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德國謝盛友的博客  
謝盛友 (You Xie)  
我的名片
謝盛友文集
來自: 海南島文昌縣
註冊日期: 2011-02-04
訪問總量: 3,837,414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謝盛友,德國政治家,基督教社會聯盟成員。
最新發布
· 林大衛是“囚犯”,不是罪犯
· 海外中國留學生遭受騷擾和監控
· 他離希特勒有多遠?
· 從八十年代的中國出發
· 香港新聞自由每況愈下
· 誰敢動台灣不動產?
· 奧運健兒賽前禁慾並不明智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萬友述評】
· 假如特朗普再當總統會怎樣?
· 中德人工智能比較
· 中國終於超美
· 月收入與愛國主義
· 黎智英是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 中國“未富先衰”比日本更嚴重
· 在自由民主國家生活好嗎?
· 金磚幣R5 抗美元?
· 普京: 美國要收拾俄羅斯、中國
· 《世界人權宣言》75周年
【人間小說】
· 誘因(微型小說)
· 赫爾穆特 (微型小說 )
· 微型小說: 父與子
· 謝盛友:馬丁廣場(微型小說)
· 謝盛友:盲(微型小說)
· 我做賊的經歷
· 謝盛友:醫生(微型小說)
· 謝盛友:賊(微型小說)
· 謝盛友:榕樹下(微型小說)
· 謝盛友:北京樓(微型小說)
【散文隨筆】
· 奧運健兒賽前禁慾並不明智
· 俄羅斯特務計劃謀殺他
· 北京來個小刺蝟
· “港語學”死亡 方言死亡
· 德國“帝國公民”是什麼公民?
· 悼念李怡前輩
· 中國人的自卑
· 中國人的虛榮心
· 烏克蘭讓我們思考善與惡
· 母親啊母親(嚴歌苓)
【人在歐洲】
· 海外中國留學生遭受騷擾和監控
· 他離希特勒有多遠?
· 從八十年代的中國出發
· 中國油罐車與德國自來水
· 德國足球技術精湛
· 德國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吸引力
· 至少4 名中國公民被捕,他們違法
· 誰是中國人?
·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提供優惠貸款
· 巴伐利亞州長訪問中國
【歐華文友】
· Der Mächtige Strom 《巨
· 歐華作協 2022年成績單
· 往事不如煙—悼祖慰
· 餐桌上的重要突破
· 歐華作協雲端會議圓滿結束
· 理想主義者出版人葉愷
· 永不消逝的張筱雲
· 餐廳只能外賣了
· 文學搭橋,寫作還鄉──歐華作協
· 詩歌是不能翻譯的?
【華友之聲】
· 上 善 若 水 -- 敬悼齊邦媛教授
· 宗教無法提供快速而直接的答案
· 廣魯才英 文昌心伶
· 德國巴伐利亞州長接見
· You Xie schreibt Geschichte
· 遭遇“90後”
· China Fan Imbiss sucht Nachfol
· 25年前的今天,我的快餐店開張
· 告別東靈
· 只有情默默
【遙遠清明】
· 悼念老家老同學許振保
·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逝世
· 黃循財與其父母的點滴
· 鄉愁是一首輕輕的歌
· 德國前總統赫爾佐克逝世
· 心系文昌
· 我差一點成了宋玉蘭
· 椰子,撐起海南的唯美
· 蟬:故鄉行
· 祖屋乃故鄉
【本月刊載】
· 援助中國抗戰的“駝峰天使”黃歡
· 謝盛友:當婚姻受到懷疑
· 德國人對中國和中文的興趣
· 謝盛友:德國四大老報紙
· 謝盛友:我們融而不入當地社會
· 謝盛友:三次“認識”馮至
【兩岸關係】
· 誰敢動台灣不動產?
· 台灣將淪陷?
· 美國還會支持台灣?
· 台灣是誰的一部分?
· 他預測三五年內北京打台灣
· 賴清德獲得超過40%的選票當選
· “公主”吳欣盈競選台灣副總統
· 金門一姐陳玉珍
· 國民黨沒魂,賴清德“躺贏”?
· 台灣抵禦入侵的優勢和弱勢
【法治思考】
· 林大衛是“囚犯”,不是罪犯
· 香港新聞自由每況愈下
· 奧威爾1984,中國《全面監視》
· AfD與極權主義
· 印花稅與房地產
· 中國經濟的“癌症”
·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記者監獄
· 黎智英: 失去自由,失去一切
· 聲援黎智英!
· 《一九八四》與《反間諜法》
【讀史札記】
· 80周年: 誰說納粹不排斥中國人?
· 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
· 4月22日:康德誕辰 300 周年
· 康德誕辰 300 周年:信仰
· 康德誕辰 300 周年:批判
· 歐洲簡史
· 《一九八四》與極權主義
· 國際寶藏下落仍是一個謎
· 德國選項黨和希特勒的崛起
· 長沙湘雅路湘雅醫學院
【往事回憶】
· 年輕人應當去下鄉找工作
· 甘地是希特勒的好朋友?
· 新的政治局有多少新三屆?
· 我們這一代不“躺平”
· 趙紫陽:我們欠老百姓太多
· 沉痛悼念金克爾
· 文昌著名小學之一茶園小學
· 糧票
· 謝盛友:蔣經國去世30周年
· 說不盡的海口第一樓
【八九那年】
· 我們都不要忘記六四
· 35周年: 我們為什麼記住六四
· 世界人權宣言與零八憲章
· 北京嚴防爆發第二次六四
· 六四、天安門—不能忘卻的記憶
· 中國第一良心軍醫蔣彥永
· 林培瑞: 我們為什麼記住六四
· 是人就永遠紀念六四
· 遭遇“90後”(2)
· 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
存檔目錄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07/01/2013 - 07/31/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從韓寒與方舟子之爭想到寫作小組
   

