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出現過千姿百態的文化浪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生
存漣漪。她們伴隨着主流,此起彼伏,忽而枝渠遍野,終又洶湧磅礴,一泄千里,
勇猛向前。坐在這個的河邊,有一位德國的哲學老人,名叫黑格爾。他在娓娓地講
述人類的歷史... 後代人在似懂非懂中,記住了他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從哇哇墜
地到皋首窮經的心智成熟過程;一個民族從茹毛飲血到知書識理的 文化發展變遷;
整個人類從野蠻狀態到文明階段的漫長過渡,其歷史發展過程是一 致的。
哲學是文化的精髓,哲學的深邃是一切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的競爭,只在哲學上
一論高下即可。世界之所以有今天,西方文化無疑是主流。而在西方文化中,又以
歐洲哲學執牛角,其深邃更令其餘世界瞠目。 在歐洲哲學史上,先有蘇格拉底開
哲學先河 - 提出問題。繼有柏拉圖等輩開拓“先 驗”之境,再有亞理士多德及類
廣澆“經驗”大地,才有公理系統提出,直至迦歷 略將數學與公理結合,開啟科學
殿堂的大門。從此,人類文明發展日新月異,一發 不可收拾,此是後話(人文與商
業的影響不在此文討論之內)。 到歐洲近代,柏拉圖等輩開拓“先驗”哲學,經過
康德時空兩把劍的錘鍊,到黑格 耳的先驗“理性”,正式登上了唯心主義登峰造極
的寶座。當然,此後到今的哲學 發展,多傾向實證與驗證 - 這是因為理論已經完
成,到了“快出成果”的時期。
哲學上的“決定論”與“非決定論”之爭,潛移默化影響着世界不同文化的競爭與
其價值的判斷。正像本質與現象是一個事物的2個方面,決定論與非決定論也是如
此。 想想一個人成長過程,是不是感性在前,理性在後?同理用於一個民族的文化
的發 展。是不是落後部落人群更多地依賴自然而求生存,先進的民族更多地依賴科
學, 文明促發展?這正是“感性”階段,“理性”階段,“理性主導感性”的三個
階段 (不幸又落入黑格耳著名的三段論中)。 如果承認以上論,下一步,就可以討
論一個民族的文化是處在這三個階段中哪一個 時期,這個時期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目前,中國文化還處在“感性文化”發展階段,而西方文化則已進入“理性文化”
的階段。 感性文化的定義: 一種文化可以被稱其為處於感性階段,當且僅當它的
主要領域發展(上層建築,意識 形態)是:具體發展在先,理論不存在,或只有零星
的理論火花,浮淺零散 - 這些 理論的萌芽只起在後補充其文化的具體發展作用。
理性文化的定義: 一種文化可以被稱其為進入到理性階段,當且僅當它的主要領
域發展(上層建築,意 識形態)是:其文化中的理論體系形成在先,深刻而廣泛,文
化的具體發展受其理論 的指導。
根據理性文化與感性文化的定義,我來扼要地比較這二種階段的不同文化中,上層
建築,意識形態部分的以下幾個主要領域: 宗教信仰的比較 宗教信仰是什麼?宗
教信仰真有必要嗎?不回答這兩個問題,無以展開有關宗教信 仰的討論。 欲問宗
教信仰是什麼,不得不涉及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人,是什麼?我對“人”的 定義是:
人 - 載着靈性的種子,從動物世界駛向上帝天國的軀殼。 宗教信仰,是撫育人類
靈性最終融於上帝天國的美麗天使。 嬰兒對於母親的需要,為生存之必須;金婚夫
婦對老伴的需要,主要是心理和行動 的伴隨。唯有“美”,是人生旅程中,生命正
值日月中天時,的強烈追求。宗教信 仰就是這一美麗天使的化身。 所以,一個人
