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余东海的博客  
中国大陆民间儒者  
https://blog.creaders.net/u/1902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从孔子问礼于老子说起----东海客厅论儒道 2021-06-22 16:53:20

从孔子问礼于老子说起----东海客厅论儒道

 

余东海

 

老子此人,迷离恍惚,司马迁说老子的水平就没准话。司马谈立足于道家,其子司马迁亦深受道家影响,《史记》可信度便不是很高。论及老子,道家末流更是故弄玄虚。故孔子是否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是否晚于孔子,可以考辨。我倾向于认为,孔子没有问礼于老子,兹不详论。
 
我要说的是,即使孔子问礼于老子属实,丝毫不影响孔子的圣德光辉。圣人无常师,孔子入太庙,每事问,问礼于执事;孔子入周,问礼于老子,符合孔子性格逻辑。据《史记》,老子曾担任“守藏室之史”,对周礼和古礼等文献资料有近水楼台之便,更值得孔子一问。

 

注意,问礼只是了解周礼或古礼的情况,与问道有别。问道于人亦未必师承其人,何况孔子非问道,而且多次明确表示自己与道家道不同。道家拿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做文章,于孔子何伤,徒然自显其陋、自显其不老实耳。就像有人自称东海拜师于他而被拒一样不老实。

 

儒家说理说事说人说史,知之为知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知为不知,置而不论或存疑。道家则不然,总是云山雾罩莫名其妙,惯用三言真伪莫辨。就连祖师爷老子究竟何许人也搞不清楚。我认为,有著《道德经》的老子,既老庄并称的老子,但没有黄老并称的老子。
 
所谓以无为之道治国理政的黄老之道,也是道家攀附黄帝的牵强比附和自我贴金,黄老性质大不同也。老子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始祖,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是无为无不为的大有为之帝,其政治与尧舜一样同属中道,只不过属于奠基、草创阶段,执中未允,文化不足。要将老子比附尧舜,大不易,故道家只能比附传说不少而文献不足的黄帝。
 
然黄帝与道家的无为实难牵合。道家的无为之道根本不适合治国理政。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礼。老子或知礼制之形式,却不知礼制之精神,不知仁义之根本,只怕连家都齐不了,遑论治国平天下!

 

道家的特长在心性而不在政治,在守底而不在进取,在出世而不在入世。道家而欲入世进取,欲治国理政,与儒家争政治之长,那就是放弃所长而炫耀其短,只能误国误民兼误己。

 

道家文化是典型的阴性文化。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神、玄牝即坤元。万物资之以生,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含万物而化光……都是坤元的特征。

 

依据坤元展开的文化就是坤道,即地道臣道妻道,以顺为正。顺者,顺承乾道也,于人间即顺承儒家。儒家代表乾道故。老庄凌驾儒家之上,质疑、批评、贬低儒家,其实有违地道,有违“坤道其顺,承天时行”的道德要求。

 
儒家与道家虽然都是太极文化,但有阴阳刚柔之别。乾元可以涵盖坤元代表太极,坤元不能代表太极和包括乾元。故道家的优点儒家都有,儒家的优点道家不具备。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是道家圣人。真正的圣人,无可无不可,无为无不为,言教身教并重,言论行为并重。《系辞》说:“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这才是中道之言。非老子所能言、非道家所能及也。

 

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可以不仕无义之君,不可废弃君臣之伦。这是儒家的态度。不论有道无道,一味避世隐居,则不合乎道义,虽然洁身自好,废了君臣,乱了人伦。这是儒道两家一大区别。《论语·微子篇》“不仕无义”句,就是对荷蓧丈人道家式的隐居的批评。可译为:一味隐居没了道义。

 

道家好说“无为无不为”,其实只偏重于无为,未能无不为,在根源处缺乏 “为”的内在力量。因为道家不识乾元之健动,只知坤元之虚静,主静,主阴,主柔就是坤元的特征。当然,道家也不乏刚动的一面,但道家的刚动属于坤元的刚动,所谓“坤至柔而动也刚”,与儒家“天行健”的乾元刚健大不同。

 

坤文言这段话值得道家深长思:“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这是坤文言第四段,阐释坤卦六三爻辞,说明阴顺承阳的道理。有内美而含之,有能力而辅之,有功而不敢成,不居功,所以能善始善终。王事,王者之事、王道之事也。坤道只能之,不可僭先,不可自作主张。《周易正义》说:“地道卑柔,无敢先唱成物,必待阳始先唱,而后代阳有终也。”六三爻辞“含章可贞”,也是对坤元阴中有阳、柔中有刚、光华内含的特点最佳描述。

 

