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查经(8)圣灵带 领保罗归主二、外邦地区的归主(徒8:1-40)A. 历史背景(徒8:1-4)1. 司提反殉道后,有虔诚人(可能是司提反的亲友)将他埋葬,并捶胸痛哭(徒8:2),表示悲伤及抗议他的死是非法被处死的,因犹太传统(Mishna)不许人为“罪犯”哀哭的。 2. 司提反的证道顶多招致自身遇害,应不至于引起全教会遭受迫害,如今教会大受逼迫,主要因扫罗而起(徒8:3)。 3. 扫罗是犹太教中法利赛派的热心分子(加1:14;腓3:3-6),这教派也杀害耶稣基督。保罗身为基利家人(徒9:11),故必在耶路撒冷的基利家会堂聚会(徒6:9),并与司提反展开辩论,那时他绝不是充满圣灵之司提反的对手(徒6:10)。司提反的辩论是以耶稣是弥赛亚为主题,并宣告耶稣的来临后便取消犹太教之律法制度,这是严守律法的扫罗绝不能接纳的,他也不接受老师迦玛列的“容忍妥协路线”(徒5:34-39)。他认为拿撒勒派和犹太教派水火不容。对他来说,一个死而复活的弥赛亚是极其荒谬的教理(所以后来耶稣以复活的荣光折服他,9:3)。故此,他想若要保存犹太教,这“教会运动”必须扑灭;他不但乐见司提反被处死,还自告奋勇且不择手段地除灭“新派”,他. 所作所为,正应验了主的预言:约翰福音15章20节:“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约翰福音16章2节:“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4. 当时全教会大受迫害,除使徒外,其他信(徒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传道(8:1、4),正符合主先前的吩咐(徒1:8)。使徒留守教会也是为教会的生存著想,他们甘愿冒险将教会变成“地下式”的秘密聚会,不久风暴过后(扫罗信主,9:31),耶路撒冷教会再浮现,成为一个有力为主作见证的教会。 B. 腓利的见证(徒8:5-40)1. 在撒玛利亚(徒8:5-25)【8:5-8】腓利是使徒行传中首位被提名往外传福音的使者,他来到撒玛利亚城传道。多年前主曾禁止他们往撒玛利亚(太10:5),但如今圣灵却引领腓利将福音之门向他们打开。神又以“使徒的记号”印证腓利的权能,使他能多行神迹,不少人得医治及得救。 【8:9-13】城中有术士西门,此人心术不正,妄自尊大,以撒但的能力行骗多年,居民称他为“神的大能者”(或自称,显然他将自己比作神)。此时多. 人在腓利的传道下纷纷信主并接受洗礼,西门看见自己谋利的门路和愚民地位动摇,自己也与他人一般,信了且受了洗礼,并与腓利常在一起,此举可能有三个目的: (1)他不欲与自己以前的“门徒”失去联系。 (2)他对腓利的异能甚感兴趣。 (3)他意欲获得腓利的权能,好作自己的用途。 【8:14-17】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听到撒玛利亚福音工作异常兴旺,遂打发彼得与约翰前往视察究竟。 他们前来带著五个目的: (1)前来协助腓利的工作。 (2)前来给予“母会”的认可及祝福,让他们知道救恩是从犹太人而来,非如他们撒玛利亚人的传统,谓神将赐给他们一个与犹太人不同的弥赛亚(参约4:22、25)。 (3)使他们知道在基督里众人成为一体,此举可避免日后两地教会产生不同之信仰及敌对的关系。 (4)亦为了应验马太福音16章工9节的预言,彼得是用天国的钥匙向犹太人打开福音的门(徒2:14),也向外邦人(徒10:28)及半外邦人(如撒玛利亚人)打开。 (5)前来为新信徒祷告,求圣灵下降予他们。撒玛利亚信徒在接受主后还未有圣灵赐予,是使徒行传内一个过渡时期的特征,不会再发生在其他时代。今日信徒得救,即时蒙圣灵之洗,成为主的身体(林前12:13)。但这时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 本是世仇经年,故此神特别不即时给予他们圣灵,待耶路撒冷教会的代表领袖来到之后才赐予,好叫他们知道神接纳他们,如同接纳犹太信徒,大家同是主的身体。非说他们的洗礼是虚假的,故需使徒前来祷告坚定他们的信心。彼得、约翰亲眼看见圣灵降下,便深信不疑神亦向撒玛利亚人开恩了。 