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第三条道路
作者:笑蜀2014-03-01发表于博客中国
习近平不出意外地出任了中共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组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三中框架”大体尘埃落定。
这是一个怎样的框架?可称其为元首体制,或新权威体制,颇接近50年代初国民党改造时的紧急体制。当时蒋介石越过全党,用完全听命于他一人的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实际取代了国民党中常委。
“三中框架”的国安会、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加上升级版的中纪委,与当年国民党改造委员会的功能相似,一定程度架空了政治局和国务院,成了习近平的左膀右臂。目的也与当初蒋介石要彻底改造国民党相似,是彻底改造中共,救党、保权。
权力架构完毕,战略目标明确,关键就在怎么做。习近平会拿出怎样的举措?
第一是肃贪,第二是清党,第三是全面改革。这些举措已很清楚,但这些都属于技术层面。就总体策略而言,则是“中间突破,强势推进”。
习氏执政策略:用共富稳住底层、用改革稳住中层、拒绝左右绑架
理解“中间突破”,须从习近平接班说起。
他接班之初,有诸多让自由派高兴的说辞,比如讲全面实施宪法、“把权力关进笼子”。但事实证明自由派高兴过早,习很快转向,“前三十年后三十年不能彼此否定”,“苏共垮台时没有一人是男儿”等,几乎全是毛式话语。接下来整顿微博,尤其是批宪政、镇压“新公民运动”,更让“毛左”群体喜出望外。这一群体很多是薄熙来的铁杆粉丝,薄的倒台让他们很失落,习近平的转向对他们可谓雪中送炭。“毛左”的旗帜性人物张宏良去年有个著名演讲,标题就叫作《我们为什么要支持习近平总书记》。
“毛左”欢呼,自由派当然口诛笔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三中全会。三中前夜,官方媒体再度唱响改革,吊足了公众的胃口,但全会《公报》却不仅通篇党八股,关于改革也没有实质内容。自由派大怒,很多观望已久的精英也纷纷扬言移民。“毛左”则无不扬眉吐气,把《公报》的发布当作了狂欢日。
就在这时,通常要闭幕一周后才出台的全会《决定》,却意外提前四天发布。《决定》跟《公报》几乎两个基调,公布的改革力度之大,甚至超出很多自由派的预期。最重要的是,《决定》很少毛式话语,“浅蓝”话语(即接近普世价值的话语)比比皆是。比如作为所谓改革总目标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就属于典型的浅蓝话语。中共过去最多讲到“综合治理”的程度,且是与维稳对接的。“现代治理”不然,本质上是公共治理,反映出思维方式的转换。于是,舆论跟着反转,原来愁眉苦脸的自由派大多喜笑颜开,“毛左”则气急败坏,其舆论阵地“乌有之乡”甚至要向习近平宣战。
但这只是开头。去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左”把这天看作与习近平在毛的旗帜下全面会师的里程碑,早就大规模造势。习近平虽然部分迎合他们,去纪念堂鞠躬,讲话中对毛高度肯定,但部分迎合的另一层意思,也可理解为点到为止,再没有传闻中的其他盛大安排。而且习近平对毛的肯定只是抽象肯定;原定央视播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毛泽东》,更被删减了五十集。习近平既敷衍“毛左”、又拒绝“毛左”绑架的心态可窥一斑。
毛诞辰纪念可能是习近平给“毛左”的最后一个面子,目的是不让他们借机生事。在新年前夜的长篇讲话《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习近平不仅没有提毛,反而罕见地重新用“十年动乱”来概括文革,而且新年献词对毛也不着一字,这都让“毛左”痛心疾首。
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铁腕治“左”,一会儿铁腕治“右”,仿佛打醉拳。那么习近平在意识形态上到底是左还是右?他到底要干什么?这让很多人困惑。
去年上半年,因意识形态急剧左转,很多人认为习近平骨子里就是要复辟毛时代,这判断其实太简单化。当时打毛泽东的旗帜,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话语习惯;二是因为时值“倒薄”,需要用这套话语争取正统稳定群众,避免大震荡;三是在民主法治缺位时,这套话语体系在党内还管些用,用用也无妨。但所有这些都是纯粹功能主义的。比如《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习远平代表习家写的纪念习仲勋的文章中,特意写到习近平十四岁被劳教,十五岁获释回家时,已被摧残得形销骨立,好长时间才恢复。再比如央视播放的纪录片《习仲勋》、习仲勋百年诞辰纪念日当天关闭毛纪念堂,等等,都暗示了习近平对毛泽东的真实态度。