儒道两家道不同、即文化、政治立场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这是文化不同;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司马迁说:“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这是政治立场不同。

 

《二程集-程氏粹言》记载:“或问:庄周何如?程子曰:其学无礼、无本,然形容道理之言,则亦有善者。”庄子之学其实并非全然无本,而是其本不正,坤道不足以为本。但这个评价还是相当中肯的,也适用于老子。无礼不仁,不识性与天道之全,这是老庄的致命内伤。

 

老庄于道有所得,不同于一般的反儒派,但作为道家两大宗师,与儒家道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并不认同儒家、并有所讥讽、反对和否定也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孔子在内的历代圣贤大儒也不认同道家,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程、朱熹、王阳明、王夫之们皆有批判。两家自辩,外人不明而为佛道辩,都可以理解。但一些儒家学者,亦为佛道辩护不休,或将释老与孔孟相提并论,或主张儒道互补,甚至把老庄都说成真儒,都太自以为是了。

 

儒道两家道不同,未必需要互补。儒可以补道之不足,儒无待于道之补充也。道家三经,或说是《老子》《庄子》《关尹子》,或说是《老子》《庄子》《列子》。这四本书固然不乏正确性,然偏颇很多,问题很大,皆非中道。其正确的思想儒经中都有,表达更为中正。

 

《周易》《老子》《庄子》被称为道家三玄,然《周易》本是儒经,道家对《周易》理解偏差又很大。道家拿什么来补充吾儒呢。

 

注意,道不同不相为谋,并非不可以相交往,并非不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争鸣。如果确实充满真理自信,对不同道者,不妨旗帜鲜明地说出来,供对方、各方和天下后世思考抉择。君不见,孔子每遇道家隐士,总是热情而友好。我相信孔子是想与他们友好交流讨论的。倒是道家人物,往往一副不屑交流的样子。难怪有儒生感叹,自古以来能正眼看儒的道家信徒,罕见。

 

儒家对于道家的态度,应该向孔子学习,友好而直言,实话实说,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同时可分为两期:儒家在野的时期,可以争鸣,不与相谋,各行其是,道并行而不悖;王道宪政时期,道家可与佛教和自由主义并列为辅统。

 

以下就有关儒道两家的一些错误观点予以批评或解答。

 

憨山说:“愚尝窃谓孔圣若不知老子、决不快活。若不知佛、决不柰烦。老子若不知孔、决不口口说无为而治。若不知佛、决不能以慈悲为宝。”答:孔颜之乐无所倚,更不靠老子提供;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特别耐烦,并非由佛教支持。老子之无为,大异于儒家;佛教之慈悲,大异于仁义,何可混谈哉。

 

朱光潜曾评价弘一法师曰:“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这句话饱受赞扬,百年流行,误人非浅。精神出世,不在人世,心不在焉,又焉能真正关心人伦人事,做好人世间的事业?大学八条目,佛道于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皆不用心,便是诚意正心,也有所不足,又焉能尽心尽性尽伦尽制呢?

 

或说:“杜保瑞教授提出一个观点:老子是儒家的智者,其以批儒姿态出现,是对儒家价值被政客利用的虚伪状态的一种反驳!”答这个观点不成立。“儒家价值被政客利用的虚伪状态”应该批评,但不应该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仁义、礼制、王道、圣经和圣人之言,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儒学。

 

或问:“净空法师说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甚至还说文王、武王、周公都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了。他的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完全对。儒家是圆证“性与天道”,道家只是偏得,略有所得。论明心,孔子、孟子、文王、武王、周公是大明,老庄是微明。

 

或说:“《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无弃人,善人恶人都不弃;佛菩萨救苦救难,包括对恶人的救助;孔子说仁者爱人,包括对恶人的仁爱。你反对助恶,有违三家教导。答:助恶和救恶不可混为一谈。正义惩罚和文化引导才是对恶人最好的救助。

 

或谓先秦儒道不分家,此言不确。孔子之前没有儒家学派,老子之前没有道家学派。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中道文化之大成,为儒家创派大宗师。故以六经为载体的儒学就等于中道文化。而老子“偷得易经半部”(康有为语)而另作《老子》,源于中道而另辟蹊径。

 

或说:“在经学概念下,《道德经》是经学;在子学概念下,《道德经》是子学。”非也。《道德经》是道家对《老子》的美称,于道家自然是经,但只限于道家。中国人讲经史子集,经只指儒经,以四书五经为准。《老子》和其它诸子百家之书,都属于子学范畴。

 

关于庄子与儒家的关系,韩愈谓“庄子本子夏之徒”,后来却归本道家沦为异端。这自然可能,就像墨子学儒不成而沦为墨家、韩非李斯学儒不成而堕为法家一样。章太炎则认为“庄生传颜氏之儒”,将庄子等同于儒家。这就差之千里了。被誉为革命之儒的章氏,其实是杂家,连儒门杂家都谈不上,其立足点非儒家故。2021-6-17余东海集于广西南宁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凝听公众号


浏览(881) (0)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道还 留言时间:2021-06-22 19:32:02

你的儒家在野尚且非道排佛,不遗余力,万一当权得势后,会容纳不同意见?还佛道辅统?谁会信?无信不立。先改改你的左性吧。你有这个勇否?

