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查经(2)-信心与试炼(雅各书第1章)
一、凭信心站稳(1章) (一)问安(1:1) 1:1 书信以传统形式开头,其中包括作者姓名、收信人和问安语。对雅各来说,一个简单的介绍已经足矣。 雅各谦虚地做了自我介绍,他并没有表明自己在教会里的地位,也没有说他是主的弟弟。雅各没有道出自己的头衔,这表明他是众人所认识的,并且有权柄发出这样的信件。
“雅各”这个名字在英文中应作Jacob(Iakōbos),而非James。英译者为何要采用James而非Jacob,原因不甚清楚。James、Jake和Jacob这三个词全都出自同一个字根。其他语言的圣经译本倾向于采用希伯来文“雅各”( ya‘ăqōb)一词的音译。英译本使用这个词,是不是因为詹姆士王(King James)想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他授权翻译的英译本中呢?
雅各简单地介绍自己是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将自己视作奴隶(doulos)一般。他是神的产业,也是那位可称作他“弟兄”的主耶稣基督的产业。雅各显然承认基督的神性,所以将他与神列为同等。此外,雅各使用他的全名“主耶稣基督”。“耶稣”的意思是“救主”。“基督”是“弥赛亚”的希腊文直译,是“受膏者”的意思。永恒的“主”成为了救主“耶稣”,并且复活后成为了永远的统治者——“基督”。万主之主就是万王之王(提前6:15;启17:14,19:16)。
书信是写给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雅各的写作对象是那些离开祖国、散居在外地的犹太人。在新约圣经中,“散住”(diaspora)这一术语仅在另外两处经文中再次出现过(约7:35;彼前1:1)。该词是指那些散住在外邦人中的犹太人,就像他们的祖先在被掳时期曾经历的一样。虽然以色列十二支派分散在各地,但他们从未被灭绝。在启示录中,当圣经历史接近尾声时,他们再次被列出:犹大、流便、迦得、亚设、拿弗他利、玛拿西、西缅、利未、以萨迦、西布伦,约瑟和便雅悯(启7:5-8;参启21:12)。 请安这一习语,在数以千计的古代纸莎草书函中是非常普通的,但新约其他书信中并没有单独用到该词。这是希腊文的问安语,就像英文的“你好”或“欢迎”一样(见约贰10-11节的注释)。有趣的是,雅各并没有加上犹太人的问安语“平安”(šālôm)。保罗通常同时使用希腊人和希伯来人的问安语,常译作“恩惠和平安”。毫无疑问,雅各虽是写信给犹太人,却刻意保留了优美希腊文那种清新、素雅的风格。也正因如此,雅各书1章1节的“请安”(chairein)与1章2节的“喜乐”(charan)之间的谐音双关便更为明显。 若要具备基督徒成熟和圣洁的品行,稳固的根基必不可少。信徒必须要凭信心站稳。他应不怕被试炼压倒,也不应被试探胜过。他的座右铭一定是,“排除万难,坚强不屈;奋勇向前,赢得胜利”。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持续战斗力呢?借着寻求、理解和操练神的道,信徒便能站立得稳。一个信徒只要在从上头而来的真理上站立得稳,那么,外来的试炼和内心的试探就不能叫他跌倒。 (二)在各样的试炼中要喜乐(1:2-12) 太多时候,试炼会使人们发出叹息和埋怨。这种回应不会让基督徒变得成熟,只会令情况更糟糕。试炼不应被视为磨难,而应被视为考验。考验是要看看学生能否合格通过(pass),而不是要令他昏倒死掉(pass out)。雅各给出了全备的建议,帮助信徒在各样的考验中取得好成绩。人若抱着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试炼,又明白试炼的益处,并且知道在试炼中可以从何处获取帮助,那么,此人最后必能荣登神的优等生名单。 1.面对试炼的态度(1:2) 1:2 雅各向那些分散在异邦中受逼迫的犹太信徒给出令人惊讶的劝告: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信徒当以喜乐的态度去面对试炼,不应将试炼视作一种惩罚、咒诅或灾难,而是一件能带来喜乐的事情。再者,信徒当从试炼中得着“纯粹的喜乐”(直译为“全部的喜乐”,即完全的或没有混杂的喜乐),而非仅仅是掺着许多愁苦的“部分喜乐”。 虽然雅各的吩咐直接而有力,但他并非向读者说教;他与他们认同,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我的弟兄们”。这种称呼方式是该书信的特点。在这封信函中,他不少于15次使用了这种熟悉的称呼方式。雅各直接的吩咐中带着深切的体恤。 有一个重点值得特别注意,即雅各并未说信徒当为试炼感到喜乐,而是说当在试炼中喜乐。“面对”(新国际译本,peripesēte)直译为落在,好比那可怜的人“落在强盗手中”(路10:30)。彼得也使用过“百般的试炼”(peirasmois … poikilois)这个短语,只不过他将次序颠倒过来(彼前1:6)。当一个人被这些试炼围困时,应该以喜乐来回应。