 

從韓寒與方舟子之爭想到寫作小組



【(謝盛友/德國專欄作家】



納粹德國時期的寫作小組


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並非他一個人完成,除了魯道夫•赫斯(Rudolf Walter Richard Heß,1894-1987)主要執筆撰寫外,還有Claus von Pape、Theodor von der Pfordten、 und Max Erwin von Scheubner-Richter 和Dietrich Eckart 等人。

這本書影響着二戰前所有的德國年輕人,因為它是法西斯主義理論最集中的體現。希特勒1933年掌權後,這本書成為德國中小學的教材。1934 年上海黎明書局推出了該書的第一個中文版,董霖、佩萱合譯。

而白玫瑰(Die Weiße Rose)是反抗納粹極權最著名的寫作班子和組織之一,其成員包含了慕尼黑大學中的許多學生及教授,主要是由漢斯•朔爾(Hans Scholl)、索菲•朔爾(Sophie Scholl)、克里斯托夫•普羅布斯特(Christoph Probst)、亞歷山大•施莫雷爾(Alexander Schmorell)、庫爾特•胡貝爾教授(Kurt Huber)和維利•格拉夫(Willi Graf)所領導。而此團體之所以為人所知乃是因為其於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間陸續發送了6張未具名的傳單,而其主要內容在於呼籲人們參加反抗希特勒政權的運動。


中國大陸的寫作小組

中國大陸的寫作小組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1960年代初,起草《列寧主義萬歲》等三篇文章時,就形成了寫作小組的雛形。1963年,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反修文件起草小組,組長為康生,直屬中央政治局常委。該小組專門從事“批修”的文章起草工作。1964年7月,毛澤東提議成立了領導學術批判的小組,彭真為組長。後來便成立了學術批判辦公室,辦公室成員姚溱、許立群於1966年2月起草了二月提綱。

同一時期,上海市委根據毛澤東指示成立了一個寫作班,位於上海華山路丁香花園。寫作班包括文學組、歷史組、哲學組、自然辯證法組等,專門撰寫各領域的批判文章。
文革發動初期,毛澤東就組織張春橋、姚文元等人寫文章批判吳晗,1966年6月以這批人為主正式成立了中央文革小組。其成員與之前的中央反修文件起草小組成員有一定的重合。

