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米雪兒從遠方給我寄來她新編的雜誌,裡面有一篇文章是對一本西方流行雜誌的介紹,這本雜誌的名字是《Colors》。讀完文章,我又登陸了這家雜誌的網站(http://www.colorsmagazine.com/),欣賞了其中的一些圖片和最新一期(Back to earth)的主要文章。那篇介紹文章將《Colors》與《國家地理雜誌》相比擬,認為後者是世界大同的地理人文,而《Colors》則強調的是世界大同的人居人文,簡言之,《Colors》是一本世界大同的雜誌,它超越國界、人種、語言的界限,如同“色彩”大同於天下。
再次瀏覽《Colors》每一期的主題與精美的圖片、簡明深入的解說之後,我感覺摸到了她的靈魂。作為一本以全球青年為閱讀對象的季刊,她在世界七十餘個國家發行,有八種語言、七個雙語版本,討論了當今社會一系列打動人心、反映人文精神的題材,在人居、種族、艾滋病、飢餓等話題上施展着全球大同的媒體影響力。《Colors》的視角是具體的、單個的,她把我們出其不意地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我們了解我們自身及其周圍這個小眾世界(little universe)之外的另一個不同的小眾世界。她探討的範圍都不大,目標卻很明確,通過一個又一個似乎和我們無關的小眾世界裡發生的故事,世界的整體便呈現在讀者的視野之中。
《Colors》的另一個特點是不給讀者以預設的前提,不帶入任何主觀的觀點與解說。就象記錄片一樣,真實準確地記錄採訪的對象,把判斷是非對錯的權利留給了讀者。實際上,《Colors》的文字是遠遜於圖片的,一幅幅寫真的圖片清楚直觀,她相信真實本身就是打動與牢牢吸住受眾的力量,而主題的寓意也就在這些圖片和簡短的說明中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徹。
比如她的四十七期,把“老年問題”這個不容迴避的現實,帶入了時下各個領域被中青年文化主流主導的世界中。如果世界由老年人控制,將會變成什麼樣呢?她的答案是:世界將變得悠閒自在,地球村成為退休村,但是安逸的世界並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可以負擔的溫飽樂園。在她的四十九期中,《Colors》避開旅行社俗套的線路和人手一本的旅遊指南,而是帶我們走近最古怪、最有趣、最可憐、最性感、最粗俗、最辛酸、最荒謬、最煞風景、最不合時宜的一些獨有的旅行點,這實際上為追求個性化的讀者提供了大多數旅行社所忽略了的對世界的獨特視角。
《Colors》豐富多彩的選題涉及了各個知識門類的廣泛領域和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為了製作一期青年犯罪的專題,他們採訪了14個國家監獄,與謀殺犯、強姦犯、戀童癖、小偷、騙子、毒販及其看守、監獄長交談,最後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通過將罪犯逐出社會的辦法可以把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嗎?《Colors》當然也會涉及輕鬆的話題,比如她會帶你去看世界上最殘忍、最有趣、最古怪的食物,探討食物與政治的關係。她也會帶你遊覽英國的伯明翰,向你展示作為英國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的另一面。
《Colors》最寶貴的一點是:不把世界的不同價值觀放在一起來比較,世界的大同不是意識形態的大同,而是平等寬容關懷互助的大同。她的人文關懷精神還體現在:即使是在最黑暗最悽慘的難民營中,“每一張面孔都在無言訴說着不同的關於尊嚴與美麗的故事”,即每一個小眾都有其存在的獨特價值。而最樸素、最自然、最真實的芸芸眾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一起創造着我們共同的未來。這就是《Colors》的辦刊宗旨:It'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刊物的總部只有12個人,依賴着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的33個通信員和攝影師,以世界大同的人文關懷為維繫理念,確保了《Colors》自創辦至今獨特的風格取向,在不事聲張、低調運作中把影響力擴大及滲透到當代社會的多個層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