越文明,他/她的靈性的種子,在其生命的路途中,已長成參天大樹。 當軀殼駛到
上帝天國的時候,它已使其源於生存的軀殼蛻下,則此人離上帝就越近。 反之,一
個人越野蠻,他/她的靈性的種子,當軀殼駛到上帝天國的時候,已經乾癟, 只與
其枯萎的軀殼一同被上帝所遺忘。 宗教信仰這一天使,在她的美麗中,更帶有放射
出智慧的光寰。 在西方這一理性文化中,其宗教信仰是一理論體系,具有完整,深
刻的特徵。
例如 在美國,它的立國基礎基督教,有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系統結構,神
為無 形,只在心中,神諭通過聖子傳布,等等。從理論上滿足民眾對無限宇宙的心
靈探 索需求。其信徒視這些理論為心靈的歸宿,理想的寄託,真理的化身。這種理
念是 靈魂的至潔,至聖,至美的體現。高聳的教堂都是當地最好的建築,最好的石
料和 造型,好似聳立千年。不論男女老幼, 到教堂祈禱都是西裝革履,莊嚴肅穆。
不論 牧師還是聽眾,皆虔誠倍至,禮彬有加。當蠟香飄繞,聖歌緩起,人們仿佛置
身仙 境,醉心難返。此時此刻,人們脫離了塵世的煩惱,擺脫了金錢的誘惑,在聆
聽上 帝的聲音,反省人生的根本意義,生命之短促,宇宙之無窮,自己與神靈猶在
上天 合為一體。
當然, 理性化宗教信仰是完美無缺點嗎?顯然不是。理性的分析在任何領域都不可
推向極 端,都必須在感性作為最基本,最直觀的伴隨下展開,在宗教信仰中也是如
此。 推理的過程一般都是從概念,規則到判斷的邏輯思維過程。我們經常將概念等
同為 公理,然後由公理推導出定理或證明。殊不知,貌似公理的邏輯思維起點太多
了, 如果我們稍不小心,就會掉入陷阱。在理性文化中,個人的理性不能保證其公
理的 出發點絕對正確,進而也不能保證其達到的定理絕對正確 - 這就是理性需要
在感性 直觀的伴隨下同行。而理性段的這種可能謬誤,只有到文化發展的第三階段
“理性 指導感性的文化”時期,才能克服。 在宗教信仰中,理性階段的這種謬誤
表現為,人們完全不顧自己的感覺,直觀和常 識,而完全置自己的思維能力於錯誤
的理性思維之中。例如多年前,一度發生在亞馬 遜叢林中的一種宗教,導致900多
人的信徒集體自殺;幾年前,美國宗教團體與FBI火 並等,都則是這種現象的典型。
這種信仰理性狂熱到極端程度的現象,在感性文化占統治的中國,絕對不可能出現
這樣的宗教狂熱。中國的感性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卻有其自身另外的問題。
以理性文化對比中國的“感性文化”中,人們對宗教信仰態度,則完全是另外一種
情形。 在中國文化中,人們自古以來對超出眼,耳,嗅,舌,身5官之外的事情不
感性趣(這 幾天,許多網友已有非常精彩的論述),只對直接感覺到的事物有興趣,
至少從歷史 上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以後都是如此。 諸子百家的學說,多是討論一
些維護人倫和諧,社稷共存的問題 (孔子是典型),根 本沒有西方類似 METAPHYSICS
的概念。在南朝以後,印度的佛教在中國掘起,長驅 直入中原,一舉奪去了中國人
信仰的“半壁江山”。這不能不於中國文人學說的抱 殘守缺,零散貧乏,理論薄弱
有關。 中國的百姓,只是願拜有型之物 - 不論是菩薩還是關公。即使這種信仰,
也並不堅 固,更不用說虔誠了。多是有需要就拜,無需要就不拜(毛澤東語),可有
可無。處 於這種境地,菩薩還是關公的待遇自然不會好 - 多是村外的破廟裡。
中國的文人們,由於“地源政治學”的原因 (如果不與統治者周旋,其生存難保),
從來沒有脫離過考慮於現實利益無關的東西。朝朝夕夕,朝朝代代,周而復始。忙
忙碌碌,皆為利去;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上上下下,皆不如此。 總之,中國文
