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圣经出埃及记3:14a,"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英文的“自有永有”是“I am that I am", 永远的现在时。中文翻译得很好,就是说:一,它不是从别的生来的;二,它不会消失。 但是道家是不承认有这样一个自有永有的神的存在的。道家的永恒概念是”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老子》第十四章 万物生于无又复归于无,这就是道德经所告诉我们的关于”无“的一切。至于“无”和“有”之间是怎么过渡的,道德经没有说,我们也无从知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明性原则假设这个由有到无的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极限过程,而在这个通向极限”无“的过程中的“有”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太有”。 很显然,道家的道,就是这样一个”太有“,而基督教的上帝则是另外一个‘太有”,而且对于道德经来说,道这个太有要比上帝这个太有更太有。有例为证: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四十章 类似地,不难验证,佛家的“空”和儒家的“性”也是这样的太有,它们都是道家没门通向终极的太玄阶梯,由它们和道家终极概念“无”的距离可以构成这样一个递归数列,即儒家的性,基督教的道(三位一体神),道家的道,佛家的空。 它们就象路标一样在道家没门的攀援路径上闪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