【8:18-25】西门目睹圣灵下降信徒身上(可能与2:2-3相若),愿出高价购买此本领(英文字simony,意“圣权买卖”由此而生),但神的恩典是白白赐予人的,人永不能用金钱购买神任何一件恩赐。彼得即时怒斥西门,共六点:(1)你灭亡罢(徒8:20)。 (2)神的道上无“分”(meris,意“伙伴”)、无“关”(k1eros,意“拣选”)(徒8:21上)。 (3)你“心术不正”(oukeutheia,意“不对”)(徒8:22下)。 (4)“正在苦胆之中”(徒8:23上)。 (5)“被罪捆绑”(徒8:23下)。 (6)当悔悟,求主赦免(徒8:22)。 但西门似乎只有惧怕,却无悔改之心(徒8:24),因西门只挂心灾祸降临,却不真诚向神认罪(参林后7:10的“没有后悔的懊悔”一语)。此事之后,彼得、约翰回母会去,顺便也在撒玛利亚多处传扬主道,因他们看见神真善待撒玛利亚人。 补注至于西门是否得救(徒8:13),简诠如下: (1)西门的信是假信,是为财利或权柄而信,非真诚的悔改之信。 (2)西门的水礼不能代表他的真信,他只随著水礼仪式而行事。 (3)8:20-21、23节的“怒斥”及22节的“劝告”指出他没有救恩,而彼得的责备是引用旧约责备不信者的话(申29:18、20)。 (4)雅各书2章14、19节可借用来解释西门没有得救。 (5)约翰福音2章23-25节及6章26、66节指出有人目睹神迹却只产生假信。 (6)早期教父如撒玛利亚人游斯丁记西门为一种诺斯底派异端的创始人,另一教父希律坡陀(Hippo1ytus)亦说西门是异教徒。 2. 在迦萨路上(徒8:26-40) 路加在众多腓利生平轶事中挑选太监归主的故事,旨在指出西门与此人的信是两个强烈的对比,同时亦指出神的恩典不限于巴勒斯坦地,乃普及全世界。 【8:26-39】太监归主这段经文异常宝贵,可从几个角度分析之: (1)8:26——奇妙的引导神的主权在人得救这事上异常奇妙,祂打发天使吩咐人传福音,要腓利往迦萨旷野路上去(从撒玛利. 亚至迦萨约五十哩路程)。据学者考究,往迦萨之路有二,一是沿海康庄大道,一是人迹罕至的旷野之路,但神竟然吩咐腓利取难舍易,神的旨意往往出人意外。 (2)8:27上——腓利的顺服腓利并没有因工作困难而裹足不前,亦没有舍不得放弃在撒玛利亚地那极蒙恩的工作。此外,26节的“向南走”(mesembrian)原文意“正午”(参22:6),表示此时乃在烈日之下,为神工作加上额外的流汗,但腓利并不计较,因“顺命胜于献祭”是他一生不变的座右铭。 (3)8:27下-28——一个预备好的心在埃及南部,是在埃提阿伯国(今苏丹)女王“干大基”(是王位称号,如法老,非人名)手下的财政部长,刚从耶路撒冷礼拜回来,在路上捧读以赛亚书。 此人是位热心追求认识神的外邦人,因埃提阿伯以太阳神为国神,不知何故他竟然向往犹太教的神,亦找机会往犹太教中心——耶路撒冷去寻找这神。 他重价买了一部以赛亚经卷,在回程时勤读。据称,朗读宗教经卷是古人对该宗教表示虔敬。 (4)8:29-35圣灵的引导圣灵引导腓利与太监会面,倾谈之下,腓利发现太监对以赛亚书53章7-8节的话,异常困惑,可能在耶路撒冷时,有人向他解说那段经文是指以色列国,或指以赛亚先知,或指弥赛亚。太监不知其义,. 腓利便向他传起福音来,包括水礼的意义。 (5)8:36-39——真诚的信主在路上看到水多之处,太监主动要求受洗。37节虽不在较古的古卷里,然而却代表了当时的情况。于是在圣灵的引导下,一件奇妙的事随即发生: ①信心的宣告(徒8:36)从太监的话反映他对神已有足够的信心。 ②口里承认(徒8:37)此言成为后来信徒受洗时的信仰问答公式言词。 ③欢喜走路(徒8:39)喜乐是真诚信主后而有的自然心态。 【8:39-40】腓利与太监从水中上来,神将腓利“提去”(herpasen,与帖前4:16的“被提”是同字)。这是神给太监全队人员所作的一个见证,使福音在埃提阿伯能够开展。神将腓利立刻提走,免得他被太监封作大官;他到处传扬福音,远比作大官好得多。腓利则在非利士五大城市之一的亚实突(此处译“亚锁都”,其他四城分别为迦萨、亚实矶仑、伊革仑、迦得),此城离迦萨约二十哩。腓利“走遍那一带地方”(徒8:40),包括约帕与吕大,所以他亦为彼得的事奉作了铺路工夫(参9:32、36),最后定居在该撒利亚(另参21:9),距迦萨四十哩外。 据教父爱任纽记,此太监后来也献身传道,在埃提阿伯一带极负盛名。 三、外邦使者的预备(徒9:1-30)A. 