化中這種基於感性直觀的宗教信仰,或過於簡單,或過分神秘,一直 在這兩極輪換,
而從不入理性之門。客觀而論,它確實起到了維護社會生活穩定的 作用。但囿於其
本身的初級性質,更箝縛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使其無以震翮高飛。
讓我將西方理性文化中的科學精神,與中國感性文化下對科學的理解,的扼要比較。
科學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二部分組成。正像自然科學的基礎,建立在“自然”公
理系統(如亞理士多德的邏輯學,歐幾理得的幾何學等)並結合數學的使用之上,才
有後來牛頓的天體物理學等科學領域的創立;社會科學的基礎,也是建立在“社會
“公理系統的一系列出發點之上。例如,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今日“普世”
的價值觀 - “人,生而平等。”等概念的確立。直今,中國還基本上不理解什麼
是 科學精神,仍將對科學的理解,等同於對技術的理解。這種缺陷,只有在中國的
感 性文化,發展到理性文化階段後,才得以克服。
科學的定義:科學 - 當且僅當人們通過,先提出假設,再採用數學或邏輯的方法,
尋找自然和社會的內在規律的過程。 技術的定義:技術 - 當且僅當人們通過現有
知識或理論,將此用於某一現存領域, 更有效地完成此一已經存在的商業活動的方
法。 科學的發現,從哲學的角度說,多於“質”的產生有關, 既一新事物產生;
而技術,則 多是“量”的變化相連,既一舊有事物的改進和提高。 科學,是人類
文明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成就,因為,沒有科學,就沒有人類的今天。
人類社會的發展,如果從四大文明的最早期算起,直少也有近萬年的歷史,而人類
的科學活動,不過是近幾百年內所取得的成功。這種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標誌着,
以歐洲民族為代表的人類文明發展進程,已經進入了“理性文化的時代”。 如果
說東方文明以中國為代表,它主要是關心“人”之間的關係;中東阿拉伯國家 的伊
斯蘭教代表的文明,它主要是關心“人和天”的關係;而以基督教為代表的西 方文
明,它主要是關心“物”內在本身,和“物與人”的關係。很顯然,西方以基 督教
為代表的人類文明,或稱“物質文明”,成績最為輝煌。乃至世界的其餘文明, 近
百年來,無一不瞠呼其後,從近現代以來,一直在奮起直追。
科學精神的源泉,只在於要滿足於人類對物質世界的“好奇心”。科學精神的核心,
在於探討科學時,要不顧其他一切,要“科學至上”(science for science' sake).
奉科學精神,頗類似有中國出家人“脫離紅塵”的風範,僅目標不同而已,否則,
不能稱之以“科學家”。例如,中世紀時意大利著名的“日心學”創始人,布魯諾,
面對世俗,教會的淫威,寧受火刑,也不願違心承認“地心說”- 為以後的科學家,
就如何忠於自己的科學研究結果,樹立了一所豐碑。而更為聞名的國人,天文學家
加律略,則畏於當權者的恐嚇,在他證實布魯諾的觀察十五年後,僅到病榻之際,
才將他的“天體運行”一書公布於世。而另一少聞的例子是,在歷史上,法國的宮
廷科學家們,曾研究如何在砍下犯人頭時,儘量減少其痛苦,使行刑更為人道。在
法國大革命時,這些科學家自己被俘。這些即將被革命黨斬首的路易十六宮廷內的
科學家們,相邀而定,在大家觀察革命黨行刑時,如果自己被砍下的頭顱拼命多次
眨左眼,則表示痛苦;而拼命多次眨右眼,則表示不痛苦,這樣根據記錄結果,為
以後的科學家們可以改進軋刀刑具的設計提供實驗資料......
