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台灣舉行第一屆唐獎頒獎儀式。總統馬英九親自頒獎給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女士、詹姆斯‧埃里森博士、本庶佑博士、余英時院士、奧比‧薩克斯大法官5位得獎人。其中,布倫特蘭女士獲得永續發展獎。埃里森博士與本庶佑博士共獲生技藥業獎。余英時獲得漢學獎。薩克斯獲得法治獎。
個人覺得,這個獎項的品味不及諾貝爾獎。總覺得這個獎有點不倫不類。
首先,是台灣的學術和人文思想推廣的世界地位。一個獎項與頒獎國家或地區有關係。人們一看見頒獎,就會將目光投向頒獎的國家或地區。二者之間有聯繫。頒獎國家或地區應該有感召力。就是說應該有一些優勢。我們不妨將該獎與諾貝爾獎比較一下。諾貝爾獎的科學獎和文學獎的頒獎國家是瑞典。瑞典有幾個優勢。其一,瑞典的科學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其二,瑞典是西方國家。通常西方國家在文明進步上比較領先。其三,瑞典是中立國。總之,瑞典是世界上的優等國家和恰當的頒獎國家。沒有人懷疑。所以,以瑞典這個國家為依託,諾貝爾獎光芒四射。所以,每年諾貝爾獎頒獎時,這個獎的高品味足以讓人們注目觀看。而且每年頒獎儀式就是一個經歷科學精神洗禮的莊嚴時刻。是人們接受科學和人文主義教育的時刻。但是,比較起來,台灣在這個國家背景上差了一大截。台灣還不是老牌的發達地區。台灣並非國際上被廣泛承認的國家。台灣只是後來者。雖然它的科學事業也比較發達,但是,與歐洲國家比還有一段距離。換言之,如果我們設想,是一個黑非洲國家頒獎,即使獎金不少,人們還是覺得品味差很多。台灣是非洲國家與歐洲國家頒獎的背景尺度差距的中間位置。好像矮了一截。就是說,一個國際獎項的影響力和品味還要看設立這個獎項的國家。其實,是這個國家的軟實力,特別是科學精神和人文主義的水平的一次展示。這種展示一定要依靠這個國家的實力。不是短時間內提高獎金的金額就能做到的。如果台灣的科學事業在世界上廣泛得到承認,的確有很強的影響力,是世界科學理論創新的主要地區,是世界文明發展的一個龍頭,品味就不一樣了。就是說,頒獎時人們會體會頒獎的主辦國家的科學和人文背景。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拿台灣與瑞典比,台灣的形象是搞國際代工有專長,是新興工業化地區,電子工業比較發達,許多電子產品有台灣製造商加工生產。但是,台灣的文化理念還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而中華文明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有歷史的積澱,還有待振興。就是說,它是一個國際獎項,金額又超過諾貝爾獎,應該是世界一流國家頒獎似乎才能眾望所歸。台灣在這方面缺了一點。
其次,各個獎項的設立反映創立這個獎項的人對科學事業和文明事業的高度認知。獎項的名稱反映創立獎項的人的價值和企圖心。由於這個獎項的獎金比較高,而且主要還是對準文明發展這個主題,起點或品味一定要很高。換言之,目標與獎金的金額要匹配或一致。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獎金金額很高,獎項的名稱反映的創立者或頒獎國家或地區的目標和認知沒有相應的高水平。給人一個暴發戶的印象。台灣的這個唐獎有一點這方面的不足之處。就是獎金金額夠高,但是,人文主義的品味卻沒有預期中的那個高度。換言之,諾貝爾獎的金額雖然不如唐獎高,諾貝爾獎背後的人文主義的品味高於唐獎。就是這個獎項的名稱反映創立獎項的人的追求。就是說,反映創立獎項的人認為什麼方面的發展是世界最需要的,還有什麼是最崇高的和最偉大的。個人認為,創立者沒有必要與諾貝爾獎的獎項錯開。諾貝爾獎中有幾個獎項最準確反映諾貝爾本人的思想境界。一個是物理學獎。一個是化學獎。還有一個是生物醫學獎。還有一個是文學獎。都是人類文明的幾個最關鍵的學術和文化領域。唐獎似乎在理論發現和創新方面的要求比較低。就是說,它的一些名稱並非指理論研究。而是指一個更將廣泛的領域,包括科技開發。但是,理論發現的影響力比科技開發要更加深遠。因此,品味低了。比如,永續發展反映人們的戰略思維、科技開發和理念的發展,屬於以理論為基礎政策制定範疇,或有關事業的推廣。這個領域是科學事業的下游。還有,諾貝爾的醫學和生物學獎的品味比唐獎的生物技術和藥業的品味高。法治不如法學。但是,即使將獎項也歸納為法學,還是有一點偏離最主要的社會科學的發展目標。個人認為,如果設立為政治哲學和法哲學獎品味就會更高。個人認為,它的獎項在人文科學方面設立的獎項有一點敗筆。就是人文科學中一些關鍵的學科被忽視。諾貝爾獎也有這個問題。諾貝爾去世後,諾貝爾獎委員會後來決定設立一個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個人認為,其他社會科學領域也很重要,單獨追求經濟學的目標似乎眼光比較狹窄。唐獎也有類似毛病。
