管 沒被真正描繪在畫布上,但看到或提起這幅畫,無法不想到他。真乃個人肖像團體故事。



(網上鈎來 的圖片


     還有好多都來不及細看,眼睛已經有點審美疲勞,只能藉助手中的傻瓜機這第三隻眼睛來捕捉一些畫面,然後匆忙移往下一個展室。




Dance at Le Moulin de la Galette City Dance





The Floor Scrapers




The Ages of the Worker



     除了繪畫雕塑,也有很多攝影作品、裝飾藝術品,以及設計模型等在展出,我們大致是走進去轉上一圈,前後左右一掃而過,看到的基本是以這些展品為背景的游 人,第三隻眼也無法穿透,不如作罷。來到正對塞納河的陽台上,拂面春風中,模仿着這博物館正面屋檐上的三尊雕塑,也來做一回“壁上 觀,觀靜靜的塞納河水, 觀隔水相望綠樹環抱的杜勒麗花園,還有那遠方叫不上名的尖塔,思緒也隨之飛出了奧賽博物館。






評論(2) 引用 瀏覽(521)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12-06 11:23:17

圖文並茂,精彩之極!你的“形色匆 匆”導致我“嚮往匆匆”---真心期盼能夠眼目睹這些流芳百世的世界名畫!

順便提醒,由於萬維的特殊設置,左側每一專欄底下只能顯示四篇博文的標題。為此,“串串足跡”底下的《漫步查爾 斯河畔(上)》的標題就被隱蔽了。或許可以考慮為“形色匆匆看巴黎”設立獨立的專欄。







作 者:恩湄 留 言時間:2010-12-07 00:24:37

多思兄:謝謝你的美言啦。親眼看看那些貨真價實的油畫跟 看照片感覺完全不同,希望你早日成行啊。

你的提醒太有幫助了,已經又加了個“串串足跡”欄目,你可真細心,不勝感激。




      聳立在賽納河左岸戰神廣場上的埃菲爾鐵塔,原是1889年法國大革 命一百周年慶典之際為世界博覽會所建的一個紀念碑,如今成了巴黎乃至法國的象徵,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這個由一 萬八千多塊冶金鐵 構件組和起來的鏤空龐然大物,代表着從古 典傳統的石頭建築向蓬勃興起的鋼鐵等工業材料為主體的建築物的過渡,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異 想天開的創新魄力和非同凡響的藝術品位。

   

    爬鐵塔之前,懷着崇敬之心,拜會一下立在鐵塔一基座邊上的設計師埃菲爾先生的半身雕像,難以想象這位橋梁工程師如何頂着當時的批評抗議與冷潮熱諷設計建造 出這一氣質非凡的絕世鐵娘子& rdquo;,想必是有高瞻遠矚獨具慧眼之權威人士鼎力相助啦。後來當我們拾級而上爬到高層時,我們曾再次遇見埃菲爾先生,他正對着他的設計藍圖專心思考 着,不忍心打擾,我們從他的後面悄悄繞過。

 
    順着窄窄的螺旋狀迂迴的扶梯吭哧吭哧地爬行時,看着地面上的人群高樓汽車河流在腳下變得漸遠漸小,遠處的景致越來越近,那是一種累着但享樂着的矛盾感受。 停下來喘口氣,從上面下來的遊人會不斷打氣鼓勁,無限風光在高處哈,趕快爬吧!走走停停看看,終於爬上了第一層的回字形平台,仰視或平視眼中全是網狀鏤空的 金屬構架。平台上的飯館裡飄出誘人的香味但要求沒得到批准,趕時間呢!作為補嘗讓孩子去紀念品商店挑選一些帶有鐵塔裝飾的小玩意送朋友。
  爬梯時回眸望去
 
 
    繼續往上爬,瞥一眼地面上等待參觀的遊人隊列還是迂迴曲折,不禁想起剛才我們排隊時的小插曲。小姑娘在她的練習本上亂塗鴉,哥哥一旁不停地打岔。幾位同胞 旁若無人地對周圍世界品頭論足,不知啥時候把視線聚焦到了我倆孩子身上,一個傢伙說如此用功肯定是中國人,不以為然的女人抬槓道更像日本人,雙方爭執不下,那較真勁像是能贏個十萬八千的。我覺得荒唐可笑, 咱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竟被自己的同胞誤認成鬼子,忍無可忍,扳過我女兒的臉,一半自言自語,一半衝着他們說,我看看哪裡像日本人?大家相視一笑,爭論這才結 束。