文革期間,原上海市委寫作班主要成員則成立了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專題寫作組,由吳瑞武任組長,負責市革委文件、《文匯報》和《解放日報》社論等。1968年一度解散,姚文元主導下在上海成立了紅旗雜誌上海組稿小組,由朱永嘉負責。1971年,上海市委寫作組(化名羅思鼎等)重新成立,在《紅旗》雜誌、《人民日報》等媒體上發表各種批判文章。


“梁效”

1973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化名“梁效”等)成立,由李家寬、宋伯年、王世敏等負責。此批判組與江青關係密切。

 “梁效”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校”的諧音。另外還有柏青、高路、景華、安傑、秦懷文、郭平、施均、金戈、萬山紅、祝小章、梁小章等,也是該寫作組的筆名;但以“梁效”的使用頻率最高、名聲最大。如遇有特別重要、需要正式身分的文章,仍署全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名義。

該寫作班子最初以“批林批孔研究小組”名義組建於1973年10月,1974年人員調整後定名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其活動結束於1976年10月。由駐兩校的軍宣隊負責人遲群、謝靜宜主持,另有8341部隊一名軍人任書記,清華、北大各一人任副書記。以北京大學朗潤園湖畔一外國專家招待所的幽雅小樓為駐地,門禁森嚴,除老教授外都集中住宿,不得隨便請假,不得向外面(包括自己家人)透露工作內容。物資供應享受外賓標準。組織成員最多時有三、四十人;清華大學10人、北京大學20多人,還有個別從中國人民大學抽調。

該寫作班子除了有毛澤東直接向謝靜宜下達指示和要求,然後再由謝和遲向“梁效”頭頭轉達、貫徹外,主要根據江青等釣魚臺樓主的授意,或揣測他們的意圖進行寫作。前後共發表了181篇為他們政治需要服務的文章(撰寫219篇),其中三十多篇成為當時圈定的學習文件。其文章多數以顯赫位置,首發於《紅旗》雜誌、《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光明日報》,《北京大學學報》、《歷史研究》也在他們掌握之中。文章一經發表,全國各地大小報刊必先後轉載;被視為中央高層意圖的反映。時有“小報抄大報,大報抄梁效”的說法,足見顯赫。其編寫的《林彪與孔孟之道》成為批林批孔運動的主導材料。而《孔丘其人》、《從〈鄉黨〉篇看孔老二》、《研究儒法鬥爭的歷史經驗》、《有作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回擊右傾翻案風》、《黨內確實有資產階級──天安門事件剖析》、《評鄧小平的買辦資產階級經濟思想》、《永遠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針辦》等文章,為梁效的代表作。

與“羅思鼎”(上海市委寫作組)、“池恆”(《紅旗》雜誌寫作組)、“初瀾”(文化部寫作組)相比,它權威更高,後台老板更硬,政治影響力更強,消息來源更廣,名氣更大,網羅的知名學者更多。參加該寫作組活動的,年輕一代有范達人(組長,著有《比較當代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何芳川、湯一介、葉朗、胡經之、馮天瑜等,1980年代以後也成為國內聲名卓著的歷史學家、文藝學家。

梁效不見於報端的活動,還有搜集、整理江青等訂購的材料(30多種),供他們作為攻擊政敵(包括國務院各部委和從中央到地方的黨政官員)的“炮彈”。在文革末期的1976年,梁效的寫作、活動達到高潮。

江青在人民大會堂會議廳,多次與梁效班子工作人員接談、合影、宴會,送文冠果、點心等。該寫作班子有四人選為第四屆人大代表,一人參加中共十大,兩人列名毛澤東治喪委員會,享受很高政治待遇。哲學史家馮友蘭、歷史學家周一良、文學史家林庚、語言學家魏建功等曾任顧問。

1976年10月後,該寫作班子因被中共十一大政治報告點名,其成員都受到範圍不同、程度不一、長短各異的批判、審查,要求說清楚其與四人幫的關係;部分人員直到1980年代初才得以解脫,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研究著述、出席各種會議、旅行出訪。