再次,漢學獎影響了這個獎項的國際性。國際獎項的普適性是一個基本的要求。結果,將目標鎖定在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這個格局沒有諾貝爾獎的格局大。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書面致詞時說,期待得獎人的前瞻理念和實踐能帶給人類更寬廣的視野和知識,對台灣及世界創造更永續的未來。他認為,唐獎的設立是台灣回饋世界和對世界文明推展盡心盡力的案例,希望得獎人的引導、交流和奉獻提升台灣及世界的發展。本人認為,目標在台灣的發展格局太小。儘管獎金的金額不變,如果面向世界,胸襟就更加寬廣。現在看來,不僅漢學主要關注對台灣的文化的推動,而且永續發展方面也有一點類似的解讀。和諾貝爾獎相比,其實,諾貝爾獎的背後是西方文明。諾貝爾獎頒獎時,人們都體會到其實,諾貝爾獎委員會是代表歐洲的文明在頒獎。所以,精神上的引領作用非常大。如果唐獎不是採用唐獎這個名稱,而且讓人感到他代表亞洲文明來頒獎,影響力就會更大。這就是說,這個獎其實應該代表一個洲的文明水平來指引人類社會發展。例如,領獎人來自歐洲,他就會感受到亞洲文明的影響力。這個時候,這個獎的品味就會比較高。也就是說,頒獎時,要讓亞洲各國都感到這是亞洲國家的自豪,亞洲國家會一同對這個頒獎的事情表示極大關注,影響力就會更大。但是,由於這個獎項的解釋更多地指向台灣,而且台灣又是一個比較小的地區,甚至連國家的外交地位也不被許多國家承認。而且漢學獎要求得獎人關注台灣。就是這一條就讓亞洲其他國家和民族不會認同唐獎代表自己來頒獎。所以,雖然唐獎的金額比較高,這個代表性的局限很大。所以,這個獎項將格局做小了。
最後,一個獎項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要看領獎人是誰。如果領獎人的貢獻一般,也會顯得獎項的品味或價值低了。如果獲獎者的確為人類科學和文明事業貢獻突出,獎項的價值才會提升。我們從諾貝爾獎設立和頒獎的情況看,能夠獲獎的人大多是這樣一些類型的人:第一,科學家和學者。科學研究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價值和人文學科的創造性的價值是這些科學家和學者的價值。這些價值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需要的價值中最大的。第二,政治家或有官方機構背景的活動家。就是說,一些掌握權力的人可能會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較大貢獻。在他們行使自己的職權的時候,可能會在一種崇高的理念的指導下,做出非常英明和偉大的決定,或採取非常具有遠大和深遠影響的行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很大。但這主要也在於創造和平和維護人類的健康、人的尊嚴和權利等方面的貢獻。例如,有許多創造地區和平的政治家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第三,一些具有極大道德勇氣的個人。他們在維護社會正義方面發揮巨大作用。諾貝爾獎希望看到有這樣的人物湧現出來。例如,非常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在一些專制極權國家裡,有時有一些弱小的個人奮起挑戰權威,提出一些被諾獎視為正義的主張,諾獎就頒獎給那些人。例如,在中國,達賴喇嘛和劉曉波先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就是說,諾獎認為,專制主義對很多人造成危害。如果有人奮起反抗甚至促使專制政權垮台,會對人類文明做出較大貢獻。於是,頒獎。在這裡我們暫且不說諾獎的價值標準是否完全正確,但是,諾獎本身就是一個道德和價值的評價。唐獎的評價標準如何?個人認為,唐獎設立的永續發展和法治獎的評價標準不及諾獎的和平獎的評價標準。就是說,一個獎項要對最大貢獻者獎勵。如果沒有針對最大貢獻者,而是中等貢獻者,則獎項的價值被降低。換言之,唐獎獎勵的人對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可能不及諾獎獎勵的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就是說,創造和平的貢獻應該一般大於推動法治或永續發展的貢獻。唐獎的獎項要與諾獎的獎項錯開,但是,應該想一想能否找到比諾獎理念水平更高的項目。例如,唐獎設立法治獎。就是說,認為人治的危害太大。如果有人推動法治,貢獻非常大,所以這是唐獎的價值。問題是,在許多國家,已經建立法治。而且讓法治倒退回去的可能性比較低。它只能惠及那些還沒有建立或牢固建立法治國家的人民。而和平則是一個永恆主題。不論在哪個國家或在什麼時候,都需要維護和提升和平的理念。所以,本人認為,獲獎人創造的價值代表唐獎的真實價值。唐獎的這個價值低於諾貝爾獎。
因此,希望唐獎頒獎委員會將來能夠在此方面有所改進。雖然這是一個涉及金錢的獎勵,可是它背後的人文理念和推動世界前進的真實價值則不是簡單地用金錢來代表的。不知道唐獎頒獎委員會是如何思考這個問題的。隨便說說,一管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