孔子问礼于老子,《礼记》中凡三见。对古籍因有尊重,不能像古史辨一流那样信口雌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那些对儒家的批评,即是没有深研四书,居心狭隘、信口批评。没有深研《老》《庄》,藏拙可也。不能居心狭隘、信口批评,徒乱人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你做到了哪一步?

回复 | 0
我的名片
余东海
注册日期: 2019-05-04
访问总量: 2,756,74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中华梦和东海志(微言集)
· 一个流行已久而非常恶毒的谎言 
· 一个流行已久而非常恶毒的谎言――
· 管天管地管空气,反孔反华反祖宗
· 余东海之微信视频和抖音分享
· 爱国微论
· 最难启蒙的是启蒙派――启蒙微论
分类目录
【诗词对联】
· 贺年
· 书法微论
· 《辛丑除夕》贺虎年
· 我在中华在(五律五手)
· 自为新诗鸣不平
· 辛丑乡居杂诗
· 元日写怀:不妨苦厄归一己,唯愿
· 辛丑三愿,除夕一诗,祝福亲友,
· 老枭的浅浅体(自由诗)
· 东海的浅浅体之一
【随笔】
· 吾只管真话直说,其它且听天由命
·  儒家自有标准,法地不能动摇――
· 《春秋》大复仇,东海大复仇――复
· 不知性,无以为君子也――性善论微
· 卜问普丁的命运和死期,遇蛊之升
· 一切人祸都具有因果的合理性
· 只有醇儒才能正解儒经---经义微
· 做好人不必求好报,做好人必然有
· 对待佛道两家的原则态度兼论理学
· 诗书并重,家国遂昌----壬寅回故
【政论】
· 中华梦和东海志(微言集)
· 一个流行已久而非常恶毒的谎言 
· 一个流行已久而非常恶毒的谎言――
· 管天管地管空气,反孔反华反祖宗
· 余东海之微信视频和抖音分享
· 爱国微论
· 最难启蒙的是启蒙派――启蒙微论
· 儒门辟马第一人――东海态度
· 孔子的卜筮观
· 学术之祸和政治之祸――马祸微论
【儒学】
· 中华梦和东海志(微言集)
· 一个流行已久而非常恶毒的谎言 
· 一个流行已久而非常恶毒的谎言――
· 管天管地管空气,反孔反华反祖宗
· 余东海之微信视频和抖音分享
· 爱国微论
· 最难启蒙的是启蒙派――启蒙微论
· 儒门辟马第一人――东海态度
· 孔子的卜筮观
· 学术之祸和政治之祸――马祸微论
存档目录
2024-06-23 - 2024-06-23
2024-05-01 - 2024-05-31
2024-04-01 - 2024-04-29
2024-03-03 - 2024-03-31
2024-02-21 - 2024-02-28
2023-09-04 - 2023-09-20
2023-08-03 - 2023-08-29
2023-07-31 - 2023-07-31
2023-06-01 - 2023-06-28
2023-05-21 - 2023-05-30
2023-03-01 - 2023-03-18
2023-02-02 - 2023-02-22
2023-01-01 - 2023-01-31
2022-12-01 - 2022-12-30
2022-11-01 - 2022-11-30
2022-10-03 - 2022-10-31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29
2022-07-01 - 2022-07-30
2022-06-02 - 2022-06-29
2022-05-01 - 2022-05-31
2022-04-02 - 2022-04-30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3 - 2022-02-28
2022-01-11 - 2022-01-31
2021-12-02 - 2021-12-20
2021-11-01 - 2021-11-30
2021-10-07 - 2021-10-31
2021-09-01 - 2021-09-29
2021-08-01 - 2021-08-31
2021-07-01 - 2021-07-31
2021-06-02 - 2021-06-30
2021-05-13 - 2021-05-31
2021-02-01 - 2021-02-22
2021-01-01 - 2021-01-31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29
2020-10-03 - 2020-10-31
2019-07-01 - 2019-07-02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3 - 2019-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