回 形平台鳥瞰


    上了第二層觀景台,不夠過癮,接着乘電梯去了頂層。依在頂層觀景台的圍欄上,巴黎美景盡收眼底,真正品味到了什麼叫一覽眾山小。孩子興奮得東跑西顛,辨別 着去過或沒去過的那些如雷貫耳的知名建築,也讓他們自己的相機跟着一起忙得不亦樂乎。


戰神廣場


夏樂宮


塞納河上的又一小島

榮軍院


     從年輕現代的埃菲爾 鐵塔來到歷史悠久的巴黎聖母院,時光倒流了十幾個世紀,可巴黎人心目中這位“最年長的女士”,依然是高貴典雅, 魅力四射,榮辱不驚地感受着無數信徒的朝拜 和遊客的觀賞。這座位於西岱島東端的哥特式大教堂歷時一百八十年建成完工,凝聚了多少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圍着她轉上一圈,近距離看那雙座鐘塔, 玫瑰花窗以及刻着帝王將相層層內凹的尖拱門洞,還有後殿望去兩側翩然欲飛的肋狀構架,無不精工細琢,辨不出是這些雕飾美化了石頭建築還是建築本身烘託了雕 塑並為這些雕塑提供了完美的展示空間,也許是相印生輝吧。心中由然升起對遠古先人的無限崇敬。

從兌換橋上看聖母院

    置身於聖母院教堂裡面,仰面蒼穹般的圓拱頂,試圖去理解彩繪玻璃窗上的聖經故事,終究不得其內涵,與我那是一個神秘而陌生的世界。虔誠的信徒們們在默默地 朝拜,讓我這個非信徒有一絲莫名的感動,思討着是不是哪天對自己來一場信仰革命。始終沒聽到教堂鐘響,準備爬到鐘樓頂上去看看敲鐘人卡西莫是否從他的百年 夢中醒來,順便鳥瞰聖母院得外觀,可看着那長龍般的觀光客蝸牛般前移,只好望而卻步,成了巴黎之行的又一遺憾。教堂里展示的聖母院木質模型,無論如何奏不 出 “石頭的交響樂”之旋律,也只能將就了。

聖母院內壁柱 拱頂


    走出聖母院,去看看塞納河吧,慵懶的陽光灑在有點渾濁的河水上,波光粼粼。塞納河呈弓形從東南緩流向西南,蜿蜒穿過巴黎市中心,河的南北被雅致地稱之為左 岸與右岸。恬靜從容的塞納河像是巴黎的命脈,生生不息,承載着世事的變遷,串聯着左右兩岸迷人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景觀。河中央的西岱島和聖路易島這塊最早的 發祥地則像巴黎不老的心臟,永遠生機勃勃。

    我們花上一個傍晚,漫步於右岸再左岸,觀賞着架於河面上不同形態長長短短的橋,領略着岸邊披有塵埃的建築。河牆邊灰濛濛的步行道上, 行人寥寥,鞋子敲打在石子路面上,咯噔咯噔作響,驚動了樹下一對戀人,投去歉意的眼神,傳回善解人意的微笑;又從西岱島的西端走到聖路易島的東頭,瀏覽着 小店鋪里琳琅滿目的紀念品,翻翻書攤上讀不懂的舊書,品嘗着島上特製的咖啡冰淇淋,最後站到島上頂尖處的台階上,感覺着船隻在自己左右划行,那實在是一段 難忘的美妙時光。


塞納河畔 浪漫情

未完待續 行色匆匆看巴黎(一)  行色匆匆看巴黎(二)   行色匆匆看巴黎(三)




評論(9) 引用 瀏覽(430)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12-09 13:16:36

非 常喜歡你博文的題圖,特殊的比例構成宏偉寬廣的寬銀幕似的畫面。你文章里的圖像也拍得很精緻。假如在貼圖時,將你文章里橫向圖像的寬度設定在580或 600(這也是蠻夷推薦的尺寸),就能使這些圖像與你的文字等寬。視覺效果恐怕更為震撼。僅供參考!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0-12-09 22:45:55

