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一个永恒的话题。为父母者,望子成龙,一代又一代,这也许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动力之一。没能成为人中之龙,又开始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成龙。前些日子去了一个本学区的一个特殊项目招生介绍会,凡本学区,对科学技术有兴趣的五年级学生都可以报考,主要由学生自荐介绍,面试和动手,三项综合考察,每届招五十六名学生。考上的,将出席一个三年重点强化数学和科学的初中学习项目。知道项目热门,按能提前二十分钟到达的时间出门,等到了学校才发现,项目不是热,而是烫,转了好几个圈,才在偌大的停车场发现一个空位。满满的体育场里,充斥着各族裔人群,老中和老印估计占了有近百分之七十,就想咱老中有望子成龙的成语,老印是不是该有个望子成象的俚语。 有时想,这什么是龙,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肯定是龙,洋龙,不过这种洋龙可是千年一遇,可遇而不可求。高估一下自己的智商,祖坟上也还是没有让人激动的一缕青烟,在有生之年,能看见后代出这样龙的概率几乎为零。但还是跟风式,送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为了啥?是让孩子成为钱永健,张永健,还是王永健,还是。。。。 记得去年多伦多有一个女孩去了哈佛,孩子的爸爸写了些教育心得。有这样的女儿,绝对是值得骄傲,羡慕的眼珠都放不回去。孩子可以说从小就培养,学习自不必多言,孩子学游泳,钢琴,绘画,跳舞,滑冰,骑马...,父亲也陪孩子骑车。如果让我孩子来选,最喜欢干的,估计就是那骑车了,因为那是在玩。去年暑假,比大儿大一百天的侄女过来住几天,目的就是玩,孩子们把家里能掏的地方都掏了一遍,每天不玩到眼睛睁不开时,不睡觉,孩子是高兴了,家长估计可不愿意孩子每天都这么玩。在北约克的civic center的地下通道有幅壁画,上有一句话,"玩是孩子的权利",每次路过,都要看看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玩,权利;哈佛,努力,只能选一。 当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孟家妈妈,为了儿子搬了三次家,那时可能还没有望子成龙这句话,孟妈妈就是期望儿子能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没有超出她的预期,不得而知,不过她的期盼成为现实,孟子,一代伟大的思想家,龙,人中之龙。望子成龙,咱也有孟家妈妈之心,多掏出了一些钱,买了个好区的名,也是希望孩子能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了成长。 是不是大多数为人父母者,和我一样,一个好的生活,一份好的职业,做他喜欢做的事,就是我们的期盼,就是我们心中的龙。但就是这些,有时还是认为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好的生活,好的职业仍然需要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拼搏。送孩子去学这个,去学那个,也就是想给孩子在未来多一个机会,多一个理由。估计绝大多数虎爸,虎妈,想法也应如此。不过还是觉得自己做不了虎爸,对孩子有些放任,确实不想让孩子年幼时少去太多玩的乐趣。但偶而又想到孩子的未来,又不敢有太多的松懈,进退两难,用时下最时髦的词来讲,那个"纠结"啊。 有时在想,为了孩子的未来,咱华人是不是过于热衷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这种方式,上藤校。倒是想起一位洋朋友,打少年冰球联盟时,肩胛骨骨折,放弃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可能。他曾这么说过,很感谢父母送他去打冰球,因为他的父母并不是冰球fan,也不懂冰球。他现在送自己的儿子去打冰球,自己也成为少儿冰球教练,朋友也转成了正式的消防队员。消防队员的工资不能算低了,最好的福利待遇,五十五岁退休,算是一份很不错的职业了吧。飘洋过海,为了什么,一些大道理就不要多说了,其实很多人就是为了孩子。孩子的未来,牵动着每个家长的心。让孩子重复自己的老路,学而优则别的,还是让孩子有一个多样性的人生。记得有过这样的帖子,三十岁去应聘时,里面坐了一个年轻的小白,等五十岁去应聘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小白。 希望孩子上大藤,到底是为什么,有没有在心底那么一点说不出口的虚荣心在里面?说实话,我有哪点书不出口的私心。如果仅仅为孩子有个好的职业,可能也不用去大藤吧。当然大藤的机会可能多一点,可也别忘了,那位小白可能也就上过一个社区学院,顺便看了点扫盲书。啰嗦半天,除了华山一条大藤路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路,一直在思考,也一直没有什么可以说服自己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