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求七愿,咒诅仇敌(诗篇35默想2) 文:“耶和华啊,与我相争的,求你与他们相争;与我相战的,求你与他们相战。拿着大小的盾牌,起来帮助我!”(诗篇35:1-2) 诗篇35篇属于诗篇中的“咒诅诗”。因一些诗篇的章节中包含有咒诅的内容,所以这类诗被成称为“咒诅诗”,诗篇150篇中咒诅诗共有18篇,涉及386节经文,其中有65节经文语气较重。罗马书12:14经文说,“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因此,怎样理解包括诗篇35篇在内的咒诅诗,是很多圣经学者探讨的题目。 诗篇35篇一开始,就有“三求”和“七愿”,这些求和愿带有些咒诅的因素。 1.求主与他们相争; 2.求主与他们相战(1节,“他们”可能是指亚吉手下的非利士人,撒上28、29章); 3.求主对我的魂(原文无灵字,英文“say unto my soul”KJV)说,“我是拯救你的”(3节)。后来又有“七愿”: 1.“愿那寻索我命的,蒙羞受辱”; 2.“愿那谋害我的,退后羞愧”(4节); 3.“愿他们像风前的糠”(5节); 4.“愿他们的道路又暗又滑”(6节); 5.“愿灾祸忽然临到他身上”; 6.“愿他暗设的网缠住自己”; 7.“愿他落在其中遭灾祸”(8节)。 这里两次提及主的使者(5节、6节),要赶逐以及追赶仇敌。因为他们暗设网罗无故挖坑,企图陷害大卫,可是大卫相信天使保护他、帮助他,正如诗篇34篇曾说,“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诗篇34:7)。大卫这样咒诅的“求”与“愿”,似乎与新约中的“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和“不要为自己申冤”(罗12:19)不甚符合。其实在旧约中也有类似的经文,如“不可报仇,......却要爱人如己”(利未记19:18)。 那如何正确理解诗篇中的咒诅诗呢?圣经学者的看法是: 1.要分辨这些咒诅诗篇的作者是渴求神的公义得到彰显,恶人受到审判; 2.明白这些咒诅诗篇代表了耶稣救恩实现之前人们的态度,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等; 我们活在今天恩典时代的基督徒,要常用主的话语省察我们的心:“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3-44)。总之是“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