习近平很大程度上以邓小平的继承人自居,对毛泽东的态度也与邓小平类似。邓小平对毛泽东其实很仇视,对江青和毛远新的重判和羞辱都是对毛的报复。但在公开场合他还必须承认毛泽东的地位,因为他相信,毛泽东是党和政权的代表,彻底否定毛,党和政权一定分裂。邓小平没这个勇气,习近平更没有。所以习近平不会允许毛泽东路线真正复活,实质是虚毛而实邓。
习近平总讲“不走老路”,可见他并非是简单说说而已。他痛恨文革,也明白那是死路,客观上走不通。但不走老路的同时,他所谓“不走邪路”的话也是真的。他说的“邪路”指的是所谓西方民主或美国民主,实质就是三权分立,意即,不仅不允许所谓颠覆和夺权,连跟共产党分权也不许。正因如此,才有“819讲话”,才有对网络尤其是微博的大规模整肃,也才有对“新公民运动”的全面镇压。
其实,在习近平眼中,“毛左”和自由派都属于所谓的“极端”。他要排除两极干扰,争取中间群众。拿什么争取?第一是“共富”,这是对薄熙来重庆模式的“拿来主义”。薄熙来虽倒台,但在民间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声望仍在,至今仍有很多老百姓为其抱不平,这对习近平来说,是一种刺激。中国的精英,包括受过大学教育的中产、白领人士,更多倾向自由派。但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普通老百姓,则更多倾向左派甚至“毛左”,他们没有别的思想武库,只有传统的思想武库,对现实强烈不满,但只能通过向后看寻找解决办法。他们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习近平心知肚明。所以他要在薄熙来落马后,继承薄的共富遗产,来迎合底层群体。
但是,这还不够,迎合底层只有稳定的意义,而且只能保证当下的稳定。必须有发展,政权才有合法性,才有中长期的稳定,发展就要依靠社会中层。社会中层不仅求稳,更求变,没有大力度的改革,无法得到这一阶层的信任。于是,在提炼重庆所谓共富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汲取改革经验,包括汪洋时代广东的改革经验。三中《决定》所推出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所谓重庆经验和广东经验的全面升级,当然,后者更占主导地位。
习近平的执政逻辑是,用共富稳住底层,用全面改革稳住中层,则整个中间群众都稳住了,政权巩固就不成问题。他所谓的“极端派”,即“毛左”和自由派,就不难被边缘化。一旦这两个群体被边缘化,就不再构成挑战,一旦有干扰迹象,可以坚决打击杀一儆百,成本也不会高。如此,则所谓“老路”“邪路”都不走,就可以专心走习近平主张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
习近平的第三条道路:高度实用主义,但绝不逾越红线
也就是说,习近平要走的,是有习近平特色的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不左不右,不排除必要时对左对右都应付一下,但都不当真,而且坚决拒绝绑架。中国社会被撕裂太狠,被哪边绑架都等于四面树敌,而且哪边的实力都不足够强大。所以要超越左右,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只走自己的所谓特色道路。
这条道路不中不西。政治体制上,反对所谓西方民主、美国民主尤其是三权分立,但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现代治理经验和技术,也要推行一点民主和法治。但无论做什么,都必须由共产党掌握主导权和解释权。根本制度不能变,是最大红线。红线以内,什么都可以,红线之外,绝对禁止。
这条道路既古且洋。洋是舶来,但舶来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原教旨马克思主义。上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是读马克思,不提毛泽东。共产主义体系中,毛泽东主义跟马克思主义有一定联系,但区别更大。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变成了民主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了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到中国则变成了最残忍的毛泽东主义。习近平提倡读马克思,某种程度上是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源头。但他也同样重视中华文化,因而去山东时特意考察孔庙宣扬儒学。他显然是想把中华文化跟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就这点来说,他也不同于毛泽东,因为毛从根本上说是以中华文化为敌的,尤其以儒学为敌。毛泽东对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兴趣,自称是“山沟沟里面出来的马克思主义”。
