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万维博友“不列颠地主”发表了一个花大功夫写出来的系列文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却阅读量寥寥,不知何故。真的替他不平。 很长时间以来,“长津湖之战”在韩战史中都被故意忽略,中美双方亦然。慢慢地才从美国民间开始略有介绍,然后渐渐清晰。直至读过不列颠地主这个系列文章,才明白原来此战是美方在对志愿军作战中的最大一败仗,不论是阵亡人数(尽管只有中方的到十几分之一)还是丢失地盘和士气;而中方则是惨胜,因毛泽东的好大喜功而惨不忍睹。 看过关于韩战的一些文章和几个版本纪录片:美国版、凤凰电视版(算是“巴结中共”版)、高晓松版(细节补充),为了“兼听则明”吧。有几个不同的看法与地主商榷。 第一、韩战的本质是美苏两大阵营的前哨争夺战,毛泽东下令参战绝不是什么“被动应战、保家卫国”,而是应斯大林要求保卫北韩那块共产党阵营地盘,打了一场代理人战争。那些“战略缓冲地”、“打击侵略者”之类的说法都是欺骗宣传。相反,美国刚刚完成二战后的大裁军,而且战略防御重点在欧洲针对苏联,亚洲的军力薄弱且经验不足。甚至美国国务卿和麦克阿瑟先后几乎同时表态:“韩国不在美国的战略防御圈中”(简直是邀请金日成进攻),他们才是“被动应战”,所以有战争初期金日成和志愿军的胜利。 当时刚从二战中解脱出来的美苏都未恢复元气,斯大林和杜鲁门都不愿意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尤其不愿意打核大战,所以双方的默契是:战争仅限于朝鲜半岛的“局部、常规”战争。证据就是:斯大林要求毛泽东出兵救金日成,却对“援助”的承诺一直拖到第三次战役拿下汉城后才开始兑现,而且苏联飞行员只保护从苏联到丹东的运输线,绝不进入朝鲜境内;另一边,杜鲁门不仅撤换了大肆叫嚣要“扩大战争规模、用核武器炸平中国一侧的鸭绿江岸”的美国英雄麦克阿瑟,而且命令避免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有图为证 这些图片是去丹东旅游的网友拍下的。他说导游告诉游客们:当年美国飞机炸鸭绿江大桥时非常讲究,只炸朝鲜那边的一半,所以有了你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那些“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国(中共,那时唯一合法的中国是“中华民国”)的威风”一类的说法如果加上定语:“毛泽东在斯大林眼里” 打出了威风才是对的。自中国内战中毛泽东逆了斯大林“划江而治”的意,斯大林就对毛泽东既不喜欢也不信任,直到第三次战役后才改变态度,大规模地给予志愿军装备和训练。而美国一点都没有害怕中共军队,该怎么对抗还是怎么对抗。倒是中共派兵去越南“打美帝”时,却要换上越共军装。 第二,“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确实是麦克阿瑟说的,至于其它“让孩子们回家过节”什么的添盐加醋是否确实都无所谓了。麦克阿瑟当时就是这么狂妄、骄愎,在第一次战役中吃了几次被伏击的亏之后仍然轻敌。明明有情报说是中共已在鸭绿江以北集结了45万军队,可空中侦察看不到入朝部队他就认为问题不大,最多是5~7万人,以至于在第二次战役中吃大亏。正正应了“骄兵必败”的真理。 第三,那个广为传说的“用重型直升机将钢桥吊上山谷搭出一座保命桥撤退”故事真实性非常可疑。因为不论是哪一个记录版本,完全没有这件事的视频乃至照片,甚至高晓松去了美军陆战一师的军史博物馆都没能带回一点点证明。以美军战地记者记录战场实况不厌其详的一贯性来推断,他们毫无理由错过这样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性时刻。有可能这只是某个骄傲的美军工兵编出来的神话故事,因为美军工兵在韩战中确实表现不凡。也有可能是志愿军前线指挥官编出来的神话,为了忽悠上级:“此乃我力不能及”,结果是一直骗到毛泽东那里,最后成了“历史”。 “不列颠地主”的此系列好像没写完吧,期待后续。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去他的园地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