扫罗归主(徒9:1-25)保罗的归主是基督教里一件轰动的历史,没有他的信主,整个教会史也要重写。保罗的归主再次说明一件事实,无论人心多么刚硬,只要有圣灵的工作,再坚硬的心也会被击破。 【9:1-2】接续8章3节所言,扫罗对教会极其忿怒,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及凶杀的话(徒9:1)。扫罗这性情与温和的老师迦玛列南辕北辙,听到远在大马色有不少信徒聚集,他求大祭司该亚法(AD18-37)给予特权,将他们逮捕,缉拿归案。2节的“文书”只是礼貌上的往来公函,为协助调查之用,没有法律权力的约定,因此时大马色臣服在拿巴提(Nabatean)王朝下,非属罗马国监管。 大马色,这个古敍利亚国首都,今属Nabatean王亚哩达第四世管辖(9BC-AD40;参林后11:32),罗马还未辖制他们。城中不少犹太人(约瑟夫记在AD66犹太人第一次反叛罗马时,在大马色约有一万至一万八千犹太人被杀),故会堂不少,甚多信徒在这“过渡时期”过著“教会生活”及“会堂生活”,故这些会堂是“蕴藏”信徒的地方。 【9:3-9】在将近城时,扫罗突被天上大光照射,致目眩而仆倒在地,同行者只听到声音,却见不到人(徒9:7),只有扫罗看见荣耀的主向他显现(9:17、27,22:14,26:16;林前9:1,15:8),主质问他为何逼迫祂(代表教会)。此时,扫罗顿然大悟,原来他所逼迫、教会所信的主耶稣就是他毕生追求的弥赛亚。扫罗从地上爬起,被人牵手带至城中,三日茶饭不思,反覆思索在路上所发生的事(参9:8-9),结果他后来自己作见证:提摩太前书1章13-17节:“我从前是亵渎(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作的。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永世的君王,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9:10-19上】在大马色城中,神向一名虔诚人亚拿尼亚显现(参22:12),他可能是大马色教会的领袖。在异象中,神要他膏抹扫罗(徒9:10-12)。虽亚拿尼亚表示困惑,但神答说保罗是神拣选的器皿(徒9:13-16)。 终于亚拿尼亚与扫罗见面,并将神的使命转交与他,又使他被圣灵充满。自此,扫罗的生命是一个圣灵约束改造过的生命,先前对教会的仇恨变成了热爱,自负自义变成了温柔谦顺。 扫罗双眼立时重见光明,表示神对他的悦纳,他亦即时受洗,表示他对神矢志不渝的奉献。 【9:19下-22】改变后的生命是喜欢与其他信徒交往的(参约壹3:14),扫罗也不例外,随即他在各会堂传讲耶稣是基督。这位本要在会堂捉拿基督徒的人,如今转变成为基督教的辩护者,使“友”、“敌”皆大大惊奇。 【9:23-25】23节的“过了好些日子”乃是加拉太书1章17-18节的三年时间,此时扫罗在阿拉伯(在大马色附近的拿巴提Nabatean境内)沉思、预备,整理自己对神的领悟。W. Wiersbe说这是扫罗的“西乃山”(像摩西)经历。三年后回到大马色再传耶稣是基督,因此犹太人商议要杀害他,但他的门徒用巧计助他脱险(参林后11:32)。 B. 扫罗逃难(徒9:26-30)【9:26-29】扫罗逃难至耶路撒冷,在路上思潮的起伏,令人感慨万千。可是在耶路撒冷城,门徒以为他是披上羊皮的豺狼,不欲与他结交(徒9:26的“想”字是不定式时态,表示不停地尝试),惟有巴拿巴为他说项(徒9:27),扫罗终能在耶路撒冷自由传道,秉承司提反的遗志,尤以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为对象。但先前的朋友今却转为仇敌,并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 【9:30】据加拉太书1章18节所记,这次扫罗在耶路撒冷只逗留十五日,现今他生命有危,门徒将他送出险地,直至该撒利亚。后他迳自回大数去,此一去又约七年(参11:25-26)。据加拉太书1章21节记,此次保罗前往敍利亚及基利家境内传道,故此使徒行传15章23节所提及在敍利亚和基利家等地的教会,可能是此时创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