上述都是既拒绝又调和。其中更暗含一种根本的调和:观念上是理想主义的,即原教旨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所谓共产主义,真诚相信共产党必须也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操作上完全是实用主义的,对党内高举意识形态的口号,对社会则尽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拿来主义,什么好用用什么。
所谓“中国梦”就这个涵义。梦是空的,无色无味,可以边做边往里面装。
以我为主,杂糅百家,就是“第三条道路”,就是习近平模式的灵魂。也可以说不伦不类,很可能属于新的政治乌托邦,而且是没有实力支撑的政治乌托邦。
习氏道路潜藏的政治危机与价值危机
但有人会质疑:所有最高权力都握在手中,习近平怎么会缺实力?主要因为,他集中掌握的权力都是名义权力,而整个国家机器并不完全听命于名义权力,有其运行的潜规则。目前的权力格局中存在一个根本矛盾:要推进全面改革,官僚集团一定损失巨大。习近平因而面临一个根本的冲突,即名义权力与潜规则的冲突,他的权力原始股与权力代理人即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
在他上位伊始,官僚集团还没摸清他的底,被他的铁腕所震撼。但这只是强光直射下的短暂失明,这状态最多持续两年。两年后,官僚集团一定会反应过来,那时所谓全面改革真正的麻烦就来了。
习近平对此有足够预见。急于打造国安会、改革领导小组和升级版的中纪委这三大臂膀,目的就是对付官僚集团可能的抵抗,但收效可疑。习近平跟毛泽东晚年一样,不信任官僚集团,但毛有治理官僚集团的手段,甚至可以不依靠党委,凭借个人魅力让亿万民众盲从。习近平做得到么?他既没有,也不可能有毛那样神一般的绝对权威。他既无亿万信众,也不像毛泽东那样有经过战火考验的强大班底。习近平组建的班底仅限于中央层面,尤其是那三大机构,如油浮于水。
所有薄弱环节中,最大的薄弱环节在于,习近平和邓小平一样怕社会,怕失控,怕乱,所以不敢动员社会。他也知道社会这个基本盘的重要,渴望通过共富和改革承诺的兑现来稳住民众,打造他的基本盘,但在承诺兑现之前,没有谁会真的相信他。而兑现承诺并不容易。中国的政治文化,特别讲一个“势”。权势权势,权必须跟势结合,才可能稳固地起作用。势是什么?如果说名义权力是水上的冰山,势就是水下的冰山。但水下的冰山非一日之寒所能养成,时间却不会等习近平。一言以蔽之,习近平固然是强权,却是孤独、悬空的强权。这是他最大的政治危机。
同时他还面临价值危机。改革力度再大,都有天花板。三中全会整套改革,如果在十年前胡温接班时推出,是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最迟五年前,即汶川大地震之后推出,也还差强人意。但现在已经晚了。所谓改革,无非是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而已,即救党、保权。可以限制官僚集团的利益,但党权绝对不动摇,共产党仍然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统治党,而不是像今天的国民党那样转化为接受宪政约束、跟反对派共存的现代意义的执政党。但当下社会最抵触的,恰恰是绝对党权,以及保卫绝对党权不受法律制约的国家暴力,即专政体制。
可以改革,但警惕宪政,这是习近平最大的价值短板。宪政无非保障基本人权和公民权,为此严格约束公权,在中国则重点约束党权。但在习近平看来,接受宪政则意味着要做戈尔巴乔夫一样的所谓叛徒,于是认定这是邪路。而当下中国社会需求的,恰恰正是宪政转型。无非和平转型还是暴力转型,只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的区别而已。看不透这点,说明习近平勇气可嘉,但识见有限、智慧不足。他的价值短板实际上是他的智慧短板,而要领导中国这么一个空前复杂的国家的变革,最需要的恰恰是大智慧。
也就因此,习近平不仅会因为全面改革,面临跟官僚集团的政治冲突,更会因为价值短板,面临跟社会需求的脱节。当他最需要社会支持,来解决他跟官僚集团冲突的时候,他会发现社会并不跟随他。传统的人民正在升级为公民,公民则要求重新订立契约,订立自由和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废除霸王条款。而这难道是当权者可以答应的么?所以,尽管习近平一定会全力以赴、不惜代价地改革,但客观地说,局限于救党、保权的改革没有成功希望;要打通他所想象的“第三条道路”或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社会有需求,就一定会有供给。习近平不做这样的供给者,一定会有别的供给者。习近平越是把全部权力抓到手中,把改革变成他一个人的舞台,就越意味着他把全部的责任、全部的风险都一个人扛了起来,也就没有了任何退路,只能冒死一搏。历史不会给他任何重来的机会,他犯不起任何大的错误。这根本就是高空钢丝上的独舞,能走多远?未来三到十年的中国时局,定会更加波谲云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