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網上“沒事瞎轉悠”,到了新浪“三月里的小雨”的博客。(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anyue47)特別吸引我的是“故鄉的河”的文章,寫於2007年。與我當年的鄉村小男孩的寫作角度不同,這是一個當年小城大女孩的回憶。不僅角度不同,也多了些歷史的滄桑和一些或珍貴或精緻的圖片。徵得原作者同意,轉貼於此,以志對於故鄉的懷念之情。
故鄉的河-之三--白河 (2007-08-15 09:33:55)
作者:三月里的小雨
本文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65269e010009b4.html
《我的家鄉,我的母親河》
我在《故鄉的河-之一-梅溪河》一文開頭,就寫道,我們那個小城周圍有三條河,它們在不同的方向繞城而過,滋潤着小城的土地。城西的河是梅溪河,城東的河是溫涼河,城南的河則是白河,那是我家鄉的母親河。
說白河在城南,是因為白河流經城南時緊貼老城城邊,繞城而過。後來市區擴大了,原來的郊區現在也成了市區,現在應該說白河自我市東北向西南,自成半環形穿市而過,在市區內流經河段總長 32公里。
白河原名淯水,據明嘉靖的地方志記載:“淯水,俗名白河”,“東晉諱育,後世稱近城淯水為白河”。
古時候的白河,是一條繁忙的航運河流,河面上白帆林立,舟船如梭,船隻經過之處,尾部拖出一條條白白的浪花。河邊的水旱碼頭十分繁華,碼頭上商賈來往,貨物雲集。無論王公貴胄,文官武將,平民百姓,僧道遊客,通過白河渡口,可北上京都,南下荊襄,東達江淮,西去巴蜀。…。古老的白河有着悠久而又輝煌的歷史,孕育着當地獨特的文化。
這是網上的網友找到的古老的白河的照片
小時候曾經到南門外去玩,那時還能看到桅杆聳立、舟船停泊的景象,但已沒有了古時候的繁華與擾攘。後來河水水位逐年下降,尤其是1959年上游水庫落成,白河的航運就告終止了。
那時候還沒有自來水,我們那裡的百姓吃水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井水,一個就是白河水。我們家住在東關,住家附近有一深井叫三眼井,周圍的人們吃的就是三眼井的水,而住在白河岸邊或附近的人們吃的是白河水。白河水很甜,喝一口白河水,感到又滑又甜,比現在的礦泉水還滑,比農夫山泉水還甜。後來有了自來水,白河岸邊建起了水廠,自來水的來源也是白河水。
白河是沙底河。水中沒有淤泥,沒有水草,河水清澈可見水中沙底。市區一側河岸較高,有的地方有石砌或者鐵絲網石頭的護岸。對岸是一望無際的沙灘,那沙很白,很細,踩在上面極柔軟,極溫暖。
離岸邊不遠處有一排排洗衣用的石頭,那些石頭一般都是幾個大小、形狀不一的石頭放在一起,有用來坐的,有用來洗、搓衣服的,有放洗衣盆或洗衣籃的。每一組石頭之間相隔不遠,一般都是幾個相熟的人坐在相隔不遠處,一邊洗衣,一邊聊天。天氣晴好時,在河邊洗衣的人很多,去晚的人就沒有位置了,只好等先來的人洗完衣服以後,自己再洗。
在河裡洗衣服是一種享受。星期天一大早,我喜歡隨便找幾件衣服,拎着洗衣籃,叫上要好的女同學,到白河去洗衣服。一路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很快就到了岸邊。沿河找一處比較開闊,人又較少的地方。每人占上一個自己喜歡的位置。先把衣服隨便搓幾把,打上肥皂悶上,就跑到河中央去玩水,渴了就用手捧起水來喝幾口。甜甜的、滑滑的,舒服極了。玩一會兒,再來搓衣。看着搓下來的泡沫隨着流水緩緩遠去,再用棒槌敲打幾下,在水中擺幾下,就清洗乾淨了。大家都洗完衣服後,我們也會拎着籃子,淌水到河對岸的沙灘上玩一會兒,快到中午吃飯時,才依依不捨回家去。
離家已四十多年,一想起那喝在口中甜甜、滑滑的白河水,眼前就會出現當年河邊洗衣的情景。就好像聽到了夥伴們嘻嘻哈哈的笑聲,看到了大人們把床單、被面等拋向河中清洗的畫面,那一幅幅河邊洗衣圖讓人心醉。
夏天的晚上,我們還會互相約着,到白河去洗澡。站在高高的岸上,聽着河裡洗澡的人們說話的聲音,就能判斷出在這一段河面洗澡的是男人們還是女人們。我們會找一處女人們洗澡的地方,手拉手下到河裡,讓清涼的河水洗去滿身的汗水。
小時候,我們還唱過一首歌,歌中唱道:
白河兩岸米糧川,
勞動人民意志堅,
全區實現河網化
渠水淙淙澆麥田。
我曾經踏着柔軟的細沙,走過南岸的沙灘,看到沙灘南邊是綠浪滾滾的稻田,稻田中溝渠縱橫,白河水靜靜地澆灌着田中的水稻。
白河,她經年不息默默流淌着,從伏牛山玉皇頂東麓,流向襄樊,注入漢水。她用香甜的乳汁哺育着兩岸的百姓,世代滋養着家鄉的人們。
我已經許多年沒回過家鄉了。據說,現在的白河成了遊覽區,風光旖旎,楚楚動人,吸引了不少遊人前去觀光。白河還建設了三級橡膠壩,用河水發電來滿足家鄉快速發展所不斷增長的對電力的需要。
我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我記憶中的白河,那讓我魂牽夢縈的白河?
現在的白河遊覽區(本文圖片來自網上)
白河遊覽區
白河遊覽區標誌
白河的黃昏
岸邊閒坐一會兒
白河岸邊
標籤:人文/歷史 感悟隨筆 休閒 談天說地 老照片 母親河 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