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不再是刚入学时的青瓜仔,装也要装出高年级学生的深沉来。那个年代,缺乏的就是高帅富,也就没有那奔驰着的宝马,但不妨碍心中的宝马在奔驰,一辆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没闸的闸,也只有机会去闸那自行车的两个轮子。
纯粹用脚去量校园尺寸,确实有点嫌累。想去球场挥洒一下青春的汗水,跟在球后面,先要在路上溜个十分钟,还没上场,体力已消耗了白分之三十。特别羡慕那些骑在车上,招摇穿行的同学们,很是眼热。班里,只有几位本市的同学有自行车,作为往返回家的交通工具。相对于几十块钱的工资,一百多块钱的自行车,私有奢侈物品。
没有高帅富,但不等于没有穷吊丝。穷吊丝们自有实现梦想的手段,集资也并不是如今社会的专利,每人出两块钱,十六元从旧货市场买回一个梦想,一辆年纪不小的自行车。牌子,名牌永久。颜色,似乎是黑的,时间的打磨,已不太好辨认。型号,二八。说句实话,除了铃铛响外,那里都不响。没有书包架,没有链条盒,没有脚撑,挡泥板倒是实实在在地固定着,唯一的缺陷就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把车刹住,即使闸不太好使,但也挡不住哥几个队它的热爱。一人有事用车,倒是好说。两人一起,经过多次磨合,分工明确,个矮的坐在前梁,掌扶车把;个高的,坐在座垫上,但要干一点力气活,踩脚踏板。三个人出行时...
一次,同另外两位同学一同去学校浴室。本人掌握方向,一位大块头同学作为动力系统居中,还有一位,因为无书包架,只好双脚分踏在后轮的车轴的两侧。正好下课时分,哥仨很是招摇,穿行在同学中间,一边不停按着铃铛,一边吆喝着,没闸,没闸,没闸!那会儿的感觉还真不错。骑到校体育场附近,猛然间平添一声大喝:没闸!没闸还骑三个人!不知从哪里窜出一个黑大汉,一把号住中间的那位,愣生生地截停三人自行车。定心抬头一看,一位体育老师正横眉冷对地看着我们,三人赶紧促溜下自行车,推车前行。
过了最初的蜜月期后,那股新鲜劲的热情慢慢地退去,也感觉到自行车的缺点也越来越多,毕竟自行车上了年纪,越来越长的时间停靠在宿舍楼道的顶头,很长时间也没人过问,什么时候从楼道里消失,也没人知晓,也没人去关心。其实最初原本去买的,说穿了,是去买一个玩具,一个年少的期望,具体的实用,并不太关乎,一如青春校园时期爱情,又有谁去关乎它的未来,是不是就真的能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