大多数人在自己脱离试炼时会大大地喜乐,雅各却说身处试炼中要以为大喜乐(参彼前1:6、8)。 这里明显是指外在的试炼,即对忍耐力(peirasmois)的考验;但在本章稍后的地方(雅1:13),该名词的动词形式(peirazomai)却被用来形容内在的试探或罪的诱惑。 显然,人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人如何能在试炼中得到喜乐呢? 2.试炼的益处(1:3-4) 1:3 基督徒之所以能满有喜乐地面对试炼,是因为这些考验可带来丰富的益处。正确对待试炼,能产生忍耐这种优秀品格。 这并非新启示,仅是简单的提醒而已。雅各写道:因为你们知道(直译为“通过经验得知”,ginōskontes)。各人都曾经历过各种困难所带来的痛苦,也经历过坚忍所带来的益处。但若没有试炼时的付出,便没有忍耐时的收益。
正是那真实的信心和经过试验的信心,才能产生忍耐。试验更多地是指“核准”而非“证明”,该词(dokimion)仅出现在此处和彼得前书1章7节。信心犹如黄金,能承受得住火的试验。若没有这检验信心的标准,试炼就不会产生忍耐,只能产生灰烬。真正的信心如同纯金,无论火有多炽热,都能经受得住。因此,真正的信心能生(直译为“做成”,katergazetai)忍耐或耐力。“忍耐”(hypomonēn;参雅1:12中该词的动词形式)的意思是指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或持久(参5:11)。
1:4 忍耐只是得益处的开始。试炼还有许多其他的益处。忍耐也当“成全其工”(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成功)。正因为经过试验的真信心方能产生忍耐,同样,所以忍耐也必须继续成就或完成它的工作,以产生最后的果效,即灵命的成熟和属灵上的圆满。毫无疑问,这就是将这卷书的主题统一起来的那崇高目标。雅各的主要论点就是要表明如何才能达到灵性上的成熟。
用来形容这个目标的有两个词,即成全和完备。“成全”(teleioi)常译作“完美的”或“完成的”,与“完备”(holoklēroi,源自holos,“全部”和klēros,“部分”)一同使用时,意思是指各个部分都达到了完美的状态,或说所有一切都完全发展好了。
人之所以能以喜乐来面对试炼,是因为随着信心的注入,忍耐便应运而生。若忍耐得以完全,便能造就出完全成熟、毫无欠缺的基督徒。这样的基督徒必会完全成为神要他成为的样式。
雅各的论证看似合乎逻辑,但要明白如何能以喜乐的态度迎接试炼,仍然十分不易。我们该求谁相助,才能理解这一悖论呢?
3.试炼中的帮助(1:5-12)
1:5 对那些被“毫无缺欠”这一崇高目标所困扰而深感沮丧的人,雅各写道,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神。我们随时可从“那厚赐与众人的神”(tou didontos theou)那里得着帮助。那些缺少智慧的人,只要祈求就可以得着这宝贵的资源。雅各假定,他的读者会感到自己需要智慧(sophias),而不仅仅是知识。神不但会给予他们智慧,而且会非常慷慨,不加吝啬地赐与。 1:6-8 然而,神的供应是有先决条件的。要在试炼中得着神的智慧,信徒必须有智慧地求。首先,他必须凭信心求。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diakrinomenos,意指“怀疑”,该词暗示犹疑不决)。他不应像海中的波浪,被风(水平地)吹动(垂直地)翻腾般来到神面前。神不喜悦心怀二意(直译为“有两个魂的”,dipsychos;参4:8)的人,这样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事上,都“摇摆不定“(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没有定见),就像一个东歪西倒的醉汉。从神而来的答案取决于对神的确信。
1:9-11 再者,祈求智慧的人需要表明盼望。不论信徒的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如何,他都必须看到永恒的益处。卑微的弟兄可以因自己在属灵方面的升高而喜乐,富足的人也可因自己生命的脆弱而喜乐(因为知道自己在基督里有“永远的荣耀”,林后4:17)。社会上的显赫地位会过去,财富如同草上的花,在炽热的太阳下凋谢,美名也会消没。对永恒满怀盼望才是真信心的明证。
