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像主,救助困苦?(诗篇35默想5) 经文:“我的心必靠耶和华快乐,靠他的救恩高兴。我的骨头都要说:‘耶和华啊,谁能像你,救护困苦人脱离那比他强壮的,救护困苦穷乏人脱离那抢夺他的?’ ”(诗篇35:9-10) 依据James M Boyce的观察,整篇诗从结构的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 战场(4-10节);2. 法庭(11-18节);3. 拯救(19-25节)。而1-3节为引导诗,最后26-28节则是结论。 大卫在诗篇35篇中先用了三节引导诗,祈求神为他做两件事,他勾勒出了两个场面,一是在法庭上。庭审在进行中,凶恶的见证人作假见证陷害自己,于是他求告神帮助他,成为自己的辩护律师,“耶和华啊,与我相争的,求你与他们相争”(1节)。其中的第二个“相争”一词的希伯来文原意有争辩,辩屈或申冤的意思。第二个场面则是在战场上:“与我相战的,求你与他们相战”(1节a)。此处的“相战”,原文有争战,攻打,打仗的意思。 在引导诗1-3节之后的4-10节,作者就开始进入战场场景(4-8节)。在短短的五节经文中,大卫用了7个“愿”字。"愿"字在原文中表达的是一种恳求和期望的含义,是大卫向神祈求的一种方式。它带有一种祈愿的语气,希望神能够帮助他赢得这场征战。这种表达方式在诗篇中常见,用来表达诗人对神的信靠和对神作为的期待。 大卫一生戎马倥偬,要么是在为神的名征战,如当非利士军队进犯以色列时,有一个迦特人歌利亚,是一个巨人,向着以色列军队骂阵讨战。牧童大卫听到了,就说,“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竟敢向永生 神的军队骂阵吗?”于是向以色列军队的统帅扫罗王请战。面对巨人歌利亚,大卫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 神”(撒母耳记上17:45)。于是。用机弦甩石杀死歌利亚,打败了非利士军队。 但大卫一生更多时间是在躲避仇敌的追杀。例如在大卫英勇地杀死了歌利亚,并击退非利士军队的进犯,“以色列众妇女舞蹈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 扫罗王听了心中十分不悦,对大卫萌生杀机,设计杀害大卫,后又带领军队追杀。大卫虽有机会除掉扫罗王,但他却以德报怨,他说,”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撒母耳记上24:6)。所以面对与仇敌相战,大卫只在祷告中祈求神的帮助,因为他相信,”耶和华必照各人的公义诚实报应他“(撒母耳记上26:33),主必”救护困苦人脱离那比他强壮的,救护困苦穷乏人脱离那抢夺他的“(诗篇3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