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戎小捷  
戎小捷的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13525/ > 複製 > 收藏本頁
網絡日誌正文
中國古文明的地理環境是封閉的嗎? 2024-10-04 07:35:01

正像一個嬰幼兒的家庭環境對其性格的養成有重大影響一樣,任何一個早期人類文明的特殊性格,都和它所處的地理生存環境有着極大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關係。因此,要想徹底搞懂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徹底講清楚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我們也必須先從它們各自的早期的生存地理環境來着手。

    但就是這個看似簡單的地理生存環境問題,要想徹底搞清楚,也並不容易。我們先來看一下當今最流行的一種說法: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生存的地理環境是最隔絕、最封閉——中國的西面和西南面,是一系列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東面,是浩瀚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是沙漠和大草原。現在的一般主流觀點都認為,正是由於地理環境的封閉,中國缺少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更沒有競爭的壓力,由此就造成了中華文明長期的停滯不前,並養成了固步自封的性格和老子天下第一的觀念。  

這種流行的說法,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似乎正確無比。但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恐怕就有一些問題了。下面我就分別從幾個角度來詳細分析探討一下。

 

我們知道,考察一個巨大的地理障礙是否能隔絕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往,必須以考察當時的交通技術的水平為前提。因此,讓我們分別從幾個不同的歷史時間段來詳細討論分析一下。  

首先,讓我們從遠古人的角度來看一下。現在,大多數的中外學者都承認,或者說中外學界的主流觀點都認為,中國的青銅器、牛、羊、小麥等,都是從中東地區傳過來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之前。那麼問題就來了,在當時的交通技術異常落後的原始社會時期、和人類文明社會的早期(夏商時代),中國“封閉”的地理環境並沒能阻擋住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那麼根據簡單的邏輯推理,在東西方交通手段越來越發達之後,這個同樣的“封閉”的地理環境,也不應該成為東西方文明相互交流的障礙才對。  

我們再設身處地,用進入了文明社會相當一段時期的古人(西方的希臘、羅馬,中國的東周、秦漢)的眼光來看一下,也同樣有問題。上網簡單搜一下即可以知道,現在整個歐洲的面積,大概是1000萬平方公里;而古羅馬帝國的面積,大概是500萬平方公里。而中國現在的面積,我們都知道是960萬平方公里;秦漢帝國時的面積,則在460萬到1000萬平方公里之間波動。  

這些簡單的數據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在古代,受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西亞、北非和歐洲的人類文明的總體活動範圍在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在這個先以幼發拉底、底格里斯兩河流域為中心,後以地中海為中心的範圍之內,人們彼此之間是頻繁交往的。而在這個1000萬平方公里的範圍之外,人們之間是基本上互不往來的。同樣,在東亞的同一時期,在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1000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人們彼此之間也是頻繁交往的,而在這個範圍之外,人們之間也是基本上互不往來的。換句話說就是:西方文明的地理環境,對那些生活在其1000萬平方公里之內的人們來說,是開放的;同樣,中華文明的地理環境對生活在其1000萬平方公里之內的人們來說也是開放的。若從全球的角度來考察,那麼,如果說東方的早期人類文明是封閉在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地理範圍之內,那麼西方的早期人類文明同樣也是封閉在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地理範圍之內。至於在這各自的1000萬平方公里地理範圍的邊界上,是不是存在一道圍牆或一道鐵絲網是無關緊要的——沒有圍牆和鐵絲網,人們也不會、當然也沒有能力去越界找人交往。  

    我們再從近代的古人角度來看一下。上面我們所說的中國和西方的古代文明同處於封閉的(或開放的)地理環境之內,當然是有條件的,是針對遠古落後的技術手段來說的。隨着人類所掌握的技術手段的進步,隨着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已經可以跨越當年的地理障礙、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了。粗線條來說,當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崛起之後,尤其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達伽馬遠航印度成功之後,西方文明所處的就是一個遠遠大於1000萬平方公里的、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完全開放的地理環境了;而中華文明則依然處在一個100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地理環境之中,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或從和西方對比的角度來看,確實給人以“封閉的文明”的感覺。但請注意,此時中華文明的封閉,並不是由於地理障礙造成的。首先,就技術手段(造船及航海技能)來說,中國並不比西方差,如我們所熟知的鄭和下西洋的例子。如果說西方在技術上具備了打破1000萬平方公里封閉的地理環境的能力,那麼,就技術手段來說,中華文明也已經具備了突破100萬平方公里封閉的地理環境的能力了。其次,就某些具體例子來說,西方走向世界所要克服的地理障礙,甚至比中國走向世界所需克服的地理障礙更大。例如,從葡萄牙沿西非海岸南下,再橫渡印度洋到印度,比中國從廣州出發,穿過馬六甲海峽到印度,要困難的多。按照一般的邏輯推理,此時,應該是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有更多的交往才對,而不應是西方的葡萄牙和英國。  

    最後,我們再從近人的眼光來分析一下。近來被人們多次提起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在乾隆時期的訪華,其歷盡千辛萬苦遠航近一年到達中國,但其所提出的擴大通商貿易的請求(文明之間的相互交往),遭到中國的斷然拒絕。這顯然就更不是因為地理障礙的原因了(此時,西方的商人已經送貨上門)。關於這件事,討論的文章已經汗牛充棟,我們這裡就不贅述了。  

    綜上所述,中華文明缺乏與外文明之間的相互交往,閉關鎖國,主要並不是由於地理環境的封閉,而是另有其自身特殊的文明性格的原因(我們以後會討論到)。實際上,西方文明的樂於並善於與外文明進行交往的特殊性格,在其處於1000萬平方公里的地理生存環境之中時,就已經形成了。同樣,中華文明的特殊的、不樂於也不善於與外文明交往的性格,也在其處於1000萬平方公里的地理生存環境之中時,就已經形成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同處於面積大小相似的、同樣封閉的(或說同樣開放的)1000萬平方公里的地理環境的孕育之中,為何西方文明的性格和東方文明的性格會有如此的不同呢?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來討論這個問題。