多 思兄:你一直耐心地跟讀,評論,對我是莫大的鼓勵。你一定注意到我每篇都在變,就是總覺得前一次的不好,謝謝你的建議,慢慢提高吧。這些圖片勉強算是到此 一游吧,兩隻舊傻瓜機,一家人誰得着了就按一下,所以每張的色彩、亮度都相差很遠,哪裡淡得上精緻? 沒弄成大圖片是希望小點可以遮羞啊∶-)






作者:又一蠻夷 留言時間:2010-12-10 13:03:46

恩 湄:再聊一下“圖文並茂”。上回和你還有多思一起討論了一下,可總覺得用文字說不太清楚。這回我就發一會狠,直 接用你的文章做範本,看能不能說得更清楚 些。我把你這篇文章的格式變化了一下(一個字都沒改,圖也沒變)。想法就是要把文字更突出些(美文不怕突出哈:),用照片來輔助讀者跟着你的文字走。還有 幾個更具體的想法:1.把題頭的照片裁得更窄些,2.聖母院的照片由三張減為兩張,3.最後的三張塞納河畔的照片選用其中的一張。

我這個評論只是想交流一下處理格式的想法,你要是覺得下面的那個例子喧賓奪主的話,就請把它刪掉吧。

(不知為什麼,發在評論中的格式被搞亂了,戰神廣場那兩張照片上下錯開了。但放在正文裡是好的)







作者:又一蠻夷 留言時間:2010-12-10 13:04:21

     

******** 搬到正文裡了  ********








作者:歡樂頌 留言時間:2010-12-10 13:27:13

恩 湄好,

巴黎是我去過的城市中最美的,你這些遊記喚起了我的回憶。可惜上次是跟旅遊團,只呆了兩天時間,簡直和沒去一樣。下次去巴黎不能跟團,得住兩個星期慢慢 看。很喜歡你這些照片,可惜萬維博客不是欣賞照片的好地方,還是考慮放到picasa裡面吧。

謝謝分享。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0-12-10 22:56:41

蠻 夷: 你這狠發得還不夠狠,再狠狠把前一篇也狠一回? :-) 我在那發狠發得幾乎要發瘋。

不 開玩笑了,非常感謝你花時間為我做範本,那段格中格代碼有點繞,不過你的意思我領會了。我曾在寫(三)時試着去做,可文字與旁邊的圖片要麼相距太遠(已刪 掉),要麼緊挨着,試過cellspace 也不好用。花了很長時間,在編輯板上看着順眼了,可從正常渠道看,第一次頁面總是拉得很寬,就像這範本評論一樣,點擊標題更新,一切才恢復正常。如何避 免? 請賜教。

還有關於精選圖片來配合文字及你的三點具體建議,言之有理,完全接受。為能跟這評論對起來,暫時保留原樣,希望你不介意。

另外,你第-個評論的最後一段像是第二個評論發出後補加的,你這是什麼竅門呀?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0-12-10 22:58:39

歡 樂頌好,

巴 黎也是我去過的城市中最美的,很高興能喚起你的回憶。我們是自己去的,來回一周,中間還溜到威尼斯兩天,所以除了這幾個大名鼎鼎的景點,還有很多地方都沒 去。如果時間短,跟團應該效率高點,但要碰到好團,不容易碰,有點可遇不可求吧。謝謝你喜歡這些照片,實在慚愧,我只是用他們來補充我文字說不出的東西, 拿不出手的。謝謝閱讀與評論。







作者:又一蠻夷 留言時間:2010-12-11 15:08:59

我 相信萬維用得是一種動態方法來生成頁面,換句話說,每一次點擊,後台的服務器就會重新生成一個頁面 (HTML page) 來顯示。而首頁(有多篇文章)和單頁(只有一篇文章)用得不是一個生成方法,特別是在評論的處理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就會有不同的顯示效果(顯示寬度失控 是最明顯的不同之處)。作為一個前台用戶,我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等着什麼時候他們想把這個做法改一下。

