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无为而果、不教之教
教子成功的第二个关键:潜移默化、以身作则。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固然非常关键,但是人们常常讲: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不仅指父母的遗传,同时包括了父母的言传和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孩子产生影响。家长们经常会认为他们自己一些不恰当的言行无关紧要,或者认为孩子正在做他自己的事情,所以没有听见、没有看见他们的所言、所行。事实上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我们需要认真地想一想:在孩子上学以前,你教过他(她)多少组词造句?我想不会很多。但是,学龄前儿童和父母的交谈毫无困难。这样的交谈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孩子从模仿父母中学来的。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事实上孩子对父母的模仿不仅有语言,而且包括父母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不要以为孩子专心于他自己的事情而没有注意到父母的言行。实际上孩子的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可以边玩边听,甚至是假装玩、侧耳听,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所以说打铁必须本身硬,父母言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甚至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的言行、方法和手段,将来都会被孩子搬来再去教育他们自己的孩子。我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教育孩子的许多做法,无论对错,不是我们有意无意地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学来的吗?
有时候父母会抱怨孩子难以管教,因为孩子经常会说类似这样的话:“你为什么能那样做而我不能呢?你为什么能说那样的话却不让我讲呢……”经常的情况是,父母亲以蛮横来回答:“因为我们是父母。”或者说:“因为我们是大人……”这样,孩子是不会服气的。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父母要尽量和孩子讲道理。此外,父母一定也会犯错误,特别是管错或冤枉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妨承认错误并说“对不起”。父母不承认错误、坚持错误,表面上维护了父母的尊严,但是却让孩子学会了不仅在家里胡搅蛮缠、无理搅三分,而且在外面也死不认错、文过饰非或诿过于人。我们中国人比较普遍地有“不认错”、“不道歉”的“传统”,一代代父母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死不认错,护的是“面子”,伤的是“里子”,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了,父母的尊严还是需要维护的。孩子以言行冒犯父母的尊严、挑战父母的权威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
如果父母经常以宽容的态度论事和对待与自己有过节的人,潜移默化中你的孩子将会学会宽容。如果父母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家庭,孩子将会学会认真。如果父母以怜悯的心对待有困难的人,孩子将学会爱人。如果父母不宽容别人,却要求孩子原谅朋友,孩子将学会虚伪。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工作马马虎虎,却要求孩子认真做事,孩子将学会敷衍。如果父母没有怜悯之心,却要求孩子去爱人,孩子将学会奸诈。
好多事情不需要自己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去“教育”孩子,因为父母自己就是榜样。所以,要想孩子好,自己必须先做得正,因为父母的言行就是榜样。在家里,父母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无论是不是直接针对孩子都是很重要的。这种教育的效果是“润物细无声”的。
父母之间如果不得不谈一些孩子不宜的话题时,一定要避开孩子,哪怕孩子只有三岁。过去的传统家庭,父母讨论问题都不让孩子在场,以免孩子一知半解地听到后去外面讲,给父母造成尴尬或麻烦。
父母在家里的争论是难免的,但是争论时最好也避开孩子。如果实在无法避开,也应保持理性。父母互相指责、推卸责任、不讲理等都会给孩子树立坏榜样。相反,如果父母双方遇事能够在孩子面前心平气和地协商,则对孩子将来对待问题、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孩子长大后的夫妻关系都大有好处。
气质高贵的父母,即使暂时穷困潦倒,孩子也很难沦为无赖。
素质低下的爹娘,就算一时腰缠万贯,子女也很难成为精英。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