科學精神的閃爍,不僅表現在自然科學的範圍,並以大踏步地走進人文社會學科的
領域。 從英國十三世紀的“大憲章”,提出的“要交稅,必參政”(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到法國大革命期的哲學家,文學家盧梭等提出的“法律
的基礎是 公正”論斷,再到美國立國先驅們,根據歐洲政治歷史經驗“絕對權力,
絕對腐敗” 等的總結,建立了三權分立,制衡的現代文明政體,並將“人,生而平。”
這一公 理,寫進了憲法 - 此每一步都顯示了人類理性在歐洲民族的首先成熟。 政
治成熟是理性成熟的最終標誌: 一個人,一個民族,整個人類的文明,無不如此。
一個人,只有當其理性成熟了,才懂得用理性來控制自己的感覺,情緒。一個民族,
只有當其理性成熟了,才不再將自己“生出”的管理機構 - 政府 - 當作自己的
“老子”,反而對這個“老子”頂禮膜拜( 黑格耳稱之為“異化”)。一個民族,只
有在懂得如何控制,監督自己的“政府”- 這個總愛“惡作劇的兒子”,這個民族,
才是一個成熟的民族,一個理性的民族,例如美國人民。理性的成長,不取決於年
齡,而取決於教育和環境。而一個民族理性成熟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學會發現和應
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公理前提,來指導和發展自己民族文化中的一切科學事業,
乃至指導和改善自己的政治體系。 在已白熱化的國際間科學競爭的今天,在各個
領域,首先沒有這種奮不顧身的科學 精神,不可能站到世界科學的前沿,不可能獲
得諾倍爾獎。如果偶爾所得,也不能 長期保持領先地位,中國現實科學狀態,就是
一個明顯的例子。
在中國的感性文化下,中國的科學事業受到幾個方面的困擾。首先,正像“基甸恩
典”網友指出的,中國文化基本上是一“肉慾”的文化。除了個人自身的直接需要,
中國文化很少考慮除直觀,感覺以外的東西。利益 - 成為中國感性文化的核心:
或 是統治者的利益;或是社會中個人的利益 - 人們一切思維活動都圍繞這個中心。
唯 利是圖的文化風氣,使得人們短視,寧願跟在別人後面吸取現成技術,不願冒險
投 資研究新興科學。所以,在中國感性文化下,一切向“錢”看的結果,導致科學
的 窒息,科學精神的遺棄。
在科學家本身,由於得不到社會的支持,科學家僅憑自己的菲薄的收入,不得不為
衣食奔勞,這有使他們不可能專心地從事自己熱愛的科學事業。科學研究設備的落
後,和後勤人員不很好配合也是重要原因。中國的自然科學家們的天才,在這樣的
環境下,往往需要俯仰他人氣息,淪為統治者所需要的技術工匠。據報紙報導,數
年前,某個東北光機所的中國當時一流的光學專家,其最新成就,是用自己的全部
心血,為毛澤東的屍體,造了個光學性能極好的水晶棺 - 此乃典型一例。 如果說
自然科學家所受的困難不只如此,中國的社會科學家,則面臨更多一層的壓 力 -
“布魯諾”式的政治的困境。
如果說中國的社會科學家們,因不懂得一個民族 政治理性成熟的道理,因而也許不
可能為當權者指出應該吸收的社會科學的公理前 提,和正確的政治方向。當他們聽
到中國政府開始實行全民收稅政策時候,而不根 據他們熟知的英國“大憲章”例子,
為社會的各階層爭取參政權,而一味容許一黨 制的霸權政治,則首先是中國社會科
學家的失職,嚴重的,會導致為虎作倀,對人 民犯罪。 科學精神,是民族精神的
一部分。在幾千年來中國的感性文化中,到今日,中國的 民族精神遭到了極大的打
擊。隨着中國對西方理性文化時期的醒悟,科學精神必將 給中國古老的感性文化帶
來理性開始成長的燦爛曙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