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当抗日战争进行到第七个年头,各方政治力量即将面临重新洗牌时,中国迎来了明朝灭亡的300周年纪念日,当时中国的内外政治环境是刚刚把满清外族统治推翻不久,新的外族又打到了家门口,局势和明朝末年竟然有点相像--既有类似崇祯的蒋介石,又有类似李自成的毛泽东,还有类似吴三桂的汪精卫,以及和满清相类似的日本人。 善于做宣传工作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左派文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于是乔冠华翦伯赞专程去拜访郭沫若,几个一商量决定由郭沫若执笔写一篇讽喻时事的纪念文章。 一个月后,一篇名为《甲申三百年祭》的长文刊登在重庆的 新华日报上。这篇文章所产生的时事效应和政治影响是少有的可比的,但是学术价值如何就难说了,可能算是郭老史论文章中水平比较一般的吧。 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主要说了两件事,明朝的灭亡,和大顺朝的灭亡。明朝的灭亡郭沫若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天灾和人祸。这本来也不是什么新奇的见解,不过按郭沫若的说法,明朝的灭亡除了人为的因素外,崇祯的运气太坏也是个重要原因。 大顺国的兴起,郭沫若则认为主要是因为一个叫“李公子“的“杞县举人李信”的加入,“农民革命运动才走上了正轨“,而它的灭亡,则是因为后来李自成没有听李岩的劝告,反而冤杀了他。 郭沫若这样说除了有他个人偏好和针砭时政的需要外,也有一定的依据。 事实究竟如何呢。这得先从李岩的身世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