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假洋鬼子”是海外华人的一个极端群体,位于另一个极端的群体就是“爱国侨胞”了,这个词,中国人民不要太熟悉啊。我小时候就从电台广播和报纸上熟悉这个词了。有了春节晚会后,哪年都要宣读几篇某某“爱国侨胞”发来的贺信,表达这些海外游子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 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这是一群“洋装虽然穿在身,我的心依旧是中国心”的海外华人。这话不假,俗话说, 叫花子穿上龙袍还是叫花子,穿件洋装连外表气质风度都改变不了多少,更别说人的本质了。不懂洋文,你想改变那颗“中国心”都难。 这么一分析,符合这个定义的“爱国侨胞”,基本上就只有唐人街的中餐馆老板和靠和中国做生意的商人了。事实上,活跃在美国华人聚集区的“爱国侨胞”,差不多就是这些人了。 这些生意人不缺钱,物质生活优越,但总觉得没有点社会地位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可是学不会英语,又没有在美国社会表现自己的特长,本事,根本不可能在主流社会有什么露脸的机会,中国那一套关系学,潜规矩在美国又玩不转。于是,“堤外损失堤内补”,还是在同胞圈子里找露脸的机会吧,那里轻车熟路,没有语言障碍。更重要的是,只有在中国的官场,商界文化里,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玩的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于是,中国领导人访美的欢迎人群里有他们的身影,领事馆官员走访华人社区由他们接待安排,并垄断了接待活动,当地华人想见领馆官员,必须交钱参加他们主办的接待宴会。中国发生灾害,华人的募捐款由他们带回国以自己的名义捐赠给国内机构,在报纸上登个新闻, 发张照片,满足一下名利欲和虚荣心。更重要的是和国内建立了联系,有利于今后做生意赚钱。 在美国,卖国和爱国侨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爱国不分先后,卖完国,再做爱国侨胞也来得及。有些偷渡和非法进入美国的华人, 为了申请政治避难改变身份,就会投靠某个组织,在中国领馆门前“上班”,演活报剧,再现他们“受酷刑”的场景。表演三十天左右,就可以此为理由申请“政治避难”。等绿卡到手后,立刻转变为“爱国侨胞”,积极参加唐人街的各种爱国活动,拿着“政治避难”A类绿卡回国做生意,拉关系,爱国热情无比高涨。 说到“爱国侨胞”,就不能不提到“爱国侨领”。美国可以随便注册任何组织,只要没有和现在有组织名称相同,你的想像力又足够丰富,“阔的可怕的”名称任你起。几个华人在饭馆聚在一起吃顿饭,就成立一侨团,那头头就是“侨领”。每人封个头衔,什么主席,会长,互相打躬作揖,过一下官瘾。名片上印满各种职务,虽然没处开工资去,但拿回国内唬人还是富富有余的,满足一下被当成贵宾接待的感觉。如果再混成个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的座上客,应邀回去国庆观光,出席会议,那就名利双收,光宗耀祖了。 不过最近国内官方认可的“爱国侨领”屡屡犯事。那个“大洛杉矶地区中国统一促进会”的胡姓侨领,已经是美国公民了,也是东莞政府的座上客,回国期间在被公安部直接派遣的特警以黑社会罪逮捕。我在洛杉矶看见过这个组织的招牌,挤在唐人街杂货铺中间一个小门,早已人去楼空。另一个洛杉矶的陈姓女侨领,被美国FBI以间谍罪逮捕。澳大利亚某侨领被当地警方以贩毒罪逮捕。侨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人以“爱国侨胞”的名义,暗中违法牟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内的侨务部门虽然是“受蒙蔽无罪”,可作为国家机关,老上这种低档骗子的当,也该查查自己的IQ值吧。 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侨务机构依然沿袭五十年代的思维方式不变,把当年对东南亚华侨的方针政策,继续用于现在的欧美华侨,把这些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生意人当成侨界座上宾来接待支持。而忽略了这二十年来取得美国学位,进入学术,管理界的专业人才。我常收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寄来的宣传材料。其内容依然是百年不变的侨乡,侨商故事。你就是把这些人捧上天, 也改变不了他们在美国唐人街的社会,经济地位。特别是把那些偷渡农民的老家也吹捧为“著名侨乡”。难怪他们花重金印刷,邮寄到美国的精美刊物免费赠送都没人要,没人看,闹笑话啊。 五十年代,中国被西方国家封锁,基本与世界隔绝,侨胞,基本上都是沿海地区飘洋过海流落到东南亚谋生的华人。国内老百姓只能看见他们的在国内的光鲜得意,享受特权的一面,并不知道他们在居留国家的社会地位。所以不管怎么吹捧美化,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现在旅美华人包括了中国社会个阶层的人,谁在美国混的怎么样大家都心里有数。侨务部门再继续吹捧这个群体是要闹大笑话的。有的文章把温州人比作“中国的犹太人”,就吹的有点过了。犹太人出了爱因斯坦,马克思,和近二百名诺贝尔奖得主。巴菲特给慈善事业一捐就是几百亿美元。温州人拿什么和人家比?而且被以色列承认的“中国犹太人”是在河南开封一带有犹太血统的居民,不是谁都可以冒名顶替的。 我论述了海外华人的两个极端群体,“假洋鬼子” 和“爱国侨胞”。然而绝大多数华人居于二者之间。海外华人的之所以能发展,有所成就,就是因为这两个极端成不了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