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传”小时候看过,比较烂,好些口水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比如什么“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如果真听他的,那偶们都成杨佳,或者卢刚了。但还有一句话,印象更深,“万两黄金容易得,一个知己最难求”,当时感觉丫太夸张了。
直到生活过了这么多年,现在才算有点体会这句话的味道了。
好像有个说法,就是说老外可能文质彬彬,但想和他们深交几无可能。这里显然和文化差别有关。也容易以为老外没有朋友,但一到圣诞节,丫们的贺卡可是一大堆。。。当然,贺卡未必是真正的朋友,但无论如何,老中未必比老外有更多的朋友。
朋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根说了,朋友可以让快乐加倍,痛苦减半。但是,与幸灾乐祸的中国人幽默对应,弄不好,快乐没有加倍,痛苦倒是加倍了。
中国人的,三大,或者四大人生快事之一是:千里他乡遇知音。提到了如此高度,相信培根也要昏倒了,但培根确乎说了,没有朋友人生是灰暗的。然其实哪里夸张了呢?!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以前国人出国的不多,在海外有些地方不容易碰见国人,有人好不容易见到一个,说是激动的泪如雨下。偶看见好文章,丫的,对了!一拍桌子,当时就断了。也是一样道理。千里他乡变成万里网上了。快乐的本质,幸福的本质,是精神层面的。物质方面,有时候其实是为了避免痛苦。
但现在到处国人,见到了,别说激动,有时候躲都来不及。如果你好容易有一次见工机会,跑出来一个中国人,“完了,完了!”,你暗暗叫着。如果跑出来一个中国女人,那你更完蛋了。进了公司呢,如果是有华人,那你也一定是要完蛋了---不把你排挤走,丫们好像就没有安全感。如果有中国女人,那更不行了,丫们一呼百应,丫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捏死你,哪怕你有孙悟空的本事。
当然这些和朋友其实不搭边,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饭碗,不得不对你上下其手。不能责怪。
扯远了,但总之,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海外交朋友比国内更难。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别说朋友,来往的大体难免是情况相似的。如果是单身的,会被有老婆的排斥。如果是潦倒人士,根本没有可能和成功人士深交。文化当然也是一个因素,比如像偶一个不甚看得上老外的,碰到一个华人,丫对国内来的极力看扁,认为:出国时间越短的越垃圾,老外文化越少的越垃圾。当然丫有他的道理,但这个看法和偶有相反之处,所以顿时感到了是一种文化的死敌---这是比政治看法相反还要可怕的。
当然,政治看法不同也很致命,或许更致命。有个朋友很投机的,各方面也很欣赏,但一次,偶看贬占中,丫看好,当偶说出自己看法后,丫顿时恶言相加,这个感觉,也不比吃了个蟑螂好过多少。。。结果可知。朋友之交,还必须保持距离,避免误会。如果家人,恶言相加,可能无妨,如果实在密友,恶言相加,可能算忠言逆耳。但这个分寸,极难掌握,还是小心为妙,因为一旦崩了,可能就覆水难收了。
这不奇怪,有些人,为了红楼梦里,到底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闹掰了(智力测试:猜猜偶喜欢哪个?)。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这是瞎掰。因为,淡如水也很难。而且偶更想做小人。照这个说法,华人之间没有小人,都是君子了,因为哪里看到有什么甜如蜜的呢?
来了,来了,有甜如蜜的,但那是同性恋。只要是恋,当然蜜,小蜜,闺蜜。。。闺蜜倒不是恋,更不是同性恋。。。那怎么说呢?因为小人哪。怎么小人了?“维女子与小人为。。。”,啊哟,捅了马蜂窝!来了,快跑!
但反正爷们间没有蜜。同性恋除外。爷们间叫发小。这里有几个概念:
1)国内国内,跑国外,没有哪个有发小的。
2)黑社会国内。
3)北佬概念,南蛮没那么抱团和团结。
4)从小认识的,老了没戏。闺蜜则是今天认识了,都可能是,虽然她们闹翻也容易一点。
女人有男闺蜜,男人没有女发小。因为男人气量比较大,比较愿意付出。其实呢,是男人比较贱啦。
说到北佬,偶的个人感觉是:北佬比南蛮好交朋友一点,虽然只是一点,不多。比如,偶和北京人相处交友的不少,和上海则要难一些。北方人豪爽,喜欢拍胸脯:哥们,包了!但其实水分也大。上海人可能不包,到时候可能更实在。但现在,特别是海外华人人情淡漠,如果能乱拍胸脯,也是弥足可贵了。
“朋友是老的好。”但真相是:新朋友交不到了。以前有个19岁的女孩子写信说:现在怎么交朋友这么难哪,以前很容易啊。。。为什么呢?因为你19岁啊,老了!老吗,说话声音还是像黄莺一样嫩呢。。。但什么都是相对的,19岁,相对于14,5岁,就是老多了,至少在交朋友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小学生,中学生,交朋友很容易,大学生,就难很多。这个女孩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出了感叹。
为什么?因为你到了可以,甚至是应该交异性朋友的年纪啊。当然,什么都是相对的,19岁,总比29岁强很多,29,比39又要强很多,都是王小二过年。妳可以交闺蜜,到年纪大了,呵呵,就是嫩到刘晓庆,你叫她交个闺蜜试试?