1976年10月以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和上海市委寫作組成員都作為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加以審查。北京大學在首都體育場,於1977年12月29日,如開了萬人批判大會,范達人還一度入獄。在1983年開始的整黨中,“梁效”成員受到如下處分:

第一,李家寬、宋伯年、王世敏屬“三種人”,開除黨籍;

第二,范達人、鍾哲民犯有嚴重錯誤,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第三,葉朗、楊克明犯一般錯誤,記錄在案;

第四,湯一介、胡經之等組長一級成員犯一般性錯誤;

第五,一般成員不予追究。

據范達人介紹,當時北大黨委對這樣的處理與上級有爭論。他們強調,“梁效”中有許多成員,在“文革”初期是受打擊迫害的,他們後來成為“梁效”成員是當時的組織派去的。但上級沒有採納北大黨委的意見。

後來,一些曾經是“梁效”成員的學者,在北京大學還是獲得了重新發展的空間,有的成為著名的學術帶頭人,有的擔任了系主任乃至副校長等領導職務。

據周一良的兒子周啟博在《訪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小記》一文中談到“梁效”成員不同命運的原因時說:華國鋒以御林軍翦除“四人幫”後,要務之一就是將毛描寫成與“四人幫”對立。為此當局需要“梁效”人員指認“梁效”是奉“四人幫”之命反毛反中共。“欽犯們”願意按黨的需要說謊,替毛背黑鍋的有賞,堅持按事實說話的則重罰。歷史系范達人教授如實陳述“梁效”不過是執行毛通過“四人幫”傳下的旨意,被認為“抗拒從嚴”,系獄逾年。歷史系教授何某按中共的需要給自己羅織罪名,因而被認為“坦白從寬”,後來甚至獲賜北大副校長職位。哲學系教授葉某,毛澤東在世時向“四人幫”上條陳效忠,毛死後則按當局所定調子檢查認罪,居然也官至全國政協常委。此文遣詞雖不無情緒,但還是觸及了某些歷史真實。


文革時的化名寫作小組還有:


羅思鼎:上海市委寫作組,諧音“螺絲釘”,其他化名還有丁學雷(“丁香花園學習雷鋒”)、宮效聞、石侖等

石一歌:《魯迅傳》編寫小組,隸屬於上海市委寫作組,諧音“十一個”,指小組十一個成員

初瀾:文化部寫作組,諧音“出藍”(“青出於藍”),其他化名還有江天、洪途、小巒等

唐曉文:中央黨校寫作組,諧音“黨校文”

洪廣思:北京市委寫作組,諧音“弘光寺”,寫作組所在地

池恆:《紅旗》雜誌寫作組,諧音“持之以恆”中的“持恆”

辛文彤:北京市文化局寫作組

安學江、皖敬青:安徽省大批判寫作組,取自“安徽學習、敬仰江青”之意

文革之後的一些寫作小組仍沿用了化名方式,一些化名如下:

皇甫平:上海支持改革開放的寫作組織,諧音“黃浦江評論”,同時取“奉人民之命,輔佐鄧小平”之意

仲祖文:諧音“中組部文章”

任仲平:諧音“人民日報重要評論”

鍾軒理:諧音“中宣部理論局”


當今的化名寫作小組最著名的有:

 “鄭青原”意為“正本清源”

鄭青原是誰?鄭青原是什麼人?

鄭青原,正本清源的意思,是一個寫作小組,類似於任忠平(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是《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明社會政治制度根本問題認識時的署名。

2010年10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鄭青原署名《沿着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一文:

文章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深化,始終隨着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的提高不斷深化,始終隨着時代不斷變化的主題不斷溶化。我們國家面貌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充分證明,我們實行的政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人民日報分別刊登署名鄭青原的文章:   

1、《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加奮發有為——一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未來——二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3、《沿着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三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4、《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四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5、《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五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為什麼出現寫作小組呢?

是《我的奮鬥》版的“集體智慧”?還是白玫瑰的無奈?

是越龐大,越握有真理?還是膽小怕事,需要人多勢眾?

是小組一起寫,一起承擔責任?還是大家都不用負責任?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