我把第二個評論先在我自己這 里作為正文和評論都試了一下,發現作為評論時有問題,可又懶得把它改好,於是就在寫第一個評論時加了一句,說後面的例子裡有問題。達芬奇好像就是這麼把雞 蛋給立起來的:-) (我有一篇文章叫《沙坑》,別人看不到,我自己多數的文章都在那先發,把所有能發現的問題都改好了後再發新日誌,從而家醜不再外揚。這個辦法有個非常傳統 的名字:打草稿,高手都不屑一用的 :-)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0-12-12 10:42:25

蠻 夷: 謝謝解答。對於萬維如何改進動態顯示頁面的方法從而避免一些弊端,我們只好等待了。

想着你可能是把範本在你那試過了,還是期望能從你這個計算機高手那兒挖掘到一點訣竅,這不,挖出《沙坑》來了,多挖幾次說不定哪天能挖出金子呢。達芬奇就 是這麼把雞蛋給立起來的,蠻夷就是如此把家醜給遮起來的。異曲同工哈,佩服你精益求精的那股勁兒。








 

行色匆匆看巴黎(五)

    一位曾在巴黎生活過的朋友我對說,如果你想見識一下什麼叫富麗堂皇奢華靡費,就去看 凡爾賽宮宮殿;如果你想看最典型的法蘭西式藝術園林,就去凡爾賽宮皇家花園。這是凡爾賽宮的兩大主體部分,如果有時間再往深處走,去看看大、小特里亞農宮 及瑞士農莊。總之到了巴黎,凡爾賽宮是不可錯過的。記住了朋友的話,開始行動啦。

    火車咣噹了一個小時後,把我們載到了巴黎西南郊外的凡爾賽小鎮,車站離凡爾賽宮不遠,出站的人流多半是沖凡爾賽宮去的,跟着走即可,地圖都免了。到達凡爾 賽宮時差不多九點半,廣場前已是人潮如涌了。急匆匆往入口處走去,不時被身上掛滿紀念品的小商販們攔住兜售他們身上的小玩意兒,有心為當地人民做點小貢 獻,可看着那等待進入的遊人隊伍迅速加長,趕緊打住。

 

凡爾賽宮北 翼入口與皇家教堂外景

 

     “進宮”從來就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進入馳名世界的凡爾賽宮就 更是如此了。在廣場上翹 首以待了近一個鐘頭,穿過安檢門驗明正身,方得邁過那高高的門檻,進入北 翼樓群一角偏門。不 知是因為正面入口的大理石庭院正在維修施工中而關閉正門,還是遊客只能享受這“偏門”待遇。

    這座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經路易十四擴建美化後,形成以東西為 軸,南北對稱,兼容皇家私居與宮廷朝事消遣娛樂等的建築樓群,加之美輪美 奐的宮中後花園,使其無論在規模或氣勢上,都已成為歐洲宮殿之最,繼而被眾多君主國王效仿。位於北 翼樓群“偏門邊上的教 堂,偏離中軸,是否意味着路 易十四時期的法蘭西,王權已經高於神權? 不得而知。但這個兩 層樓的皇家教堂可是處處顯示着神的威嚴。兩側乳白色的大理石浮雕拱門與大理石廊柱莊重典雅,正前方那裝飾有金色雕花的祭壇使教堂內多了幾分肅穆,而祭壇上 方的管風琴則透着和諧,巨幅拱頂繪畫裡的人物栩栩如生,像是要從天花板上飄然而下,更增添些許神靈之氣。教堂一層多為宮廷所用,二層則是皇家專屬,路易十五、 路易十六等皇室婚都是在這個 教堂里舉行的

 

皇家教堂

 

    教堂前庭的裝飾延續着教堂的莊嚴,別致的人物雕塑鐫刻於大廳的每一個角落,天花板上、拱門窗上方及廊柱頂端,無不細緻入微, 活靈活現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兩端壁龕里相對而望的一對大 理石女神雕 像,高貴優雅,頗有韻味