如果从比较高的层次看,其实,交朋友是一种心理变态,就像养宠物一样,当然,它们变态的要点不同。就是说,空前绝后的培根其实都是说错了。但是其实也未必,因为培根只是针对一般的情况,一般的人们而言,所以他没有说错。当然,说心理变态可能过于严重了,说心理需要可能更合适一点。
因为你去看,有两个要点:
1)越是心理薄弱的朋友,越需要朋友,或者心理照顾和关心。当然广义说,没有一个人,或者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心理足够坚强的,任何人都一样。但,程度,可以有很大不同。
2)你去看,越是心理狭隘的朋友,找朋友的速度,都是惊人的。不奇怪,因为没有朋友,或者他不耐烦交朋友,心理上这方面的压力其实要大很多,所以,交朋友,结成二人帮的需求必定特别迫切。结婚,交朋友,通常,心理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更大。
当然我们每个人不同程度,心理都是脆弱的,狭隘的。这应该算正常。反过来的阳春白雪,才叫反常。所以,最好不要把找朋友和找老婆当一回事。如果上帝眷顾,比如鲁迅,算他运气。一般人只能将两者分离,比如陈独秀,就很现实。。。反过来,金岳霖(顺便说一句,我很喜欢这个仁兄),就是一根筋,林微因,哪里有呢?
所以,闹到最后,大家都只有一个朋友了,就是。。。呵呵。如果单身,则一个都没有,比如,。呵呵。现实是,一旦两人世界,几乎所有人都缩到乌龟壳里了。当然,少数豪爽的北佬可能例外,“老婆,哥们来啦,拿酒来!”
但这样的传统好汉越来越少了,丫赚的什么破钱啊?可以这么财大气粗么?但上海人呢?“妻管严,妻管严”,装个样子都不可能了。成龙例外,但丫是外面彩旗飘飘。。。只能算混账老公。
那么家人呢,不能成为朋友么?不能。因为华人家人关系,通常是东西风关系,一个全对,一个全错。比如对63,领导全对。这种关系,是朋友相处的最大犯忌,别说知己了。
其实只有这样一种人可以有朋友,甚至很多朋友,那就是成功人士,但这样的成功朋友,一般人可能百中无一。比如演艺界,企业界,。。。政界。。。都必然有一帮,一圈,当然现在流行的微信---但这算什么呢?一般人则差远了,你能闯进什么富人俱乐部么?然而,有几个算知己呢?惺惺惜惺惺?结帮?精神互助会?俱乐部朋友,不能算知己朋友。
就是孔老夫子,也没有成功啊,参加的了俱乐部么?丫有弟子三千,知己呢?“有朋友自远方来。。。”,但,哪个知己呢?一个也没有么。
交友的水平一定是要差不多的,所以,越是高层次的,越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老毛有朋友吗?没有,不可能有。知己有一个,就是偶了,可能还有倒霉鬼薄熙来。“泰山崩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夫子临走之前发出了感叹,或者说悲叹。书上说”贡子不解“,贡子,已经是孔子当时最出色的弟子了,尚且如此,没有一个弟子可能达到能和孔子交友的水平。夫子悲叹的,不是要走了,而是悲叹自己这辈子,没有知己,没有人能理解他!呜呼!偶如果能够超越,偶第一件事情就是。。。你懂的。
“万两黄金容易得,一个朋友最难求”。与我们,两个都难。如果必须选择,我们宁肯舍弃。。。现在,为了一栋千两的房子,家人没几个没有变成乌眼鸡的,千两如此,岂谈万两,家人如此,岂谈朋友。
等到有万两黄金,是不是‘朋友’全冒出来了呢?至少,俱乐部偶可以参加了?哪个是知己呢?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