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居住也有些年头了,和急诊倒没打过什么交道,但前些日子,由于两个孩子夜间身体不适,连跑了两趟急诊,通过两次对比,算是对加拿大的急诊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加拿大的急诊一向被人们病垢,等待时间较长,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也分一个轻重缓急,由于两个孩子的症状表面相同,但又被区别对待,从中,对那漫长的等待,多少有了点了解。
第一次,是几个星期前的一个星期三的晚间。小儿先说肚子有时有点不舒服,也没太在意,但等到夜里,小儿开始呕吐。按家乡坊间的说法,小儿属于食道比较短的那种,肚子里东西容易翻到出来,所以我们没有立即采取什么措施,注意保持着观察。在换了三次床单后,对妻子说,如果再吐一次,立马去医院,送急诊。过了有半小时,小儿又开始吐了,二话不说,大人孩子收拾整齐,开车出小区,拐上主马路,五六分钟就到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医院。方便,倒是想起老外卖房时,靠近医院算作一个亮点,确实方便。紧急情况下去医院,没入愿意在路上耽误半个小时四十分钟。
停车,进了急症室,一看有两个接待前台,不知要去哪个,就站在有人排队的那一个。功夫不大,就轮到了小儿,健康卡注册,说明来医院的原因,并输入系统,护士得知小儿呕吐后,顺手递了个纸盘接呕吐物。量体温,血压,让我们在一旁的椅子上休息,等另一前台叫名字。大约有几分钟的时间,小儿被叫,再输一下健康卡,手腕上系上一个有个人简单信息的纸带,打印出几张有姓名,出生年月日,病情简,标签纸,述让我们去里间的候诊室。后来明白了,第一个前台相当于一个总接待,对病人进行分类判断,让病人就诊不同的科室。第二个前台,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的接待前台。第二次去时,曾见一位父亲带着被铅笔扎到眼睛的小男孩,护士简单询问病情后,立马让那位父亲去另外一家医院的急诊,告诉孩子的爸爸,那家医院有眼科专科医生。
进入里间候诊室,把那几张纸放在护士站柜台的框子里。看着候诊室里坐着的不少人,也领小儿坐了下来,心想,等吧,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不过有点意外,半小时不到,就有一个护士过来告诉我们,她是小儿的主管护士,并把小儿领进一个小隔间里,看看小儿的小鸡鸡有没有疝气之类的,她对我解释说,小男孩有时会因为疝气出现小儿一样的症状。检查完,又让我们候诊室等。大概等了有十几分钟,那位护士拿了个小瓶子,让我们做尿检。交了尿样后,接下去等的时间比较长,有一个多小时,不过终于等到了医生,等待期间,护士过来量过体温等。医生询问,检查后,让小儿去做超声波检查。过了一会,就有人领着我们去超声波室。
等到超声波检查室,门外排长椅上也坐了不少人,心里合计,这回又要好等一会。进去才知道,超声波检查室好几台机器同时在工作,所以等待的时间不算很长,小儿就躺在检查床上。那位给小儿检查,时间不仅长,还反反复复在看,又出去借和更换探测头,还是没弄清情况,最后把一位主管叫进来帮着看。她这来来回回的折腾,弄得我直打鼓,心里紧张发虚,检查完只是对我说,要检查的部位一直没看清。后来发现,给小儿做检查的是位新手,弄得我虚惊一场。
回到候诊室,等了有半小时,终于又见到了医生。医生给我们解释了最终的检查结果,小儿也许吃了不洁的食物,阑尾有些发炎,但刚刚到极限值,所以这次暂不做任何处理,回家后保持观察。这次急诊,从进去到出来,前后有五六个小时,慢!确实是慢,但好像也没耽误什么。
小儿回家,倒是没事了。可才过了三天,星期六的晚上,大儿又吐了起来。没听说过,阑尾传染啊,不过在大儿吐了三次以后,立马送医院。这次有点轻车熟路,登记注册,进候诊室。扫眼一看,有好几个捧着纸盘的,呕吐的病人还不少。把文件交到护士太后,就听护士在议论,哇,又一个呕吐病人。同样是等了有二十多分钟,有位护士过来,询问了一下情况就回去了。当时还在想,是不是又要做尿检。等了一会,护士又转了回来,不过这次她手里多了两片药片和一杯水,让大儿服了下去。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护士过来记录一下体温心跳之类的,也没人过问。一直等了有一个多小时,等到医生,简单问问后,问晚上吃了什么,我说也没什么,就是下午吃了麦当劳,然后医生就笑,告诉我,大儿可能就是吃坏了肚子,没什么大问题,但为了确诊,还是做一下尿检。交完尿液,又等了有一小时,医生告诉我们,大儿没事,可以回家了。这次急诊室看病,前后有三四个小时。
接连进了两次急诊,但对大儿的诊断要比小儿简单,时间也短,后来慢慢体会出其中的差别。护士代替医生,做了前期的初步诊断,等医生见病人时,一些初步的化验和建议都已有了,这样就可以缩短医生要看化验结果而让病人等待时间,但这对护士就提出较高的专业要求,也就理解了这里的护士是四年制的本科毕业。加拿大看病难,等侯时间长,想想不用自己套腰包,还有什么好抱怨的了,这也很符合加拿大的节奏,最终肯定是能把事情给办了,但就是不紧不慢,按部就班,让人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