    走出教堂,穿越宮殿北翼的國王大套間,不知不覺地竟在太陽系七大行星里遨遊了一回,暈糊糊隨着國王作了把太空人。原來路易十四自 詡為“太陽王”,把北翼的這七個大 廳均以環繞太陽的行星命名,每個 大廳的天花板上都繪製有以相應的神話故事為主題的壁畫。連接皇家教堂與宮殿北翼的海格立斯廳可謂諸“行星”中最耀眼的一顆海格立斯廳 原是路易十四 時代的皇家小教堂,後改為國王接見廳。 廳內占據一整面牆的大型壁畫《西蒙家宴》講述着西蒙在家中招待耶穌的聖經故事。天花板上的《海格立斯升天圖》刻畫的是希臘神話中的諸神,隱喻了路易十四的 功勳足以同英雄的海格立斯媲美。其它各“星”廳都有它自己獨特的“亮& rdquo;點,像維納斯(金星)廳里路易 十四的全身雕像、戴安娜(月 神)廳牆壁的精美瓷器裝、阿波羅 (太陽神)廳壁爐上那幅路易十四62歲時的肖像畫等。

    鏡廳,又稱鏡廊,占據主樓中心位置,其正面遙對視野開闊的皇家後花園,兩端由西北角的“戰爭廳”和西南角的 “和平廳”護衛,背後隔着國王寢宮當是那方猶抱琵琶半遮面讓我因無緣一睹芳容而耿耿於懷的大 理石庭院。這裡曾為宮中盛大慶 典與舞會之場所,那份標誌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凡爾賽和約》就是於1919年在這個大廳簽署的。這座夢幻迷離的鏡廊可說是宮中最為華麗壯觀之所在,出自倫勃朗之手 的70米長拱頂繪 畫頌揚了路易十四的赫赫戰績。外牆面對花園的17扇巨大拱形 窗門,隔着水晶吊燈,與對應的17面落地大鏡 相應生輝。穿行其間,感覺眼花繚亂。走完70米長的鏡 廳,我們也從戰爭走向了和平,這奇妙“鏡”界怎能不令人神往。

 

從戰爭廳看廊, 盡頭是和平廳

 

    從和平廳出來,是宮殿南翼的皇后套房,奢華糜費紙醉金迷在這裡盡顯無遺。我看得有點厭倦,匆匆穿堂而過,對其樓下的太子廳也提不起任何興趣。跟那長長石廊 中的每一座石雕匆匆打個照面,悄悄從南側溜出了宮殿。

    終於出宮,天高皇帝遠了。對歷史不甚感興趣的兩個孩子早就沒了耐心,這會兒像出籠的小鳥,抖抖翅膀,急不可待地飛向清新秀麗的後花園。站在正宮前花壇的台 階上,遠眺這中軸線及兩側的花園美景,從眼前著名的拉冬娜噴水池,到素有 “綠色地毯”之稱的大草坪,到花園核心的阿波羅噴泉, 再到遠處十字交叉的大小運河,有一種海闊天空之意境,令人震撼。身邊驚奇讚嘆聲不絕於耳。

 

皇家後花園遠眺

 

    跟隨在放飛的兩個孩子身後,我們離開中軸線來到花園一角。乘他們停下拍攝全景圖(見題圖)時,我查看遊園指南,原來眼前是花園南側的橘園和暖房。園中四個修剪成規則幾何圖案的草 坪,分散在水池四周,縱橫交錯的熱帶植物穿插其間,形成一片溫馨的翠綠,與遠方瑞士湖的碧藍,相互映襯。早春四月的橘園完全沒有橘子熟了的時候那般滿園橘 色,顧名思義會大失所望的。

    沐浴在四月的燦爛陽光下,從橘園旁的小路漫步向大運河,因避開了中軸大道,遊客稀少,安靜至極。灌木叢修剪而成的綠色屏風后面,曲徑通幽,五顏六色的花卉 間,偶見彩蝶翩翩起舞。歇息的噴水池裡,水跡殘留在退色的噴泉雕塑上,跟周圍的綠樹藍天有點格格不入,近看不那麼養眼,遠瞧倒也有種別樣的魅力,少了水花 飛舞之動感,卻多了份恬靜與安詳。

 

歇息的噴泉

 

