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中国人为什么不懂追求“柏拉图式的爱情”?
最近我不知怎么发现了江苏电视台的找对象节目,“非诚勿扰”,感觉挺好看,一
连看了几期,但看多了就觉得这个节目中似乎缺点儿什么。
看到打扮的像明星般的几十位女孩出场,青年英俊的男嘉宾当众表白,最后牵手成
功,真令人不胜唏嘘。小伙子说到动情处,经常惹得几位姑娘同时泪花涟涟,观众
如醉如痴,主持人强忍情绪连连叫停,不得不改变气氛,否则全场陷入巨大的情感
之中托延节目时间,无法继续进行。双方在台上基本就是仅凭几分钟来“以貌取人”,
速战速决的“拉朗配”。虽然仅是短暂的相识,我发觉很多人相信所谓“眼缘”。
一旦双方都中意对方,立刻开始谈婚论嫁生儿育女,连今后5年甚至10婚后的生活都
在场上规划完毕。
这个节目的另一特点是,它不是仅仅帮助中青年们找对象,它还有关于青年对婚姻
恋爱观的一些想法的讨论,明显看得出,通过三位主持和评论家,此节目在引导和
告诉大众什么是正确的观念。有要“门当户对”的观念,“白富美配高富帅”的物
质要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等传统文化的婚姻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也不能说人们都是“物质主义”,许多双方要求对方真诚,视道德要求为重要的条
件。但最终都还必须配有物质的共同需要,如共同奋斗创业等等。我感到的缺失,
是没有一个人提到恋爱的“精神”性质,既西方人的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动物在求偶时,也会根据形体,环境作准备交配。如公孔雀会开屏,鸟兽会筑窝和
巢穴来为生育准备。人作为动物的一种,要求外形好看,物质条件具备等求偶的婚
姻条件,本质上没有脱离动物的属性。人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高级动物。高级动
物的特点是“精神动物”。反映在求偶上,人也具有与普通低等动物不同的一种独
特的需要,这就是对对方的纯粹地精神感觉 - 柏拉图爱情。
柏拉图主要在自己的文章“Symposium”中描述了人类的这种情感。按照柏拉图的观
点,恋爱的力量可以超出人们一般的任何社会,家庭,法律等的束缚。由这样恋人
组成的政府是最清廉的,组成的军队战无不胜,组成的社会是人类的大同境界,等
等。因为这样的恋人,不仅是行为高尚,道德伟大,而且完全是人类精神的至善至
美的体现。节目的主持人还自称母校是哈佛大学MBA出来的,但在将近400期节目中,
没有听他提到过西方文化的这个概念,大众就更没有听说过的了,当然也没有人尝
试过。不难理解,因为西方文化的“柏拉图爱情”观念,对中国人是匪思所夷。中
国传统文化简要地可以总结为“物质文化”。在这个文化下,政治是机会主义;认
识是相对主义,经济是功利主义,道德是服从第一,社会是权力至上,思想拜金等,
是主要潮流。看来中国的与“世界接轨”,还都是仅为外表特征。真正从“灵魂上
接轨”,还有一段首先理解的功课要作。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stinger |
|
留言时间:2013-09-15 01:18:26 |
|
|
所以,人=兽and爱情=体液交换,这是你的心理学结论?还是中国古人早就懂了,"食色,性也",对不? 高啊! |
|
|
|
作者:西岸 |
|
留言时间:2013-09-14 22:41:32 |
|
|
柏拉图的这种概念在现代心理学来讲属于精神需求割裂的性质,在现实中不可能持续。爱情第一要素是性吸引,如果不是,就不算爱情,而是其他的什么。通过禁欲的方式来自我感觉意志的力量是自古就存在的,不论中外,但这与爱情没有关系,哪怕是用在男女两性之间。 如今这类被认为是精神偏执,不属于社会正常的人。性吸引,是爱情的必须的硬指标,因为在人类不能满足最低层的心理需求的情况下,追求高一级的心理需求是不可能持续的,这是现代心理学的结论,柏拉图那年月根本就不懂。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