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闲话道歉 |
2009-05-10 14:57:13 |
|
|
|
|
|
|
|
人做错了事大致有几种反应:一曰以新错掩盖、纠正旧错,二曰寻找借口死不认错,三曰沉默,四为认错道歉。 侯宝林当年有个相声说,某人找裁缝想做个大褂,不料裁缝下剪手重把布头剪坏了。裁缝对来取衣的人说:您看这布,做个上衣挺合适,某人同意了。可是裁缝又犯了一个错,就劝某人做个坎肩,某人勉强同意。当最后一次来取坎肩时,裁缝尴尬地劝某人说:您干脆就做个手帕得了!。这个笑料是以新错掩盖、纠正旧错。 最近有大陆学者、美术考古学专家××误将台北圆山饭店男厕一幅王宠的扇面书法复制品视为真迹。当被指出谬误后依然坚持要么是真迹,要么是高级复制品。最后实在防守不住,就对记者说误判是“因为没有打开玻璃看”。这个和写错字埋怨墨水颜色有一拼,是为寻找借口死不认错。 沉默是个比较复杂的灰色地带。有可能默认错了,也许还有些不服气。日本之于二战大概接近于此列。 最后就是光明磊落、彻底认错道歉。就像德国反省其二战那样。 人不可能不犯错,认错表示自己知错,可以赢得谅解、顺带好的声誉。所以认错道歉是为智。有错不认错者以为只要自己坚持不认错就可以蒙混过关,其实大谬不然。如为尊者或当权者,别人不认真追究只是出于礼貌、顾忌或胆怯不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因此掩盖错误为大不智。以新错掩盖、纠正旧错就更为不堪了。 由于文化背景使然,我们并不多见国人认错道歉,更常见的反而是文过饰非和以错纠错,人与人以及家庭夫妻关系中也常如此。本来大度道歉可以取得谅解,但人们却往往轻视别人对自己错误的判断力、反其道而行之。 当然不道歉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多少也和对方有关。可以想象,如果做错的一方道歉,却导致事后经常被提出来批判、取笑;导致道歉方的大度被随意透支,最终会使认错方“接受教训”不再认错,甚至以错纠错、冲突升级。所以,要学会真诚接受对方的道歉、谅解对方的错误。道歉与宽容的结合才能达到稳定的和谐,反之就必是自找麻烦、升级矛盾之道。 作为强势方的当权者当然也会出错,但却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奢求民众的谅解。出错时当权者无条件认错道歉是明智的,文过饰非是愚蠢的,以错纠错是危险的;从中到西概莫能外。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