1:12 最后,那祈求智慧的人必须坚定不移,并且要被爱充满。神赐福给那些“忍耐试炼的人”(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忍受试探的人)。在这节经文中,雅各回到他在该段伊始(2-3节)提到的主题,这两处都提到了“试炼”,“试验”和“忍耐”。那坚定忍耐(hypomenei)试炼(peirasmon)并经过试验(dokimos genomenos;参第3节的dokimion)的基督徒……必得生命的冠冕。这“冠冕”是生命的冠冕,也就是说,这冠冕就是生命(参启2:10)。“所应许的生命,大概是指现在的生命,是最丰盛、最完全的生命”(Curtis Vaughan, James: Bible Study Commentary, p. ;参雅1:4)。(其他冠冕在帖前2:19;提后4:8;彼前5:4都有提及。)“神”(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主)应许赐给爱他之人这样的生命。对神的爱使试炼中的信徒能够满有信心地倚靠他。他们的坚定就表明他们的爱(然而,有些人说冠冕并不是指现世这丰盛的生命,而是指永生。因为所有的真信徒其实都爱神;约壹4:8。)怀着信(雅1:6-8)、望(9-11节)和爱(12节)祈求智慧,不但会带来智慧的福气,也会带来得胜的福气。 人若要在试炼中持有正确态度,就必须看见试炼的益处;人若难以看出试炼的益处,便可以向神求助;若是正确地求,神必会赐给他面对试炼所需的正确态度。于是,他在试炼中就能喜乐(2节),并且因着忍受试炼成为有福的人(12节)。
(三)抵挡致命的试探(1:13-18)
在试炼的攻击和压力下,信徒会面临跌倒的危险;在面对试探所带来的诱惑和欢愉时,他们就可能会跌倒。对试验做出的错误回应会阻碍灵命的长进和成熟,对试探做出的错误回应也是如此。雅各概括了试探的来源、受试探的步骤和抵挡试探的对策。 1.试探的源头(1:13-14)
1:13 雅各严厉地斥责那些为自己的罪随便找借口的人。他们为了逃避责任,便说:“我被神试探。”或说:“试探是由神而来(apo theou)的。”他们不但指明试探的媒介,更指向其来源。但雅各明确表示:神不能被恶试探。神本身没有丝毫能被罪恶试探的地方。按照字面意义解释,他完全“没有被试探的可能”(apeirastos;参来4:15的注释)。此外,他也不试探人。神常试验人,却从不试探人。 1:14 试探的源头是人的内心,是人自己的私欲、欲望或内在的渴望在作祟。人……被……牵引、诱惑。人内在的强烈欲望将他吸引出来(exelkomenos),就如同把一条鱼从藏身之处引出,然后再诱它上钩(deleazomenos,源自动词deleazō,意思是“装诱饵,以诱饵捕鱼,或以陷阱狩猎”)。因此,人是自设陷阱,且自陷其中。
2.受试探的步骤(1:15-16) 1:15-16 这里所用的生物学比喻十分生动。私欲或欲望怀了胎,便从这胎中生出罪来。胎儿之父虽未提及,但他显然就是撒但。那怪胎(罪)随即长成,并生出其后裔——死。这个步骤是十分清楚的:未加抑制的私欲生出罪,而未承认的罪就生出死。罪生出死来,是何等怪异的事情。此事虽然看似怪异,但雅各警告他亲爱的弟兄姊妹,当他们读到这个“族谱”时,千万不要“受欺骗”(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看错了)或被误导了。对试炼做出正确的回应,便能在属灵上成长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同样,对私欲做出错误的回应,势必导致属灵上的贫乏,最终带来死亡的结局。 3.抵挡试探的对策(1:17-18) 1:17-18 不加节制的私欲终将招致可怕的死亡,而真道(18节;参弗1:13;西1:5)所带来的新生命之光明景象,正好与这幅可怕的死亡画面形成强烈对比。黑暗之父撒但(徒26:18;西1:13)生出罪恶与死亡的后裔。众光之父(即那创造宇宙星宿的神)却赐下救恩与生命,且永不改变。太阳投射下来的影子会改变,但创造太阳的那一位却永不改变!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这句话在希腊文中带有诗歌的韵律,可直译为“所赐(dosis)的各样善行和各样完美的恩赐(dōrēma)都是从上头来的。” 抵挡试探的对策就是与父神保持亲密的关系,并对他的道不断做出正确的回应。人们必须倚靠那位永不改变的光明之主,并仰赖他那赐人生命的“真理的道”(参弗1:13;西1:5;提后2:15)。 神所拣选的初熟的果子,即重生的信徒,没有任何理由向试探屈服。他必须学会抵挡其致命的攻击力,否则,他的生命将永远无法达到神对其光明儿女(弗5:8;帖前5:5)所要求的那般成熟。 (四)在神的真理中得安息(1:19-27) 最终,面对试炼与抵挡试探的关键,在于人对神的道的回应。对神的道的接受、回应和顺从,对灵命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人必须接受、活出并忠于神的道。 1.对真道的接受(1:19-21) 1:19-20 雅各再度与他的读者认同:我亲爱的弟兄们。接着,他清楚表明接下来要说的话极其重要:“注意”(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或作“要知道这事”,iste)。接着是三个命令: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当然,在争论时,听而不言的那一方往往不易动怒(参3:1-12)。