 


瀏覽(1498) (2) 評論(5)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gaoxiang2014 留言時間:2024-10-05 02:02:01

非常有益的話題,值得更深入的探討。

首先,地理環境的封閉性是相對的,與當時的交通工具緊密相關。在古代,雪山,冰川,海洋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但是隨着科技的進步,交通工具的改進,當年的地理障礙就變得越來越不那麼阻斷了,到如今幾乎就不復存在了。

其次,地理環境的封閉性應該包括兩層涵義:一是狹義的地理環境,也就是我們看得見的,通常意義上的物理地理環境。二應該是獨裁政權對人民思想的禁錮,手腳的束縛和行為的限制。諸如長城,焚書坑儒,獨尊儒術,禁海,文字獄,防火牆等等都是導致封閉的惡行。在獨裁政權殘酷的高壓之下,已經獲得“習得性無助”的人民,即使放開他們的手腳,他們也未必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回復 | 0
作者:gugeren 留言時間:2024-10-04 22:23:22

【中華文明的地理環境對生活在其1000萬平方公里之內的人們來說也是開放的。】

同意博主這個論斷。

僅舉一例:

盛唐唐玄宗年間,他的寵妃武惠妃(後被追認為皇后)死後埋葬的敬陵的石槨的浮雕中,就有關於希臘神話的精美石刻。

這表明中國至少在唐朝時就與世界各國的往來密切。首都長安那時是一個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

見【“皇后的天堂”,唐武惠妃石槨線刻畫與盛唐宮廷藝術審美觀】: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174671

【武惠妃石槨線刻女性畫中只有一幅三人像,顯然不是隨意刻畫的。在希臘愛神阿芙羅狄忒隨從里,通常出現美惠三女神,她們代表着嫵媚、優雅與美麗,她們為愛神梳妝打扮,她們總能為快樂的眾神帶來開心的音樂,她們使各類藝術更為神聖,使人類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因此,在希臘藝術中經常把美惠三女神塑造成花季少女的形象,苗條嬌小的身材配合以天真爛漫的表情,加上總是手拿鮮花站立在愛神木簇繞的花叢中,讓人浮想聯翩。

與美惠三女神相似的還有三位時序女神,她們是宙斯和法律保護神忒彌斯所生的女兒,代表着自然界的四季交替。雖然她們經常以次要隨從的身份出現,但她們與其母一樣是人類一切高貴、美麗、善良品性的保護神,所以雕塑繪畫作品中的時序女神被描繪成可愛的少女形象,周圍飾滿鮮花、水果、花環,通常是棕櫚枝和月桂花。

此外,希臘神話中命運女神也是三個並排站立的女性形象,她們外表完全相同,手拿線團紡線,表示生命線的長短。所以人們要向她們敬獻花環、葡萄酒、點心,還要焚香。】





回復 | 0
作者:水蛇 留言時間:2024-10-04 12:54:50

趕腳,封閉,閉塞,與地理環境,似乎有一些關係。

中國文化,應該說是起源於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以及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原地區,地域遼闊,比較適合農業發展。而私有制下的小農經濟,確實是造成封閉、閉塞的一大條件。

再看看歐洲,尤其是英國,簡直就是水上王國。這種國家很難自我封閉。要發展,對外掠奪和殖民是最好的選擇。而且由於英國的地理位置,讓他關上國門,防止外來入侵,沒啥太大意義。


回復 | 0
作者:白草 留言時間:2024-10-04 12:29:16

青藏高原和戈壁沙漠,在地理上阻礙了中東一神教的東擴。以伊斯蘭教的組織性,擊敗唐宋清朝都是可能的。地理距離因素,是個重要原因。

回復 | 0
作者:轉個帖 留言時間:2024-10-04 10:01:16

偽命題!“大一統”帶來的就是“大封閉”,跟土地面積的關係小,跟個體思維的同質性關係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偶爾有新思想的衝動、新萌芽的綻放,也很快被壓制熄滅。近千萬平方公里,也不過是一口超大的土井罷了。

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固步自封、不知天高地厚,就是這種同質封閉性的必然結果。

回復 | 1
我的名片
戎小捷
註冊日期: 2017-12-29
訪問總量: 71,323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最新發布
· 中國古文明的地理環境是封閉的嗎
· 幾千年歷史,為什麼中國發展出德
· 為什麼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四五千
· 和中國相比,古埃及近3000年,為
· 蔡霞的弱點——剛正與急躁如何傷害
· 戎小捷:試論“兩權分解,三方共
· 文明社會原理(90)
分類目錄
【中國的政治改革】
· 蔡霞的弱點——剛正與急躁如何傷害
【歷史哲學】
· 中國古文明的地理環境是封閉的嗎
· 幾千年歷史,為什麼中國發展出德
· 為什麼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四五千
· 和中國相比,古埃及近3000年,為
· 戎小捷:試論“兩權分解,三方共
· 文明社會原理(90)
· 文明社會原理(89)
· 文明社會原理(88)
· 文明社會原理(87)
· 文明社會原理(86)
存檔目錄
2024-10-04 - 2024-10-04
2024-09-21 - 2024-09-29
2022-10-04 - 2022-10-04
2020-07-26 - 2020-07-26
2018-07-01 - 2018-07-18
2018-06-01 - 2018-06-30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16 - 2018-04-30
2018-01-02 - 2018-01-02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