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是美国内部矛盾的延申 外交是内政的延申,对中国的贸易战就是美国内部矛盾的延申。以公司里面的一个产品为例,一件在美国生产的东西,成本假设10块,卖到最终用户手里17块,各个环节的中间商赚了6.3,政府赚了0.7。如果改成从中国进口,成本3块,卖到最终用户手里12块,各个环节的中间商赚了8.1,政府赚了0.9。从本地生产到进口的转变过程中,有人赚钱多了,有人买东西便宜了,政府税收高了,代价是产业工人失业了。 美国的新兴产业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但承载不了那么多劳动力。财富更加集中,和产业工人失业,造成了美国内部的贫富差距,这就是美国内部的矛盾。实际上造成这种矛盾的不是中国人,是美国的金融集团,以及他们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和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40年来,中国的经济决策实际上也受美国的金融集团很大影响,所以说起来还是他们的事。但美国总统没办法对他们宣战,只能对中国宣战。实际上贸易战已经是金融集团的利益受到了损失,所以川普才在政治上对他们补偿,退出伊核协议,把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等等。 川普总统是个很务实的总统,他不问“姓资姓社”,化解了和朝鲜之间关于意识形态的矛盾,缓解了和俄罗斯关系,集中精力发动贸易战,来解决就业问题。贸易战让美国人买东西贵了这种说法很荒唐,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那么多反倾销了。至于对中国不好,人家本来就不是中国总统,为什么要对中国好。 美国为什么对中国发动贸易战 因为中国的出口确实对美国人造成了伤害,而且他们知道贸易战能治住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决定了对出口的依赖,而这种经济模式又取决于特区制的经济发展方式。集中全国力量发展起来了几个特区,产生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同时抽干了非特区的消费能力,那些产能只能依靠出口来化解。所以40年前决定了这种发展模式的时候,就注定了今天的贸易战的必然发生。 特区制对中国的伤害并不比美国轻,其他地区没有消费能力,没有市场就没有技术,出口只能是利润率比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了维持总的利润额度,就需要增大产量,从而消耗更多能源,造成严重污染。萧山是中国百强县的第二,而萧山周边的癌症村的密度也是名列前茅的。以不公平的税收优惠堆砌起来的特区是邓的形象工程,必将成为经济学史的一个笑柄。 重大的经济失策中,特区制首当其中。其次是市场换技术的思路,技术是什么,技术是实现产品功能需求的方法。技术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来源于产品对市场需求的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是技术进步的第一驱动力,技术本来就来源于市场,所以用市场换技术是一个伪命题。一汽在刚开始的时候工艺落后,铸铝件的合格率只有1%。很多人把这作为技术引进的依据,引进了技术以后合格率大幅上升,效益远远高于引进的费用。但问题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到此为止,后面的发展过程中会发现还是落后于别人,因为一步到位的引进,丧失了人才培养的机会。刚开始的1%的合格率是很低,但别人的工业也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在逐步提高合格率的过程中,工程师掌握了铸铝产品的规律,知道了为什么图纸要设计成那个样子,后续的发展才有可能。否则引进了别人的产品,甚至连图纸都没有,只能坐在这一代产品上,失去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还有就是对盗版软件的放纵,这是在帮着别人倾销。中国做的太阳能板因为出口退税,被人反倾销调查了很多年,微软的软件却能以五块钱一张光盘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上横行,远远低于成本价格。软件行业自动化程度低,属于劳动密集型,本来应该是中国的优势行业,却被盗版摧毁了。 因为这些失误,中国没有形成真正的强大国力,很容易被人一招毙命。美国也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才放心的发动贸易战。 结局预测 有可能美国总统会迫于金融集团的压力,放弃对中国的贸易战,但美国制造业回流不会停止,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也难以持续。乐观的估计是中国和美国都能够解除金融集团的控制,中国能放弃特区制,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工业遍地开花而不是集中在特区,各地均衡发展,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形成闭环,少量出口为辅。没有污染,没有留守儿童,没有空巢老人。这样美国没有继续贸易战的动力,即便想打,中国没有了对外依赖性,也不会怕他了。 悲观的估计,谁都放不下,枪炮战争取代贸易战,战争结束的时候,有的人会输,有的人会赢,会有一个新的秩序。
|