    到了中午,像很多遊客一樣,坐在大運河旁邊的草坪上享受着剛剛順路買來的午餐,欣賞着碧水藍天及水中蕩舟的人兒。據說路易十四時 期,這運河上也曾模仿着威尼斯的貢 多拉和哼着意大利小曲的船夫。幸好那只是歷史了,否則真有點不倫不類。

    順着小運河北行,蜻蜓點水般進出大特里亞農宮,印象卻及其淡漠了;小特里亞農宮及瑞士農莊被徹底忽略。回到中軸大道上,來到阿波羅噴水池邊,幸運地趕上噴 水開始。高昂的樂曲聲中,噴水柱不斷變換造型飛向空中,水花四濺,霧氣蒙蒙;池中神勇的阿波羅駕着馬車,橫跨汪洋大海,準備出巡遨遊天際,場面極為壯觀, 與背景中同時噴放的拉冬娜噴泉遙相呼應。遊客們興奮不已,隨着音樂舞動,那一刻仿佛整座花園都在狂歡。

 

阿波羅噴泉

 

    被千姿百態的雕像群夾道 歡迎着,穿過“綠色地毯”,來到拉冬娜噴泉的正面,一睹拖兒帶女的拉多娜之尊 容。這座噴泉雕 塑描繪了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中的一個場景。拉冬娜和她的孩子阿波羅與戴安娜,被呂西亞農民用泥漿吊索折磨,不讓她和她的孩子喝農民池塘里的水。求 助於宙斯,宙斯把呂西亞農民變成了青蛙。這是不是隱喻了跟有權勢或有背景的人作對,不會有好下場的?

不去想那麼 多了,看地圖發現,與瑞士湖和橘園在同一條南北軸線上的海王星噴泉就在不遠,於是向花園北側溜達過去,最後看一眼這後花園,在海王星噴泉旁邊的側門跟凡爾 賽宮說聲再見。

 

   全文完



評論(6) 引用 瀏覽(53)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歡樂頌 留言時間:2010-12-19 22:06:51

恩湄,

凡爾賽宮留給最後一篇,那是王冠上的明珠了。上次去竟沒時間去看,實在荒謬,簡直等於沒來過巴黎。

你這遊記寫得真好,圖片文字具美,排版也合理,看着就舒服。下回再去巴黎你這個系列我要打印出來作為導遊手冊用。Thank you for the effort!!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12-20 14:21:31

讓我重複詠唱歡樂頌創作的精彩歌詞--& amp; amp; amp; ldquo;你這遊記寫得真好,圖片文字具美,排版也合理,看着就舒服。下回再去巴黎你這個系列我要打印出來作為導遊手冊用。”

然後再反覆詠唱“作為導遊手冊用,作導遊手冊,導遊手冊......”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0-12-20 22:30:29

歡樂頌: 謝謝你的美言,哪裡算得上遊記,都是些流水賬,慚愧呢!

凡 爾賽宮真可稱得上是王冠上的明珠,套用那句黃山歸來不看山,我想說凡爾賽花園歸來不看園林了,至少短時間內如此。我們是先游了凡爾賽宮,緊接着第二天按計 划去盧森堡花園,就是找不到新奇感。也可能是因為那天下雨我們沒來得及往花園深處走的緣故吧。期待着你重訪巴黎後的美文,好讓我溫故而知新。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0-12-20 22:49:42

多思兄:趕快把游巴黎列入計劃吧。去凡爾賽宮時儘量趕 早, 可以省去很多排隊的時間。

領教了你的文筆,可從未聽過你的歌聲;你在網下唱,聽眾怎麼欣賞呢? 什麼時候到網上來一展歌喉,讓我們過把癮吧?盼望着...







作者:又一蠻夷 留言時間:2010-12-23 14:18:15

寒假作業,把這五篇巴黎游合編在一起。不許問人,不許打 小抄,做不出來過年不給紅包:-) 節日快樂!






作 者:恩湄 留 言時間:2010-12-24 10:05:09

蠻夷: 本來就靠東問西尋糊弄來着,這回還不許問人,不許打小抄,你這寒假作業不是存心讓人過不上安穩的寒假麼?合着你先知先覺我今年獎金沒拿多少,又用紅包來饞 人,嗯嗯 ... TO DO OR NOT TO DO ...?

祝你和你的家人節假日快樂!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