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在马其顿一带(徒20:1-2上)早在19章21节保罗便决定往马其顿去探望以前的教会,乱定以后,保罗视此时适合前往,于是在劝勉门徒后他便启程。据哥林多后书1章1节记,这时提摩太已从哥林多回到马其顿,而哥林多后书2章12节记述保罗似乎从马其顿到访特罗亚,期望在那里等候提多从哥林多回来的消息,在等不及时,便迳回马其顿去(可能是腓立比)。 不久提多来到,保罗获得哥林多教会的好消息,大得安慰(林后7:6、13-15),遂写就哥林多后书,交提多带回,提醒教会将“慈善捐”筹备好,以便汇交耶路撒冷(参林后8:6、16、23,12:18)。提多在新约共提及十二次,在使徒行传却未提及,可见路加撰著使徒行传时因篇幅有限,许多杰出人物未被纳入,只择而记述之。保罗接著来到马其顿,走遍马其顿一带,包括腓立比、庇哩亚,帖撒罗尼迦等重镇。亚居拉夫妇可能亦在此时回罗马(参罗16:3),可能为接待及筹备保罗不日之来临(参19:21)。路加没说他们在此逗留多久,但据罗马书15章19节及提摩太后书的资料显示,保罗可能趁此机会将福音传至以利哩古去(参罗15:19),又因挞马太是在以利哩古之南部,后来提多前往该处布道,显然是作些“跟进扶立”的工作116。D. 在亚该亚一带(徒20:2下-3)由马其顿南下到希腊省,最可能是到访哥林多城,在此地停留了三个月(参林前16:6),保罗写成罗马书,交女执事非比带去(罗16:1)。正当等待返回敍利亚(安提阿)时,保罗获悉有人欲陷害他的性命,于是放弃走水路,改由陆路北上,转回马其顿。作者未解释保罗如何获知杀害他的计谋,但这应验多年前神在哥林多给他的应许(参18:10)。这原计划的改变使保罗不能如期在逾越节前回到耶路撒冷,最早乃在五旬节时(参20:16)。三、回程行踪(徒20:4-21:17)A. 回程的同伴(徒20:4-5)此次保罗回程路上的同伴众多,除作者外(“我们”,20:5)共有七人,他们分别来自庇哩亚、帖撒罗尼迦、路司得、特庇、亚西亚(可能是以弗所)。不少学者解释腓立比及哥林多两地未派代表随保罗前往耶路撒冷:腓立比是以路加作代表,哥林多以保罗为代表(因保罗解决了他们教会内的纷争)。(I. H. Marshall) 同工们之背景: 1. 所巴特:代表庇哩亚教会,可能与罗马书16章21节的所西巴德是同一人。 2. 亚里达古:帖撒罗尼迦教会代表,随保罗上耶路撒冷及坐船到罗马(徒27:2),直至在罗马监牢里(西4:10;门24节)。 3. 西公都:帖撒罗尼迦教会人,名意“老二”。 4. 该犹:特庇教会人,名意“喜乐”。新约有四人名该犹(马其顿人,19:29。哥林多人,罗16:23;林前1:14。以弗所人,约叁1节)。 5. 提摩太:路司得教会人,是保罗的属灵儿子及好同工。 6. 推基古:亚西亚教会代表,名意“幸运”,是保罗多封书信的携信人(弗、西、门),曾往革哩底顶替提多牧会(多3:12),亦曾往以弗所代替提摩太(提后4:12)。 7. 特罗非摩:以弗所教会人,随保罗回耶路撒冷,被人误会与保罗上圣殿,污秽圣地,引起骚动(徒21:29)。保罗在罗马被释放后,特罗非摩随行,因病留在米利都(提后4:20)。 8. 路加:腓立比教会人,虽未提名,但从“我们”一词可见他一直同行。 B. 回程的路线(徒20:6-21:17)1. 从希腊至特罗亚(徒20:6-12) 保罗改由水路北上马其顿的腓立比,过了除酵节(即逾越节后一日)由那里开船,五天后(逆风,16:11圣灵的轨迹-使徒行传诠释156记上次行程只用二天)来到亚西亚的特罗亚。在这里保罗旧地重游,在、此地他曾领受了那“马其顿的异象”,才有第二及第三次的西征伟绩。在此处他逗留了七天(可能船期有误,故多留数天),亦可能故意过了主日后才启程。当夜聚集时,保罗详述主恩,会众中一“少年人”(徒20:9用“少年人”neanias, 年纪由二十四至四十岁;20:12用“童子”pais, 年龄由八至十四岁)睡著了,由三楼跌下致死。保罗以旧约以利沙先知行神迹的方式,使那少年复活过来(参王下4:32-35),此事迹使人坚信不疑。 2、从亚朔至米利都(徒20:13-38) 亚朔离开特罗亚只二十哩,保罗弃舟改步行,而其他人则仍以水路前往,可能他欲留下多探望犹推古一家。在亚朔他与同工会合,取水路直趋三十哩外的米利都,路经米推利尼(1esbos岛的首邑,抒情诗人A1caaeus[620-580BC”及Sappho[600BC】的故里)、基阿[诗人荷马出生地)、撒摩[希腊殖民地、数学家Pythagoras出生地】),但故意越过以弗所(徒20:14-16),主因: (1)恐防难“脱身”,赶不及回耶路撒冷; (2)反对党仍在,容易被缠上118。在米利都(是个海运卸货站),保罗反打发人前往邀请三十哩外的以弗所教会长老前来会面(徒20:17)。保罗这篇语重心长、呕心沥血的劝勉是书中的第四讲,充满保罗对神、对人、对教会的爱,分二部分,一部分自述事奉心志(徒20:18-27);另一部分劝勉教会领袖当如何事奉神(徒20:28-35)。 前部再分八点: (1)始终如一(徒20:18); (2)凡事谦卑(徒20:19上;弗4:2); (3)不怕试炼(徒20:19下); (4)没有避讳(徒20:20上); (5)随处教导(徒20:20下;提后4:2,如在推喇奴学房及家庭教会); (6)不分对象(徒20:21); (7)不怕危险(徒20:22); (8)忠于所托(徒20:23-27);这一连串的心志,E. F. Harrison称之为“使徒的醒觉”(aposto1ic consciousness)119。 后部可分四点: (1)谨慎自己为监督的身分(徒20:28上;参提前4:15); (2)谨慎牧养的职责(徒20:28下;弗4:11); (3)记念自己事奉神的模式(徒20:31-35上),这模式有三层劝勉(忠心恒久的劝戒,20:31;以神道建立信徒,20:32;在金钱上清洁,20:33-35上),乃因假先知、假师傅到处传讲悖谬的话,所以要异常谨慎; (4)多实行施与的功课(徒20:35下)。 保罗这番临别赠言,与主耶稣临别赠言的“楼房论谈”极为相似,兹引表代述:
| 楼房论谈(约13-16章) | 米利都论谈(徒20章) | 分离在即 | 13:33,16:28 | 20:25 | 学习榜样 | 13:34,15:12、18、20、24 | 20:18-21、27、31、33-35 | 道能建立 | 15:7 | 20:32 | 强调圣灵 | 14:16、26,15:26-27 | 20:23、28 |
保罗这席话实感人肺腑,随之跪下祷告,将爱神的心维系起来。但保罗必要回耶路撒冷去,完成母会之托付,虽然他知道这次回去危险难免(徒20:23),但为了忠于所托,他连自己的性命也不顾惜,愿意为主摆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