怒气并不能“带来神所要的公义生活”(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成就神的义),而教训人过公义的生活正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1:21 因此,必须除掉或脱去一切的污秽(ryparian,新约中仅在此处使用该词;参2:2中的rypara,“肮脏的”)和盈余的邪恶,并“谦卑地”(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存温柔的心;直译为“温顺地”)领受那所栽种的道。“栽种的”(emphyton,新约仅在此处使用该词)与“嫁接的”形成对比。这道根植于灵魂的沃土,是从里面长出来的。这就是那能救你们的神的道。 2.对真道的回应(1:22-25) 1:22 然而,单单接受神的道是不够的;人必须以主动的顺从来回应这道。这条命令十分清楚: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我们必须“变成”或“持续地变成”(ginesthe)行道者,而非仅做听道者。越来越多的人对证道浅尝辄止,他们好像无用的蜂鸟般,略略吸取一点某条教义的花蜜,便急匆匆地掠过,飞往另一条教义上去。其实,他们只是在自我欺哄而已。“欺哄”是从一个动词衍生而来,新约中该动词仅在此处和歌罗西书2章4节中出现过。paralogizomai的意思是“被错误的道理所欺骗”。这种欺骗的根源在于,他们以为自己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而事实上,听道只是开始而已。下面这个例子十分贴切地描绘出这班“坐而听道、却无行动”之人。 1:23-24 听道而不行道的人,就像人对着镜子匆匆一瞥自己本来的面目……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有趣的是,雅各在这个例子中引述的是一个男人(andri)。若是一个女人,大概她不会随便看看就罢了。即使看见自己有一点瑕疵,她也定会想尽办法来掩盖或矫正,而不会像这个男人那样,看见“自己本来的面目”(prosōpon tēs geneseōs),接着便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1:25 以神的道这面镜子来察看自身是一种责任。人必须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认真而持续地察看,并迅即做出回应,这便是属灵力量和灵命不断成熟的关键所在。“详细察看”这词(parakypsas)直译为“蹲下来”,目的在于能够近距离观察。 “使人自由之律法”这一表述似乎是一个悖论。律法似乎暗示着约束,因而没有自由。但神的律法却不是这样,他那全备的律法给人真正的自由。基督说:“遵守我的道……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1-32)。遵行神律例之人必会得着完全的自由,并且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3.对真道的顺从(1:26-27) 要接受真道并对这道的启示做出回应,就必须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致力于不断的顺从和持久的操练。 1:26 一个真正虔诚的人会通过节制自己的言语将其虔诚表明出来。“虔诚”(thrēskos)一词指的是外在的操守。这些外在礼仪上的行为,在人看来似乎值得赞扬;但若没有相应的自控,不勒住……舌头(关于这一主题,3:1-12将有更加详细的论述),那么这一切就都是虚的(mataios,“徒劳的、无结果的、无用的”)。这样的人便是欺哄自己的心(apatōn kardian heautou,直译为“误导或诱惑自己的心”;参1:22中表达“欺哄”的另一个词)。 1:27 清洁而没有玷污的虔诚,指的就是人的行为与品格都被规训,与神的道一致。希腊文的thrēskeia(虔诚)一词在新约中仅出现过四次,其中两次就是在这里(参西2:18;徒26:5)。显然,神看重的并非宗教仪式,而是正直的生活。 雅各概括了父神(参雅1:17中的“父”)所看重的品行:看顾……孤儿寡妇(指的是人的行为)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指的是人的品格)。“不沾染”译自aspilon一词,意思为“无玷污的”(参提前6:14;彼前1:19;彼后3:14),与道德上的污秽(雅1:21)形成对比。一个拥有神所喜悦的“虔诚”的信徒必定会帮助缺乏者,因此他是没有玷污的(直译为“纯净的、无污的”),并且保守自己“纯洁”(新国际译本,直译为清洁)。这里并非要对虔诚下一个定义,而是将其与那种单纯的崇拜行动和宗教仪式进行对比,这样的行为和仪式往往被人们冠以“敬虔”的美名。这里的目标仍然是成熟的基督徒生活及践行出来的圣洁。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第一步就是要凭信心站稳。一个人若是深深扎根在神的真理上,并且将这真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么试炼或试探便不能将他击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