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华文免费报纸,整版整页的买房,卖房广告,俊男靓女的标准照,专家评论,高人点评,似乎咱这华人世界除了房屋买卖外,不再有什么别的营生。的确,华人相对其他族裔,更加看重置业安居。不过谁不想有一个舒适的房子,温馨的家。 买房,人生当中的大手笔,手笔越大,烦心越多。买个青菜还要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大手笔更是非同一般。当然如果钱不是问题的话,也就没问题是问题。社区,新旧,房型,交通,学校,风水,门牌号,都要考虑,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钱字,也就是房价问题。一直都在喊狼来了,狼来了,可狼还是没有出现,喊的人还是在喋喋不休,听的人还是在疑疑惑惑,但该干什么,还都在干什么。说句是话,倒是真心地希望狼能来一下,哪怕是来一个小狼崽子也行。 一声叹息之后,一不小心,咱也成了有房人士,偶尔也会拿起报纸,看看MLS,关心关心目前的房市。几年前买的四十万的房子,现在也涨了有十几万左右,不过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个房价,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一个纯数字上的变化。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比尔盖茨的名下财产,多十亿和少十亿,对盖茨来说,没有任何影响。虽然目前有不少富一代,富二代和一些成功人士,但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房子的功能是用来居住,是为自己,为孩子创造一个俩良好的生活空间。最基本的一条,水涨船高,即使多了这十几万,在市场上所能见到的也还是同等类型和规格的房子,当年没能买得起的,现在还是有困难。并不会因为多了这十几万,就可以提高房子一个档次。小平房还是小平房,除非再在那十几万之外,再次追加钱款,才有可能换成独立房。问题是这几年的工资涨幅,远远小于房价的增长速度,除非那些跳槽成功者,或大馅饼砸在头上,中了649。看着工资单的涨幅,也就稍微比那通货膨胀率多一点点,远远没能赶上房价的涨幅。要不然,讲点奉献,再给银行多打打工,这几年代还贷后,又多了一点再借的本钱,追加进去,裤腰带还是那么紧,瘦身之后,又连吃了几天的海鲜大餐。 自打开始关注房价开始,房价就一直没有停止上升过,最多是速度和幅度的变化。房市的冷热,最多也就体现在可挑选的目标范围的大小变化上,也就是在所谓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间转换。受咱华人追捧的名校热区,还是热区,即使是在大气候的冷时,局部区域还是烫手,不够狠,不够硬,还是望房兴叹。就像我一经济朋友老是说:替客人买不到房子。热的时候,抢不到;冷的时候,没房源。作为买房的过来人说句实话,如果房子的功能就是用来居住的话,买不买房也就是在赌那比较小的下跌机会,还是准备接受房价不合理的现实。有一朋友,大儿的中文老师家,早就有能力买房,只怪当时一直不够狠,观望观望,也就观望至今,现在孩子也大了,望着扶摇直上的房价,也就不再有买房的念头了。如果有能力,还是早些买房好,最起码对孩子好,孩子的活动空间大一些,也不用再担心孩子在蹦蹦跳跳时,楼下人告状,管理员来敲门时的尴尬,这也是我感到最欣慰的地方。当然这买房后各种的花销,还有房前屋后的工作,比如前几天那场大雪的巨大的产雪工程,还是要有所心理准备的。 虽然算的上是有房一族,说句实话,还是希望房价能降一降,起码能让人有一个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或是在想上楼时,不要那么多的奉献精神,少替银行打些工。但看这趋势,希望很难成真,要么甘于现状,要么咬牙上楼,不能不感叹,都是那说不清是谁惹的祸。拿什么来爱你,恼人的房市。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做一个风雅的阿Q也不错,房不在大,能住就行。看看书,剪剪花草,听听孩子弹钢琴,有人说:有什么不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